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金壹伍 金振一 +1 位作者 马兰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患者129例,其中PAF患者(PAF组)67例并随机分为3个亚组:美托洛尔组(A组,n=22)、参松养心胶囊组(B组,...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患者129例,其中PAF患者(PAF组)67例并随机分为3个亚组:美托洛尔组(A组,n=22)、参松养心胶囊组(B组,n=21)、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组(C组,n=24),62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PAF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及左心房内径(LAD),疗程为3个月,观察PAF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PAF组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治疗3个月后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不含A组)及PAF的复发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d≥40 ms比最大P波时限≥110 ms对预测PAF患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降低,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升高,最大P波时限≥110ms且P波离散度≥40 ms对预测PAF患者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比单一指标高。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有效地降低PAF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和PAF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高敏C反应蛋白 阵发性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参松养心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芳 杨剑雪 +2 位作者 周纪宁 王芳 杨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PD。结果:治疗后Pmax倍他乐克组(102±12)ms,对照组(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倍他乐克组(27±13)ms,对照组(39±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D减少,表明倍他乐克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p波离散度 倍他乐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郑黎晖 姚焰 +2 位作者 吴灵敏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3-986,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以期探讨炎症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年龄和性别均匹配、无房颤病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目的:分析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以期探讨炎症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年龄和性别均匹配、无房颤病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各7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Pd及血浆hs-CRP浓度等的差别。采用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与血浆hs-CRP浓度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Pd及血浆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全部患者及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浓度与Pd均呈正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浓度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430,95%CI 6.031-39.476,P〈0.001),进一步调整Pd,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Pd与血浆hs-CRP浓度均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但血浆hs-CRP浓度预测房颤的危险比由15.430下降至6.246。结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和Pd均为房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d和血浆hs-CRP浓度具有相关性,hs-CRP影响房颤发生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Pd增加介导的。提示炎症可能在心房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p波离散度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P波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4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曹闽京 许毅 邓长柏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 :建立健康国人 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离散度平均值 ,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1~ 87(39 4± 17 3)岁健康国人 2 0 78例 ,用广东中山SR 1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结果 :随年... 目的 :建立健康国人 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离散度平均值 ,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1~ 87(39 4± 17 3)岁健康国人 2 0 78例 ,用广东中山SR 1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结果 :随年龄增长Pmax,Pmin,Pd 及Pcd平均值稍递增 ,Pcmax及Pcmin平均值稍递减 ,但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年龄范围从 1~ 87岁 ,Pmax为 (10 9 85± 7 88)ms ,Pmin为 (80 97± 11 42 )ms,Pcmax为 (12 3 13± 12 0 0 )ms ,Pcmin为 (90 85± 14 40 )ms,Pd 为 (2 8 89± 10 74)ms ,Pcd为 (32 39± 12 10 )ms ;年龄从 1~ 14岁的儿童 ,Pmax为 (10 1 5 4± 9 49)ms,Pmin为 (76 85± 10 19)ms,Pd 为 (2 4 82± 7 5 1)ms,Pcd为 (31 10± 9 89)ms。Pmax出现率在Ⅱ导联占 77 0 4% ,V5导联占14 39% ;Pmin出现率在V1导联占 74 6 9% ,V2 导联占 7 84%。结论 :健康国人各年龄Pmax为 96~ 12 0ms,Pd 为 8~ 5 0ms,Pcd为 10~ 5 6ms,Pd 与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p波离散度 参考值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增长 殷跃辉 +1 位作者 佘强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3-374,385,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成形术过程中 ,球囊扩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76例 ,分为在球囊扩张时有心肌缺血改变和无心肌缺血改变两组。心肌缺血组又分为左前降支 (LAD)、左回旋... 目的 :观察在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成形术过程中 ,球囊扩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76例 ,分为在球囊扩张时有心肌缺血改变和无心肌缺血改变两组。心肌缺血组又分为左前降支 (LAD)、左回旋支 (LCX)和右冠脉 (RCA)三个亚组。同步记录球囊扩张前和球囊扩张期间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 :①球囊扩张前 ,各组 p波离散度无差异 ( 37.5± 4 .97ms,36 .7± 5 .70ms,36 .9± 4 .5 9ms,36 .4± 4 .76ms ,P >0 .0 5 ) ,②球囊扩张期间 ,无心肌缺血组 p波离散度与球囊扩张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37.5± 4 .97vs 37.9± 4 .6 1ms,P >0 .0 5 ) ;而心肌缺血组与球囊扩张前比较 ,p波离散度均明显增大 ( 36 .7± 5 .70vs 4 6 .3± 4 .2 1ms,36 .9± 4 .5 9vs4 4 .7± 6 .4 7ms,36 .4± 4 .76vs 4 4 .8± 5 .88ms,P <0 .0 0 1)。结论 :p波离散度增大可作为严重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心肌缺血 冠脉成形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对P波离散度参考值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新蕾 葛淼 +4 位作者 王聪霞 路春爱 杨绍芳 岑敏仪 张雯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制定中国成年人心电图P波离散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搜集了中国98个单位的9 472例健康成年人P波离散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其与经纬度、海拔等12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P波离散度... 为制定中国成年人心电图P波离散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搜集了中国98个单位的9 472例健康成年人P波离散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其与经纬度、海拔等12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P波离散度与地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向后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估计成年人P波离散度的参考值,得到了不同的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最终选择向后回归分析模型作为最优预测模型,并用ArcGIS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法内插出中国成年人P波离散度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地理因素 参考值 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及心钠素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淑花 陈明龙 +4 位作者 杨兵 仲崇明 章雪琴 董政 左逸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0.01);而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0.01)。