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妙勇安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光辉 张军平 +3 位作者 丁义 曹阳 董玮 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 ng/mL、阿魏酸104 ng/mL时OD值最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绿原酸 阿魏酸 p-选择 NF-ΚB p65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艳波 邓华聪 +2 位作者 郑丹 李呼伦 周宏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 (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 选择素以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 (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 (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 选择素以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 (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4 ,再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 0 35 80预处理 ,观察ECV 30 4细胞系中磷酸化P38MAPK和P 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4种刺激因素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 ,使磷酸化P38MAPK表达量明显增加 ,P 选择素表达量也明显增加 ;以SB2 0 35 80预处理后 ,P 选择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 :P38MAPK是P 选择素的上游信号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信号通路 p-选择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40L及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邢娜 王富军 +3 位作者 齐会卿 丁海霞 侯琳 檀淼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为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8名作为C组。3组患者均在相同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CD40L及sP选择素水平。A组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鞘置入后鞘内取血4ml(术前动脉血),导丝、导管跨越狭窄或闭塞动脉后于其远段取血4ml(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缺血改善后)再于该部位取血4ml(缺血部位术后动脉血),于术后24h、7天分别取肘静脉血4ml,均测定sCD40L及sP选择素的水平。对A组于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分别测量踝肱指数(ABI)及TcPO_2以对比疗效。结果术前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C组(P均<0.01),B组明显高于C组(P均<0.01),A组术后24h、7天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高于术前静脉血(P均<0.01),而术后7天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h(P均<0.01)。A组术前静脉血与术前动脉血sCD40L、s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部位术后、术前及介入治疗前动脉血sCD40L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动脉血(P<0.01)。3组术前静脉血sP选择素与sCD40L呈正相关(r=0.750,P<0.01)。A组术后24h的ABI、TcPO_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进一步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cd40配体 p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8及P选择素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田敏 刘安丽 +2 位作者 魏玉静 刘长海 王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d18 p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光辉 张军平 +3 位作者 丁义 曹阳 董玮 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三种药物...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三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ng/m L、阿魏酸104ng/mL时OD值最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绿原酸 阿魏酸 p-选择 NF-ΚB p65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CD40L、P选择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红丽 李潞 宋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D合并T2DM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另入选CHD 36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于PCI术前、术后即刻、2h...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D合并T2DM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另入选CHD 36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于PCI术前、术后即刻、2h、6h、24h采血测CD40L、Ps。结果试验组CD40L、Ps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2h、6h、24h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CD40L及Ps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于术后2h、6h、24h逐渐回落,但水平仍高于术前;对照组CD40L及Ps在术后即刻亦明显增高(P<0.05),但于2h、6h、24h回落较快,24h水平同术前相似,与术后即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CD40L和Ps两种因子水平高于单纯CHD患者;CHD合并T2DM患者行PCI治疗可导致CD40L和Ps术后即刻明显增高,此后逐渐回落,在术后24h基本可降至术前水平,但同CHD患者相比较,CD40L和Ps无论术前术后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配体 p选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尿CD62P的表达与内皮素-1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志俊 韩丽莎 +3 位作者 龚莉 金立民 曹艳玲 王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33-935,93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CD62P表达和内皮素-1(Endothelin,ET-1)的变化,研究肾脏局部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在DN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2型DN患者为实验组,根据尿白蛋白...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CD62P表达和内皮素-1(Endothelin,ET-1)的变化,研究肾脏局部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在DN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2型DN患者为实验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另选择20例未合并DN的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及尿中CD62P阳性表达及尿ET-1水平。结果:(1)血CD62P阳性表达率:D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DM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DM组与正常蛋白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尿CD62P阳性表达率:D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DM组无明显差异(P>0.05);DM组与正常蛋白尿组间差异显著(P<0.05)。DN患者尿ET-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尿CD62P阳性表达率及尿E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CD62P阳性表达率与尿ET-1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CD62P阳性细胞率呈明显正相关;尿ET-1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肾脏局部的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2)尿CD62P阳性表达率及尿ET-1水平可能较UAER更早提示DN的发生,尿CD62P阳性表达及尿ET-1水平升高可能成为DN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DN) cd62p 尿内皮-1(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血小板聚集及释放sP-sel和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伟 张军平 +2 位作者 徐士欣 仲爱芹 华声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IB)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释放的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可溶性CD40L(sCD40L)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以终浓度10μmol/L ADP和0.4 U/mL Th为诱导...