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complex FIR filters with arbitrary magnitude and group delay response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iaohua He Yi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5期942-947,共6页
To design approximately linear-phase complex coefficient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 digital filters with arbitrary magnitude and group delay responses, a nove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s studied. The approach is ... To design approximately linear-phase complex coefficient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 digital filters with arbitrary magnitude and group delay responses, a nove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s studied.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a batch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by directly minimizing the real magnitude error and phase error from the linear-phase to obtain the filter's coefficients. The approach can deal with both the real and complex coefficient FIR digital filters design problem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is the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group delay err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llustrated with two optimal design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 processing digital filter neural network complex coefficient filter optimal design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换热网络的质量交换网络质能比拟及全局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媛 陈怡 +1 位作者 刘思琪 崔国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质量交换网络是过程系统高效经济回收污染物或杂质的重要途径,其中组分浓度的小尺度特征对于其求解域和全局优化性能存在一定限制。基于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比拟理论,本文假设了单位高度塔板提供有效传质的塔板质量,建立了非连续传质的... 质量交换网络是过程系统高效经济回收污染物或杂质的重要途径,其中组分浓度的小尺度特征对于其求解域和全局优化性能存在一定限制。基于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比拟理论,本文假设了单位高度塔板提供有效传质的塔板质量,建立了非连续传质的板式塔和广义换热器的比拟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小尺度质量交换网络比拟为广义换热网络,进而采用节点非结构模型和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对广义换热网络进行全局优化;最后,将优化所得的广义换热网络回归为质量交换网络,使其满足传质可行性约束。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拓展质量交换网络搜索空间,提升流股匹配的多样性和全局优化性能。同时,灵活调整比拟尺度和协调系数能够进一步丰富优化路径,提升最优解的质量,获得了R2S3算例和R2S2算例优于文献最优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质量交换网络 质能比拟 广义换热网络 全局优化 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换热单元竞争强化策略优化换热网络
3
作者 单灵海 段欢欢 +2 位作者 郑旭铭 黄晓璜 崔国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93-3404,共12页
在优化换热网络综合这一混合整数非线性问题时,作为结构变量的整型变量优化是一大难点。研究换热网络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障碍,发现前期生成换热单元占据优势地位、单元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以及接受差解局限性是优化陷入局部极值的原因。为此... 在优化换热网络综合这一混合整数非线性问题时,作为结构变量的整型变量优化是一大难点。研究换热网络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障碍,发现前期生成换热单元占据优势地位、单元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以及接受差解局限性是优化陷入局部极值的原因。为此,本文提出了换热单元竞争强化策略,通过间隔一定周期在结构中生成竞争换热单元,破坏网络原有稳固结构,然后进行流股换热单元热负荷再分配,来提升竞争单元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削弱原有结构的优势地位。并通过流股热负荷缺口设置和竞争结构的强制接受强化单元竞争来消去劣势结构,提升结构多样性和搜索域。讨论了竞争单元生成周期、竞争单元数量以及再分配比例对策略作用的影响。通过20sp和10sp算例进行验证,得到了1717757.75USD/a和5586693USD/a的结果,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优化设计 过程系统 换热网络优化 整型变量 换热单元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留节点策略应用于换热网络优化
4
作者 吴小龙 黄晓璜 +3 位作者 肖媛 单灵海 叶家慧 崔国民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88-3402,共15页
使用RWCE算法优化换热网络时,算法的随机性可能导致连续节点上存在换热单元,从而影响后续新单元的生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预留节点策略改良该算法。为了促进分流节点上换热单元的竞争,将节点非结构模型改良成分流连续节点非结... 使用RWCE算法优化换热网络时,算法的随机性可能导致连续节点上存在换热单元,从而影响后续新单元的生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预留节点策略改良该算法。为了促进分流节点上换热单元的竞争,将节点非结构模型改良成分流连续节点非结构模型。分流上存在多个节点,也会有效避免出现连续节点上存在换热单元的状况发生,有效促进节点之间的相互竞争。最终使用H4C5和H10C5两个算例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得到的年综合费用分别是2890453 USD/a和5091842 USD/a,由此证明了将该策略改良RWCE算法在换热网络优化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系统工程 优化设计 换热网络 结构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时间触发的慢时变工业过程动态调度方法
