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场电爆炸驱动受控核反应及其灵巧型中子源
1
作者 袁军 张婕 +6 位作者 张文宇 叶思隽 魏强 肖堃 潘静 马腾飞 张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4,共9页
介绍了一种小型化高通量中子源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与构型,系统性地介绍了开发该型中子源系统所需的压电脉冲功率源技术、核反应设计技术、球形电磁场发生技术、粒子近距加速技术、粒子极化与共振对撞技术。研发了完整的中子源实物系... 介绍了一种小型化高通量中子源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与构型,系统性地介绍了开发该型中子源系统所需的压电脉冲功率源技术、核反应设计技术、球形电磁场发生技术、粒子近距加速技术、粒子极化与共振对撞技术。研发了完整的中子源实物系统并对其进行能谱和通量测试,实验中观测到了预期的物理现象,通过在线与离线中子测试方法证明了核反应的发生,测试结果显示直径2 cm、长度为4 cm的新式微型中子源的中子辐射通量达到了10^(10)n/(cm^(2)·s)水平,属于强中子辐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源 脉冲功率 核反应 粒子加速 粒子极化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法研究虚拟岩心结构参数对低频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
2
作者 马铭 赵建国 +5 位作者 毛玉蓉 闫博鸿 叶麦克 肖增佳 李智 王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8-1162,共15页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压实系数变化对结构参数的影响;之后,提出将压实过程等效为颗粒体积膨胀过程,并引入等效粒径来表征压实系数;最后,将双电层贡献的表面复电导平均在颗粒体积上,进而在代表性体积单元中求解电场拉普拉斯方程获得多孔介质的等效复电导率.结果表明:压实系数在[0.14,0.22]之间变化时,结构参数将受到显著影响;电化学极化弛豫峰对应的相位值与单位孔隙表面积比体积正相关;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加,电化学极化和Maxwell-Wagner极化都将增强,且两种极化过程之间或出现第二个特征弛豫峰;此外,正交电导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不是单调的.该研究将为从激发极化测量结果预测多孔介质的结构参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法 压实系数 等效粒径 结构参数 复电导率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质点偏振与Rayleigh波分析法对于地震计方位角的检测
3
作者 李晓姝 张蒙 +1 位作者 朱飞鸿 刘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以往对于宽频带地震计方位角的研究主要基于P波质点偏振原理,通过计算P波能量在横向分量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角度,来获取地震计北南方向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此外,也可以利用Rayleigh波椭圆运动特性来估计存在方位偏差台站的地震计方... 以往对于宽频带地震计方位角的研究主要基于P波质点偏振原理,通过计算P波能量在横向分量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角度,来获取地震计北南方向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此外,也可以利用Rayleigh波椭圆运动特性来估计存在方位偏差台站的地震计方位角。本文基于这2种不同方法对公开的中国地震台网20个台站进行地震计方位角偏差估计,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方位角偏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可以在后期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时适当加入Rayleigh波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计方位角 P波质点偏振 RAYLEIGH波 质点运动和分量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β-NaYF_(4):Yb^(3+)/Er^(3+)/Tm^(3+)微米晶体上转换白光发射光谱偏振特性研究
4
作者 韩庆艳 樊世星 +7 位作者 赵博超 刘紫晗 张昊 高伟 张成云 张智喻 刘思聪 董军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采用水热和离子共掺杂方法制备了β-NaYF_(4):20%Yb^(3+)/x%Er^(3+)/0.2%Tm^(3+)(x=0.2,0.4,0.6,0.8,1.0)微米晶体,该微晶是一种横截面为六边形,两端均为楔形的管状结构。调节Er^(3+)离子和Tm^(3+)离子的掺杂浓度比,实现了单颗粒微晶上... 采用水热和离子共掺杂方法制备了β-NaYF_(4):20%Yb^(3+)/x%Er^(3+)/0.2%Tm^(3+)(x=0.2,0.4,0.6,0.8,1.0)微米晶体,该微晶是一种横截面为六边形,两端均为楔形的管状结构。调节Er^(3+)离子和Tm^(3+)离子的掺杂浓度比,实现了单颗粒微晶上转换发光颜色从黄绿色到白青色的转变,最终获得了较强的上转换白光发射。采用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在近红外光980 nm激光激发下,研究了单颗粒β-NaYF_(4):20%Yb^(3+)/0.2%Er^(3+)/0.2%Tm^(3+)微晶的光谱偏振特性。当激发光位于单个β-NaYF_(4)微晶不同位置时,单个微晶的上转换白光发射强度随偏振角ω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周期性变化,表明单个β-NaYF_(4)微晶上转换发光具有较强的偏振依赖特性。该项工作为完善单个各向异性上转换微纳晶体的空间取向分析和发光机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上转换 白光发射 单颗粒 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多功能双极化偶极子天线及阵列
