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研究
1
作者 谢心荻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5,共11页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枢纽链接国际循环、联通国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机遇。在...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枢纽链接国际循环、联通国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机遇。在搭建境外经贸合作区历史演进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揭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规划类型与主导产业,进而阐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应从中国政府、合作区开发企业与中介平台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提升战略高度,谨慎进行选址决策,多元化组合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统筹国内资源,推动省际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新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恒龙 田聪莹 宋厚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4,共15页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承接点,也是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如何评估合作区建设对考察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成效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承接点,也是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如何评估合作区建设对考察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成效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通过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可对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内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东道国经济特征和合作区类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可以显著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其中,外商投资流入和贸易规模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第二,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异质性,对收入水平较低、营商制度较差的国家具有更强的经济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境外经贸合作区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规划编制体系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6,共6页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积极稳健的发展态势之下,合作区“走出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既有所在国投资环境方面的,也有我国顶层设计方面的,当然还有合作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合作区更好地“走出去”,亟...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积极稳健的发展态势之下,合作区“走出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既有所在国投资环境方面的,也有我国顶层设计方面的,当然还有合作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合作区更好地“走出去”,亟待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合作区重点发展区域、产业方向和配套政策,制定合作区规划标准,发挥顶层设计的统筹、引领、前瞻的作用。文章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基于合作区不同阶段的问题,探讨了探索合作区规划编制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作用对象,提出了合作区从诞生到深度开发过程中,前期研究类、总体指导类、空间建设类和阶段评估类4种类型规划所组成的规划体系,明确了规划的内容、达到的目的,从而前置性地解决相应问题,降低合作区“走出去”风险,提升合作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境外经贸合作区 规划体系 全生命周期 共性与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双边贸易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岳中刚 李秋韵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51,共11页
基于1998—20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数量显著扩大了中国与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主要通过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和提升营商便利度这两种可能的机制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在人均GD... 基于1998—20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数量显著扩大了中国与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主要通过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和提升营商便利度这两种可能的机制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在人均GDP相对较低、劳动人口并不充足的东道国以及邻近的“一带一路”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对双边贸易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而建设科技研发、商贸物流和农业产业型的经贸合作区对双边贸易的促进效应也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从产能国际合作走向区域价值链共建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双边贸易 基础设施 营商便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中国海外园区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5
作者 孟广文 王苒 王淑芳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中国海外自由经济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园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对外投资新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产业转型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也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进步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有关海外园区的研究日益... 中国海外自由经济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园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对外投资新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产业转型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也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进步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有关海外园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取得较大进展,但有关其发展演化、面临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仍缺少系统性研究与探讨。作者基于中国知网(CNKI)、科学网(WOS)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研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外园区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回顾。结果表明,现有海外园区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类型与案例视角的归纳综合研究、基于文化和制度变迁视角的演绎研究、基于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视角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规划融合研究以及国外学者和国际经济政治研究与评价。尽管研究内容多样,进展显著,相关研究仍存在中国海外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与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国外学者的关注和质疑等问题。未来海外园区研究应拓宽海外园区研究视角,拓展国内外合作渠道与网络,完善理论框架构建与案例研究,总结归纳出适用于不同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海外研究一般性结论,服务“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外自由经济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 海外园区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经贸合作区如何助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谢心荻 严兵 张禹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5,共19页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力引擎和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有效途径。面对部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绩效的问题,探索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进行高质量OFDI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力引擎和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有效途径。面对部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绩效的问题,探索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进行高质量OFDI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国家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投资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合作区不仅显著提高中国对东道国OFDI的规模,更从技术创新、产业协调、生态绿色和开放共享等方面推动了中国OFDI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对高质量投资的带动主要通过影响东道国制度质量、税收优惠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来实现。