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之问题及其完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琦 张岩 +3 位作者 张子晴 曲心童 张亦滕 王圣礼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湿地作为一种常年性或季节性的积水水域,多数分布在人类居住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湿地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生态保护的关键议题。《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保护的基本规则,现处于条例概括、条款缺失的状态。《... 湿地作为一种常年性或季节性的积水水域,多数分布在人类居住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湿地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生态保护的关键议题。《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保护的基本规则,现处于条例概括、条款缺失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出台后,需要根据湿地保护基本法的框架和内容加以修订,保证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的系统性;同时,借鉴其他已经修订完毕的省市湿地保护条例,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的全面性。对湿地保护法规提出完善建议,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 湿地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预测
2
作者 樊学伦 姜海燕 +5 位作者 吴云菊 张建华 闫伟 党海龙 晁开瑞 杨楠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1)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海拔,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6.1%和23.9%;其次是最潮湿月降水量和气温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分别为15.2%和11.5%。2)1970—20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面积为5.12×10^(5)km^(2),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是主要分布区。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适生区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和退化。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适生区破碎化严重,高适生区几乎完全退化。到21世纪末,内蒙古榆属植物的适生区面积分别退化至3.54×10^(5)km^(2)(SSP126)、1.75×10^(5)km^(2)(SSP585),退化程度分别为30.8%、65.8%。在未来时期,潜在适生区中心质点向高原气候区及高纬度地区迁移。气候变化对榆属植物的影响较为显著,适生区面积减少,适生区等级逐渐降低,应加大对内蒙古地区榆属植物的保护力度。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建议在包头、呼和浩特和锡林郭勒等地区增加榆属植物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 MaxEnt模型 适生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与新疆双峰驼乳化学成分特征比较分析
3
作者 李永青 蔡扩军 +3 位作者 王涛 孙鹏亮 徐敏 陆东林 《中国乳业》 2025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本文汇总分析了1984—2023年国内在线发表的25篇研究论文中有关双峰驼乳基本化学成分含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两地双峰驼乳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内蒙古双峰驼乳... 本文汇总分析了1984—2023年国内在线发表的25篇研究论文中有关双峰驼乳基本化学成分含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两地双峰驼乳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内蒙古双峰驼乳乳糖含量(5.30±0.75)g/100 g和非脂乳固体含量(10.05±1.11)g/100 g>新疆双峰驼乳(4.73±0.46)g/100 g和(9.59±0.55)g/100 g;新疆双峰驼乳脂肪含量(6.04±0.85)g/100 g和能量含量(372±33)kJ/100 g>内蒙古双峰驼乳(5.05±1.33) g/100 g和(343±48)kJ/100 g;新疆双峰驼乳蛋白质含量(4.00±0.43)g/100g、灰分(0.87±0.07)g/100g及总固体含量(15.65±1.04)g/100g也略高于内蒙古双峰驼乳(3.91±0.50)g/100g、(0.84±0.07)g/100g及(15.10±1.53)g/100g。经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内蒙古和新疆两地双峰驼乳中脂肪和乳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能量差异显著(P<0.01);非脂乳固体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质、灰分和总固体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乳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 化学成分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羊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4
作者 王晓乔 马梅 +1 位作者 马彬菲 安建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0-196,共7页
羊绒产业链的发展可为畜牧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为实现畜牧业产业的空间升级提供源动力,对促进其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羊绒产量的大区,发展羊绒产业链不仅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 羊绒产业链的发展可为畜牧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为实现畜牧业产业的空间升级提供源动力,对促进其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羊绒产量的大区,发展羊绒产业链不仅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更是建立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实现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内蒙古羊绒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羊绒产业链发展存在种质退化,致使原绒品质下降、生产方式粗放化、技术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良种培育力度、集约化发展构建产业集群等建议,以期推动实现内蒙古羊绒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及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产业链 内蒙古自治区 高质量发展 路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与应用研究——基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
5
作者 郭春娜 于法稳 张万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0,共11页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是制定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尝试将生态核算与经济核算相融合,进而构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研...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是制定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尝试将生态核算与经济核算相融合,进而构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研究了200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值为5210.70亿元,相当于该区年均GDP的79.70%和年均供给服务价值的11.02倍。2)一级指标中,调节服务价值占比最大,占总价值的38.32%,其次是社会保障价值,占比35.92%,文化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和负面价值的占比分别为16.52%、9.04%和0.19%。3)按照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农民应当获得但却没有获得的金额计算农业补贴标准,内蒙古自治区每公顷农田补贴标准应为51293元,远高于政府目前每公顷2250元的补贴标准。本文政策启示如下:一是要持续探索比较科学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摸清农田生态系统家底和价值;二是要建立健全以价值核算为依据的农田生态保护机制,科学制定农业补贴标准,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应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三是以不同农作物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探索不同农作物的补贴标准,使农民在面临土地征收或从事农业种植时,能够获得更公平、合理的补偿或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内蒙古自治区 乘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韧性评价及管控
