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8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CB: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Dynamic Analysis via Buffer Overflow
1
作者 Wang Yong Gu Dawu +2 位作者 Xu Jianping Wen Mi Deng Liwe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10-16,共7页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will cause buffer overflow.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ill help us to detect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We present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RICB (Run-time Int...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will cause buffer overflow.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ill help us to detect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We present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RICB (Run-time Integer Checking via Buffer overflow). Our approach includes decompile execute file to assembly language; debug the execute file step into and step out; locate the overflow points and checking buffer overflow caused by integer overflow. We have implemented our approach in three buffer overflow types: format string overflow, stack overflow and heap overflow.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i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e have detected more than 5 known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ies via buffer over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er overflow format string overflow buffer over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k Overflow上机器学习相关问题的大规模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志远 陶嘉恒 +4 位作者 梁家坤 才振功 苌程 乔林 周巧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为了调查机器学习相关主题分布和发展趋势,从在线问答网站Stack Overflow上,利用过滤标签,从4 178多万帖子中提取出60 028个与机器学习相关的问题帖.通过分析问题帖,统计各个机器学习平台的讨论量,发现Scikit-learn、TensorFlow、Keras... 为了调查机器学习相关主题分布和发展趋势,从在线问答网站Stack Overflow上,利用过滤标签,从4 178多万帖子中提取出60 028个与机器学习相关的问题帖.通过分析问题帖,统计各个机器学习平台的讨论量,发现Scikit-learn、TensorFlow、Keras是前3位频繁被讨论的机器学习平台,占总讨论量的58%.为了进一步分析机器学习相关讨论主题,进行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训练,提出自适应LDA中的主题数渐进搜索方法,采用主题一致性系数评估输出结果,获得主题最佳数量,从而发现9个讨论主题,分属3个类别:代码相关、模型相关、理论相关.基于主题中问题帖的浏览数、评论数,分析不同主题的流行度和回答困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机器学习 STACK overflow 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 主题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专业可信回答者个性化推荐——以Stack Overflow问答社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迎春 朱旭 +1 位作者 谢年春 李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共7页
针对问答社区中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答的现状,文章以Stack Overflow问答社区为例,首先介绍了问答社区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情况;然后,通过挖掘学习者信息,得到专业可信回答者、高信誉回答者和徽章回答者三种潜在回答者;最后,实施了... 针对问答社区中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答的现状,文章以Stack Overflow问答社区为例,首先介绍了问答社区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情况;然后,通过挖掘学习者信息,得到专业可信回答者、高信誉回答者和徽章回答者三种潜在回答者;最后,实施了三种回答者推荐并对比了推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高信誉回答者推荐和徽章回答者推荐相比,考虑回答质量和专业相关性的专业可信回答者推荐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其推荐性能更优。实施基于数据挖掘的专业可信回答者个性化推荐,能有效缓解问答社区的信息过载问题,有助于建设更高效的网络学习社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可信度 回答者推荐 数据挖掘 STACK overflow问答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Preventing Buffer Overflow Attacks by Intercepting DLL Functions
4
作者 谭毓安 曹元大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5年第3期255-259,共5页
The way of intercepting Windows DLL functions against buffer overflow attacks is evaluated. It's produced at the expense of hooking vulnerable DLL functions by addition of check code. If the return address in the sta... The way of intercepting Windows DLL functions against buffer overflow attacks is evaluated. It's produced at the expense of hooking vulnerable DLL functions by addition of check code. If the return address in the stack belongs to a heap or stack page, the call is from illicit code and the program is terminated. The signature of malicious code is recorded, so it is possible for the next attack to be filtered out. The return-into-libc attacks are detected by comparing the entry address of DLL functions with the overwritten return address in the stack. The presented method interrupts the execution of malicious code and prevents the system from being hijacked when these intercepted DLL functions are invoked in the context of buffer over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ff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defenses network secu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method of drill string uplift during shut-in after overflow in an ultra-deep well
