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控储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刘永旸 +5 位作者 赵圣贤 尹美璇 李博 陈雷 吴帅材 谢圣阳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通过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岩矿鉴定、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研究,运用印模法重建了研究区的沉积古地貌,并探讨其对优质页岩储层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通过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岩矿鉴定、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研究,运用印模法重建了研究区的沉积古地貌,并探讨其对优质页岩储层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泸州—渝西地区为“一隆起、一洼陷、两缓坡”的古地貌格局,沉积区可划分为水下隆起区、水下斜坡带和水下低洼区。②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硅质矿物为主,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黄铁矿次之。可识别出10种页岩岩相类型,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组合(S)和混合质页岩相组合(M),其中硅质页岩相组合(S)在水下隆起区更为发育,且纵向上更具连续性,是优质岩相组合。③不同地貌单元的页岩岩相的发育程度及储层参数(TOC、孔隙度、含气量)存在明显差异,水下隆起区页岩TOC值为3.03%~5.06%,平均值为4.25%;孔隙度为4.81%~6.30%,平均值为5.46%;含气量为1.70%~7.62%,平均值为5.05%,其页岩储层品质优于水下斜坡带和水下低洼区。平面上,优质页岩具有高TOC、高孔隙度和高含气量的特征,呈带状分布于水下隆起区及其周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法 硅质页岩岩相 储层品质 水下隆起区 水下斜坡带 水下低洼区 沉积古地貌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泸州—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2
作者 祁灵 施振生 +5 位作者 王红岩 周天琪 李贵中 赵萌 程辉 程自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7,共16页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矿物学方法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特征,矿物学方法则通过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识别源区位置及其搬运路径。目前,黑...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矿物学方法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特征,矿物学方法则通过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识别源区位置及其搬运路径。目前,黑色页岩物源分析仅能指出潜在物源区性质,而源区具体位置、源区分布范围以及沉积物搬运路径尚未明确。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例,系统分析其物源特征:①通过主成分分析识别出活动性元素(Si,Al,Ca,Fe,Ba,Ta,Th和Zr)和不活动性元素(Ti,P,Na,Mn,Yb,Lu和Tm)。②源岩成分成熟度整体偏低,经历了低-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分选作用和再循环作用对源岩元素特征影响微弱。③母岩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源区构造背景以碰撞环境为主,部分来源裂谷环境。④沉积物物源以黔中-雪峰古隆起为主,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次之。其中宜203井区、长宁地区、泸州地区以及川南东北地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黔中-雪峰隆起,威远地区的威207井附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物源分析中影响沉积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矿物组分含量分布的因素多,需结合稳定同位素、高分辨率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多指标、多学科交叉研究,大数据分析手段才能全面了解黑色页岩的物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元素地球化学 黑色页岩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储层现今地应力方向评价及其扰动力学机制——以川南永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为例
3
作者 李勇 何建华 +5 位作者 曹峰 邓虎成 王园园 李瑞雪 魏力民 李厂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4,共17页
【研究目的】川南深层页岩储层五峰组—龙马溪组现今地应力方向变化复杂,且局部构造对地应力方向的影响尚不清晰。【研究方法】以川南永川页岩气区块为例,基于古地磁和波速各向异性实验,结合测井、微地震监测以及数值模拟手段评价了应... 【研究目的】川南深层页岩储层五峰组—龙马溪组现今地应力方向变化复杂,且局部构造对地应力方向的影响尚不清晰。【研究方法】以川南永川页岩气区块为例,基于古地磁和波速各向异性实验,结合测井、微地震监测以及数值模拟手段评价了应力方向的分布特征及构造变形影响下的偏转。【研究结果】当应力差异系数大于0.2,横波各向异性系数大于18%时,偶极横波测井解释的准确度显著提高;在高陡地层(>60°),需同时考虑两向差应力和高角度裂缝发育情况对现今地应力方向解释的影响。永川向斜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布为近EW向,背斜核部及断块区方向发生了较大方向的偏移(方向偏差最大为70°±5°)。永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中和面应位于龙一段1~2小层,中和面上下地应力方向变化呈相反趋势,褶皱派生应力介于10~30 MPa,对区域应力的影响不可忽略;随着距断层距离的减少,泊松比(ν)呈增大趋势并使得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结论】最大主应力方向有利于向斜区页岩气的保存,而背斜区的高角度天然裂缝则更易转变为有效裂缝。