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n异质结CuO/TiO_(2)复合物高效的载流子分离能力构建超灵敏AFP光电化学分析
1
作者 郑德论 张锐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iO_(2)和CuO粒子的15.5和7.4倍.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结果证实CuO/TiO_(2)/ITO电极比CuO和TiO_(2)材料具有更大的LSV响应强度.这可归因于获得的薄片层状CuO粒子及其兼有的多孔隙特征促进了光的多重散射/反射效应,同时CuO/TiO_(2)复合材料具有的典型p-n异质结构(能级带隙匹配)大幅促进了光生电荷载流子(e^(-)/h^(+))的分离与转移.选用戊二醛(GA)作为交联手臂分子,通过温和的醛胺反应将壳聚糖(CS)和anti-AFP抗体组装于CuO/TiO_(2)/ITO电极表面,再用牛血清蛋白(BSA)封闭活性位点,构建出PEC传感平台(BSA/anti-AFP/GA-CS/CuO/TiO_(2)/ITO),实现了对不同浓度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达到2.63×10^(-4) ng/mL).制备的传感电极同时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层CuO粒子 CuO/TiO_(2)复合物 p-n异质结 光电化学传感器 AFP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异质结TiO_2/Ni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军奇 王德方 郭占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p-n异质结结构的球形二氧化钛表面负载氧化镍颗粒的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TEM、UV-Vis和PL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吸光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镍... 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p-n异质结结构的球形二氧化钛表面负载氧化镍颗粒的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TEM、UV-Vis和PL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吸光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镍晶粒与二氧化钛晶粒紧密接触形成p-n异质结.氧化镍颗粒的负载使复合光催化剂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并进入了可见光区.形成的p-n异质结促进了二氧化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降低了其本征发光光强度.通过在可见光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镍颗粒的负载使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果在可见光区有了显著地提高,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化镍含量的增加光催化效果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异质结 二氧化钛微球 氧化镍 可见光催化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CO_(3)/Bi_(2)O_(2)CO_(3)光催化剂的p-n异质结构筑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俊瑾 张国英 +1 位作者 孙亚秋 刘景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90-2597,共8页
采用先后沉淀法制备了Ag2CO3/Bi2O2CO3(BOC)复合光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尺寸为8. 0~18. 5 nm的Ag2CO3颗粒均匀分散于BOC纳米片表面.两种半导体之间所形成的良好p-n异质界面效应拓宽了BOC的光吸收范围,并... 采用先后沉淀法制备了Ag2CO3/Bi2O2CO3(BOC)复合光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尺寸为8. 0~18. 5 nm的Ag2CO3颗粒均匀分散于BOC纳米片表面.两种半导体之间所形成的良好p-n异质界面效应拓宽了BOC的光吸收范围,并有效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Ag2CO3/BOC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其中Ag2CO3含量(质量分数)为0. 62%时活性最佳,降解罗丹明B的速率常数为纯BOC的2. 8倍.结合催化过程中的活性物种研究和两种半导体的相对能带位置,提出了p-n异质界面空间电荷层的形成以及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氧铋 碳酸银 p-n异质结 光催化 电荷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稀土合金锰氧化物p-n异质结
4
作者 王茺 《红外》 CAS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由于稀土合金锰氧化物在电子输运和自旋磁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特性,人们对其潜在的应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近5年来,人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p-n结结构:在n型掺杂的SrTiO3单晶衬底上生长具有p型性质的钙钛矿锰氧化物薄膜,制成p-n异质结结构.... 由于稀土合金锰氧化物在电子输运和自旋磁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特性,人们对其潜在的应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近5年来,人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p-n结结构:在n型掺杂的SrTiO3单晶衬底上生长具有p型性质的钙钛矿锰氧化物薄膜,制成p-n异质结结构.本文重点介绍这种新型p-n异质结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类p-n异质结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p-n异质结 整流性质 光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型NiWO_(4)/ZnIn_(2)S_(4)异质结光解水析氢性能
