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S算法在雷电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侯荣涛 路郁 +2 位作者 王琴 袁程胜 王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7-301,共5页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的雷电定位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OPTICS聚类算法的雷电临近预警模型。该模型运用OPTICS算法对雷暴天气连续时段的雷电定位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有效剔除了影响雷暴云分布的稀疏点。在聚类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膨胀-侵...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的雷电定位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OPTICS聚类算法的雷电临近预警模型。该模型运用OPTICS算法对雷暴天气连续时段的雷电定位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有效剔除了影响雷暴云分布的稀疏点。在聚类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膨胀-侵蚀"算法还原雷暴云真实分布,根据雷暴云的移动趋势进行雷电落区预报。此外,针对传统预测算法运行时间长的缺陷,运用邻接表改进了OPTICS算法,且优化了可达队列更新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OPTICS算法所构建的雷电临近预报模型降低了算法运行时间,同时提高了雷电预报模型适应能力及预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临近预报 定位资料 聚类分析 optics算法 移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区的OPTICS聚类算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传华 鲁勇 于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针对OPTICS算法存在着对于密度不均匀以及高维数据聚类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分区的OPTICS聚类算法(DP-OPTICS)。该方法计算所有样本点的K距离(K-dist)值,用改进的K均值算法对K-dist值进行单维度聚类,并依据肘图拐点的位置调整K... 针对OPTICS算法存在着对于密度不均匀以及高维数据聚类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分区的OPTICS聚类算法(DP-OPTICS)。该方法计算所有样本点的K距离(K-dist)值,用改进的K均值算法对K-dist值进行单维度聚类,并依据肘图拐点的位置调整K值大小,以此实现数据分区;在分区内用OPTICS算法进行局部聚类,最后按一定规则将数据分区合并。选取多个不平衡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升了OPTICS算法对于数据密度不均匀问题的聚类质量,并且对高维数据也有着较好的处理能力,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数据分区 optics算法 K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稳定点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超 邓扬 +3 位作者 李爱群 周泰翔 李雨航 钟国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200,共9页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简称OPTICS)算法自动清洗稳定点集,通过遍历性搜索的方式确定输入参数;然后,提出结合度矩阵去噪的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local density adaptive spectral clustering,简称SC-DA)算法分析稳定点集,并以簇中值作为模态参数的代表值,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化识别;最后,将含有密集模态的外滩大桥作为识别对象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频域分解(frequency domain decomposition,简称FDD)法的频率结果最大相差仅为0.012 3 Hz,且在线识别的准确率达到82.86%,显著高于基于层次聚类的自动识别方法,实现了无人工干预下模态参数的自动、准确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自动化 聚类分析 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算法 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u/S簇基超分子大环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4
作者 黄志文 刘琦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前驱簇[Et_(4)N][Tp*WS_(3)(CuCl)_(3)]与三氟甲烷磺酸银(AgOTf)及3个有机桥联配体2,5‑二(吡啶‑4‑基)噻吩(L1)、5,5'‑双(4‑吡啶基)‑2,2'‑双噻吩(L_(2))和2,7‑双(4‑吡啶基)芘(L_(3))分别反应,得到了3个阳离子型W/Cu/S簇基超分... 以前驱簇[Et_(4)N][Tp*WS_(3)(CuCl)_(3)]与三氟甲烷磺酸银(AgOTf)及3个有机桥联配体2,5‑二(吡啶‑4‑基)噻吩(L1)、5,5'‑双(4‑吡啶基)‑2,2'‑双噻吩(L_(2))和2,7‑双(4‑吡啶基)芘(L_(3))分别反应,得到了3个阳离子型W/Cu/S簇基超分子大环化合物[(Tp*WS_(3)Cu_(3))_(2)(μ‑Cl)_(2)(μ_(4)‑Cl)(L_(1))]_(2)(OTf)_(2)(1)、[(Tp*WS_(3)Cu_(3))_(2)(μ‑Cl)_(2)(μ_(4)‑Cl)(L_(2))]_(2)(OTf)_(2)·2CHCl_(3)(2·2CHCl_(3))和[(Tp*WS_(3)Cu_(3))_(2)(μ‑Cl)_(2)(μ_(4)‑Cl)(L_(3))]_(2)(OTf)_(2)·2DMF(3·2DMF),其中Tp*=hydridotris(3,5‑dimethylpyrazol‑1‑yl)borate。