结论: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房性早搏 p波离散度 心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熊亚晴 潘梓青 +1 位作者 郭红梅 程学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7-818,826,共3页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血浆脑钠肽水平(BNP)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3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组,平均年龄70岁)的血浆BNP水平、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血浆脑钠肽水平(BNP)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3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组,平均年龄70岁)的血浆BNP水平、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4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B组,平均年龄71岁)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63.75±54.29)ng/L比(32.72±23.37)ng/L,P<0.01;Pd:A组显著高于B组,(69.72±25.04)ms比(28.22±14.15)ms,P<0.001;PmaxA组显著高于B组,(140.02±20.15)ms比(110.35±18.83)ms,P<0.001;LVEF:A组显著低于B组,(61.84±9.01)%比(67.72±5.18)%,P<0.05;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水平和Pd均能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钠肽 p波离散度 高血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对P波离散度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亦文 刘丽娜 +4 位作者 韩旭 何小梅 刘刚 刘笑伟 刘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估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P波离散度(PWD)以及PWD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探讨IDA对PWD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体检人员共167例,其中IDA患者107例作为IDA组,健康... 目的评估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P波离散度(PWD)以及PWD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探讨IDA对PWD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体检人员共167例,其中IDA患者107例作为IDA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等临床检查及血细胞、12导联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等实验室检查,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铁粒幼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左心室快速充盈E峰值和左心房收缩A峰值、E/A、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后壁厚度(PW)、P波最大宽度(Pmax)及P波最小宽度(Pmin)等指标。结果 IDA组患者DT、IVRT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IDA组患者PWD和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Pmax、P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D与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PWD与IDA、IVRT、DT和心率呈正相关(r=0.475、0.348、0.326、0.322,P<0.05);而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452,P<0.05);PWD与性别、年龄、LVEF、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IDA可使PWD增加,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故对IDA患者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早期诊治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p波离散度 心室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彩碧 胡清 +2 位作者 李雪锋 胡伟林 朱大菊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评价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40例新确诊的甲亢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他巴唑10~30mg.d-1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观察治疗前后PWD及Pmax... 目的评价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40例新确诊的甲亢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他巴唑10~30mg.d-1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观察治疗前后PWD及Pmax的变化。设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PW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药物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WD和Pmax明显下降,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他巴唑短期治疗能显著改善甲亢患者PWD和P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巴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p波离散度 p最大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太平 李雪翔 +1 位作者 史学功 徐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691-3692,共2页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间、P波最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3个月右室容积、右室射...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间、P波最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3个月右室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最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p波离散度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捷 韩雅玲 +1 位作者 臧红云 梁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WD)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表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53例健康查体者。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 ax)及P波最小时限(Pm in),PWD=Pm ax-Pm in。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WD)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表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53例健康查体者。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 ax)及P波最小时限(Pm in),PWD=Pm ax-Pm in。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性型心肌病患者的Pm ax及PWD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而Pm 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m ax及PWD与LAD均呈正相关(r=0.533,P<0.001;r=0.636,P<0.001),而Pm ax及PWD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72,P<0.001;r=-0.746,P<0.001)。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PWD明显延长,并与其心功能不全程度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扩张型心肌病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及房间传导阻滞预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媛 刘连元 +5 位作者 王晓亮 刘彬彬 金英兰 李松 方海滨 苏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 P波离散度 ( Pd)和房间传导阻滞 ( IACB)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6 0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 2组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组 ( 30例 )和合并冠心病组 ( 30例 ) ,正常对照组 30例。量取 P波的... 目的 探讨 P波离散度 ( Pd)和房间传导阻滞 ( IACB)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6 0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 2组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组 ( 30例 )和合并冠心病组 ( 30例 ) ,正常对照组 30例。量取 P波的最大宽度( Pmax)与 P波离散度 ( Pd)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 Pmax、P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 ;两组间比较无差异 ( P>0 .0 5 )。