建议向斜区水平井部署方位为SN-NEE向;背斜区和夹持断块区以NE向为主且采用分层布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储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地应力方向 扰动机制 油气勘查工程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地区复杂构造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达东 田辉 +7 位作者 范青青 唐梓俊 陈祎 冯霞 杜威 姜振学 赵帅 张子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黔北地区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区内构造展布复杂、页岩储层品质差异较大,且保存条件认识尚浅,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为了深入认识上述因素对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以黔北地区... 黔北地区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区内构造展布复杂、页岩储层品质差异较大,且保存条件认识尚浅,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为了深入认识上述因素对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影响,以黔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和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研究区2套海相页岩的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能力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等,明确了2套海相页岩成藏条件差异,指出了页岩气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以深水陆棚相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该套页岩分布局限于残留向斜内,热演化程度适中,物性好,有机质孔隙发育;②牛蹄塘组页岩分布范围广,热演化程度高,物性差,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顶底板条件良好,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构造变形强度,其中遵义—南川断裂东侧的向斜东翼构造变形较弱,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④牛蹄塘组页岩的底板条件整体较差,热演化程度相对适中的古隆起区域、发育硅质岩底板的构造弱变形区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明确了区内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并指出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为盆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此类页岩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地区 页岩气 复杂构造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牛蹄塘组 成藏条件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及发育主控因素——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圣贤 夏自强 +7 位作者 李海 王高翔 邱振 刘绍军 张成林 李博 尹美璇 杨立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目的】为丰富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明确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方法】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力学解释等手段,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 【目的】为丰富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明确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方法】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力学解释等手段,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指数评价、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研究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异常高压裂缝三大成因类别,可细分为剪切缝、张性缝、顺层滑脱缝、层间页理缝、溶蚀缝、异常高压缝等六种裂缝类型;建立的耦合裂缝线密度—裂缝充填种类—裂缝倾角种类的天然裂缝发育指数(Ffz)评价方法,实现了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表征,明确了构造部位控制区域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背斜区>斜坡区>向斜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心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构造作用、岩石力学性质、沉积成岩作用。【结论】相关认识可为海相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评价与差异化压裂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天然裂缝 发育指数 控制因素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泸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大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含气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馨佩 刘成林 +7 位作者 蒋立伟 冯德浩 邹辰 刘飞 李君军 贺昱搏 董明祥 焦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岩相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地区深层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和黏土质/硅质混合质页岩相,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发育晶间孔、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可见有机质充填缝、黏土矿物层间缝和构造应力缝。②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主要为介孔(2~50 nm)和宏孔(>50 nm)。TOC含量增加有利于微孔(<2 nm)和宏孔发育,硅质矿物含量增加促进宏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促进介孔发育。③深层页岩含气性与TOC、硅质矿物含量成正相关,宏孔体积增大页岩气含气量增加;高硅质含量的页岩相含气性最好,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岩相。④中浅层页岩主要发育微孔和介孔,以吸附气为主。深层页岩主要发育介孔和宏孔,以游离气为主。深层页岩中宏孔的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储集,增加了深层页岩的含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含气性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大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热液活动证据及意义
