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疗效的药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疗效的药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病例共489例,临床表现平均完全缓解率为80.37%,实验室检查平均完全缓解率为80.56%,影像学检查平均完全缓解率为79.22%。除奥帕膦酸钠外,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及唑来膦酸钠6种双膦酸盐均展现了较好的疗效,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100%、81.64%、87.50%、69.23%及69.23%。在帕米膦酸钠组中,给药剂量0.5~1 mg/kg(单次最大剂量≤60 mg)亚组、给药频率每3月1次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其他亚组。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其疗效受到不同药物类型、给药剂量及给药频率的影响。帕米膦酸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及给药频率分别为0.5~1 mg/kg(单次最大剂量≤60 mg)、每3月1次。展开更多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并将其命名为FY-4-Z-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呋,青霉素类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截短侧耳素类的泰妙菌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耐药。利用组装软件SPAdes对获得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了分离菌全基因组草图,结果显示分离菌基因组大小为2399.961 kb;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包含3种耐药基因,分别是氨基糖苷类的ant(6)-la、大环内脂类的erm(X)、四环素类的tet(W)耐药基因,其中在化脓隐秘杆菌中首次检测到ant(6)-la基因。该菌株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其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而红霉素敏感表型可能与其耐药基因erm(X)的移码突变有关。利用BLASTN和VFanalyzer软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个已知毒力基因和24个候选毒力相关基因。本实验进一步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相关研究,为规模化猪场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用药指导。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骨髓炎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骨髓炎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筛选、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感染率为结局指标合并数据,采用R(4.3.1)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骨髓炎类型、患者年龄、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共包含20860名骨髓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为0.240(95%CI:0.183~0.29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髓炎(VO)患者、18~60岁、北美地区骨髓炎患者的MRSA感染率更高。结论:骨髓炎患者中MRSA的感染率较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MRSA的传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疗效的药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病例共489例,临床表现平均完全缓解率为80.37%,实验室检查平均完全缓解率为80.56%,影像学检查平均完全缓解率为79.22%。除奥帕膦酸钠外,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及唑来膦酸钠6种双膦酸盐均展现了较好的疗效,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100%、81.64%、87.50%、69.23%及69.23%。在帕米膦酸钠组中,给药剂量0.5~1 mg/kg(单次最大剂量≤60 mg)亚组、给药频率每3月1次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其他亚组。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其疗效受到不同药物类型、给药剂量及给药频率的影响。帕米膦酸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及给药频率分别为0.5~1 mg/kg(单次最大剂量≤60 mg)、每3月1次。
文摘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并将其命名为FY-4-Z-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呋,青霉素类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截短侧耳素类的泰妙菌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耐药。利用组装软件SPAdes对获得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了分离菌全基因组草图,结果显示分离菌基因组大小为2399.961 kb;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包含3种耐药基因,分别是氨基糖苷类的ant(6)-la、大环内脂类的erm(X)、四环素类的tet(W)耐药基因,其中在化脓隐秘杆菌中首次检测到ant(6)-la基因。该菌株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其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而红霉素敏感表型可能与其耐药基因erm(X)的移码突变有关。利用BLASTN和VFanalyzer软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个已知毒力基因和24个候选毒力相关基因。本实验进一步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相关研究,为规模化猪场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用药指导。
文摘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骨髓炎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筛选、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感染率为结局指标合并数据,采用R(4.3.1)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骨髓炎类型、患者年龄、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共包含20860名骨髓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为0.240(95%CI:0.183~0.29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髓炎(VO)患者、18~60岁、北美地区骨髓炎患者的MRSA感染率更高。结论:骨髓炎患者中MRSA的感染率较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MRSA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