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由投资大国转向投资强国提供了新颖路径,为中国企业找准高质量对外投资着力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对外直接投资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中罗勇工业园“园中园”模式与效益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孟广文 赵钏 +3 位作者 周俊 王艳红 王淑芳 杜明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03-1811,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利用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与泰国GDP数据分析双...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利用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与泰国GDP数据分析双边贸易和投资,从"园中园"开发模式、区位条件、服务环境及企业特征4个方面详细探讨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园区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企业赴泰国投资兴业的第一平台,也是中泰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②泰中罗勇工业园采用"园中园"开发模式,是中国海外园区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③2012—2018年泰中罗勇工业园园区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园区效益较好,其中,2016和2018年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基于此,总结泰中罗勇工业园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启示:"园中园"模式完善招商环境、提高投资效率,结合自身与东道国优势、构建合作区完整产业链,实现合作区本土化、促进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外园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 “园中园”模式 泰中罗勇工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广文 隋娜娜 王雪 《热带地理》 2017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以非洲南部赞中经贸合作区为案例,在梳理其建立背景与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合作区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优势主要有:赞比亚国内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两国政府的政策保障与激励、较大的市场辐射范围、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以非洲南部赞中经贸合作区为案例,在梳理其建立背景与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合作区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优势主要有:赞比亚国内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两国政府的政策保障与激励、较大的市场辐射范围、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与园区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有:区外基础设施差、法律与政策变动、资金短缺、安全问题和舆论质疑。最后探讨了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提出:合作区要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中非交流,应对负面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经济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 赞中经贸合作区 中国对外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园中园”发展模式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梁育填 周克杨 +1 位作者 张家熙 曾佳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0-988,共9页
以发展较为成功的中国·印尼经济贸易合作区(简称"中印合作区")为例,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成功发展经验与"园中园"发展模式。中印合作区是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的第一批国... 以发展较为成功的中国·印尼经济贸易合作区(简称"中印合作区")为例,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成功发展经验与"园中园"发展模式。中印合作区是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的方法,构建"园中园"发展模式分析框架,从构建多主体间的合作网络、根植地方的制度文化环境、提供优质的园区环境这3个维度重点分析了中印合作区的发展过程与特征。归纳总结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未来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园中园” 合作网络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发展历程与产业聚集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孟广文 王春智 +4 位作者 杜明明 王继光 赵钏 鲁笑男 王红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尼双方相互贸易依赖程度,总结中国对尼贸易与投资特征;在回顾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利用EG指数分析园区产业聚集程度,得出了园区多数产业集聚度较高,并符合尼日利亚鼓励先锋行业要求的结果;...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尼双方相互贸易依赖程度,总结中国对尼贸易与投资特征;在回顾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利用EG指数分析园区产业聚集程度,得出了园区多数产业集聚度较高,并符合尼日利亚鼓励先锋行业要求的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目前园区在产业、基础设施、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政府与企业两方面提出园区产业优化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产能合作 贸易结合度指数 产业聚集度 奥贡广东自贸区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互市贸易区建设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旦志红 方创琳 何伦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7-993,共7页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互市贸易有着地缘、人文资源优势,在中哈边界的巴克图口岸地区建立互市贸易区,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对推动中哈两国贸易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巴克图口岸...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互市贸易有着地缘、人文资源优势,在中哈边界的巴克图口岸地区建立互市贸易区,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对推动中哈两国贸易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巴克图口岸互市贸易区的战略地位与贸易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总体定位与发展思路,力争通过5~10 a努力,使巴克图互市贸易人口由目前的13×104人次增加到100×104人次,口岸过货量由目前的20×104t增加到200×104t,把互市贸易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面向中亚、欧洲的新贸易平台,把巴克图口岸建成互市贸易、现代物流、进出口加工、特色旅游为主导的国家一类综合性现代化口岸和智慧口岸,将互市贸易区打造成为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特色功能区。进一步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互市贸易区建设的保障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 互市贸易区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产业结构升级与闽台两地经贸合作的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增军 陈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27,共6页
文章利用耦合分析方法,构建福州产业结构升级和闽台两地经贸合作两个子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耦合度评价模型,并运用2010-2016年的产业结构及经贸合作数据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福州产业结构升级与闽台经贸合作... 文章利用耦合分析方法,构建福州产业结构升级和闽台两地经贸合作两个子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耦合度评价模型,并运用2010-2016年的产业结构及经贸合作数据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福州产业结构升级与闽台经贸合作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一个中度耦合和中度协调的阶段,特别是福州自贸试验区建立后两地经贸合作程度不断加深,自2014年后台商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台资大幅提升使得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逐步调整上升,闽台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促进了福州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未来福州可以在深化两地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对两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对接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自贸试验区 耦合 产业结构升级 经贸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升级的困境应对及风险防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连和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8,43,共9页