5
作者 任超 王凯 +1 位作者 韩洁 阳春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5,共10页
流程工业中的慢时变现象普遍存在,持续变化的工况会导致生产调度的最优操作条件偏移,原有的决策方案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时间触发的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慢时变参数对长周期调度决策的影响,提出以操作变量的变化表征设... 流程工业中的慢时变现象普遍存在,持续变化的工况会导致生产调度的最优操作条件偏移,原有的决策方案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时间触发的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慢时变参数对长周期调度决策的影响,提出以操作变量的变化表征设备性能衰减的策略,并构建了动态触发函数,在动态调度的触发条件中融合了事件和时间触发的特点,设计了时变约束条件。其次,在调度过程中嵌入生产系统的动态信息,建立了过程过渡模型作为输入输出动力学的简化表达,从而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最后,采用闭环滚动的动态调度框架,依据实时的运行状态更新调度模型。在示例研究中,以工业换热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提供及时的动态调度,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能,为考虑工况随时间缓慢迁移条件下的生产调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动态调度 事件-时间触发 滚动优化 换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智能进化算法的管壳式换热器详细设计
6
作者 李海东 张奇琪 +4 位作者 杨路 AKRAM Naeem 常承林 莫文龙 申威峰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55,共15页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热量回收设备,其数学模型通常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现有的商业求解器和优化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参考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标准,将...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热量回收设备,其数学模型通常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现有的商业求解器和优化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参考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标准,将换热器内构件尺寸定义成离散变量,分别以最小化换热面积、年度总费用、环境影响因子及最大化传热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管壳式换热器详细设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同时,对传统智能进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换热器设计变量能够在一系列离散值中自由选择,不需要对优化结果进行人工圆整处理。案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智能进化算法能在1.0 s内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相对于全局求解器,优化时间节约99%以上,提高了优化求解效率;相对于局部求解器,改进的智能进化算法能够获取全局最优解,换热面积节约15.4%~56.6%,年度总费用节约15.8%~77.8%,保证设计质量。通过多目标优化在不同目标函数之间进行权衡,通过灵敏度分析展示了不同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管壳式换热器 优化设计 智能进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交换网络的质-能系统比拟与平行进化
7
作者 陈怡 肖媛 崔国民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55-2769,共15页
基于质量和能量交换过程、设备和网络的比拟关系,采用质-能网络比拟优化可将小尺度特征的质量交换网络比拟为广义换热网络,有效地扩大求解域,提升全局优化质量。然而,该方法尚未充分考虑广义换热网络的不同个体在不同进化时期的最优网... 基于质量和能量交换过程、设备和网络的比拟关系,采用质-能网络比拟优化可将小尺度特征的质量交换网络比拟为广义换热网络,有效地扩大求解域,提升全局优化质量。然而,该方法尚未充分考虑广义换热网络的不同个体在不同进化时期的最优网络结构,其全局和局部优化性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建立了广义换热网络和质量交换网络的同步比拟和平行进化策略,实现广义换热网络的局部最优结构实时回归至质量交换网络,并至平行进化层实施进一步的全局和局部优化。空气除氨和废水脱酚算例的应用结果表明,质-能系统比拟与平行进化可充分发挥广义换热网络在更大求解域内的全局搜索能力,并通过平行进化兼顾局部最优精度,为质量交换网络综合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交换网络 质-能比拟 广义换热网络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资源的电解水制氢系统优化研究
8
作者 程澄 徐昌哲 +2 位作者 孔婵 叶爽 黄伟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I0016,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下,用电解水制备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灰氢,对推动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输入电能和热能具有品位和经济性差异,如何快速确定经济节能的电制氢运行参数和换热结构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制氢成... 在“双碳”目标下,用电解水制备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灰氢,对推动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输入电能和热能具有品位和经济性差异,如何快速确定经济节能的电制氢运行参数和换热结构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制氢成本和减少能量品位浪费,针对3种类型的电解槽,通过调整运行参数、换热器配置结构和热电比,降低设备能耗、回收余热、进行能量梯级利用,从而实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能量输入、减少能量品位浪费的目的.这与火用效率和制氢成本密切相关,为寻找火用效率最大和制氢成本最小的电解水方案,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解决同时考虑能量品位和经济性的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问题.最后,分析一个场景的案例,表明优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性,还有助于提高火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换热网络 优化设计 过程系统 系统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比拟与进化协同的质能网络比拟优化方法