5
作者 YIN Hu SI Menghan +2 位作者 LI Qian JANG Hongwei DAI Lim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139-1145,共7页
Drill string will sustain large uplift force during the shut-in period after gas overflow in an ultra-deep well, and in serious case, it will run out of the wellhead. A calculation model of uplift force was establishe... Drill string will sustain large uplift force during the shut-in period after gas overflow in an ultra-deep well, and in serious case, it will run out of the wellhead. A calculation model of uplift force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lift force of drill string during the shut-in period, and then a 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the uplift risk during the shut-in period after gas overflow in the ultra-deep well was formed. Cross section method and pressure area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force on drill string after shut-in of wel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urce of uplift force was the "fictitious force" caused by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the well. When the fictitious force i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gravity, it is the uplift force. By adopting the theory of annular multiphase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wellbore afterflow and gas slippage,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pressure and fluid in the wellbore and the uplift force of drill string during the shut-in period were analyzed.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uplift force are related to the length of drill string in the wellbore and shut-in time, and there is the risk of uplift of drill string when the length of drill string in the wellbore is smaller than the critical drill string length or the shut in time exceeds the critical shut in time. A set of treatment method and process to prevent the uplift of drill string is advanced during the shut-in period after overflow in the ultra-deep well, which makes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drill string uplift in the ultra-deep well more rigorous and scient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deep well drilling overflow shut-in DRILL STRING UPLIFT force axial lo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浮选溢流水有机物的矿物原位催化臭氧处理特性及回水实验
6
作者 杨超 万莉 +4 位作者 赵帅 杜荔鑫 陈冀川 袁小钦 杨玮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针对铅锌浮选溢流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未经处理直接回用时残余的浮选药剂影响选别指标、直接排放威胁矿山周边环境的问题,研究利用溢流水中所含的矿物颗粒原位催化臭氧降解其中有机物。结果表明,由于溢流水中矿物对臭氧具有原位催化能力... 针对铅锌浮选溢流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未经处理直接回用时残余的浮选药剂影响选别指标、直接排放威胁矿山周边环境的问题,研究利用溢流水中所含的矿物颗粒原位催化臭氧降解其中有机物。结果表明,由于溢流水中矿物对臭氧具有原位催化能力,臭氧直接处理溢流水对其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过滤后处理,且矿物催化臭氧顺序为铅精矿>尾矿>锌精矿。最佳条件下臭氧直接处理溢流水对其中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1.85%和46.30%,与过滤后臭氧处理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0.78和0.62倍。矿物表面富含的活性点可原位催化臭氧产生强氧化性的·OH,将有机物中羟基和长链烃转化为CS2等小分子有机物后矿化为CO_(2)和H_(2)O去除。处理后溢流水返回浮选时,得到铅精矿含Pb 69.93百分点、Zn 2.31百分点,回收率分别为92.51%和2.69%,与未处理溢流水和过滤后臭氧处理溢流水相比,铅回收率分别提高4.56百分点和2.8百分点;得到锌精矿含Zn 43.69百分点、Pb 0.88百分点,回收率分别为92.14%和2.01%,锌回收率分别提高8.24百分点和4.88百分点。利用溢流水中矿物原位催化臭氧处理其中有机物可有效降低回水浮选精矿中铅锌互含,提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研究结果可为浮选废水的高质量回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浮选 溢流水 矿物 臭氧 原位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特性实验及预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森 方浩楠 +3 位作者 高一鸣 张新民 曾继来 李华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的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台,对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当过流流量一定时,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中任意半径处的压力变化量与入口压力的增减量相等;当入口压力一定时,过流流量增大使间隙入口处的局部压力损失增加,导致入口处流体压降的梯度增大,而其他半径处的压力分布曲线接近平行。此外,相比于过流流量,入口压力对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工况下的轴向力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圆盘系统 轴向力 预测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 过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录井参数特征同步的溢流事故监测研究