5
作者 王时宣 滕曦慧 +1 位作者 杨立琦 侯岳峰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仅优化馈电巴伦的设计方式,实现了一种双极化偶极子天线单元,并基于该天线单元组建了1×4天线阵列。该天线单元及阵列均具有宽频带、低剖面和结构简单的优势。首先,基于所提出的仅优化馈电巴伦设计方式,采用粒子群算法... 本文提出一种仅优化馈电巴伦的设计方式,实现了一种双极化偶极子天线单元,并基于该天线单元组建了1×4天线阵列。该天线单元及阵列均具有宽频带、低剖面和结构简单的优势。首先,基于所提出的仅优化馈电巴伦设计方式,采用粒子群算法对馈电巴伦多个频点的关键正交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即使采用结构简单偶极子形式作为辐射体,天线单元依然能够实现宽频带的性能优势和低剖面的结构优势。然后,针对远距离覆盖的室内通信场景,将所提出的天线单元进行1×4组阵。最后,对所提出的天线单元及阵列进行了加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低工作频率2400 MHz时,天线单元和阵列的剖面为0.14λ0(λ0是最低工作频率下的自由空间中的波长);天线单元和阵列同时覆盖WiFi和5G通信频段,满足室内场景中的多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 多功能 双极化 偶极子 正交参数 粒子群算法 有源单元方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 fragmentation under different installation polar angles of TBM disc cutters 被引量:2
6
作者 CHENG Yong-liang ZHONG Jue +1 位作者 MEI Yong-bing XIA Y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06-2313,共8页
The disc cutters of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 are installed with different polar angles. This causes the cutting depth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disc cutters on the tunnel face. A rock-cut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disc cutters of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 are installed with different polar angles. This causes the cutting depth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disc cutters on the tunnel face. A rock-cut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rock fragmentation law between adjacent disc cutters with different polar angles based on particle flow code(PFC). The influence of polar angle of adjacent disc cutters on rock cracks and stresses under different cutter spacing and penetration was studied. Research shows that polar angle difference leads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rock-fragmentation process by adjacent cutters. The effect of rock-fragment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cutting depth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cutters. The effect of rock-fragmentation performed best, meanwhile large rock blocks were flaked when the difference of cutting depth is half of the penetration. Too large or small difference of the cutting depth will cause high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 of rock fragmentation. The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when the difference of cutting depth is half of the pene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BORING machine DISC CUTTER polar angle particle flow code rock FRAG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聚四氟乙烯/芳纶针刺毡复合滤袋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柳静献 李亚霏 +1 位作者 吕超 程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9-3897,共9页
