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药行业废盐的热处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1
作者 袁定琨 李文健 +3 位作者 周一帆 杜航 江子越 林法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3,38,共6页
概述了近些年农药废盐和医药废盐的产量、危害和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总结了农药和医药废盐的热失重曲线和热分解动力学特性,重点分析了热解温度对有机物脱除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废盐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关键词 医药废盐 农药废盐 热失重曲线 热分解动力学 有机物脱除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在土壤-水环境中归宿的主要支配因素──吸附和脱附 被引量:113
2
作者 刘维屏 季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3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农药在土壤-水环境中吸附-脱附研究的实验方法、影响因素、数学描述、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讨论了农药与土壤粘土矿物、有机物(腐殖酸、富菲酸等)的物理化学键合机理。
关键词 农药 吸附 脱附 有机物 土壤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糖为共基质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文玉 王启山 +3 位作者 赵孟亮 吴国平 刘康怀 吴立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5-378,共4页
有机磷农药废水是一种极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因为该废水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 ,其中的有机磷对微生物代谢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 ( HCR)对有机磷农药废水进行处理试验 ,对比研究了以白糖为共基质和有机磷... 有机磷农药废水是一种极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因为该废水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 ,其中的有机磷对微生物代谢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 ( HCR)对有机磷农药废水进行处理试验 ,对比研究了以白糖为共基质和有机磷农药废水为单基质的两种不同条件下 ,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及系统对有机磷农药废水 COD去除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白糖为共基质可大大提高 HC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活性和系统对有机磷农药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废水 活性污泥 HCR COD去除 高浓度有机废水 难降解有机物 去除效果 基质处理 白糖 微生物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有机农药吸附热力学模型及吸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柯常亮 林钦 +4 位作者 甘居利 李刘冬 陈洁文 王增焕 黄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3,共6页
有机农药的生态风险决定于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宿等环境行为,研究有机农药在环境中的吸附机制对评估有机农药的使用效率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有机农药吸附研究的主要热力学理论模型,对模型成立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 有机农药的生态风险决定于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宿等环境行为,研究有机农药在环境中的吸附机制对评估有机农药的使用效率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有机农药吸附研究的主要热力学理论模型,对模型成立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探讨;还就有机农药吸附过程与pH、离子强度、有机质和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不仅为有机农药吸附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亦可为渔业生产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药 吸附模型 离子强度 有机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结合残留农药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江峰 孙锦荷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6年第6期270-273,共4页
有机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进入土壤中后,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质形成结合残留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涉及农药在土壤环境中归趋的研究中,有必要研究农药的结合残留。本文介绍了研究结合残留农药在土壤有机质中分布的方法及释放结合... 有机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进入土壤中后,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质形成结合残留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涉及农药在土壤环境中归趋的研究中,有必要研究农药的结合残留。本文介绍了研究结合残留农药在土壤有机质中分布的方法及释放结合残留的方法,其中包括水解释放法、高温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化学释放法和微生物释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 结合残留 有机质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两种手性有机氯农药的选择性降解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小龙 于焕云 +2 位作者 徐悦华 董军 李芳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0-1216,共7页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阐释手性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和环境归趋,采用实验室室内避光培养方法,研究了o,p'-DDT及o,p'-DDD 2种手性有机氯农药的外消旋体在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和菜园土好氧培养体系中的选择性降解情况。为了更好...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阐释手性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和环境归趋,采用实验室室内避光培养方法,研究了o,p'-DDT及o,p'-DDD 2种手性有机氯农药的外消旋体在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和菜园土好氧培养体系中的选择性降解情况。