5
作者 闫爱华 高埜 +4 位作者 张晓辉 黄飞 张同洋 张吉旭 赵文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83,共10页
采用水热/水浴两步法构筑了p-n型NiWO_(4)(NWO)/ZnIn_(2)S_(4)(ZIS)异质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WO对ZIS物相组分、形貌结构、能带结构、光谱吸收及光解水析氢性能等的影响,并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探讨了NWO/ZIS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水热/水浴两步法构筑了p-n型NiWO_(4)(NWO)/ZnIn_(2)S_(4)(ZIS)异质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WO对ZIS物相组分、形貌结构、能带结构、光谱吸收及光解水析氢性能等的影响,并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探讨了NWO/ZIS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负载NWO后,ZIS物相组分及形貌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两种材料界面接触紧密且分布均匀;在可见光辐照下,NWO/ZIS异质结光解水析氢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样品NWO-35/ZIS析氢速率达到5204.8μmol·g^(-1)·h^(-1),为纯相ZIS(1566.4μmol·g^(-1)·h^(-1))的3.32倍;循环实验结果表明,NWO/ZIS样品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能带结构和光电子动力学表征结果证实了p-n型异质结内建电场驱动的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In_(2)S_(4) NiWO_(4) p-n异质 内建电场 光解水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刻蚀法制备BiOBr/Bi_(2)O_(2)CO_(3)异质结及其高效脱除Hg^(0)性能
6
作者 张景繁 栗敏 +5 位作者 张倩倩 张旭 王晨凯 刘艳雯 路好 张安超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为增强BiOBr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采用简单的化学刻蚀法制备出p-n型BiOBr/Bi_(2)O_(2)C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并研究其在荧光灯下脱除单质汞(Hg^(0))的性能;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光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结构属性进行分析,阐明... 为增强BiOBr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采用简单的化学刻蚀法制备出p-n型BiOBr/Bi_(2)O_(2)C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并研究其在荧光灯下脱除单质汞(Hg^(0))的性能;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光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结构属性进行分析,阐明复合物表面或界面处电荷分离和转移的过程。结果表明:所制备Bi_(2)O_(2)CO_(3)-3光催化剂的脱汞效率效果高达95%;SO_(2)对Bi_(2)O_(2)CO_(3)-3光催化剂脱汞性能抑制明显,但停止通入SO_(2)后,脱汞性能可以恢复;荧光灯辐照对脱汞效率至关重要;强碱性环境下,过量的OH^(-)与光照产生的空穴(h^(+))反应,会略微影响BiOBr/Bi_(2)O_(2)CO_(3)的汞脱除性能。研究发现BiOBr和Bi_(2)O_(2)CO_(3)异质结的形成会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增强光催化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在光催化脱汞过程中,·O_(2)^(-)和h^(+)为主要活性物种,·OH未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光催化 BiOBr/Bi_(2)O_(2)CO_(3) 单质汞脱除 p-n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型AgBr/CuO光催化剂的合成、光催化活性及再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雪 刘建新 +3 位作者 王雅文 樊彩梅 段东红 王韵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具有p-n异质结结构的AgBr/CuO可见光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评价了AgBr/CuO的光催化活性,并通过活性物种测试及能带结构分析推测了其光催化机理,采用3%(质量分数)溴水对使用后的AgBr/CuO进...