9
作者 陈怡 肖媛 崔国民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50,共8页
质能比拟优化方法是一种质量交换网络综合新方法,该方法将质量交换网络比拟为变量尺度更大的广义换热网络,有效提升结构匹配多样性和全局优化性能。然而,广义换热网络的变量尺度(求解域)和优化路径分别由质能比拟比例尺和算法进化参数决... 质能比拟优化方法是一种质量交换网络综合新方法,该方法将质量交换网络比拟为变量尺度更大的广义换热网络,有效提升结构匹配多样性和全局优化性能。然而,广义换热网络的变量尺度(求解域)和优化路径分别由质能比拟比例尺和算法进化参数决定,因而该方法的优化性能受制于广义换热网络的进化参数与质能比拟比例尺的适配性。因此,提出一种比拟与进化协同的质能比拟优化方法,首先分析质能比拟比例尺对优化过程连续变量和整型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质能比拟比例尺与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进化参数协同策略,保证其对提升质量交换网络结构多样性和全局优化质量的效能;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R5S3(空气除氨算例),得到年度综合费用为126122美元/a的MEN(质量交换网络)结构,相较于最优文献网络结构费用降低1.32%,证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能比拟 质量交换网络 质能比拟比例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夹点技术考虑碳排放的胶合板生产换热网络优化
10
作者 李奇澳 罗武生 +2 位作者 江枫 文韬 喻胜飞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共9页
胶合板生产消耗大量能源,为提高经济效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以胶合板生产过程中5股换热物流为研究对象,采用夹点技术对现有生产工况下的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应用化工流程系统模... 胶合板生产消耗大量能源,为提高经济效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以胶合板生产过程中5股换热物流为研究对象,采用夹点技术对现有生产工况下的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应用化工流程系统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胶合板生产流程中的换热网络,计算各侧线流股流量和物性数据,划分温度区间,确定最小传热温差并计算出夹点温度。传统夹点法确定最小传热温差(△T_(min))为9℃,引入碳排放考虑因素后最小传热温差(△T_(min))调整为7℃,平均夹点温度为116.5℃,利用夹点温度作为分析诊断换热网络中的跨越夹点物流现象,从而精确定位换热网络的瓶颈位置,调整不合理配置的冷热流股换热器,达到优化整个换热网络的目的。优化后系统冷、热公用工程用量各减少862465.0 kW和202642.0 kW,显著降低了装置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点技术 胶合板 换热网络优化 碳排放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用套管式分流器结构设计及分流效果验证
11
作者 燕子腾 詹飞龙 丁国良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2-159,共8页
为了提高系统运行能效,制冷空调系统中采用分流器实现多路翅片管换热器内两相制冷剂的均匀分流。目前空调系统中采用的文丘里式分流器具有复杂的流道结构且需要多根毛细管作为配件,使得其成本均较高。提出一种新型套管式分流器,通过离... 为了提高系统运行能效,制冷空调系统中采用分流器实现多路翅片管换热器内两相制冷剂的均匀分流。目前空调系统中采用的文丘里式分流器具有复杂的流道结构且需要多根毛细管作为配件,使得其成本均较高。提出一种新型套管式分流器,通过离散泡状流实现各流路干度的均匀分流,通过均压掺混和循环流动实现各流路流量的均匀分流。提出设计公式与模型对套管式分流器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套管式分流器的分流效果。与传统文丘里式分流器相比,套管式分流器分流不均匀度降低18%,生产成本降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气液两相流 分流器 翅片管换热器 优化设计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脉仿生微通道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12
作者 张乾坤 李红艳 +2 位作者 吕碧纯 郑运卓 吕继浩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受望天树叶脉结构启发,在普通二级分支(MHE-SS)基础上设计了仿生二级分支(MHE-BS)、完全五级分支(MHE-CVB)和不完全五级分支(MHE-IVB)3种不同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采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20℃的冷却水在不同入口雷诺数(Re=660.07、990... 受望天树叶脉结构启发,在普通二级分支(MHE-SS)基础上设计了仿生二级分支(MHE-BS)、完全五级分支(MHE-CVB)和不完全五级分支(MHE-IVB)3种不同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采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20℃的冷却水在不同入口雷诺数(Re=660.07、990.10、1320.13)下进入施加恒定热流密度50 kW/m^(2)的4种换热器结构,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温度特性和综合传热性能。研究表明:多级仿生通道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换热器综合传热性能,在不同工况下MHE-CVB相比于MHE-SS进出口压降下降均超过35%、传热面温度下降均超过2℃、综合传热性能强化因子均大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仿生结构 流动传热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周期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用能变化与柔性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泽坤 刘绍东 +1 位作者 赵卫东 王彧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常减压蒸馏装置能耗在整个炼油厂中最高,优化其换热网络是节能的有效手段。考虑到所加工油品会发生变化,以往针对特定原油设计的换热网络在处理其他原油时表现不再最优。提出一种多周期柔性优化方法:首先对不同原油周期进行流程模拟,随... 