7
作者 朱逸青 石学文 +6 位作者 杨雪 吴伟 杨雨然 刘佳 李怡 许幻 冉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67-4077,共11页
热液流体活动对盆地中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烃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运用大视域拼接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同位素、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阐明了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热液活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 热液流体活动对盆地中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烃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运用大视域拼接扫描电镜、矿物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同位素、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阐明了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热液活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钡冰长石、方解石、磷灰石、重晶石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和以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的金属矿物组合具有典型的热液活动特征;重晶石原位锶同位素比值在0.71976~0.72394,平均值为0.72237;碳酸盐矿物含量异常高,最高达60%。结合前人研究构建了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热液流体活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认为热液流体活动对储集空间具破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流体 黑色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页岩成烃演化与保存能力动态评价方法及有利区总有机碳含量下限探讨
8
作者 马中良 崔海骕 +2 位作者 宋振响 王远 何川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中国海相页岩沉积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原有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未考虑页岩成烃演化的动态过程,不能有效地反映页岩气的真实生成能力。为此,基于四川盆地J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高演化页岩沉积... 中国海相页岩沉积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原有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未考虑页岩成烃演化的动态过程,不能有效地反映页岩气的真实生成能力。为此,基于四川盆地J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高演化页岩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提出了一种针对海相高演化页岩气生成与保存能力动态评价的方法,并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排油效率控制下的页岩生气能力,再采用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排滞的角度对页岩气生成与保存的全过程开展(半)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页岩气有利区的总有机碳含量(TOC)下限。研究结果表明:①正演热模拟实验可以明确干酪根和滞留油对页岩气的生成贡献,可建立不同排油效率下页岩的生气潜力图版;②热模拟实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生油阶段最大排油效率为68.79%,与固体沥青反演计算得到JY2井的平均排油效率66.52%相近;③四川盆地JY2井海相高演化页岩气保存比例为10%~40%,总体上散失了60%~90%;④TOC对页岩气的保存有一定控制作用,残余TOC大于1.50%的页岩散失了60%~80%的天然气,残余TOC小于1.50%的页岩散失了70%~90%的天然气;⑤当页岩气散失效率为70%、排油效率为50%~80%时,有机质成熟度为2.00%的有利区页岩TOC下限为1.77%~3.00%,有机质成熟度为3.00%的有利区页岩TOC下限为0.95%~1.70%。结论认为,海相高热演化阶段的页岩气评价既要重视后期改造页岩气的散失,也要关注早期油的排出,从动态演化角度来确定页岩气有利区的页岩TOC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海相高演化页岩气 模拟实验 排油效率 TOC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及特征
9
作者 胡宗全 王倩茹 +3 位作者 申宝剑 冯动军 杜伟 孙川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8,共14页