为了研发适用严苛高温工业条件下使用的袋式除尘器用针刺毡滤袋,利用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热电/压电特性的硅酸盐(Polar Silicate,PS)粉体/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涂层复合芳纶针刺毡滤袋,探究了PS粉体粒径... 为了研发适用严苛高温工业条件下使用的袋式除尘器用针刺毡滤袋,利用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热电/压电特性的硅酸盐(Polar Silicate,PS)粉体/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涂层复合芳纶针刺毡滤袋,探究了PS粉体粒径及附着浓度对复合滤袋捕集效率及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复合滤袋机械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复合滤袋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结果显示:PS粉体粒径对滤袋的阻力影响不大;PS粉体粒径在>21~32μm时,滤袋的过滤效率最大;最优附着浓度为6 mg/cm^(2)时,滤袋对0.3~1μm粒子的过滤效率提升幅度≥12.58百分点,滤袋的品质因数最高;PS粉体/PTFE/芳纶复合滤袋的耐磨性比芳纶针刺毡滤袋提升了19.86%,挺度提升了22.22%,纵向拉伸强度提升了14.07%。研究所制备的复合滤袋能够适应严苛的高温工业环境,可更好地控制工业排放的微细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针刺毡滤袋 极性硅酸盐粉体 聚四氟乙烯涂层 过滤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及极区粒子沉降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淑灿 徐彬 +4 位作者 李海龙 徐彤 朱梦言 蒙林 吴健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对北极航道短波通信保障需求,搭建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短波通信覆盖区评估理论框架,探究复折射指数射线追踪功率计算方法,进而评估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同时开展了高能粒子沉降等极区电离层扰动对北极航道短波传播效应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短波组网北极航道通信效能评估与站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组网通信 极区粒子沉降 射线追踪 北极航道 东北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偏振矢量光束诱导的光学力矩研究
9
作者 牛瑞欣 高文禹 +6 位作者 张强 张亚楠 周源 李曼曼 徐孝浩 严绍辉 姚保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82,共10页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微粒在螺旋偏振矢量光束中所受的自旋光力矩,以及光波长和微粒材料、尺寸对该力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矢量光束能诱导使微粒自转的力矩;随着棒状粒子的尺寸增大,力矩量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棒...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微粒在螺旋偏振矢量光束中所受的自旋光力矩,以及光波长和微粒材料、尺寸对该力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矢量光束能诱导使微粒自转的力矩;随着棒状粒子的尺寸增大,力矩量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棒状粒子在长度为1μm时,自旋光力矩值最大。此外,由于共振的影响,具有复杂几何结构(如六边形、手性结构)微粒所受的自旋光力矩值比棒状粒子至少大一个数量级,且随光波长的变化情况更为复杂,同时,力矩的方向也会随激发光波长和微粒尺寸发生改变,因此粒子的自旋现象更加丰富。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无需依赖光学角动量的光致微粒自转方法,补充了虚坡印廷动量对粒子旋转操控的研究,在光学微操纵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偏振矢量光束 虚坡印廷动量 米氏粒子 自旋 光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的非球形纳米颗粒测量
10
作者 王炳尧 蔡小舒 +1 位作者 蔡天意 周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1,共10页
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与其粒度和形貌有很大关系。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将图像动态光散射与偏振散射结合,提出了一种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的方法。根据偏振散射理论,当入射光为垂直线偏振光,... 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与其粒度和形貌有很大关系。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将图像动态光散射与偏振散射结合,提出了一种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的方法。根据偏振散射理论,当入射光为垂直线偏振光,颗粒的散射光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散射特性与颗粒的形貌有关,可以用线偏振度参数描述。在90°散射角方向采用偏振相机,对球形和非球形纳米颗粒在0°,45°,90°,135°偏振方向上的动态光散射信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球形颗粒的线偏振度接近1,八面体颗粒的线偏振度略小于1,棒状颗粒的线偏振度小于1且随长径比增加而减小,纳米片及纳米线等非球形颗粒的线偏振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定义线偏振度为光学球体度,用以表征颗粒形貌,采用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纳米颗粒的形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法 纳米颗粒 颗粒形貌 偏振光散射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位置迭代PCSS算法的光场PTV气泡跟踪测速方法