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IB)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释放的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可溶性CD40L(sCD40L)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以终浓度10μmol/L ADP和0.4 U/mL Th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以300μg/mL和600μg/mLSalB预孵育血小板,测定聚集抑制率。制备血小板悬液,分为静息组、激活组(以终浓度50μmol/L ADP和0.4U/mL Th为诱导剂激活)、SalB组(以终浓度300μg/mL和600μg/mL SalB预孵育,再以诱导剂激活)。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sP-sel和sCD40L含量,比较sP-sel和sCD40L的相关性。结果:SalB可显著减低ADP和Th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600μg/mL组聚集抑制率高于300μg/mL组(P<0.01)。与静息组比较,激活组sP-sel和sCD40L释放显著增加(P<0.01)。与激活组比较,SalB可使Th诱导的sP-sel和sCD40L释放及ADP诱导的sP-sel释放显著降低(P<0.01);但对ADP诱导的sCD40L释放没有影响,与激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和Th诱导时,sP-sel与sCD40L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相关系数r_P>0.5。结论:SalB可降低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产物sP-sel和sCD40L的释放,具有阻抑血小板活化、聚集与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活化血小板 可溶性p选择 可溶性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CD5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艳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6-1197,共2页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毛支最常见的病原。CD62P(P...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毛支最常见的病原。CD62P(P-选择素)和CD54,均属于黏附分子家族,二者在多种疾病如哮喘、HBV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cd54 cd62p 细湿啰音 呼吸道合胞病毒 黏附分子 选择 syncytial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和CD44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巧玲 蒋小云 +2 位作者 吴伟 莫樱 陈述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9,33,共6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和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62P和CD44表达。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表达,CD44在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均有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62P和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62P和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62P和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p选择 cd44 IgA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清勇 吴玉泉 +3 位作者 闰利 江晓肖 马炬明 周建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8-919,共2页
为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对7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其中45例肺癌患者作手术前后对照分析,并与30名正常人(献血员)进行对比研究。7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 为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对7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其中45例肺癌患者作手术前后对照分析,并与30名正常人(献血员)进行对比研究。7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后外周血中CD62P表达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之间CD62P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D62P表达与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的表达水平具有高灵敏、快速和定量等优势,可作为肺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 p选择 流式细胞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血素诱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分析
12
作者 王妍 凤梓涵 +4 位作者 王亚茹 李世青 陈鑫 王景林 袁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然后制备天然表达的VVH毒素,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评价胞外和胞内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VVH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分析VVH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的免疫激活作用。结果VVH是创伤弧菌培养上清中引起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天然VVH可诱导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表达量的增加、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复合体(PNC)的形成、血小板微囊泡的释放。其激活机制可能与VVH成孔依赖性的Ca^(2+)-钙调素(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引起血小板α-颗粒物的释放和血小板的级联激活。在创伤弧菌灌胃感染的酒精性肝病(ALD)小鼠模型中,VVH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VVH是机体内激活血小板的重要分子,其诱导机体血小板活化可能与致病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溶血(VVH) 血小板 p-选择(cd62p) 酒精性肝病(A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CD44的表达以及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宏 王如娟 +1 位作者 朱慧芬 杨道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和CD4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SGL-1... 目的探讨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和CD4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SGL-1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6例COPD患者(COPD组),以及24例无吸烟史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和CD44的表达。同时分离6例健康无吸烟史的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中的中性粒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和CD44的表达。结果COPD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CD44的表达较NC组明显增强(均P<0.05),CSE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CD44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和CD44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香烟烟雾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PSGL-1和CD44的表达,从而启动中性粒细胞的粘附级联反应,促进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香烟烟雾提取物 p-选择糖蛋白配体1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TNF-α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基因转录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蓓 朱海燕 +3 位作者 高永红 徐冰 朱陵群 陈立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63-265,共3页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产生黏附作用,在前炎症因子刺激后,两者黏附增加,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伤害。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前期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对心肌缺血再灌...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产生黏附作用,在前炎症因子刺激后,两者黏附增加,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伤害。