6
作者 阎佳妮 赵华甫 +1 位作者 杨霞 靳知锟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区耕地进行韧性评价及管控研究,为辨析该区耕地韧性水平差异,有效开展分区调控及制定针对性的耕地持续利用保护对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韧性理论,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29个旗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区耕地进行韧性评价及管控研究,为辨析该区耕地韧性水平差异,有效开展分区调控及制定针对性的耕地持续利用保护对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韧性理论,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29个旗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旗县为研究单元,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韧性特征,依据耕地韧性水平组合特点,划分农牧交错区韧性分区,并提出分区管控路径。[结果]①界定了耕地韧性内涵,并在识别耕地系统自然和社会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为框架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②2000—2022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耕地整体韧性水平不高,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从历史变化看,受气候影响,整体韧性水平呈降低趋势,东部韧性近期呈现恢复态势。③依据耕地韧性水平变化组合,划分3个区域。1级稳定种植区应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功能。2级监测保护区需加大人工投入力度,提升区域机械化水平。3级抚育休耕区应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养则养的国土空间适宜性格局。[结论]内蒙古农牧区耕地韧性普遍较低,应加强土地整治和风沙治理,实现“精准管理”,提高耕地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韧性评价 PSR模型 熵值法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检索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庞杰 于传宗 +2 位作者 鲍红春 赵宏宇 狄洁增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2期13-18,25,共7页
为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资源情况,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相关论文,共获得27篇具有详细大型真菌清单的文献,梳理获得3 573份大型真菌数据,分析得出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有18纲46目141科359属1 899种,... 为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资源情况,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相关论文,共获得27篇具有详细大型真菌清单的文献,梳理获得3 573份大型真菌数据,分析得出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有18纲46目141科359属1 899种,其中优势纲是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优势目是伞菌目(Agaricales),优势科是蘑菇科(Agaricaceae),优势属是红菇属(Russula)。通过分析基本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系统分类 内蒙古自治区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8
作者 肖强 鲍红春 +7 位作者 于传宗 庞杰 贾晓东 季祥 肖杰 孔令江 王利平 魏娜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消费升级,我国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数据收集及走访调查等方式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消费升级,我国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数据收集及走访调查等方式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主推技术不断更新,产品品质、产业效益明显提高,食用菌区域品牌建设逐步完善,科技队伍日趋壮大;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而散、优良品种选育有待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产品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生产原材料供给不足、技术支撑和研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集约化发展、提升品牌意识等方面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 发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原防火政策下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风险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恒 诺敏 +4 位作者 班擎宇 赵鹏武 常禹 弥宏卓 殷继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草原火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不同时期的草原防火政策可能会导致草原火灾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内蒙古1981~2020年草原火灾数据,以新旧《草原防火条例》实施时间(旧《草原防火条例》1993年10月5日颁... 草原火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不同时期的草原防火政策可能会导致草原火灾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内蒙古1981~2020年草原火灾数据,以新旧《草原防火条例》实施时间(旧《草原防火条例》1993年10月5日颁布并实施,新《草原防火条例》2008年11月19日颁布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为界线,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分4个时期(1981~2020年、1981~1993年、1994~2008年、2009~2020年)对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概率与驱动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绘制草原火灾风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1)4个时期建模的全样本AUC在0.930~0.940之间,精度优异。(2)在不同时期,气象因素(日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等)始终是影响草原火灾的主导因素,海拔、距火点最近公路距离等因素也是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3)1981~1993年和1981~2020年草原火灾风险区基本相似,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和兴安盟北部,1994~2008年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而2009~2020年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北部、阿拉善盟东南部、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草原火灾 草原防火条例 驱动因素 火灾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啮齿动物携带巴尔通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南晓伟 乔丽红 +4 位作者 司晓艳 李晓燕 陈继来 王珊珊 张忠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8-1193,共6页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及型别分布情况,分析其带毒率。方法2022—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10盟...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及型别分布情况,分析其带毒率。方法2022—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10盟市采集啮齿动物肝、脾、肾组织样本,应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巴尔通体病原,对qPCR检测阳性的标本再进行PCR扩增,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此次调查捕获啮齿动物799只,其中小家鼠271只(33.92%,271/799),褐家鼠188只(23.53%,188/799),长爪沙鼠188只(23.53%,188/799)。组织检测结果显示,qPCR阳性49份,阳性率6.13%(49/799),PCR阳性29份。序列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内蒙古地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分别检出B.krasnovii(55.17%,16/29)、未命名巴尔通体(34.48%,10/29)、B.tribocorum(6.90%,2/29)和B.rochalimae(3.45%,1/29)4种巴尔通体。结论内蒙古地区多个盟市啮齿动物巴尔通体普遍感染,存在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和宿主多样性特征。应加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的监测,优化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巴尔通体 内蒙古自治区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1年内蒙古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岩 张裕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25,共12页