页岩气储层含有复杂的无机矿物成分和丰富的有机质,又经历了成岩、成油和成气等多期演化,导致孔隙类型多样、成因和形成过程复杂。国际上对页岩气储层的分类研究总体较为系统,国内研究多限于借鉴常规储层进行成因分类,在无机矿物与有机... 页岩气储层含有复杂的无机矿物成分和丰富的有机质,又经历了成岩、成油和成气等多期演化,导致孔隙类型多样、成因和形成过程复杂。国际上对页岩气储层的分类研究总体较为系统,国内研究多限于借鉴常规储层进行成因分类,在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无机孔与有机质孔的演化和相互转化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典型海相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实例,以孔隙支撑载体作为孔隙特征描述切入点,分析了无机矿物、有机质以及二者共同支撑的孔隙特征,建立了“支撑载体类型+孔隙部位+孔隙成因”的孔隙分类方案,将孔隙类型划分为无机矿物孔、有机质孔及有机质-无机矿物复合孔,并进一步细分亚类。深化了孔隙演化与转化研究,在无机矿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成油和成气作用耦合的基础上,将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沉积期—早成岩期主要发育大量无机矿物孔,以含水为主;(2)成油期主要发育无机孔和少量原地有机质孔,以含油为主;(3)成气期主要发育大量迁移有机质孔和少量无机孔,以含气为主。分析了无机矿物孔、原地有机质孔和迁移有机质孔的演化及转化关系,指出优质储层经历的演化序列依次为沉积期的放射虫硅质页岩、成岩期的生物硅与有机质耦合、成油期硅质矿物粒间孔和晶间孔充填液态烃以及成气期硅质矿物晶间孔内充填沥青并发育有机质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支撑载体 无机矿物孔 有机质孔 孔隙分类 页岩气储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深层页岩孔隙水对纳米孔隙结构的影响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高海涛 程鹏 +3 位作者 吴伟 罗超 李腾飞 田辉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7,共14页
川南地区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该套页岩的含水性特征还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对泸州区块钻井现场采集的一套新鲜页岩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含水性以及实取(含水)和干燥状态下的孔隙结构分析,系... 川南地区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该套页岩的含水性特征还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对泸州区块钻井现场采集的一套新鲜页岩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含水性以及实取(含水)和干燥状态下的孔隙结构分析,系统研究该套深层页岩的含水性特征及其对纳米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套页岩的孔隙含水量较低,介于5.53~9.33 mg/g之间,平均为7.44 mg/g;页岩孔隙含水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孔隙水主要储集在页岩无机孔中;孔隙水在不同孔径纳米孔中的分布不同,主要赋存在孔径<10 nm的孔隙之中,并且可能完全堵塞孔径<0.5 nm的微孔。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中孔隙水对不同孔径孔隙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别。相对于干燥状态,实取状态下页岩有效孔比表面积平均占比77.90%,其中微孔和非微孔提供的有效比表面积基本相似,两者占比分别为37.13%和40.77%;有效孔体积占比74.74%,非微孔的贡献显著大于微孔,两者占比分别为66.20%和8.54%。因此,地质条件下页岩中的吸附气主要富集在微孔和非微孔之中,而游离气可能主要储集在非微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含水性模型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研究——以渝东南地区武隆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为例
11
作者 陈玲 孙伟 周亚彤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常压页岩气藏与高压页岩气藏在地质特点、生产特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现行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主要是基于页岩气勘探初期投入情况和高压页岩气生产规律确定的。随着渝东南地区武隆、道真等区块常压页岩气的突破,有必要结合常压页岩气... 常压页岩气藏与高压页岩气藏在地质特点、生产特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现行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主要是基于页岩气勘探初期投入情况和高压页岩气生产规律确定的。随着渝东南地区武隆、道真等区块常压页岩气的突破,有必要结合常压页岩气的地质特点、技术经济指标和生产规律等,针对性开展储量起算标准研究。基于盈亏平衡原理,分析了经济参数对起算标准的敏感性,结合常压页岩气生产动态,建立了符合其特征的储量起算标准计算模型。以武隆区块为例,结合技术参数和投资、成本费用、气价等经济参数,开展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储量起算标准测算,分析了测算结果变化规律。建议在埋深介于2 000~7 000 m的情况下,常压页岩气单井储量起算标准介于2.0×10^(4)~5.5×10^(4)m^(3)/d。常压页岩气藏储量起算标准的研究对规范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有利于推动四川盆地外部常压页岩气藏探明储量的新增和规模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渝东南 武隆区块 储量起算标准 五峰组—龙马溪组 盈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系统对现今地应力扰动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泸州北区深层页岩气为例
12
作者 邓乃尔 徐浩 +6 位作者 邓虎成 何建华 刘邵军 李坤 郑紫芸 盛烈豪 宋威国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10,共16页
【研究目的】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入快速规模上产阶段,埋深3500~4500 m的深层领域成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块。但深层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断裂系统对地应力的扰动严重影响了气田开发效果。【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明确断裂... 【研究目的】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入快速规模上产阶段,埋深3500~4500 m的深层领域成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块。但深层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断裂系统对地应力的扰动严重影响了气田开发效果。