常减压蒸馏装置能耗在整个炼油厂中最高,优化其换热网络是节能的有效手段。考虑到所加工油品会发生变化,以往针对特定原油设计的换热网络在处理其他原油时表现不再最优。提出一种多周期柔性优化方法:首先对不同原油周期进行流程模拟,随后模拟现行换热网络,辨识夹点位置偏移,发现不合理用能发生位置,通过改变管路结构并调节换热匹配,提高换热网络柔性,消除部分共有的跨夹点传热。在某炼油厂的应用结果表明,多周期柔性设计可在周期1、周期2、周期3、周期4分别节约1421,880,3842,3421 kW的加热炉热负荷和等量的冷却负荷。对多周期换热网络用能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柔性设计,可为炼油厂节能降耗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蒸馏 流程模拟 换热网络 夹点技术 多周期 柔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的配电网结构优化及关键节点线路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思宇 文娟 +1 位作者 屈星 肖乾康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为获取较优的配电网拓扑结构并识别网络关键节点和线路,提出一种综合多属性的配电网结构优化和关键节点线路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支路交换法获取多个配电网拓扑图,然后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造抗毁性指标,接着采用改进的TOPSIS法找出最优网络... 为获取较优的配电网拓扑结构并识别网络关键节点和线路,提出一种综合多属性的配电网结构优化和关键节点线路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支路交换法获取多个配电网拓扑图,然后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造抗毁性指标,接着采用改进的TOPSIS法找出最优网络,最后构造重要性指标识别关键节点和线路。以IEEE33和PG&E69节点系统为例,对网络做随机攻击,验证优化后的配电网具有更强的抗攻击能力;对配电网采取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结果表明,在蓄意攻击中,网络的各项指标下降更加显著,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关键节点和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法 支路交换法 复杂网络 结构优化 关键节点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协调策略改进换热单元优化的换热网络综合
15
作者 张笑恬 刘思琪 +3 位作者 崔国民 黄晓璜 段欢欢 王金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2-4353,共12页
针对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优化换热网络时,换热单元过早消去和新生成换热单元难以存活,导致结构固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以换热单元数和年综合费用为双重评价指标的定向协调策略。首先,通过智能摄取换热单元数确定目标单元数域和平行种群数... 针对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优化换热网络时,换热单元过早消去和新生成换热单元难以存活,导致结构固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以换热单元数和年综合费用为双重评价指标的定向协调策略。首先,通过智能摄取换热单元数确定目标单元数域和平行种群数量;其次,将不同的目标单元数分配给平行种群;最后,以实际单元数与目标单元数的离散程度为评判标准,设计动态优化路径。该方法旨在避免优化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因换热单元数限制而陷入局部极值陷阱,使每个平行种群内的个体可以充分搜索和优化目标单元数下的换热网络结构,从而同时兼顾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与全局搜索能力。采用15SP算例和20SP算例进行验证,分别得到1496744USD/a和1396596USD/a的结果,均优于文献所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换热网络 换热单元 算法 优化 全局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的换热网络全局优化
16
作者 杨路 AKRAM Naeem +2 位作者 常承林 莫文龙 申威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7,共10页
针对换热网络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集成优化问题,建立了严谨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同时,通过添加与物流匹配的关键约束,剔除掉重复性的网络结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枚举算法,将复杂的MINLP模型分解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和... 针对换热网络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集成优化问题,建立了严谨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同时,通过添加与物流匹配的关键约束,剔除掉重复性的网络结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枚举算法,将复杂的MINLP模型分解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和非线性规划(NLP)两个子模型。迭代运行MILP模型,枚举出所有可行的网络结构;再利用全局求解器BARON优化每一个网络结构所对应的NLP模型,求得固定结构的年度总费用;最后对比所有网络结构的年度总费用,筛选出全局最优的设计方案。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仅需16 s就能收敛至全局最优解,与文献相比,年度总费用降低33.4%,且所提出的网络结构约束能使重复性的网络结构数量减少81.25%,从而提高算法的优化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全局优化 能量回收 超结构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动车复合式冷却系统散热与噪声控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金润 杜昱静 +1 位作者 陈梅洁 周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758,共11页