[目的]研究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模式,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研究区2006—2021年的土地利用实际,运用熵值法构建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研究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模式,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研究区2006—2021年的土地利用实际,运用熵值法构建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对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进行测算,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耦合协调性分析。[结果]2006—2021年内蒙古耕地集约化综合水平在0.218~0.370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特征为东西耕地集约化水平较高,中部较低。各盟市耕地集约化水平差距较小,耕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果对耕地集约化水平影响较为显著。耕地规模化综合水平在0.433~0.532内波动,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不规律。各盟市耕地规模化水平差距较大,耕地斑块形状与面积对耕地规模化水平贡献度较高。在过去15a间,内蒙古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的耦合度由磨合阶段逐步向高度磨合阶段发展,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的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由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跃进,但仍有33.33%的盟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结论]内蒙古耕地利用水平存在优化空间,应更加注重对耕地科学利用,改善种植环境,将耕地利用与保护并重,促进内蒙古地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评价 规模化评价 耦合协调模型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林业产业结构动态关联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梓雯 王莹 +2 位作者 王拓 宋经纬 徐伟涛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依据2016—2020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总值与林业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产业发展形势。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产业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导,对总产值贡献最大,第一产业以种植、采集等... 依据2016—2020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总值与林业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产业发展形势。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产业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导,对总产值贡献最大,第一产业以种植、采集等传统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关联度最弱,以木材和经济林果加工等为主,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第三产业对林业产业总体拉动作用小于第一产业,但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有望成为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关键发力点。基于此,从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为选择全区林业产业结构发展路径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林业产业 灰色关联度模型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碳利用效率时空动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13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2 位作者 吴昊 李敏 胡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8-368,共11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植被碳利用效率(CUE)动态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评估该地区植被碳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时空动态及水热... [目的]探讨内蒙古植被碳利用效率(CUE)动态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评估该地区植被碳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时空动态及水热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①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显著增加(p<0.05),增长率为0.012/10 a;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增速由大到小为: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浑善达克>科尔沁>阴山北麓。②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值为0.60;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浑善达克植被CUE最高,科尔沁植被CUE最低。③研究区83.53%的区域生长季植被CUE呈增加趋势,且变化稳定;未来72.14%的区域生长季植被CUE将趋于下降,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呈减少趋势的面积比例均高于呈增加趋势。④总体上,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与同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累计降水量和平均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且与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强;科尔沁生长季植被CUE与同期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强于累计降水量和平均土壤湿度。[结论]2000-2022年,内蒙古植被固碳能力明显提升,未来将趋于减弱,降水是影响植被CUE变化的主要因素,但科尔沁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CUE) 时空动态 水热因子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时空重点管控区段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米敬 程宇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68,574,共6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近地面臭氧(O_(3))浓度及气象等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污染特征,并提出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时段。结果表明,2019—2021年基本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浓度现状,这3年12个盟市的O_(3)质量浓...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近地面臭氧(O_(3))浓度及气象等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污染特征,并提出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时段。结果表明,2019—2021年基本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浓度现状,这3年12个盟市的O_(3)质量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空间分布上呈西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O_(3)防治典型区乌海及周边地区、河套灌区、“一湖两海”应进行重点管控,重点管控时段应为5—8月。以包头市为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机动车尾气是O_(3)污染的重要原因,温度大于25℃且风速小于5 m/s时温度和风速增大易促进O_(3)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内蒙古自治区 重点管控时段 重点管控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谷子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新伟 杨薇 +3 位作者 穆安康 刘丹 于智坤 王显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178-183,共6页
