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清华 李为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而是附加体宾语,这是该时期宾语的典型特征,但西周汉语里客体已取代附加体在宾语中的典型地位。不过,西周汉语和尚书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语序仍有模式化水平较低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西周金文 今文尚书 动宾结构 模式化水平 标记化水平 非定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汉字构形变化的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素凤 孙文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汉字构形学”是王宁创建的理论体系,它适合于分析各类汉字的构形模式,便于对不同形制的汉字进行比较。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古汉字构形变化做从定量到定性的研究,总结出汉字构形在古文字阶段的变化规... “汉字构形学”是王宁创建的理论体系,它适合于分析各类汉字的构形模式,便于对不同形制的汉字进行比较。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古汉字构形变化做从定量到定性的研究,总结出汉字构形在古文字阶段的变化规律义化、音化、记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周王家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静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68,共16页
据传世和出土文献所载,孤竹国的墨胎氏属于殷商王族的氏家之一,可是孤竹国和殷王家为亲族的关系,乃几百年的通婚基础。同时文献也描述姬氏周人与殷商王族有两百余年的通婚关系。所以在殷商制度中,周国的姬氏属性应与孤竹国的墨胎氏相类... 据传世和出土文献所载,孤竹国的墨胎氏属于殷商王族的氏家之一,可是孤竹国和殷王家为亲族的关系,乃几百年的通婚基础。同时文献也描述姬氏周人与殷商王族有两百余年的通婚关系。所以在殷商制度中,周国的姬氏属性应与孤竹国的墨胎氏相类,都属于殷商王家的亲族。虽然传统历史强调商周异族、异源的概念,但实际上许多出土与传世史料却表达了商周之间的亲密性。商周王家虽然分属不同氏族,建立了不同的朝代,但两者应属同一族群。周王家原是殷商上层贵族之一,其语言、信仰、文化都相同。甚至在古代的父母双嗣制度中,周文武王和殷商王族有着共同的先祖。只是因为周君发动政变,建立新的王朝,武王的后裔已不把自己视为前朝贵族的氏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制度 宗庙礼仪 周原甲骨 伯夷叔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周时期的“举族”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甲骨文里有一个写作:(《合集》13758反)、(《英藏》566)、(《补编》1269)、(《合集》4444)等形的字,皆象一站立之人持双手举“子”状。于省吾先生将此字隶作“典”,并认为是“举”字的初文,是很精辟的见解。
关键词 殷周 甲金文 举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公庙“薄姑”腹甲卜辞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学勤 《文博》 2017年第2期36-38,共3页
周公庙所出土的"薄姑"腹甲卜辞由于关系到周初薄姑史事,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于该片卜甲上的三条卜辞进行了细致的释读,认为其主要内容是记载了薄姑遣使来周,周王命人去薄姑回报的过程。联系到薄姑的历史和周初的史事... 周公庙所出土的"薄姑"腹甲卜辞由于关系到周初薄姑史事,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于该片卜甲上的三条卜辞进行了细致的释读,认为其主要内容是记载了薄姑遣使来周,周王命人去薄姑回报的过程。联系到薄姑的历史和周初的史事,这片卜甲的占卜时代很可能是在武王伐商的过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庙 甲骨 薄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人残碎甲骨的定位与刻辞行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朴载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6,共5页
西周卜用甲骨的整制与钻凿形态有一定规律,甲骨刻辞的行款走向与之密切相关,对残碎甲骨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正确判断刻辞行款的走向,有助于准确理解刻辞的内容。本文依据《周原甲骨文》与已经公布的其它遗址的材料,先从甲骨正背两面的特征... 西周卜用甲骨的整制与钻凿形态有一定规律,甲骨刻辞的行款走向与之密切相关,对残碎甲骨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正确判断刻辞行款的走向,有助于准确理解刻辞的内容。本文依据《周原甲骨文》与已经公布的其它遗址的材料,先从甲骨正背两面的特征作定位研究,然后分析刻辞行款走向的规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与商 残碎甲骨 定位 刻辞行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周甲骨的埋藏方式——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出土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种建荣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卜后甲骨的处理是甲骨学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搞清甲骨的埋藏方式,有助于深入探讨、理解古人对甲骨的处理。本文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为对象,并结合其它遗址刻辞甲骨的情况,从出土甲骨的状况与特征、单位性质及聚落背景三个方面,分析甲骨... 卜后甲骨的处理是甲骨学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搞清甲骨的埋藏方式,有助于深入探讨、理解古人对甲骨的处理。本文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为对象,并结合其它遗址刻辞甲骨的情况,从出土甲骨的状况与特征、单位性质及聚落背景三个方面,分析甲骨的埋藏状况,最后总结出了"败则埋之"下的"有意识掩埋"与"已则去之"下的"随意的弃佚"两种西周甲骨的埋藏方式。这为研究西周甲骨的器用制度与处理方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庙遗址 西周甲骨 埋藏方式 刻辞卜甲 堆积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甲骨的庋藏问题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艺蓬 权敏 种建荣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3,50,共7页
关于商代甲骨卜后的处置以往学界已多有研究共识,而西周甲骨的用后处理,囿于资料的局限尚无充分认知。本文在分析文献甲骨庋藏线索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周公庙、周原等遗址西周甲骨埋藏方式与出土背景,就西周甲骨的卜后处置提出了"尊... 关于商代甲骨卜后的处置以往学界已多有研究共识,而西周甲骨的用后处理,囿于资料的局限尚无充分认知。本文在分析文献甲骨庋藏线索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周公庙、周原等遗址西周甲骨埋藏方式与出土背景,就西周甲骨的卜后处置提出了"尊藏卑弃,重藏轻弃"的认识;同时,就甲骨的储藏场所的特点、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庋藏甲骨的建筑当接近于金文中的"宫",文献中"龟室"或当其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甲骨 埋藏方式 庋藏原则 藏甲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商西周时期骨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彦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本文选取骨器研究中受关注较少的骨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分析,首先讨论了夏商西周时期各类型骨铲的骨料利用和发展演变的大致特征,然后对其制作流程进行复原,在此基础上对骨铲的生产模式、功能和使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夏商西周 骨铲 生产模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