以 Pmax≥ 110 m s、Pd>40 ms为标准 ,预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 ,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Pmax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房间传导阻滞 房性心律失常 预测 IA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海鹏 唐其柱 +5 位作者 卞洲艳 艾文 甘文云 周恒 田青 王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14-4216,共3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9例,DCM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对照组)。描记体表同步心电图测定P波最大持续时间(Pmax)...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9例,DCM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对照组)。描记体表同步心电图测定P波最大持续时间(Pmax)与最小持续时间(Pmin)的大小,计算Pd并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Pd与Pmax。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房内径(LA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同时对Pd、Pmax及LAD、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Pd为(47.8±11.5)ms,Pmax为(124.6±14.7)ms,对照组Pd为(36.9±10.2)ms,Pmax为(113.4±11.2)ms,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房颤组LAD(42.3±7.1)mm,对照组LAD(39.5±6.4)mm,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d、Pmax与LAD成正相关(r=0.519,P<0.05;r=0.492,P<0.05),Pd、Pmax与LVEDD无相关性;取Pmax≥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4.6%﹑87.2%﹑76.9%,特异性分别为84.5%﹑86.2%﹑89.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81.0%﹑8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90.9%、85.2%。结论:DCM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增大﹑Pmax时间延长,Pd﹑Pmax可作为预测DCM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房颤动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婷婷 王蔚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p波离散度 房颤 房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P波离散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祎 肖秀金 +5 位作者 余泽洪 谭文锋 汤立军 冼伟进 王小霞 黄振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43-2344,共2页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P波最大值(Pmax)、P波最小值(Pmin)、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Pd、Pmax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6±13.2vs21.4±11.9ms,122.3±17.1vs103.8±12.6ms,均P<0.01),且Pmax、Pd均与校正的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03,r=0.839,均P<0.01)。结论: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值较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明显延长,且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速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建民 黄振文 张彦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其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仪,观察4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CHF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心电图的改...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其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仪,观察4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CHF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心电图的改变,计算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与超声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32例CHF患者纳入统计分析。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P波最大时限较治疗前明显缩短((102.1±13.0)msvs(118.3±11.5)ms,t=9.568,P<0.05);P波离散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7.5±11.6)msvs(37.5±9.8)ms,t=7.723,P<0.05)。美托洛尔治疗前后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前r=0.411,0.475;治疗后r=0.624,0.486;P均<0.05)、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治疗前r=-0.418,-0.590;治疗后r=-0.554,-0.691;P均<0.05);而与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CHF患者通过改善心功能使P波最大时限缩短,P波离散度减小,提示可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美托洛尔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后心房纤颤发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连鸣 章晏 +3 位作者 宋有城 朱俊 赵雪燕 王国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心房纤颤发作的价值.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行PBMV术,术前为窦性心律者,共9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PBMV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宽度,计算最宽P波(Pmax)、最窄P波(Pmin)...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心房纤颤发作的价值.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行PBMV术,术前为窦性心律者,共9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PBMV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宽度,计算最宽P波(Pmax)、最窄P波(Pmin)并取两者差的平均值,即为P波离散度(Pd),Pd=Pmax-Pmin.结果PBMV术后59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男8例,女51例,年龄24~57岁(36.8±8.3岁);36例患者出现心房纤颤(房颤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18~56岁(38.1±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左室舒张期内径、右室舒张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房颤组左房内径(46.63±2.36mm)比对照组(43.51±2.51mm)显著增大(P<0.05).房颤组Pmax(121.67±14.64ms)、Pd(37.50±9.37ms)比对照组Pmax(106.38±12.24ms)、Pd(23.97±12.70ms)显著延长(P<0.01).以Pmax≥11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80.55%,特异性50.85%,准确性61.05%.以Pd≥4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69.44%,特异性32.20%,准确性68.42%.结论 Pd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学指标,对PBMV术后发作心房纤颤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心房纤颤 术后并发症 二尖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53例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蒋金全 朱伟达 +1 位作者 楼丽娜 张家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199,共1页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在房颤电复律后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翁向群 庄聪文 +4 位作者 姜洪 杨胜生 程先进 张哲明 曾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在电复律前后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探讨Pmax、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慢性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6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检查,按AF是否复发分为AF复发组与AF未复发组,观...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在电复律前后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探讨Pmax、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慢性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6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检查,按AF是否复发分为AF复发组与AF未复发组,观察测量两组的Pmax和PWD,并以PWD≥8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8例的PWD超过80ms,其中13例AF复发。27例PWD小于80ms,12例复发,PWD为60m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和76.5%,PWD为80ms的敏感性为26.9%,特异性为88.2%。结论:PWD≥80ms对AF电复律后再次复发的预测具有一定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抗休克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