高速双层动车由于其内部空间紧凑以及元件的高功率化,冷却系统存在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通过冷却系统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散热性能和噪声控制进行了优化。参照常用的冷却系统空气流道结构,基于双... 高速双层动车由于其内部空间紧凑以及元件的高功率化,冷却系统存在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通过冷却系统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散热性能和噪声控制进行了优化。参照常用的冷却系统空气流道结构,基于双层动车复合式冷却系统的技术参数要求,对其尺寸进行了初步设计计算。分别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多参考系(MRF)对复合式冷却系统换热器的芯体结构与旋风过滤器进行简化,并对其空气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风机入口处存在局部涡流,导致流体进入通风机的角度混乱,影响风机有效做功,在工作环境下系统风量(2.96 m^(3)/s)远小于设计值(3.35 m^(3)/s);同时局部涡流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此外,换热器入口的风速分布不均匀,导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对空气流道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进、出口消声器的3个流道的流通面积,并在过渡段设置“喇叭型”导流结构来改善换热器进口处风速的均匀性;在冷却系统进、出口增加弧线型消声器能进一步降低噪声。结果表明:空气流道结构优化后水侧散热功率从33.18 kW增加到41.55 kW,油侧散热功率从157.82 kW增加到173.82 kW,系统加权平均噪声值从74.95 dB(A)降低到72.21 dB(A)。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项目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乘坐体验和车辆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动车 冷却系统 优化设计 消声器 噪声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RI的环己烷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
18
作者 李凯 王正方 +1 位作者 周志国 张金成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环己烷换热器是精制提纯环己烷的重要设备之一,也是合成环己酮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环己酮的合成提供了原材料的保障。文章基于HTRI的设计和校核模型对环己烷换热器进行设计与优化,对换热器的主要优化参数进行分析,实现对换热器的更好... 环己烷换热器是精制提纯环己烷的重要设备之一,也是合成环己酮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环己酮的合成提供了原材料的保障。文章基于HTRI的设计和校核模型对环己烷换热器进行设计与优化,对换热器的主要优化参数进行分析,实现对换热器的更好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基于HTRI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根据工艺要求设计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更有利于结合实际情况对环己烷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HTRI 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同步学习的功率模块散热器拓扑优化快速迭代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高嘉 何函宇 +2 位作者 李龙女 朱建国 梅云辉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随着功率模块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其散热结构优化已成为研发中的关键。拓扑优化可通过变换散热器形貌、结构来最大化地提升散热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拓扑优化过程中,每步迭代均需要计算模块与散热器温度分布,占用较庞大的计算资... 随着功率模块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其散热结构优化已成为研发中的关键。拓扑优化可通过变换散热器形貌、结构来最大化地提升散热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拓扑优化过程中,每步迭代均需要计算模块与散热器温度分布,占用较庞大的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为加速传统散热器拓扑优化进程,在基于传统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散热器拓扑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嵌套神经网络NN(neural network)同步学习的快速迭代方法。首先,构建散热器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NN预测模型,即基于散热器形貌迭代进化过程实现优化结构的快速预测;其次,将NN模型与散热器SIMP拓扑优化流程相嵌套,利用迭代过程中的中间形貌同步训练NN;最后,针对单芯片、两芯片模块结构,对比所提方法与传统迭代方法的拓扑优化结果,验证了所提NN同步学习方法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 拓扑优化 变密度法 神经网络同步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应用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20
作者 张宝 王鹏 +2 位作者 安勇攀 吕平 蒋建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4-2567,共14页
受到航海运输领域的新政策和严格的排放法规限制,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具有高效率、低噪声、模块化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本文介绍了由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船用PEMFC系统,以隔离防护和... 受到航海运输领域的新政策和严格的排放法规限制,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具有高效率、低噪声、模块化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本文介绍了由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船用PEMFC系统,以隔离防护和泄露探测为基准要求,该PEMFC系统配置了多个安全参数检测装置,对于BOP部件选型采用了针对性的方案,通过水热管理优化及标定,系统额定效率和峰值效率分别为45%和62%。为了证明PEMFC系统满足功能完善及安全可靠的要求,采用设计试验的方法研究并制定了性能评价试验,分别是可靠性试验、低温启动试验及双机并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历了200h动态工况测试后系统在中间功率下性能无变化,在额定功率下电堆性能衰减率为1.2%;基于良好的水热管理及多模式控制手段,实现了吹扫时间和单体电压偏差大幅降低,当环境温度为-30℃时顺利实现低温启动,高于船用规范中的最苛刻要求;在高功率需求及冗余设计目标下,双机并联使得系统总成动力输出更平稳、可靠,而且通过交替启动策略提高了系统耐久性,不同的工作模式为系统维护及故障处理提供了基础条件;PEMFC系统具备搭载实船应用的能力。本文为船用PEMFC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 燃料电池 设计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水热管理 优化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