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有弓形虫表面抗原P22、P30复合基因的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古钦民 +5 位作者 刘师莲 何深一 胡海燕 李瑛 卢翌 耿昭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 选择弓形虫表面抗原P2 2、P30的有效基因片段 ,共同构建在同一克隆载体pUC19和表达载体 pGE MEXTM- 1上 ,并保证其连接方向及开放读码框的正确。方法 根据已发表P30基因序列 ,用PCR技术调取所需基因片段 ,P2 2基因片段来自重组质... 目的 选择弓形虫表面抗原P2 2、P30的有效基因片段 ,共同构建在同一克隆载体pUC19和表达载体 pGE MEXTM- 1上 ,并保证其连接方向及开放读码框的正确。方法 根据已发表P30基因序列 ,用PCR技术调取所需基因片段 ,P2 2基因片段来自重组质粒pGEX - 2T -v2 2 ,将两片段定向克隆于克隆载体 pUC19及表达质粒pGEMEXTM- 1上 ,用酶切及测序的方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结果 酶切产物经电泳显示条带清晰 ,P2 2、P30基因片段的泳动位置分别在 4 4 6bp和 86 0bp的位置 ,与预计结果一致 ;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复合基因片段方向及序列均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的含有P2 2、P30基因片段的质粒重组体 ,保证了两基因连接方向、序列及开放读码框的正确 ,为今后两基因的进一步复合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基因 p22基因 克隆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P22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接种小鼠后的细胞免疫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世同 吴少庭 +2 位作者 林敏 占国清 郑春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32,27,共3页
目的 观察分析弓形虫表面抗原 P2 2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p BK/P2 2 )接种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BAL B/c小鼠 ,5周后 ,取鼠脾细胞作 Con A刺激淋转试验 (MTT法 )及 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 MTT试验中 ,... 目的 观察分析弓形虫表面抗原 P2 2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p BK/P2 2 )接种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BAL B/c小鼠 ,5周后 ,取鼠脾细胞作 Con A刺激淋转试验 (MTT法 )及 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 MTT试验中 ,p BK/P2 2免疫组、空质粒 p BK- CMV对照组与 NS对照组的 Con A孔的光密度值与不加 Con A孔的光密度值的差值疫苗免疫组略高于二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P>0 .0 5 ) ;CD+4 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CD+8细胞数量则明显增多 ,p BK/P2 2免疫组、空质粒 p BK- CMV均高于 NS对照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p BK/P2 2免疫组与空质粒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p BK/P2 2对 Con 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作用不明显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表明 ,p BK/P2 2免疫后小鼠 CD+4 淋巴细胞增殖不明显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22编码基因 DNA接种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2基因-C34G、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张利利 韩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8-1649,共12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C34G、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C34G、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ESCCBroderⅠ级、BroderⅡ级和BroderⅢ级患者各200例,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检测PPAR-γ2基因-C34G和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采用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C34G、-C242T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C34G(CG)和-C34G(GG)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34G(GG)和-C242T(TT)基因型在ESCC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另外在-C34G(CG)和-C242T(TT)之间、-C34G(CG)和-C242T(CT)之间及-C34G(GG)和-C242T(CT)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H.Pylori感染者患ESCC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H.Pylori感染与-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的个体属ESCC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ESCC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LSCC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基因-C34G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 幽门螺杆菌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His72Tyr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大肠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
4
作者 张超贤 秦咏梅 +1 位作者 郭李柯 李光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4,共8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His72Tyr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大肠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68例,分为高分化...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His72Tyr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大肠癌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68例,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未分化组各162例,以1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His72Tyr和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多态性。【结果】His72Tyr(TT)基因型和-11391G/A(AA)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50.62%和50.00%(高分化组)、64.20%和64.81%(中分化组)、69.75%和69.75%(低分化组)、76.54%和77.16%(未分化组)及22.84%和22.84%(健康对照组),上述基因型频率在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未分化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a高=3.46;ORa中=6.06;ORa低=7.79;ORa未=11.02)。-11391G/A(AA)基因型者患大肠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a高=3.38;ORa中=6.22;ORa低=7.791;ORa未=11.41)。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His72Tyr(TT)/-11391G/A(AA)基因型者在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未分化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51%、54.32%、59.88、67.90%和11.73%,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His72Tyr(TT)/-11391G/A(AA)基因型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a高=5.72;ORa中=12.09;ORa低=16.55;ORa未=26.93)。His72Tyr(TT)和-11391G/A(AA)基因型之间存在超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高分化至未分化组OR1*2均大于OR1×OR2)。【结论】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His72Tyr(TT)和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AA)基因型均是大肠癌的易患因素,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His72Tyr 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