8
作者 陈青 黄志强 +3 位作者 孔祥伟 何弦桀 徐洲 安果涛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依据录井参数进行溢流事故的判断十分依赖坐岗人员的经验,且现场采集的综合录井参数信噪严重,参数变化特征不明显,溢流监测准确率低.通过低通滤波处理和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去除现场综合录井参数曲线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噪,经归一化处理,... 依据录井参数进行溢流事故的判断十分依赖坐岗人员的经验,且现场采集的综合录井参数信噪严重,参数变化特征不明显,溢流监测准确率低.通过低通滤波处理和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去除现场综合录井参数曲线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噪,经归一化处理,得到了多参数同步的溢流识别方法,并结合GCN图形匹配和BRNN双向传递的特点,建立了GCN-BRNN相融合的模型,提高了溢流事故监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通过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处理后能够使曲线变化特征更加明显,且归一化后的多参数同步监测比单一参数监测的准确率更高;以川西某井的综合录井数据为例进行溢流识别测试,与原先模型相比,结合后的模型溢流识别准确率更高,可达到85%;储层特征会影响录井参数的采集精度,储层分布结构越均匀、性质越稳定,溢流监测的准确率越高.经JT井现场应用,溢流事故识别准确率≥89%,实际溢流风险与模型识别结果一致.该方法能有效处理多源信息间的冲突,提高溢流监测的识别精度,对现场结合录井参数的溢流事故监测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溢流监测 参数特征 滤波去噪 局部加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水道在盐底辟型微盆地中的发育演化
9
作者 穆柏雨 赵晓明 +2 位作者 齐昆 刘飞 李发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针对盐底辟型微盆地内深海水道的发育演化特征不明确,阻碍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增加了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等问题。以安哥拉陆缘深水区中新统某盐底辟型微盆地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用RGB三色融合技术,分析了盆地内水道的发育演化... 针对盐底辟型微盆地内深海水道的发育演化特征不明确,阻碍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增加了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等问题。以安哥拉陆缘深水区中新统某盐底辟型微盆地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用RGB三色融合技术,分析了盆地内水道的发育演化特征和演化模式。研究认为,微盆地的构造发育控制着深水水道的发育演化,沿着微盆地短轴方向发育的水道C1、C2和C3主要发育溢出微盆地的模式,而沿着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的水道C4和C5主要发育充填微盆地的模式。水道在微盆地内发生充填还是溢出主要跟盐构造的活动时期与水道形成演化时期的先后关系、水道中重力流的侵蚀能力与盐构造活动速率的相对大小、微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和水道流向与构造走向之间的角度有关。水道C4和C5在重力流的作用下,沿着构造低部位流动,随着可容空间逐渐变大,水道末端逐渐开始朵叶化,形成朵叶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底辟型微盆地 深海水道 发育演化 充填与溢出模式 水道朵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与规则双约束下的溢流智能预警模型
10
作者 段世明 宋先知 +2 位作者 姚学喆 祝兆鹏 许争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复杂油气资源领域拓展,地层压力层系变化更为复杂。溢流作为钻井高危风险之一,对其进行及时准确预警愈发重要。分析了正常工况与溢流下的表征参数,以逻辑规则构建工况识别模型,实现钻进、起下钻等8种工况的实时分析,...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复杂油气资源领域拓展,地层压力层系变化更为复杂。溢流作为钻井高危风险之一,对其进行及时准确预警愈发重要。分析了正常工况与溢流下的表征参数,以逻辑规则构建工况识别模型,实现钻进、起下钻等8种工况的实时分析,从而减少钻井工况对溢流分析的影响。通过特征工程构建数据库,分析数据有效性,利用神经网络形成溢流智能预警模型。利用小波分析诊断溢流波动,结合传统溢流诊断规则,实现压力信号与规则双约束下的溢流智能预警方法,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率与泛化能力。通过南海溢流数据与四川盆地实时钻井数据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受约束后溢流预警模型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可有效提前警报,相较于单一智能模型可有效降低虚警,模型最终准确率为95.28%。该模型有望辅助实现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智能化钻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风险 溢流预警 智能模型 压力信号 规则约束 工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改革与初探
11
作者 高健 汪海阁 +3 位作者 宋世贵 宋先知 杨培福 张彦龙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全球油气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石油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在部分国家、部分平台、部分超长水平段井和超深井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先导性示... 全球油气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石油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在部分国家、部分平台、部分超长水平段井和超深井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先导性示范效果。文章总结回顾了国内外钻井远程技术支持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当前现状、运行模式和应用效果,介绍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远程作业支持模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亮点和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思路、规划蓝图、主要职责、组织架构和实现路径。根据探索研究指出,依托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组织机构改革、理顺业务流程、配套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工程作业智能支持模式规模化应用,是中国石油工程作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钻井 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发展 远程支持 溢流智能报警 实时工况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三角薄壁折线堰的泄流能力研究
12