对3个化合物分别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3个大环的主体均是由2个L1、L_(2)和L_(3)配体和3个氯桥连接的[(Tp*WS_(3)Cu_(3))_(2)(μ‑Cl)_(2)(μ_(4)‑Cl)]^(2+)阳离子簇核组成。3个大环通过不同方式堆叠形成三维结构。核磁氢谱(^(1)H NMR)和电喷雾飞行质谱(ESI‑TOF MS)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溶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Z扫描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的溶液有一定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S簇 组装 超分子大环 结构 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TICS聚类的差分隐私保护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红 葛丽娜 +3 位作者 王苏青 王丽颖 张翼鹏 梁竣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聚类算法预先处理个人隐私信息实现差分隐私保护,能够减少直接发布直方图数据带来的噪声累积现象,同时减小了直方图因合并方式不同带来的重构误差。针对DP-DBSCAN差分隐私算法存在对数据参数输入敏感问题,将基于密度聚类的OPTICS算... 采用聚类算法预先处理个人隐私信息实现差分隐私保护,能够减少直接发布直方图数据带来的噪声累积现象,同时减小了直方图因合并方式不同带来的重构误差。针对DP-DBSCAN差分隐私算法存在对数据参数输入敏感问题,将基于密度聚类的OPTICS算法应用于差分隐私保护中,并提出改进的DP-OPTICS差分隐私保护算法,对稀疏型数据集进行压缩处理,对比采用同方差噪声和异方差噪声两种添加噪声方式,考虑攻击者能够攻破隐私信息的概率,确定隐私参数ε的上界,有效平衡了敏感信息的隐私性和数据的可用性之间的关系。将DP-OPTICS算法和基于OPTICS聚类的差分隐私保护算法、DP-DBSCAN算法进行对比,DP-OPTICS算法在时间消耗上介于其余二者之间,但是在取得相同参数的情况下,聚类的稳定性在三者中最好,因此改进后OP-OPTICS差分隐私保护算法总体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算法 个人隐私 重构误差 差分隐私保护 optic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TICS可达图的自动识别簇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党秋月 陆月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9-21,47,共4页
针对主题特征不明显的搜索结果聚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Clustering Structure)可达图的自动识别簇的Smooth方法。首先利用OPTICS算法得到搜索结果的可达图,然后采用移动平均法平滑掉可达图曲线中... 针对主题特征不明显的搜索结果聚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Clustering Structure)可达图的自动识别簇的Smooth方法。首先利用OPTICS算法得到搜索结果的可达图,然后采用移动平均法平滑掉可达图曲线中的毛刺,最后识别其中的峰值以划分各个凹陷区域,即得到聚类结果。在搜索结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Smooth方法的准确率较已有的方法平均提高了100%左右。Smooth方法能够与OPTICS算法结合应用于搜索引擎中,对搜索结果进行聚类处理,有效地提高其可浏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VIICS 聚类 搜索结果 可达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OPTICS算法在调制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品 黄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41-143,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座聚类的调制识别新方法。该算法利用改进的OPTICS算法能准确发现数据集分布的特性,不仅克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样本输入次序敏感等不足,而且能够同时发现不同密度的聚类,结合聚类有效性分析实现了...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座聚类的调制识别新方法。该算法利用改进的OPTICS算法能准确发现数据集分布的特性,不仅克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样本输入次序敏感等不足,而且能够同时发现不同密度的聚类,结合聚类有效性分析实现了聚类中心目的自适应调整,同基于DBSCAN的聚类算法相比,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将该算法用于对MPSK/MAPSK信号星座重构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际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图 调制识别 通过对象排序识别聚类结构(optics) 聚类有效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参量自适应的OPTICS单光子点云去噪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沛泽 郭圆新 +3 位作者 徐杨睿 邵命山 王元庆 梁琨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8,共11页