11
作者 王粤 孙凯 +3 位作者 刘艳 陈龙 朱效宇 许传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4-854,共11页
光场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能够在单视角条件下重建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三维空间位置,实现气泡运动轨迹的跟踪,为受限空间条件下气泡参数测量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在气泡浓度较高以及位移量较大的条件下,光场PTV气泡匹配准确率较低,由... 光场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能够在单视角条件下重建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三维空间位置,实现气泡运动轨迹的跟踪,为受限空间条件下气泡参数测量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在气泡浓度较高以及位移量较大的条件下,光场PTV气泡匹配准确率较低,由此导致气泡运动速度场测量结果出现明显的错误矢量。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全局位置迭代以及极坐标系统相似技术的气泡匹配方法(GPPI-PCSS),通过PCSS匹配方法所获得的气泡三维速度场对单帧图像内所有气泡的位置进行迭代更新,使两帧图像中的气泡位置逐渐重合,由此获得高准确度的气泡匹配结果。通过开展鼓泡床内气泡运动行为光场PTV实验研究,对GPPI-PCSS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采样间隔0.5~7ms、空气流量0.15~0.35L/min工况范围内,GPPI-PCSS方法的气泡匹配准确率的平均值为92.65%,分别高于传统PCSS方法的81.38%和松弛方法的84.12%。此外,通过GPPI-PCSS方法所测量得到的气泡最大运动速度范围为38.34~49.87cm/s,与理论计算值一致,由此证明了所提出的GPPI-PCSS方法可以用于光场PTV技术中,在高气泡浓度、大气泡位移条件下获得准确的气泡速度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成像 粒子跟踪测速 气泡位置匹配 极坐标系统相似技术 全局位置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算法设计的TFLN平台偏振不敏感光栅耦合器
12
作者 李坚平 邓冶 +1 位作者 王烈 张振荣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针对光栅耦合器存在偏振依赖性问题,在薄膜铌酸锂(TFLN)平台上相继设计了标准型和改进型偏振不敏感光栅耦合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粒子群(PSO)算法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改进后的PSO算法对光栅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光栅周期、占空比、刻... 针对光栅耦合器存在偏振依赖性问题,在薄膜铌酸锂(TFLN)平台上相继设计了标准型和改进型偏振不敏感光栅耦合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粒子群(PSO)算法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改进后的PSO算法对光栅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光栅周期、占空比、刻蚀深度以及入射角等关键参数。最后,设计了偏振不敏感啁啾光栅耦合器,并通过线性啁啾调节有效折射率,从而显著提升了耦合效率和偏振不敏感带宽。仿真结果表明:在波长为1 544 nm时耦合效率最高,偏振不敏感啁啾光栅耦合器的横电(TE)、横磁(TM)模式耦合损耗分别为-4.88、-5.05 dB;在1 500~1 580 nm波长内偏振相关损耗(PDL)小于0.5 dB,偏振不敏感带宽为4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铌酸锂 偏振不敏感 光栅耦合器 啁啾 改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超级陶粲装置中的螺线管蛇装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蓝杰钦 钟敏良 +4 位作者 王栋梁 李炜煌 谭淦 曾德榕 高巍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在环形对撞机中等方位角间隔安装奇数个西伯利亚蛇是用来获得纵向极化束对撞的通常方案。根据超级陶粲装置的特点,选取螺线管型西伯利亚蛇作为维持束流极化的装置。详细介绍了如何把粒子群优化算法与螺线管蛇去耦合和光学匹配问题相结合... 在环形对撞机中等方位角间隔安装奇数个西伯利亚蛇是用来获得纵向极化束对撞的通常方案。根据超级陶粲装置的特点,选取螺线管型西伯利亚蛇作为维持束流极化的装置。详细介绍了如何把粒子群优化算法与螺线管蛇去耦合和光学匹配问题相结合,对它进行快速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结果显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螺线管蛇优化设计有效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线管蛇 粒子群优化 超级陶粲装置 纵向极化 去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的X射线偏振成像
14