【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明确断裂扰动特征,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北区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通过对断裂分布范围、开展单井地应力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泸州北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明确了断裂对应力扰动规律,建立了断裂对应力扰动要素表及扰动范围分布图。【研究结果】(1)泸州区块北区断裂发育特征表现为类型多、期次多,形成了以“向斜、斜坡、背斜”为主的构造样式,断裂组合以“对冲向斜式、叠瓦式、背冲背斜式”为主。(2)研究区地应力状态复杂,三向应力值均值为SH(112.7 MPa)>Sv(106.6 MPa)>Sh(98.8 MPa),断裂区应力值相比非断裂区降低5~35 MP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介于75°~120°,不同井区间的地应力方向存在较大差异。(3)断裂对地应力扰动分析显示,相同走向断裂随着断裂级次的增加,应力扰动范围逐渐增大,II级断裂扰动范围介于1.43~1.85 km;不同走向断裂中NEE—EW走向断裂对应力扰动范围最大,介于0.94~1.85 km。【结论】基于断裂对应力扰动规律分析,刻画出泸州北区断裂扰动分布图,将研究区划分为断裂区和非断裂区2类,实现开发单元分级评价,并完善了断裂区与非断裂区水平井段布井模式,以期为后续建产区井位部署优化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断裂系统 地应力扰动 油气勘查工程 泸州北区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林滩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脆性定量评价
13
作者 冯少柯 熊亮 +2 位作者 尹帅 董晓霞 魏力民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2-753,共12页
随着深层页岩气储层岩石塑性的增加,其脆性特征难以通过传统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表征。以川东南林滩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开展页岩样品的三轴岩石力学实验和断裂韧性实验,再结合深度学习对储层脆性... 随着深层页岩气储层岩石塑性的增加,其脆性特征难以通过传统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表征。以川东南林滩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开展页岩样品的三轴岩石力学实验和断裂韧性实验,再结合深度学习对储层脆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岩石力学实验和断裂韧性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页岩样品杨氏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①号层样品的脆性明显低于③号层样品;脆性较好的页岩样品应力—应变曲线波动特征明显,表现出非线性变形特征,残余应变值较小;页岩样品的断裂韧度与脆性矿物含量关系较为密切,纹层垂直于页理方向的样品Ⅰ型和Ⅱ型断裂韧度值较低。在考虑页岩物质组分特征、三轴岩石力学特征和断裂韧性特征的前提下,以脆性指数B_(el)和B_(mine3)、断裂韧性指数IKIC为数据基础,建立深度学习权重分析模型,累积风险值小于5,模型可靠性较强。根据模型建立综合脆性指数B,与岩心脆性测定值B_(S)的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R=0.852 7)。脆性定量评价结果对深层页岩储层纵向剖面的脆性特征进行了真实反映,研究区五峰组—龙一段③号层底部和②号层储层脆性较好,断裂韧性指数较小,为后期勘探开发的优选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储层 三轴岩石力学 断裂韧性 深度学习权重分析法 综合脆性指数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区奥陶系至志留系仁和桥组笔石生物地层
14
作者 郑书粲 冯庆来 +1 位作者 龙精杰 陶振鹏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72,共17页
滇西保山地区广泛发育奥陶系−志留系仁和桥组黑色岩系。为了建立其笔石地层时空对比框架,以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半坡剖面和茶地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仁和桥组总厚度约71.6 m,底部发育一层厚约25 c... 滇西保山地区广泛发育奥陶系−志留系仁和桥组黑色岩系。为了建立其笔石地层时空对比框架,以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半坡剖面和茶地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仁和桥组总厚度约71.6 m,底部发育一层厚约25 cm的古风化壳,与下伏蒲缥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证明研究区在晚奥陶世曾暴露于地表。基于高分辨率笔石化石调查,识别出了上奥陶统赫南特阶至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共9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仁和桥组第1笔石带,后续简称R1)、Akidograptus ascensus带(R2)、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R3)、Cystograptus vesiculosus带(R4)、Coronograptus cyphus带(R5)、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R6),Lituigraptus convolutus带(R7),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R8)和Spirograptus guerichi带(R9)。与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笔石生物地层对比表明,保山地区仁和桥组9个笔石带能够与龙马溪组LM1~LM9笔石带相对应。此研究成果为保山地区仁和桥组页岩气调查评价建立了良好的笔石生物地层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志留系 仁和桥组 笔石生物地层 龙马溪组 滇西保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西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构造意义
15
作者 王万能 庞占基 +6 位作者 李金旺 李文辉 袁永盛 吴亮 张耀堂 李锁明 赵见波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4,共11页