星载单光子激光雷达在浅水域测深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接收到的点云数据中存在大量噪声,给高程信息的提取带来了困难。目前,基于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的去噪算法因其精度高,在强背景噪声... 星载单光子激光雷达在浅水域测深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接收到的点云数据中存在大量噪声,给高程信息的提取带来了困难。目前,基于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的去噪算法因其精度高,在强背景噪声下表现良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算法在水底附近区域存在去噪效果不佳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参量自适应的OPTICS单光子点云去噪算法,该算法与现有OPTICS算法固定输入参数的方式不同,是通过场景自适应获取更合适的输入参数来保证水底附近区域光子的分布参数的测量准确性,从而提升水底附近区域的去噪效果。凝聚度结果显示,新算法在水底附近区域的去噪效果较现有OPTICS算法提升了约13.67%,可为之后的水深测量等工作提供更高精度的单光子点云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激光雷达 参量自适应 点排序识别聚类结构 点云去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分布函数在聚类算法中的应应用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谭建豪 章兢 李伟雄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深入分析了传统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讨论了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分布函数的聚类算法.使用K最近邻(KNN)的思想度量密度以寻找当前密度最大点,即中心点.并使用区域比例,将类从中心点... 深入分析了传统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讨论了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分布函数的聚类算法.使用K最近邻(KNN)的思想度量密度以寻找当前密度最大点,即中心点.并使用区域比例,将类从中心点开始扩展,每次扩展的同时引入半径比例因子以发现核心点.再从该核心点的KNN扩展类,直至密度下降到中心点密度的给定比率时结束.给出了数个算法实例并与基于网格的共享近邻聚类(GNN)算法在聚类准确率和效率上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表明该算法极大降低了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对参数的敏感性、改善了对高维密度分布不均数据集的聚类效果、提高了聚类准确率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算法 KNN GNN 密度分布函数 optics DENCLUE 区域比例 半径比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的OCT内外部指纹提取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朋 于洋 +2 位作者 马灵涛 王海霞 梁荣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针对不同个体手指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的深度差异大,现有算法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中提取内外部指纹不具备普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点聚类的自适应OCT内外部指纹提取算法.首先改进聚类的相似... 针对不同个体手指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的深度差异大,现有算法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中提取内外部指纹不具备普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点聚类的自适应OCT内外部指纹提取算法.首先改进聚类的相似度判断与终止条件的计算方法,自适应分离角质层和乳头层的结构点;然后定义了位于汗腺以及真皮层内部结构上其他组织的伪结构点,提出基于距离度量的由远到近两步法去除伪结构点,并经过插值拟合得到精确的乳头层轮廓;最后通过序列拼接与图像增强获得OCT内外部指纹.与不同内部指纹提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适应不同个体的乳头层深度,以更高的普适性和鲁棒性实现从OCT三维数据中同时提取具有可识别性的、大面积和高分辨率的内外部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内外部指纹 结构点聚类 伪结构点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出租车载客轨迹空间聚类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树亮 毕硕本 +2 位作者 Nkunzimana A 黄铜 万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9-255,共7页
随着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定位设备普及,移动对象轨迹数据分析逐渐成为空间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空间聚类研究可以发现出租车移动的热点路径以及运动趋势。在传统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 随着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定位设备普及,移动对象轨迹数据分析逐渐成为空间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空间聚类研究可以发现出租车移动的热点路径以及运动趋势。在传统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轨迹数据的特征提出了适合海量轨迹空间聚类的TR-OPTICS(Trajectory OPTICS)算法。该方法选取出租车轨迹中的载客轨迹为研究对象,经过轨迹特征点选取后采用MDL(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方式进行轨迹的二次划分,通过计算子轨迹间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角度距离来度量轨迹的相似性。