作者 罗天贤 周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中的高能粒子可以通过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对该辐射的偏振测量有助于揭示粒子加速区磁场的性质,进而研究粒子加速的机制。首颗X射线偏振成像卫星于2021年底发射升空,已揭示了数个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 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中的高能粒子可以通过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对该辐射的偏振测量有助于揭示粒子加速区磁场的性质,进而研究粒子加速的机制。首颗X射线偏振成像卫星于2021年底发射升空,已揭示了数个年轻超新星遗迹和脉冲星风云的X射线偏振图像。观测显示,仙后A和第谷超新星遗迹的偏振度较低,平均值分别约为2.5%和9%;而蟹状星云和船帆脉冲星风云的偏振度较高,平均值分别约为20%和45%。结果表明脉冲星风云的磁场较为有序,而两个年轻超新星遗迹的粒子加速区磁场是高度湍动的,且激波附近的磁场结构呈现径向分布。未来,随着对IXPE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及与我国建设中的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器(eXTP)等更多望远镜投入使用,以上两类天体的磁场构型和粒子加速模型将得到进一步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遗迹 脉冲星风云 偏振 X射线天文学 粒子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严宝辉 崔春娟 肖颖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4,88,共7页
通过退火组织及第二相粒子观测、电化学腐蚀测试和腐蚀形貌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冷轧工业级锆合金板材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的影响。研究发现,470℃退火后板材组织以形变组织为主,其电化学耐腐蚀性能最差;500℃及以上的退火板材形成完全再... 通过退火组织及第二相粒子观测、电化学腐蚀测试和腐蚀形貌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冷轧工业级锆合金板材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的影响。研究发现,470℃退火后板材组织以形变组织为主,其电化学耐腐蚀性能最差;500℃及以上的退火板材形成完全再结晶组织,在该组织中第二相粒子数量和尺寸对锆合金在硝酸介质中的腐蚀性能具有显著影响。500℃退火温度下锆合金析出的第二相粒子数量较少,且尺寸较细;550℃退火温度下合金第二相粒子数量和尺寸均有所增加;退火温度升高至600℃时,合金第二相粒子数量变化较小,但尺寸粗化明显,且样品自腐蚀电位E_(corr)较低,出现钝化膜反复击穿与修复现象,表面腐蚀坑最多且尺寸较大。粗大的第二相粒子在硝酸介质电化学腐蚀中会优先发生腐蚀,因此需在保证形成完全再结晶组织的同时,控制低退火温度条件以获得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从而提升锆合金在硝酸中的耐腐蚀性能。本实验中500℃退火的锆合金样品第二相颗粒细小且数量较少,其耐腐蚀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第二相粒子 电化学腐蚀 极化曲线 腐蚀形貌 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重帕累托理论的共形极化阵同时发射多波束动态组阵
16
作者 付小川 谢菊兰 何子述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83,共19页
共形极化阵列各阵元的各向不一致性使得波束形成须根据波束指向进行组阵才能获得较好的功率增益合成。当阵列进行同时波束形成时如何通过组阵使得各波束性能都较好,复用阵元的归属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重帕累托理... 共形极化阵列各阵元的各向不一致性使得波束形成须根据波束指向进行组阵才能获得较好的功率增益合成。当阵列进行同时波束形成时如何通过组阵使得各波束性能都较好,复用阵元的归属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重帕累托理论的同时发射多波束动态组阵(simultaneous multi-beam dynamic array formation base on dual Pareto theory,SMDAF-DP)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应用于共形极化阵,分别对每个波束指向进行组阵获得优选阵列;然后,针对各波束优选阵列中的复用阵元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的多元粒子群优化(multivaria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PSO)算法,通过实数优化的方式判断粒子位置,确定复用阵元最终的归属;最后,考虑波束指向分布疏散和密集的情况,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算法,本文所提算法在保证阵元不复用的基础上能使各个波束形成更优的发射方向图。此外,在波束指向较为密集的情况下本文所提算法相比于现有算法仍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极化阵列 同时发射多波束动态组阵 帕累托最优理论 复用阵元 多目标优化 多元粒子群优化(M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圆阵矢量传感器的DOA和极化参数联合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春鹏 何华锋 +3 位作者 何耀民 李震 闫少强 张孝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5-1335,共11页
