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局部弹性理论下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研究
2
作者 王廷伟 李强 +1 位作者 马强 周凤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在工程领域,准确预测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估至关重要。经典弹性理论在描述波传播以及处理高频波和多孔介质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探究了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 在工程领域,准确预测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估至关重要。经典弹性理论在描述波传播以及处理高频波和多孔介质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探究了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基于非局部介质理论和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建立了弹性波在层间界面透反射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非局部弹性理论下入射频率、入射角度、单一非局部参数、层间非局部参数对分界面处波的透反射振幅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两种理论下的振幅比差异逐渐增大,当频率较高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尤为显著;(2)在两种理论下,随着角度的增加,反射P1波的振幅比受角度变化的影响最小,其余波型波受角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相似,其中振幅比最大差异达33%;(3)分界面处波的透反射规律受到非局部参数的调控,弹性介质非局部参数的变化对透射波的振幅比的影响极为微弱。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波在不同介质界面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复合材料设计、波传播预测及环境振动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弹性理论 多孔介质 弹性波 透反射 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宽带波阻抗重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许荣伟 王华忠 +2 位作者 张如一 盛燊 李文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80,共22页
油气勘探逐渐向深层、深海、非常规、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推进。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提供的宽带反射波成像结果仍是目前进行油藏描述和含油气性评价的最核心的基础数据。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目标的复杂化,常规的地震波构造成像已经无法满足... 油气勘探逐渐向深层、深海、非常规、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推进。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提供的宽带反射波成像结果仍是目前进行油藏描述和含油气性评价的最核心的基础数据。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目标的复杂化,常规的地震波构造成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油藏描述和含油气性评价的要求,定量的弹性参数反演并结合岩石物理转化为物性参数估计逐渐成为地震波成像的目标。因此提出了特征波反演(CWI)+宽带波阻抗建模(WBIM)的技术路线。宽带波阻抗模型的背景部分决定了三维全空间上岩性变化的趋势;宽带反射系数决定了波阻抗在三维全空间上岩性的局部跃变。采用特征波反演(CWI)方法构建背景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约束重构方法构建背景密度,从而得到背景阻抗。宽带反射系数的生成采用保真成像道集生成、最佳照明优选的保真叠加、弱旁瓣反射系数重构以及井震结合的反射系数定量标定的技术组合。利用背景阻抗和保真高分辨的宽带反射系数,求解约束优化反问题,得到宽带波阻抗模型,它反映了地下岩石性质在三维全空间上的变化。上述基于信息融合的宽带波阻抗重构方法规避了全波形反演宽带波阻抗的不收敛性,使其适用于陆上深层超深层、非常规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从宽带反射系数、宽带波阻抗及地震分辨率的基本物理含义的分析入手,对背景阻抗模型和宽带反射系数对宽带阻抗重构结果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定量、保真、高分辨(即弱旁瓣窄主瓣)的宽带反射系数是宽带波阻抗建模精度的核心影响因素,保真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应将弱旁瓣窄主瓣反射系数作为成像目标,定量的弱旁瓣窄主瓣(角度)反射系数本身应是非常规、岩性、隐蔽油气藏描述与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弱旁瓣反射系数的形成严重依赖低频激发、低频接收所包含的低中频数据,因此岩性油藏勘探时必须重视、保护低中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波阻抗 背景阻抗 保真宽带反射系数 中波数段阻抗成分 信息融合宽带波阻抗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压缩P_(1)波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传输特性
4
作者 马强 蒋汇鹏 +1 位作者 周凤玺 蒋宁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238,共16页
基于弹性波在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与单相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选取了饱和冻土中传播速度最大的快压缩P 1波入射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传输问题。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快压缩P 1波从饱和冻土介质入射到弹性基岩分... 基于弹性波在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与单相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选取了饱和冻土中传播速度最大的快压缩P 1波入射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传输问题。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快压缩P 1波从饱和冻土介质入射到弹性基岩分界面上透反射振幅比和能量率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快压缩P_(1)波入射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与入射角度,入射频率,温度(含冰量),孔隙率,胶结参数以及接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0°时仅存在压缩波,达到临界角后透射P波消失;各种波在达到临界角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脉冲,其中反射P_(1)波最为显著;随着胶结参数,孔隙率,接触参数的增大,临界角越早出现;入射频率仅对反射P_(2),P_(3)和S_(2)波的能量反射率影响较大;当温度和含冰量较低或较高时,均不利于反射S_(2)波的能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冻土 弹性基岩 快压缩P_(1)波 透反射振幅比 透反射能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1)波在饱和土和饱和冻土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研究