作者 易晨立 杨校礼 +2 位作者 吴凯 方陈卓 袁辰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近年来由于工程实际的需要,各种型式的折线堰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众多折线堰型中,三角形折线堰最为基础又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平面上的对称三角形薄壁折线堰这一基本堰型为例,在因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凹... 近年来由于工程实际的需要,各种型式的折线堰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众多折线堰型中,三角形折线堰最为基础又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平面上的对称三角形薄壁折线堰这一基本堰型为例,在因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凹型和凸型两种典型堰型流态特征与过堰水流泄流影响机理,重点研究了关键参数堰轴夹角和相对溢流前缘宽度对泄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典型折线堰的过堰水流呈现出不同的特殊流态,导致其对泄流能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寻求了所研究关键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在河谷宽度一定条件下,堰轴夹角θ=π3有较好泄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折线堰 泄流能力 因次分析 堰轴夹角 相对溢流前缘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朱一松 刘祥祥 +4 位作者 高越飞 邓柯 刘炳义 陈华 莫世川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应对城市内涝、溢流污染及河道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等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研究设计“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拟系统,对河道(湖泊)、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水闸、泵站等进行统一调度和一体化管... 为应对城市内涝、溢流污染及河道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等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研究设计“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拟系统,对河道(湖泊)、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水闸、泵站等进行统一调度和一体化管理。调度模拟系统在实时感知城市水系统运行状况和远程自动化调控排水设施的基础上,融合应用数值模拟、优化调度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实现排水系统的水量水质预测预警、运行状态评估,以及多设施、多目标复杂场景下的优化调度与实时控制,为城镇排水防涝和“源网厂河(湖)”水环境运维的智慧决策提供支持。研究表明,调度模拟系统计算推荐调度方案可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运行成效,有效实现减少溢流污染、降低内涝风险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厂网河”一体化 优化调度 调度模拟 防汛排涝 溢流污染 模拟预测控制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
14
作者 张沛林 杨建涛 +1 位作者 王森 刘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定量评估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研究通过本底分析、资料收集等构建了片区排水分区尺度上的SWMM模型,并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管网过流能力和内涝风险方面对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期验证该区域按... 为定量评估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研究通过本底分析、资料收集等构建了片区排水分区尺度上的SWMM模型,并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管网过流能力和内涝风险方面对广州市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期验证该区域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开发建设后,片区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南方高密度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广州市荔湖片区模拟计算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市荔湖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显著提升,2022年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1.46%,较2019年低影响开发建设前提升了15.37%;(2)对广州市荔湖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前后排水管网过流能力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片区在低影响开发建设前,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管网均出现溢流情况,且随着设计重现期的增大,管网溢流比例增加。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管网溢流情况均明显降低;(3)对广州市荔湖片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内涝风险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生百年一遇24 h降雨(累计降雨量322 mm)时,片区基本为无风险区域,极少部分为低风险区域,荔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后能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暴雨。广州市荔湖片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降低雨水外排,提升了片区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海绵城市 效果评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过流能力 荔湖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管网雨季溢流污染控制措施研究
15
作者 黄楚怡 钱超鸿 戴东宸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29-33,143,共6页
目前我国城市管网建设仍存在未完善区和空白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尚不能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其中,城市管网系统不完善带来的雨季溢流污染问题会导致已完成水体治理的河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严重影响治理的成效。文章综述了国内... 目前我国城市管网建设仍存在未完善区和空白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尚不能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其中,城市管网系统不完善带来的雨季溢流污染问题会导致已完成水体治理的河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严重影响治理的成效。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雨季溢流污染的现状问题,总结了雨季溢流污染的控制策略,剖析了典型感潮地区溢流污染治理的案例。通过研究发现,雨季溢流污染治理应根据城市管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性措施。研究内容可为针对雨季溢流污染治理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溢流污染 污水溢流 排水系统 感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下某航电枢纽工程深化研究
16
作者 张辉 王录永 +2 位作者 姚建国 左鹏程 方超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1期200-204,共5页