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具有p-n异质结结构的AgBr/CuO可见光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评价了AgBr/CuO的光催化活性,并通过活性物种测试及能带结构分析推测了其光催化机理,采用3%(质量分数)溴水对使用后的AgBr/CuO进行了再生处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0.1 g AgBr/CuO光催化剂30 min对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的降解率高达92%,远高于同等条件下的AgBr.AgBr/CuO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是Ag Br与CuO的复合一方面使催化剂的禁带宽度变宽,提高了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氧化还原能力;另一方面,在两者之间形成了p-n型异质结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的转移及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采用绿色环保的溴水再生法可显著恢复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异质结 AgBr/CuO 溴水再生法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c-G-PAn/Perylenes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封伟 韦玮 +1 位作者 曹猛 吴洪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对聚苯胺材料进行染料接枝改性 ,将其用作异质结光伏电池的 p型材料 ,制作出结构为导电玻璃 /酞菁铜接枝聚苯胺 (p型 ) / (n型 ) /Al)简写为 ITO/Cu Pc- G- PAn(p型 ) / (n型 ) /A1 )的有机 p- n异质结光伏电池。该电池在 37.2 W/m2... 对聚苯胺材料进行染料接枝改性 ,将其用作异质结光伏电池的 p型材料 ,制作出结构为导电玻璃 /酞菁铜接枝聚苯胺 (p型 ) / (n型 ) /Al)简写为 ITO/Cu Pc- G- PAn(p型 ) / (n型 ) /A1 )的有机 p- n异质结光伏电池。该电池在 37.2 W/m2 的碘钨灯照射下 ,开路电压 Voc=80 2 m V,短路电流 Isc=41μA/cm2 ,填充因子 FF =58 ,能量转换效率大约为 0 .51 ,它比聚苯胺及肖特基电池大得多。通过测量其电流—电压 J— V和电容—电压 C— V特性 ,研究了其光伏效应及电学性能。J— V特性表明 ,二极管的曲线因子约为 6.3,比 1大得多 ;C— V特性表明 ,在 Cu Pc- G- PAn/界面处的耗尽层约为 2 31 nm,从 p/n层的光吸收谱可知 ,光激活层在 Cu Pc- G- PAn/界面处 ,它们分别与 ITO及铝形成欧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光伏效应 有机p-n异质结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uO/n-In_2O_3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气敏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茉 李晓伟 +5 位作者 邵长路 赵英倩 辛佳玉 韩朝翰 李兴华 刘益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4-1530,共7页
以电纺In_2O_3纳米纤维为模版,通过溶剂热法构建了p-CuO/n-In_2O_3异质结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所得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O纳米颗粒... 以电纺In_2O_3纳米纤维为模版,通过溶剂热法构建了p-CuO/n-In_2O_3异质结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所得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O纳米颗粒可以均匀地负载在超细In_2O_3纳米纤维表面;随着反应液中乙酸铜浓度的增加,负载的CuO纳米颗粒密度也逐渐增加.通过制备旁热式气敏器件对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纯In_2O_3纳米纤维相比,p-CuO/n-In_2O_3异质结纳米纤维对H_2S气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工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CuO/In_2O_3 p-n异质结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p-MnZnFe_(2)O_(4)@n-ZnS异质结的原位构筑及光催化性能提升的研究
10
作者 牛志睿 覃小倩 +3 位作者 任彩艳 梁小龙 王要泽 黄华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8-24,共7页
以废旧碱性电池和硫脲为原料,采用绿色生物浸提+水热原位构筑出一种新型球形异质结磁性MnZnFe_(2)O_(4)@ZnS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漫反射(UV-vis)、价带能谱(VB-XPS)、磁滞回线(VSM)、光致发光(PL)和莫特... 以废旧碱性电池和硫脲为原料,采用绿色生物浸提+水热原位构筑出一种新型球形异质结磁性MnZnFe_(2)O_(4)@ZnS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漫反射(UV-vis)、价带能谱(VB-XPS)、磁滞回线(VSM)、光致发光(PL)和莫特-肖特基(Mott-Schottky)图谱等测试手段,对异质结进物相、形貌、磁学和光学等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探索了磁性锰锌铁氧体基光催化异质结的原位构筑对提升ZnS可见光催化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球形p-n异质结显著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有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结合。对MnZnFe_(2)O_(4)@ZnS、MnZnFe_(2)O_(4)、ZnS和商用P25 TiO_(2)等4种材料进行了降解模型污染物亚甲基蓝(MB)的实验,发现MnZnFe_(2)O_(4)@ZnS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是后3种材料的9.6、7.8和7.0倍,光照180 min实现了99.0%的MB降解。