5
作者 张嘉伦 马强 蒋汇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9-3152,共14页
基于饱和多孔介质和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研究了P_(1)波在饱和土介质与饱和冻土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采用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结合饱和土与饱和冻土交界面的边界条件,获得P_(1)波从饱和土层入射至饱和冻土层分界面... 基于饱和多孔介质和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研究了P_(1)波在饱和土介质与饱和冻土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采用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结合饱和土与饱和冻土交界面的边界条件,获得P_(1)波从饱和土层入射至饱和冻土层分界面处的透反射振幅比的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入射频率、入射角度、饱和土介质中的渗透率以及饱和冻土介质中胶结参数、温度和接触参数等对土层分界面处的透反射振幅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入射P_1波的传播速度远小于饱和冻土介质中P_(1)波的传播速度,因此当P_(1)波从饱和土介质入射至饱和冻土介质中时将产生临界角,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振幅比将发生突变;饱和土介质中渗透率对波的透反射振幅比影响较小,但其对于反射P_(2)波影响突出;饱和冻土介质中的温度、胶结参数的变化对于波的透反射振幅比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饱和冻土 波的传播 反射振幅比 透射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1波在饱和冻土地基表面的反射特性
6
作者 石天宇 马强 李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7-286,共10页
基于饱和冻土介质波动理论,探讨了在饱和冻土地基自由表面上,传播速度较快的SH1的反射及能量传输问题。该文建立了饱和冻土的自由场地分析模型,通过Helmholtz矢量分解和边界条件,推导出两种反射SH波的振幅比及能量率的理论表达式。研究... 基于饱和冻土介质波动理论,探讨了在饱和冻土地基自由表面上,传播速度较快的SH1的反射及能量传输问题。该文建立了饱和冻土的自由场地分析模型,通过Helmholtz矢量分解和边界条件,推导出两种反射SH波的振幅比及能量率的理论表达式。研究了入射频率、温度(含冰量)、孔隙率、胶结参数及接触参数对两种反射弹性波振幅和能量分配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加,反射S_(1)波的振幅比和能量率逐渐减小,反射S_(2)波增加;当入射角为90°时,仅有反射S_(1)波存在;在未冻土(T=-0.1℃)时,反射S_(2)波消失,S_(1)波振幅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为低温高含冰量时,反射S_(2)波振幅比最高。此外,胶结参数、孔隙率和接触参数的变化会显著影响两种反射弹性波的振幅和能量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冻土 SH1波 波的传播 反射振幅比 反射能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淹没碳酸盐台地地震成像技术分析——以甘泉海台为例
7
作者 李学林 张衡 +2 位作者 陈万利 孙悦 陈俊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1436,共9页
淹没碳酸盐台地水深变化大且海底崎岖,地层结构复杂,导致二维反射地震资料发育大量多次波干扰,同时受采集环境影响,反射地震剖面广泛存在噪声干扰和大值干扰,给高分辨率成像带来挑战。甘泉海台作为南海北部典型的淹没碳酸盐台地,对其最... 淹没碳酸盐台地水深变化大且海底崎岖,地层结构复杂,导致二维反射地震资料发育大量多次波干扰,同时受采集环境影响,反射地震剖面广泛存在噪声干扰和大值干扰,给高分辨率成像带来挑战。甘泉海台作为南海北部典型的淹没碳酸盐台地,对其最新采集资料进行特征分析,采用低截滤波压制强涌浪噪声和异常振幅噪声衰减组合技术以及多步串联多次波压制技术,有效去除噪声干扰、大值干扰和复杂多次波,试验叠前时间偏移各项参数,最终大幅度提高甘泉海台地震剖面分辨率和信噪比,可为后续南海淹没碳酸盐台地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碳酸盐台地 二维反射地震 涌浪噪声 大值干扰 复杂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空白带现象正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春岩 章明昱 +1 位作者 牛滨华 黄新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9-204,共6页
空白带现象是人工地震方法识别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水合物沉积物的 3种微观模式 ,首先采用度量振幅空白程度的振幅比方法 ,计算并分析了水合物饱和度不随孔隙度变化 ,以及水合物的饱和度随孔隙度变化 (即CGHC和V... 空白带现象是人工地震方法识别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水合物沉积物的 3种微观模式 ,首先采用度量振幅空白程度的振幅比方法 ,计算并分析了水合物饱和度不随孔隙度变化 ,以及水合物的饱和度随孔隙度变化 (即CGHC和VGHC)两种情况 ,然后对上述两种情况设计了地震模型 ,合成了水合物沉积物地震纪录 ,获得了地震空白带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水合物沉积物饱和度的变化是振幅空白的主要原因。对孔隙度和饱和度都不固定的复杂情况 ,沉积物的岩性存在多解性 ,需用各种方法的多元信息进行对比研究 ,才能更好地解释空白带的产生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空白带 正演 人工地震方法 沉积地层 微观模式 饱和度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李国发 岳英 +1 位作者 国春香 李皓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9,10,共6页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分析薄互层条件下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薄互层的累计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薄互层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单砂体模型具有类似的特征,砂体累计厚度越大,地震反射振幅越大,瞬时频率越小。以上结论在华北油田实际地震属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反射振幅 瞬时频率 累计厚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达断陷深部火山岩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福红 王东坡 +1 位作者 张新荣 计桂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安达断陷深部发育火山岩。火山岩的产状多为层状、似层状和丘状。在白垩系沙河子组至营城组沉积期间有3次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爆发相、溢流相和次火山岩相火山岩。火山岩的形成与分布与深大断裂有关,深大断裂薄弱部位或交叉部位,往... 安达断陷深部发育火山岩。火山岩的产状多为层状、似层状和丘状。在白垩系沙河子组至营城组沉积期间有3次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爆发相、溢流相和次火山岩相火山岩。火山岩的形成与分布与深大断裂有关,深大断裂薄弱部位或交叉部位,往往是火山喷出的通道。火山岩相在地震剖面上有不同的反射特征,其最突出的就是具有强烈的振幅反射。断陷内部的火山岩与盆地的形成、区域构造和油气的聚集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断陷 地震反射 振幅 区域构造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O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红梅 韩文功 王兴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12,共3页
