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7
1
作者 卢龙飞 史基安 +3 位作者 蔡进功 王金鹏 赵欣 王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并基于浊流的两种形成机制(洪水+沉积物→浊流和滑塌沉积物+水→浊流)和沉积动力学原理在该区建立了陆相湖盆浊流沉积模式,即洪水型浊流成因模式和滑塌型浊流成因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浊流沉积对构造环境的沉积响应,认为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了浊积砂体的时空展布,鄂尔多斯盆地该时期的前陆发展演化特征构筑了其浊流沉积地层层序的充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统 浊流沉积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被引量:62
2
作者 刘芬 朱筱敏 +6 位作者 李洋 徐黎明 牛小兵 朱世发 梁晓伟 薛梦戈 贺敬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成因类型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坳陷湖盆事件沉积记录 被引量:5
3
作者 庞军刚 国吉安 +1 位作者 宋立军 李文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浊积岩、震积岩、凝灰岩等事件沉积垂向上均发育典型的沉积序列,可根据其沉积序列进行识别。其主要形成于长6期至长8期,平面上分布在盆地西南部的深湖区。从形成机制上看,构造运动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震。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浊积岩、震积岩、凝灰岩等事件沉积垂向上均发育典型的沉积序列,可根据其沉积序列进行识别。其主要形成于长6期至长8期,平面上分布在盆地西南部的深湖区。从形成机制上看,构造运动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震。地震活动又触发(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向深湖区移动,由牵引流转化为浊流。这几种事件沉积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浊积岩、震积岩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构成深水区油气的主要储集体;而凝灰岩促进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并加速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事件沉积 浊流 火山事件 地震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