谷子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作物,具有独特的生态、营养特性。内蒙古自治区种植谷子的历史悠久,推动谷子产业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多元化、集约... 谷子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作物,具有独特的生态、营养特性。内蒙古自治区种植谷子的历史悠久,推动谷子产业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多元化、集约化和特色化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谷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产业发展 问题 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近25年植被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1
16
作者 时忠杰 高吉喜 +3 位作者 徐丽宏 冯朝阳 吕世海 尚建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4-1601,共8页
利用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GIMMS-NDVI和降水量、气温数据,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5年来内蒙古地区气温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微弱降低趋势,西部荒漠区呈暖湿化趋势,中东部草原、森林等植被... 利用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GIMMS-NDVI和降水量、气温数据,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5年来内蒙古地区气温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微弱降低趋势,西部荒漠区呈暖湿化趋势,中东部草原、森林等植被类型区呈暖干化趋势;从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率相关分析表明,NDVI值越低,升温趋势越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各植被类型间NDVI与季均气温升高趋势率呈显著和较显著的相关,夏、冬季关系不明显;植被NDVI越高,降水量减少趋势越明显。基于栅格的NDVI与气温升高幅度、降水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升高幅度基本随NDVI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春、夏和秋季的季均气温升高幅度均随NDVI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冬季趋势不明显;而年降水量减小趋势率随植被NDVI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春季和冬季NDVI变化对降水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随NDVI的增加,降水减小趋势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植被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金宝 车明 +2 位作者 李鑫 李继宏 李荣西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对东胜铀矿提出了物源、地层、古气候等3种成矿因素。岩相学与成矿矿物学研究表明,铀矿石中含有大量的方解石,并且长石与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铀矿化与有机质也有一定的联系。结合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认为,东胜铀矿是在氧化带铀元素以... 对东胜铀矿提出了物源、地层、古气候等3种成矿因素。岩相学与成矿矿物学研究表明,铀矿石中含有大量的方解石,并且长石与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铀矿化与有机质也有一定的联系。结合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认为,东胜铀矿是在氧化带铀元素以碳酸铀酰络合物搬运,在酸性介质条件下,还原带长石碎屑蚀变为高岭石,并有钙离子析出。当碳酸铀酰络合物从氧化带迁移到还原带,遇有大量钙离子时发生分解,出现铀矿石与方解石同时沉淀现象,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也是铀矿沉淀的主要因素,经漫长的地质作用富集成工业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因素 高岭石 方解石 铀氧化带 铀还原带 东胜铀矿 内蒙古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商都盆地新生界氢气成因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玉宏 魏仙样 +2 位作者 卢进才 姜亭 杭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30,共3页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商都盆地地层中氢气的成因与分布,探索富含氢气的天然气藏形成的可能性,可以指导该区下一步的勘探。为此,通过研究地质、钻井、录井、同位素组分地化分析等多方面的资料,进行了该区氢气成因的综合研究和聚集模式的初步...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商都盆地地层中氢气的成因与分布,探索富含氢气的天然气藏形成的可能性,可以指导该区下一步的勘探。为此,通过研究地质、钻井、录井、同位素组分地化分析等多方面的资料,进行了该区氢气成因的综合研究和聚集模式的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天然气中有相对高含量的氢气,同时伴生有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成分,但基本不含烃类气体;该区具有幔源气形成、运移的地质条件,其氢气等具有幔源无机成因的同位素组分特征;不同井的相同层位具有相似的氢气显示,表明氢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最后认为,该区的氢气属无机成因,地壳深部的无机气体沿深大断裂垂向运移到上部沉积地层中是其主要的聚集模式,该区具有无机气勘查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商都盆地 新生代 氢气 形成机理 无机成因 勘探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铅锌铟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矿石铅的来源探讨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乾 战新志 +2 位作者 裘愉卓 邵树勋 刘志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矿床产于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的海西期孟恩花岗岩基的中心部位。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矿床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Cu、Ag,含Sn富In、Ga、Cd等分散元素,为一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的多金属矿...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矿床产于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的海西期孟恩花岗岩基的中心部位。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矿床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Cu、Ag,含Sn富In、Ga、Cd等分散元素,为一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的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赋矿的海西期花岗岩和矿区外围燕山期花岗岩的长石及全岩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显示出矿石铅既不是由这两期岩浆活动提供的,也不是来自这两期花岗岩的改造。矿石铅与不同期次岩浆岩铅的对比显示,矿石铅来源于地幔岩浆分异,矿区深部可能存在地幔来源的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锌铟矿床 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铅同位素 内蒙古自治区 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8
20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1 位作者 陈田 刘昌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63-67,共5页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文章从区域旅游形象的概念、形成和基本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论述了区域旅游形象策划的设计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基础、整体形象、宣传口号、产...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文章从区域旅游形象的概念、形成和基本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论述了区域旅游形象策划的设计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基础、整体形象、宣传口号、产品形象等较为全面的旅游形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形象设计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