在聚类算法上采用外包矩形作为核心轨迹的搜索邻域,同时重新定义轨迹核心距离与轨迹可达距离,用邻接表代替空间索引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通过对南京市出租车载客轨迹的聚类分析,得到了出租车载客热点轨迹簇,并且经过多次实验与传统OPTICS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对比,提出的TR-OPTICS算法在算法执行效率上均优于其他两种算法,在聚类结果上该算法可以发现载客子轨迹簇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中央路、大桥南路、北京东路、中山东路、中山北路、建宁路、瑞金路、板仓街、迈皋桥等道路,并且聚类效果优于其他两种算法。结果表明,提出的TR-OPTICS算法提高了算法执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s算法 轨迹聚类 空间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爱群 张超 +2 位作者 邓扬 钟国强 柳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解决随机子空间法在稳定点自动分析方面存在的抗噪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化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按照新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采用改进的OPTICS算法对稳定点进行清洗、聚类.然后,采用基于频率... 为解决随机子空间法在稳定点自动分析方面存在的抗噪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化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按照新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采用改进的OPTICS算法对稳定点进行清洗、聚类.然后,采用基于频率中值的自适应合并方法,对未完全合并的簇进行有效聚合,并以簇中值作为模态参数的代表值,实现完全无人工干预的自动化模态识别.最后,以Lysefjord悬索桥模型为例进行模态识别,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频率值最大误差仅为1.926%,且在各程度噪声干扰下都能以较高的成功率自动、准确地识别模态参数,相比于对照方法,其鲁棒性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自动化模态参数识别 optics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D深度图像的船体板架非结构面模型重建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硕 陈震 倪崇本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46,259,共8页
[目的]为准确、快速地重建船体板架非结构面三维形状,便于船体结构变形的高精度高效率测量,设计一种基于RGB-D深度图像的模型重建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方式剔除点云集中的异常数据,再利用RGB彩... [目的]为准确、快速地重建船体板架非结构面三维形状,便于船体结构变形的高精度高效率测量,设计一种基于RGB-D深度图像的模型重建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方式剔除点云集中的异常数据,再利用RGB彩色图像棋盘格标靶位置信息对结构多视角点云进行配准;其次将结构物面进行区域网格划分并对点云进行聚类,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每个网格点云子集进行空间曲面拟合,实现点云融合,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阶面元实现船体结构外板表面的三维重建;最后,通过试件重构模型与激光扫描点云进行对比,验证模型重建方法的精确性。[结果]结果显示,试件三维重构模型较激光扫描点云随机点的均方根误差为1.02 mm,建模精度满足船舶建造工程需求,同时结构RGB-D深度图像数据获取时间相比于激光扫描可忽略不计。[结论]研究表明,提出的模型重建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船体板架非结构面三维重构,为船体结构变形测量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图像 船体板架 非结构面 点云聚类融合 高阶面元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ATLAS数据的近海岸水深提取 被引量:10
14
作者 习晓环 王子家 王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0-946,共7页
水深是表征海洋浅水和海岸环境的重要地形要素,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可穿透一定深度的水体,为水深信息提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我国南海岛礁为例,利用目前唯一在轨的星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ICESat-2/ATLAS数据开展岛礁浅水水深提取及精度... 水深是表征海洋浅水和海岸环境的重要地形要素,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可穿透一定深度的水体,为水深信息提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我国南海岛礁为例,利用目前唯一在轨的星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ICESat-2/ATLAS数据开展岛礁浅水水深提取及精度评价研究。首先根据置信度参数对原始光子数据进行粗去噪,基于点密度分布差异分离水面和水底光子;然后对水面光子采用区间估计方法精去噪,利用RANSAC算法拟合水面高程;通过改进滤波参数,基于改进OPTICS算法对水底光子进行两次聚类,实现水底光子的精去噪,进而通过折射校正和潮汐校正提取近岸水深;最后利用机载LiDAR测深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ATL03高置信度光子数据和AVEBM去噪结果相比,该精去噪算法具有更高的F值,分别提高了约5.87%和3.38%;水深提取结果与机载测深数据的R2为0.91,均方根误差RMSE为0.5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ATLAS 光子去噪 激光测深 区间估计 改进optics 近岸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