电子自旋共振(ES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表明,空穴(h^(+))和超氧自由基(·O_(2)^(-))是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经5次循环验证,MnZnFe_(2)O_(4)@ZnS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磁分离性能,该研究为废电池的绿色利用提供了一种高附加值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锰锌铁氧体 ZNS 磁性催化剂 p-n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P-N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长征 王维波 +4 位作者 蓝闽波 任绳武 肖绪瑞 周庆复 许慧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5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有机P-N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董长征,王维波,蓝闽波,任绳武,肖绪瑞,周庆复,许慧君(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酞菁,红近年来,以有机化合物作为... 有机P-N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董长征,王维波,蓝闽波,任绳武,肖绪瑞,周庆复,许慧君(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酞菁,红近年来,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报道很多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酞菁 p-n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ZTS/α-Fe_(2)O_(3)纳米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对Q235碳钢的光阴极保护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博 邓洪达 +1 位作者 苟显桃 余浩杰 《材料保护》 2025年第2期56-65,共10页
为了提高单一α-Fe_(2)O_(3)薄膜的光阴极保护性能,采用阳极氧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在碳钢表面制备了CZTS/α-Fe_(2)O_(3)纳米晶复合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了薄膜的形态、... 为了提高单一α-Fe_(2)O_(3)薄膜的光阴极保护性能,采用阳极氧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在碳钢表面制备了CZTS/α-Fe_(2)O_(3)纳米晶复合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了薄膜的形态、成分和光吸收特性。此外,还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莫特-肖特基(Mott-Schottky)曲线、极化曲线以及薄膜电极与裸碳钢耦合产生的光电流研究了薄膜的光电传输特性。结果表明:与α-Fe_(2)O_(3)薄膜相比,复合薄膜具有更好的光吸收范围。在光照条件下,复合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光电流和薄膜阻抗均高于黑暗条件下的薄膜。此外,纳米晶复合薄膜比α-Fe_(2)O_(3)薄膜表现出更高的光电化学反应活性。在光照条件下,复合薄膜的腐蚀电位相对空白碳钢样品的负偏移为336 mV,复合薄膜对碳钢的腐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纳米晶复合薄膜还因其P-N异质结而提高了光阴极保护性能,在光照下的正向光电流高于黑暗中的正向光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阴极保护 α-Fe_(2)O_(3) CZTS p-n异质结 Q2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纳米结构p-ZnO:Fe/n-GaN基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器
13
作者 李海霞 王宇 +3 位作者 林威威 刘冰怡 张中原 刘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77-282,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成功制备了p-ZnO:Fe/n-GaN准三维纳米结构,并基于p-ZnO:Fe/n-GaN异质结制备了高性能的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器。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Fe元素成功掺入ZnO纳米结构,使其转化为p型半导体。室温光致发光谱紫外光发射峰...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成功制备了p-ZnO:Fe/n-GaN准三维纳米结构,并基于p-ZnO:Fe/n-GaN异质结制备了高性能的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器。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Fe元素成功掺入ZnO纳米结构,使其转化为p型半导体。室温光致发光谱紫外光发射峰红移,表明p-ZnO:Fe纳米结构中形成了浅受主能级缺陷。由于p-n结的光伏效应,紫外光电探测器展示出自驱动响应特性。ZnO的p型掺杂造成的电荷传输距离缩短及其独特的准三维纳米结构,使得探测器展示出高的开关比和快速响应特性。在零偏压和-1 V偏压下,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电流开关比分别为58.3和92.0,上升和回复时间均小于10 ms。该高性能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成功研制可为纳米级光电开关的制备提供理论思路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三维纳米构p-ZnO:Fe/n-GaN p-n异质结 紫外光电探测器 上升时间 回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镍共掺杂TiO_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董海军 陈爱平 +2 位作者 何洪波 吕慧 李春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6,403,共7页