某航电枢纽工程于2014年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正在进行深化研究。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机组制造水平发展、新科技的利用、人工智能和智慧电厂等方面出发,提出现阶段的创新方案,使项目在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同时,在维持原投资... 某航电枢纽工程于2014年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正在进行深化研究。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机组制造水平发展、新科技的利用、人工智能和智慧电厂等方面出发,提出现阶段的创新方案,使项目在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同时,在维持原投资水平的基础上降低项目单位千瓦的造价。同时还提出了下阶段新增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为后续的深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机组过流泄洪 灯泡贯流式机组 智慧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探溢流压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宝江 王春生 +6 位作者 辛桂振 尹邦堂 路建社 毕韶琨 李立宗 陆地 乔国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I0016,共10页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不断取得突破,超深层油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但是,超深层油气钻探遇到的复杂压力体系地层多,溢流后压井难度大,漏喷险情频发。常规压井方法应用于超深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非常规压...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不断取得突破,超深层油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但是,超深层油气钻探遇到的复杂压力体系地层多,溢流后压井难度大,漏喷险情频发。常规压井方法应用于超深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非常规压井方法弥补了部分常规压井方法在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处理中的缺陷。通过综合分析常规与非常规压井方法在应对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时的适用性,根据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我国西部油田压井工程实践,展示了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探中溢流压井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溢漏同存和定容体等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其理论和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文章在总结压井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下一步超深层复杂压力体系压井技术攻关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超深层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复杂压力体系 溢流 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自动控制压井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军 杨宏伟 +2 位作者 陈旺 龙震宇 张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现有超深井溢流压井技术依靠手动控制节流管汇,响应速度慢,井筒压力波动大,容易引发二次溢流、漏失等复杂情况,而自动控制压井技术可实现钻井时溢流压井作业稳定控制。为此,设计了比例–积分–微分(PID)与位移双层协同反馈的自动控制方... 现有超深井溢流压井技术依靠手动控制节流管汇,响应速度慢,井筒压力波动大,容易引发二次溢流、漏失等复杂情况,而自动控制压井技术可实现钻井时溢流压井作业稳定控制。为此,设计了比例–积分–微分(PID)与位移双层协同反馈的自动控制方法,开发了超深井自动控制压井系统,建立了自动控制压井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恒定目标压力、连续变化目标压力、压力突变干扰等条件下的自动控制压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控制压井系统能够在30 s左右完成节流阀开度的调节,节流压力波动范围小于0.02 MPa,与手动控制压井相比,自动控制压井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为超深井复杂地层安全压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溢流 PID控制 自动控制压井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的就业效应:来自碳交易试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杰 王博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4,共9页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分布特征;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局限于试点地区一隅,亦能够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劳动力增加来源包括“就地转换”“走的少”和“来的多”3个方面。进一步地,碳交易试点政策所诱发的就业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和工资提升所驱动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就业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螺旋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魏松波 刘琳 +4 位作者 郑兴升 王新忠 鲁晓华 季豪 赵立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0,共9页
为研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性能,解决油气产出液中潜在高含气导致泵气锁的问题。基于旋流分离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旋气液分离器。在不同气液比条件下对其内部流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流比的增加,旋流器的内壁面和底流... 为研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性能,解决油气产出液中潜在高含气导致泵气锁的问题。基于旋流分离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旋气液分离器。在不同气液比条件下对其内部流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流比的增加,旋流器的内壁面和底流口附近的含气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同时旋流器溢流压力损失逐渐增大,而底流压力损失逐渐减小,溢流压力损失增加的速率与底流压力损失减小的速率基本相同;分流比的增加使气液分离器的除气效率逐渐提高,底流含气体积分数逐渐减小。综合分析气液比分别为1∶1、1∶2、1∶5以及1∶8的4种工况,得出了其最佳溢流分流比分别为58%、39%、22%以及15%。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气油井的井下气液分离装置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可为现场应用及操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气液分离器 气液比 数值模拟 分离效率 溢流分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