文章对AVO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了概述 ,并且重点阐述了AVO处理和分析及其在检测裂缝中的应用。结合国内外勘探实践 ,探讨了胜利油区永安镇地区三维AVO分析方法 ,综合应用三维波阻抗成果确定油气水界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后指出了... 文章对AVO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了概述 ,并且重点阐述了AVO处理和分析及其在检测裂缝中的应用。结合国内外勘探实践 ,探讨了胜利油区永安镇地区三维AVO分析方法 ,综合应用三维波阻抗成果确定油气水界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后指出了AVO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技术 研究 应用进展 地震勘探 反射振幅 偏移距 检测 三维A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对裂缝密度反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鹏飞 王世星 +2 位作者 曲寿利 曹辉 谢金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4-551,共8页
在倾斜裂缝中,能不能利用普遍使用的裂缝发育强度近似公式进行裂缝密度评价,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由TTI介质反射振幅方程出发,推导出与HTI介质裂缝密度计算公式相似的TTI介质的裂缝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两个公式的对比分析,建立了裂缝... 在倾斜裂缝中,能不能利用普遍使用的裂缝发育强度近似公式进行裂缝密度评价,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由TTI介质反射振幅方程出发,推导出与HTI介质裂缝密度计算公式相似的TTI介质的裂缝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两个公式的对比分析,建立了裂缝倾角影响裂缝密度计算结果的理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绘制了裂缝密度与裂缝倾角的关系曲线,对裂缝倾角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在设计的代表性模型中,当裂缝倾角小于80°时,利用简化公式评价裂缝密度,将使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结论。依据塔河油田裂缝型储层设计了TTI介质和HTI介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还发现裂缝倾角对裂缝密度评价的影响甚至大于数据噪声引起的误差。基于此,提出对于倾斜裂缝介质,不能直接利用简化公式计算裂缝密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裂缝 纵波反射振幅 裂缝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偏振光反射率测量介质折射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茂金 杨崴崴 刘德功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研究线偏振光的振幅反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提出一种测量介质材料折射率的方法。文中从菲涅耳公式出发,推导出各向同性介质的线偏振光反射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式,给出基于线偏振光反射率测定介质折射率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入射... 研究线偏振光的振幅反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提出一种测量介质材料折射率的方法。文中从菲涅耳公式出发,推导出各向同性介质的线偏振光反射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式,给出基于线偏振光反射率测定介质折射率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入射角情况,定出线偏振光p方向和s方向两种线偏振光在玻璃表面的反射率,得到线偏振光振幅反射率随入射角变化的实验曲线。依此实验数据得出材料的折射率。结果表明,测出的介质材料的折射率与理论值相符,所采取的测定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线偏振光 振幅反射率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完整性检测中桩土相互作用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靖 张献民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21,共5页
通过模型桩室内试验模拟真实的桩土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随着桩周土应力增大而增大,而且还与土质和土体的含水状态有关。对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 通过模型桩室内试验模拟真实的桩土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随着桩周土应力增大而增大,而且还与土质和土体的含水状态有关。对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在相同应力状态下,粉质粘土的阻尼作用最大,粉土次之,砂土最小;对于同一类土,饱和土体阻尼作用大于非饱和土体。最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分析建立阻尼系数与桩周土应力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阻尼系数 反射波 波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电磁波在良导体表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平平 罗开基 况庆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7-51,共5页