针对极化敏感阵列中非完备电磁矢量传感器多参数联合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电磁矢量传感器平面圆阵模型的波达方向(DOA)和极化参数联合估计方法。利用阵列流型矩阵的特性将四维谱函数进行解耦,严格证明DOA搜索与极化参数估计的不相... 针对极化敏感阵列中非完备电磁矢量传感器多参数联合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电磁矢量传感器平面圆阵模型的波达方向(DOA)和极化参数联合估计方法。利用阵列流型矩阵的特性将四维谱函数进行解耦,严格证明DOA搜索与极化参数估计的不相关性,将四维谱搜索优化为仅与DOA相关的二维谱搜索,提出DOA谱峰搜索二级比较策略,可使雷达自动识别谱峰坐标,有效提高信号处理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精英反向学习和Lévy飞行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极化参数进行估计,提高极化参数的收敛性能。通过与同类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牺牲少量时间的条件下可提高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波达方向搜索策略 粒子群算法 精英反向学习 Lévy飞行 极化敏感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驱动双膜离子浓差极化系统中带电粒子分离与富集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勾易行 孙国伟 +1 位作者 孙润泽 李子瑞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1250,共10页
微纳流体器件中的离子浓差极化现象可以高效富集低浓度粒子,但多种粒子的富集与分离仍然存在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现象的粒子分离与富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两个离子交换膜构建两个微纳界面调控带电粒子所... 微纳流体器件中的离子浓差极化现象可以高效富集低浓度粒子,但多种粒子的富集与分离仍然存在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现象的粒子分离与富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两个离子交换膜构建两个微纳界面调控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环境,以DN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例,依据不同淌度粒子所受电场力和流体曳力的竞争机制使得DNA和BSA在不同膜前富集,进而实现二者的区位分离.数值模拟分析了外部压力和不同离子交换膜跨膜电压的影响,其中,入口压力控制通道内的流体流速以影响粒子所受的流体曳力,跨膜电压调节离子浓差极化现象以影响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双膜系统的分离机制为不同耗尽区产生的高电场对两种粒子施加的电场力与其本身所受的流体曳力的竞争作用,即在第一个膜前BSA所受的电场力小于流体曳力,而DNA的受力则相反.同时,本文揭示了离子浓差极化形成下带电粒子在压力驱动双膜系统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当V_(cm1)=5V_(T),V_(cm2)=10 V_(T),P_(0)=400 Pa时,DNA和BSA可实现高效的区位分离且二者的富集倍数可分别达到1.2×10^(5)和6.0×10^(4),这将为多带电粒子的同时富集并分离及多级离子浓差极化级联系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流控 离子浓差极化 双膜系统 粒子分离 粒子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性晶体电气石颗粒的电极性观察 被引量:49
19
作者 冀志江 金宗哲 +2 位作者 梁金生 王静 颜学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3-508,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探针 (EPA)、浮选烘干等手段研究了黑色电气石粉体的带电性质。从电气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中发现 ,电气石颗粒间存在吸引与排斥 ;在电子探针研究中 ,首次直接观察到了电气石颗粒的自发极化产生的电极性...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探针 (EPA)、浮选烘干等手段研究了黑色电气石粉体的带电性质。从电气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中发现 ,电气石颗粒间存在吸引与排斥 ;在电子探针研究中 ,首次直接观察到了电气石颗粒的自发极化产生的电极性。电子束轰击电气石微米颗粒后的显微照片中 ,轰击区域呈现半明半暗形貌 ,这种形貌反映了电气石颗粒自发极化的存在。并讨论了电气石颗粒表面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晶体 电气石 颗粒 电极性 自发极化 电偶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与胆固醇对脂质体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贝贝 曹栋 +1 位作者 耿亚男 聂新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81,85,共6页
胆固醇作为膜结构调节剂已广泛被人们研究,植物甾醇的结构与胆固醇相似,并且可以抑制胆固醇的肠道吸收。用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既能调节脂质体膜的结构性质,又可以避免胆固醇的负面效应。以大豆卵磷脂为原料,研究不同的甾醇对脂质体粒... 胆固醇作为膜结构调节剂已广泛被人们研究,植物甾醇的结构与胆固醇相似,并且可以抑制胆固醇的肠道吸收。用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既能调节脂质体膜的结构性质,又可以避免胆固醇的负面效应。以大豆卵磷脂为原料,研究不同的甾醇对脂质体粒径、抗氧化性、膜微极性、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胆固醇对脂质体膜流动性的调节作用较强,而加入β-谷甾醇,大豆植物甾醇的脂质体更加稳定,豆甾醇对膜结构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可以用β-谷甾醇,大豆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粒径 抗氧化 微极性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