上扬子西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泛沉积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黑色岩系,但关于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物源及构造背景,了解该地区不同阶段物源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针对四川省筠连县金坷村剖面五... 上扬子西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泛沉积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黑色岩系,但关于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物源及构造背景,了解该地区不同阶段物源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针对四川省筠连县金坷村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剖面五峰组ΣREE平均值为145.37×10^(-6),龙马溪组下段ΣREE平均值为158.54×10^(-6),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Rb、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Sr及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Ce和Eu均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五峰组沉积期水体先加深后降低,导致其氧化还原环境经历了贫氧-厌氧-贫氧的转变,进入龙马溪组沉积期,气候迅速回暖,水体加深,再次转为贫氧环境。五峰组自下而上先加快后变缓的沉积特征和较为复杂的物源反映出晚奥陶世五峰期处于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的弧-陆碰撞岛弧环境,进入龙马溪期则转为稳定的构造环境,单一的物源也表明广西运动在该地区已阶段性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西缘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规律
16
作者 吴松 冯冰 +5 位作者 于继良 蓝宝锋 李龙 王胜 沈家宁 李刚权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四川盆地外缘黔北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基于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 四川盆地外缘黔北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基于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岩性主要为硅质页岩与硅质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孔隙及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等无机孔隙与页理缝和构造缝及微裂缝等。岩石中总有机碳(TOC)为0.34%~6.65%,平均为3.69%,纵向上自下而上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平面上在向斜核部的TOC含量较高,呈环带状向四周降低。岩心含气的质量体积为1.6~6.2 m^(3)/t,平均为3.9 m^(3)/t,龙马溪组总含气量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平面上从向斜中部向南北两端逐渐降低,从向斜核部向两翼逐渐降低。矿物脆性指数总体较高,具有很好的可压裂性。②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陆棚边缘、改造残留、向斜浅埋”的独特地质背景,其有利的沉积环境及古生产力为页岩气富集成藏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避免了页岩储层中天然气的大量逸散,上覆的新滩组盖层与下伏的宝塔组底板形成了“上盖下堵”的封堵组合。③盆外残余向斜页岩气在向斜中心明显富集,核部是页岩气聚集的有利位置,两翼低角度逆断层遮挡处也是页岩气的有利富集部位,微裂缝的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聚集与稳产,因此中浅层残余向斜的井位部署应重点考虑“宽、缓、深”的核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脆性指数 上盖下堵 断层遮挡 核部富集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安场向斜 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奥陶—志留纪之交全频斑脱岩特征及页岩气指示意义
17
作者 李博硕 单长安 +3 位作者 梁兴 顾小敏 何方雨 石海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0,共18页
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发育多套斑脱岩层,记录着诸多地质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为明确斑脱岩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指示意义,针对川东南地区多口页岩气井岩芯及邻区典型剖面开展了斑脱岩特征系统观察与统计,并进行了薄片鉴... 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发育多套斑脱岩层,记录着诸多地质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为明确斑脱岩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指示意义,针对川东南地区多口页岩气井岩芯及邻区典型剖面开展了斑脱岩特征系统观察与统计,并进行了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全岩黏土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测试,得到以下成果:1)川东南地区标准井共识别出斑脱岩59层,进一步划分为6套斑脱岩发育段;2)火山灰沉积过程中碱性水体环境对笔石硬质蛋白质结构有化学性破坏,造成了斑脱岩上下围岩均不发育笔石的现象;3)斑脱岩存在蚀变现象,产物多为黄铁矿;4)斑脱岩低频率高强度发育往往指示着优质页岩,高频率高强度和高频率低强度发育指示着次优质页岩,低频率低强度发育则认为是普通有机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斑脱岩 蚀变现象 页岩气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勺寨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
18
作者 李遇 薛晓辉 +4 位作者 张金彪 李金龙 胡琳 王玲 陈志军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5-264,共10页