为了制备在高温焙烧后能保持良好管形结构的可见光响应的TiO2纳米管,通过NH4Cl水-溶剂热和Ni(NO3)2浸渍法对传统水热法合成的TiO2纳米管进行掺氮和掺镍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 为了制备在高温焙烧后能保持良好管形结构的可见光响应的TiO2纳米管,通过NH4Cl水-溶剂热和Ni(NO3)2浸渍法对传统水热法合成的TiO2纳米管进行掺氮和掺镍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MO)为光催化降解模型,考察了可见光下制备的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H4Cl水-溶剂热掺氮处理可提高TiO2纳米管的管状结构的热稳定性;氮镍共掺杂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并且能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Ni/Ti添加量为0.3%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210min,氮镍共掺杂TiO2纳米管对MO的可见光降解率比单独氮和镍掺杂的TiO2分别提高了9.1%和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氮镍共掺杂 可见光响应 p-n异质结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世环 徐聪聪 鹿媛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5-208,共4页
结合水热法和沉淀法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的SnS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性质等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作为探针来评价所合成样... 结合水热法和沉淀法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的SnS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性质等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作为探针来评价所合成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S_2能有效提高BiOBr光催化性能,SnS_2/BiOBr在可见光下光照100min降解率达到77%,活性优于BiOBr或SnS_2。此外,SnS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稳定性高,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2/BiOBr复合光催化剂 可见光 p-n异质结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VO_(4)/CuBi_(2)O_(4)薄膜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家琪 李天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通过金属有机物分解法(MOD)协同光电化学沉积法,将p型氧化物半导体CuBi_(2)O_(4)沉积在BiVO_(4)纳米薄膜上,形成包覆性异质结结构,制备了一种新型p-n异质结光阳极n-BiVO_(4)/p-CuBi_(2)O_(4),用于太阳能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 通过金属有机物分解法(MOD)协同光电化学沉积法,将p型氧化物半导体CuBi_(2)O_(4)沉积在BiVO_(4)纳米薄膜上,形成包覆性异质结结构,制备了一种新型p-n异质结光阳极n-BiVO_(4)/p-CuBi_(2)O_(4),用于太阳能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水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1.23 V(vs.RHE)电势下,BiVO_(4)/CuBi_(2)O_(4)异质结光阳极表现出优良的PEC水氧化性能,光电流密度达到2.8 mA/cm^(2),负载磷酸钴(Co-Pi)的BiVO_(4)/CuBi_(2)O_(4)/Co-Pi光电极,光电流密度达到4.45 mA/cm^(2),分别为BiVO_(4)电极光电流密度的3.1倍和4.9倍.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能级结构图等结果也证实,BiVO_(4)/CuBi_(2)O_(4)和BiVO_(4)/CuBi_(2)O_(4)/Co-Pi复合电极材料在内建电场和能带弯曲作用下,光吸收特性增强,载流子界面转移电阻减小,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p-n异质结 光电阳极 内建电场 光电化学水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Te:Ga/Si绿光光电探测器
17
作者 刘柱 王友义 +2 位作者 潘志强 王新刚 吴春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5-1369,1388,共6页
文章以Ga/Ga_2O_3为掺杂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实现了ZnTe:Ga纳米线的合成,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 文章以Ga/Ga_2O_3为掺杂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实现了ZnTe:Ga纳米线的合成,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表征其形貌、结构与成分,并构建了基于其的底栅场效应器件。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纳米线具有较为明显的p型半导体特性,电导率为2.55S/cm,空穴迁移率为1.33cm^2/(V·s)。经过光刻与刻蚀工艺制备了p-ZnTe:Ga与n-Si构成的p-n异质结,测试发现制备的p-n异质结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正向开启电压约为1.2V,在±2V时整流比约为500,在-2V偏压时,器件在光的照射下光电流显著增加,响应度R为6.51×10~3 A/W,比探测率为1.41×10^(13) cm·Hz^(1/2)/W。最后,探讨了基于光电探测器异质结的工作机制,发现ZnTe:Ga纳米线在光电探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ZnTe:Ga纳米线 纳米器件 p-n异质结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