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我们选择了厌氧微生物比较丰富的水稻土和好氧微生物丰度比较高的菜园土来做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体系中o,p'-DDT及o,p'-DDD在水稻土和菜园土中的降解均没有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这一结果与2种手性化合物不同对映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含量普遍具有差异性有所不同,说明野外环境条件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的差异会影响手性化合物的降解选择性。在2种体系中,o,p'-DDT的降解速率均高于o,p'-DDD的降解速率。这与以前的研究报道一致,DDD比DDT更难降解。通过2个体系的比较,发现DDT的降解速率在厌氧体系中高于好氧体系,而DDD的降解速率与之相反,好氧体系高于厌氧体系。这应该与DDT和DDD 2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2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有关。对于厌氧体系中的2种水稻土,采自中山的水稻土中DDT的降解速率高于江门的水稻土,这应该与中山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于江门的水稻土有关。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少,进而会影响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研究发现本实验所用水稻土和菜园土总有机碳含量偏低可能是影响2种化合物的对映体无降解选择性的因素之一。此外,由于本研究采用缓冲溶液将pH调控在中性,因此本文的土壤pH对降解选择性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好氧体系和厌氧体系对目标物的降解选择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 手性有机氯农药 厌氧培养 好氧培养 对映体选择性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特性及荧光强度与COD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健 闫升 +4 位作者 张华 王坤 刘沛然 全桂军 田纪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0-835,共6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有机农药废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DOM荧光强度和COD的相关关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DOM主要有可见光区富里酸(峰A)、紫外光区富里酸(峰B)和高激发波长色氨酸(峰C)...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有机农药废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DOM荧光强度和COD的相关关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DOM主要有可见光区富里酸(峰A)、紫外光区富里酸(峰B)和高激发波长色氨酸(峰C)3种物质。可见光区富里酸和紫外光区富里酸经气浮池、水解酸化池和厌氧流化床处理后,转化为更易被微生物降解的高激发波长色氨酸。经过接触氧化池处理后,3种DOM的荧光强度均因微生物降解而逐渐降低,其中高激发波长色氨酸比富里酸易降解。荧光指数(IF)、生物源指数(XBI)、紫外光区富里酸与可见光区富里酸荧光强度比值(rB/A)和腐殖化指数(XHI)分析表明:IF和XBI反映DOM来源以外源输入为主;rB/A和XHI反映DOM属于腐殖质特征。废水处理过程中COD和富里酸荧光强度均逐渐降低,COD从3 311.0降至169.6 mg·L-1;可见光区富里酸荧光强度由4 065.2降低至903.1,紫外光区富里酸荧光强度由4 023.1降至178.6。研究表明,可见光区富里酸和紫外光区富里酸的荧光强度与COD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78 1和0.981 3,说明可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快速监测有机农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药废水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物 荧光强度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RS Prediction of SOM,TN and TP in a Meadow in the Sanjiang Plain,China
8
作者 Zhao Yi-hang Jiang Jing-wen +5 位作者 Yang Yu-peng Zhang Xiao-meng Meng Ling-dong Ma Ze-wang Hu Yao Yin Xiu-ji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4期46-55,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applicability of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as a rapid method for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nutrient components in agricultural soils.Focusing on the soil o...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applicability of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as a rapid method for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nutrient components in agricultural soils.Focusing on the soil of the Sanjiang Plain,NIRS was used to predict soil organic matter(SOM),the total nitrogen(TN)and the total phosphorus(TP).A total of 54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depths(180 samples from each depth:0-10,10-20 and 20-30 cm),from 2015 to 2017,from the Sanjiang Pla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From every depth,120 sampl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calibration set.Other 60 samples were used to check the efficiency of the model.Combining 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with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PLS)method,a prediction model was obtained to measure SOM,TN and TP.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OM from 0 to 10 cm was R2=0.9567,from 10 to 20 cm was R2=0.9416,and from 20 to 30 cm was R2=0.9402.The corresponding ratio(standard deviation[SD]/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was>2.96.R2 of TN with the three depths was 0.9154,0.9028 and 0.9024,respectively,all with SD/RMSEP>2.89.Meanwhile,R2 of TP with the three depths was 0.8974,0.8624 and 0.7804,respectively,all with SD/RMSEP>2.50.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IRS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and PLS could efficiently predict SOM,TN and TP from different soil dep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