未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将是量质"双升"的增长,而实现这种"双升"的最佳选择是升级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快速发展将会对双边多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其发展仍遇到诸多困难和... 未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将是量质"双升"的增长,而实现这种"双升"的最佳选择是升级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快速发展将会对双边多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其发展仍遇到诸多困难和面临多种风险。如何改变困境,并防范风险是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升级时应考虑的两大主题。因此,以高水平投资、高质量扩建和新建为路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其向境外现代产业集群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应从政府、集群、企业层面,构建中国在非境外经贸合作区国家风险的防范体系,保障其安全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非投资 境外经贸合作区 合作区升级 国家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实现路径探析——基于次区域经济合作视角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晔 秦放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95-98,共4页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率先提出并一直在积极推动的倡议,但这面临着利益协调,"宣言多,实践少;框架大,效率低"两个矛盾,以及来自于上海合作组织内外的威胁等问题的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较为现实的路径是在次...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率先提出并一直在积极推动的倡议,但这面临着利益协调,"宣言多,实践少;框架大,效率低"两个矛盾,以及来自于上海合作组织内外的威胁等问题的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较为现实的路径是在次区域层面上从局部开始突破,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阿尔泰区域合作区以及中吉乌三国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这三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将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自由贸易区 次区域经济合作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经贸联系暨中国开发区经验的非洲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宏胜 王兴平 陈剑锋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6期97-103,共7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已经形成。其中,开发区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经验,对于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非洲为例,近年来中非经贸联系越发紧密,两地人口流动越发频繁,中国对非...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已经形成。其中,开发区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经验,对于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非洲为例,近年来中非经贸联系越发紧密,两地人口流动越发频繁,中国对非洲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中,中非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开发区经验在非洲实践所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建立具有工业支撑的发展模式。在"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中国对非洲未来发展进程的影响将更为深远,中国开发区经验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经验 中国模式 中非经贸联系 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英奎 敦志刚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3期96-101,共6页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和促进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巩固和深化了...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和促进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巩固和深化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合作区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政府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区服务体系、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促进合作区转型升级、注重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合作机制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秉梅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63,共5页
近年来,中国商务部通过招标方式,支持中方企业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产业结构以低价值的中低端产业为主,且行业发展比较分散,同时存在着国与国之间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和... 近年来,中国商务部通过招标方式,支持中方企业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产业结构以低价值的中低端产业为主,且行业发展比较分散,同时存在着国与国之间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和专业人才支撑体系等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积极吸纳外方力量参与经贸区合作建设、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积极提升经贸合作区服务支撑水平等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发展类型 投资区位 投资主体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国边境经济合作区转型升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超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4,共10页
中国于1992年起在沿边地区先后批准设立了18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以撬动和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开放和发展,并促进毗邻国家的开放合作。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创新示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管理... 中国于1992年起在沿边地区先后批准设立了18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以撬动和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开放和发展,并促进毗邻国家的开放合作。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创新示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管理体制、产业体系和营商软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在新时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边境经济合作区需要通过由派出机构管理向建制市演变的管理体制改革、以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优化、以边境口岸城镇化和边境贸易为载体的营商软环境完善等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有条件的边境经济合作区还应积极探索向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经济合作区 沿边地区 “一带一路” 全面开放新格局 园区管委会 资源型产业 营商软环境 边境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们江经济区贸易合作发展对策
19
作者 李清 徐志军 汪应洛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1997年第3期109-117,共9页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中、俄、朝、韩、蒙、日等国参加的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使该地区的开发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图们江经济区的贸易发展问题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成长三角贸易发展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中、俄、朝、韩、蒙、日等国参加的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使该地区的开发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图们江经济区的贸易发展问题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成长三角贸易发展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采用冲突分析技术,研究了图们江经济区贸易合作发展对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经济区 贸易发展 合作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挝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与启示——以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艳华 张虹鸥 +2 位作者 黄耿志 叶玉瑶 吴旗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4-854,共11页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空间策略。文章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开发模式...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空间策略。文章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开发模式,并基于企业视角分析了该开发区的优劣势。结果发现:1)园区是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的形式进行开发的典型项目,以符合东道国国情与需要为发展定位,主要通过土地增值、为跨国企业提供厂地的方式获取收益;2)园区发展优势表现在:受到双边政府的大力支持,税收优惠力度大,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发展劣势表现在:产业链体系不完整、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大、企业在当地的根植性弱、企业间凝聚力不足、劳动力资源匮乏、劳动技能与效率尚待提高、投资汇回利润存在一定风险、市场开发尚且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布局、本地嵌入机制、经济地理影响等方面,并探讨了本案例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政策启示,即,加强政府间磋商、契合东道国发展需要,加强对本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是保障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顺利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境外经贸合作区 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 中国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