该文导出了平面电磁波以任意角度入射到良导体表面上时反射波、透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相移关系式以及反射系数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反射波、透射波的极化特性和反射系数、相移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平面电磁波 良导体 反射 透射 振幅 相移 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振幅含义讨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振东 张玺科 +1 位作者 许杰 张珩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根据褶积模型,反射波振幅是单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叠加,一次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从本质上说是有限带宽的反射系数,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表示了地层的波阻抗差界面,并不是等时的,结合地层对比的依据说明波阻抗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层的岩性,仅... 根据褶积模型,反射波振幅是单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叠加,一次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从本质上说是有限带宽的反射系数,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表示了地层的波阻抗差界面,并不是等时的,结合地层对比的依据说明波阻抗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层的岩性,仅用波阻抗预测岩性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和实例说明,同相轴的尖灭并不表示储集层的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积模型 反射波振幅 反射系数 反射同相轴 合成地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合作转动目标相干测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合勇 彭树萍 +3 位作者 赵帅 刘立生 王挺峰 郭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4-790,共7页
激光相干探测比直接探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远距离非合作目标探测识别中具有优势。为实现漫反射目标速度非接触式测量,采取连续激光外差探测方式,对室内转动漫反射目标速度进行测量。通过对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源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外差... 激光相干探测比直接探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远距离非合作目标探测识别中具有优势。为实现漫反射目标速度非接触式测量,采取连续激光外差探测方式,对室内转动漫反射目标速度进行测量。通过对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源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外差测速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修正。同时采用振幅调制法对转速实时测量,将其作为目标真实速度。将外差测速与振幅调制测速结果进行对比,实验表明:顺时针旋转测速相对误差在2%以内的概率为99.25%,测速绝对误差在0.05 m/s以内,随着速度增大,测量相对误差呈减小趋势,测量绝对误差呈增大趋势。受运动目标速度限制,实验测速动态范围在0.05~16 m/s之间,而该测量系统实际测速最大值可达44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探测 漫反射目标 多普勒效应 振幅调制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炮偏移与谐波分解的AVO反演 被引量:4
18
作者 首皓 姚逢昌 +1 位作者 曹宏 刘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鉴于常规AVO反演在CMP道集中进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AVO分析的精度降低。Robert利用谐波分解法获得角度道集,更适合AVO反演。本文改进了谐波分解法提取角度道集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利用炮集数据进行AVO反演的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 鉴于常规AVO反演在CMP道集中进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AVO分析的精度降低。Robert利用谐波分解法获得角度道集,更适合AVO反演。本文改进了谐波分解法提取角度道集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利用炮集数据进行AVO反演的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从炮集数据出发,利用单程波保幅偏移使振幅得以保真和归位;运用在炮集数据上抽取角度道集的谐波分解算法,获得入射角和反射系数的准确对应关系;借助于Aki和Richards[7]的近似式,进行密度及纵横波速度等AVO属性的反演。通过实际数据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反演精度明显高于常规AVO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幅偏移 反射系数 角度道集 AV0属性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资料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银霞 申屠海港 +1 位作者 宋海斌 刘建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2,共5页
介绍了利用多道反射地震资料,采用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 和其他地震正、反演方法,通过研究地震剖面上的拟海底反射层(BSR)分布、地震弹性参数特征,来探讨BSR... 介绍了利用多道反射地震资料,采用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 和其他地震正、反演方法,通过研究地震剖面上的拟海底反射层(BSR)分布、地震弹性参数特征,来探讨BSR上、下方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和含游离气沉积层的内部结构和某些主要物理性质,如沉积物的 空隙率、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等,由此来评估海底天热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并研究其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拟海底反射层 地震资料处理 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偶极声源激励下的反射声场影响因素分析及仪器关键参数优选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周拓 唐晓明 陈雪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8,共7页
根据远探测测井的实际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精确考察井中偶极声源条件下声源激发频率、反射界面水平位置、地层界面倾角及偶极声源偏振方向对反射横波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的最佳工作频率应选择在井... 根据远探测测井的实际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精确考察井中偶极声源条件下声源激发频率、反射界面水平位置、地层界面倾角及偶极声源偏振方向对反射横波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的最佳工作频率应选择在井孔挠曲波的截止频率以下,可解决来自地层深部的反射信号相对于沿井传播的直达波信号过于微弱的问题.按照现有的仪器范围设置(源距小于4 m),可有效地探测地层倾角为40°~90°的井旁反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反射横波幅度 声源激发频率 测量源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