滇东北地区勺寨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页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关于其地质特征、含气性特征和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通过系统梳理前人资料并结合最新钻井、剖面资料,对勺寨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石学特... 滇东北地区勺寨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页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关于其地质特征、含气性特征和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通过系统梳理前人资料并结合最新钻井、剖面资料,对勺寨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石学特征、有机质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含气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含气性控制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勺寨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沉积,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介于35~105 m;五峰组上段和龙马溪组下段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高,多在2%以上,有机质类型好,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优质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储层空间类型多,既有有机质孔、晶间孔、粒内孔为主的页岩气储集孔,又有沟通压裂通道、宏观裂缝的矿物碎裂缝和黏土矿物层间缝。研究区页岩含气量差异较大,高桥地区含气量相对较高但CH4无空气基含量较低,而莲峰地区含气量相对较低但CH4无空气基含量高,均在95%以上。研究认为:同一构造位置页岩总含气量受控于TOC含量、孔体积、孔比表面、黏土矿物含量、黄铁矿含量和碳酸盐岩矿物含量,不同构造部位页岩气含量受控于构造控制下的沉积环境及构造保存条件,构造控制下的深水陆棚、远离大断裂和具有褶皱遮挡的宽缓向斜含气性较好,是研究区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寨向斜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地质特征 含气性特征 控气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轴压缩模拟试验的页岩低阻成因机制
19
作者 高天 刘睿 +6 位作者 徐璐 陈增裕 李佳明 龙思宇 廖强 刘鹏 李鹏艳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7,共14页
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在多个地区出现低电阻异常现象。统计显示,低阻页岩(<10Ω·m)与构造断裂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叠合关系。为揭示页岩电阻率与构造断裂带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光... 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在多个地区出现低电阻异常现象。统计显示,低阻页岩(<10Ω·m)与构造断裂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叠合关系。为揭示页岩电阻率与构造断裂带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全岩沥青反射率测定以及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页岩试样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基于三轴压缩物理模拟试验确定了变形过程中页岩试样电阻率的变化特征,明确了裂缝发育及盐水的侵入对页岩低阻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矿物、黄铁矿和高热演化程度有机质相对均一的页岩试样,在饱和不同浓度盐水后,电阻率显著降低,且电阻率降低幅度(95.07%~98.70%)与盐水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饱和盐水的页岩试样受压破裂后电阻率进一步降低,范围介于5.7~25.7Ω·m之间(平均值为13.3Ω·m),且页岩试样饱和盐水后的电阻率与其破裂后的电阻率符合正相关线性关系。页岩内部裂缝系统的发育后导电流体的侵入,是页岩电阻率降低的主要控制因素。页岩受压破裂后电阻率的降低幅度受到入侵溶液浓度和裂缝发育程度的双重影响。研究成果解释并补充了构造断裂带对页岩电阻率的影响机制,丰富了低阻页岩成因机制理论,对低阻页岩层段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页岩 低阻成因 裂缝 地层水 四川盆地 五峰-龙马溪组 三轴压缩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洪林 王怀厂 李晓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寻找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在开展流体包裹体检测、页岩微观孔隙观测、气泡变孔模拟等研究基础上,查明了泸州地区构造埋藏过程和生烃热演化过程,总结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成藏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泸州... 为寻找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在开展流体包裹体检测、页岩微观孔隙观测、气泡变孔模拟等研究基础上,查明了泸州地区构造埋藏过程和生烃热演化过程,总结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成藏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在二叠纪—早三叠世生油,经历了中三叠世和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2次构造抬升,中三叠世抬升幅度有限,未导致大规模烃散失,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构造抬升晚于川东南且幅度小,利于页岩气保存;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发育,是由于中三叠世隆升时间短,强度小,未发生大规模排烃,大量液态烃保留在储集层中,有利于后期有机孔的大量形成,同时在晚三叠世—中白垩世,地层深埋发生液态烃裂解产气,地层广泛超压,有利于有机孔的后期保存;泸州地区三叠纪隆升虽然时间短、强度小,但是从模拟实验结果来看,可以导致原油稠化和气孔形成,对页岩气富集成藏有利。因此,发生在印支运动期的泸州地区的隆升造成原油稠化,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泸州地区地层抬升时间晚,页岩气散失时间短,低角度层理缝发育,而纵向裂缝少,均有利于形成超压页岩气富集区。提出的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富集成藏规律,对于指导其他同类型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储集层 页岩气 孔隙成因 隆升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