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前期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p-选择 E-选择 p38 MApK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血小板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士欣 仲爱芹 +1 位作者 许颖智 张军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2-1113,共2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血栓相关疾病,血小板活化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早期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可引起血栓-炎症级联反应,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发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更多...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血栓相关疾病,血小板活化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早期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可引起血栓-炎症级联反应,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发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更多的是扮演炎性介质的角色,而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减轻炎症分子的表达[1-2]。现就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卒中 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p选择 cd40配体 白细胞介1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调脂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武涛 冷秀玉 +2 位作者 王礼春 廖新学 马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d后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P-选择素及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早期调脂干预对AMI斑块稳定、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无... 目的观察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d后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P-选择素及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早期调脂干预对AMI斑块稳定、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无服用任何调脂药物,21例)和阿托伐他汀组(立普妥20mg,qd,22例),测定治疗前后sCD40L、P-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sCD40L、P-选择素、sICAM-1分别下降35%、41%、30%,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sVCAM-1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在阿托伐他汀组sCD40L、P-选择素、sICAM-1的降低与总胆固醇(TC)(分别为r=0.08,P=0.56;r=0.16,P=0.34;r=0.12,P=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r=0.09,P=0.88;r=0.11,P=0.46;r=0.18,P=0.7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在AMI的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d,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cd40L p-选择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和溶酶体膜糖蛋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华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 lpha-granu lar m em brane prote in,CD 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 e in tact m em brane prote in,CD 63)的水平,探讨其与颅脑外伤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颅脑... 目的: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 lpha-granu lar m em brane prote in,CD 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 e in tact m em brane prote in,CD 63)的水平,探讨其与颅脑外伤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A组(轻型)、B组(中型)、C组(重型),在外伤后12 h、1 d、3 d、5 d、7 d测定CD 62p、CD 63,并设对照组。结果:B组和C组外伤后CD 62p、CD 63测定值与A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外伤后的CD 62p测定值与B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升高,P<0.05。B组颅脑外伤患者外伤后CD 62p值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C组外伤后CD 62p值1 d、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B组外伤后CD 63值3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C组外伤后CD 63值1 d、3 d、5 d、7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CD 62p、CD 63水平与颅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CD 62p水平对病情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p选择/分析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分析 溶酶体 颅脑外伤 cd62p cd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高成杰 隋波 +2 位作者 尹格平 仲焰 李训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7-278,共2页
为探讨心肺转流 (CPB)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 ,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 ,... 为探讨心肺转流 (CPB)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 ,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 ,转流中和手术结束时血小板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小板总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试管内试验结果与之不符。结果表明 ,体外循环期间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 ,总数减少 ,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代偿性增加 ,但由于血小板总数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血小板 p选择 cd36抗原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精稳压方对SHR大鼠血压及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孔丽君 夏中伟 +2 位作者 刘宏飞 胡宁 江丹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017-1020,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益精稳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阶段血压及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探讨益精稳压方早期干预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中药干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设WKY大鼠空... 目的:研究益精稳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阶段血压及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探讨益精稳压方早期干预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中药干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设WKY大鼠空白对照组,共5组。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血压、ET-1及TM含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益精稳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CD62P表达及vWF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以及中药干预组血压、ET-1及TM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血压、ET-1及TM水平下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大鼠前后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血压升高进展延缓,ET-1及TM水平升高幅度下降;免疫组化证明:与模型组相比较,益精稳压方各给药组vWF、CD62P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中药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精稳压方早期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发病早期,可延缓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ET-1及TM含量,而且能抑制SHR大鼠vWF、CD62P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小板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益精稳压方 早期干预 内皮-1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