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7,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四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提升其数字素养,改善其健康福利不平等问题;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选择村镇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位于东部及西南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电子商务对其健康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电子商务进村政策 消费结构升级 数字素养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何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287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韩梅 刘新智 孔芳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303,共13页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如何推动城乡融合、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如何推动城乡融合、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并采用2011—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分样本显示,在东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力双向流动、促进资金流动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宏观层面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
3
作者 张园林 詹锐驰 +1 位作者 刘玉亭 林小如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2,共12页
乡村生活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生活呈现典型的“过渡性”与“混合性”特征,但对其关注较少。以广州增城区为例,基于宏、微观视角,运用活动日志调查、深度访谈、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都市边缘区乡... 乡村生活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生活呈现典型的“过渡性”与“混合性”特征,但对其关注较少。以广州增城区为例,基于宏、微观视角,运用活动日志调查、深度访谈、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都市边缘区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职业分化带来乡村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节奏不同,呈现“城”、“乡”共存的属性特征,且城镇化倾向越发明显;(2)乡村居民日常活动呈现“村-镇-县”的等级结构模式,村-镇联系最为密切,村-县跨区域联系日益频繁,距离约束正在减弱。(3)乡村居民各类活动时间利用差异大,形成“工作日生产主导-休息日多元化”的生活模式,日常生活渐趋丰富与品质化,远距离休闲与消费活动增加,生活方式已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4)制度政策支持、宏观环境变化与微观居民个体特征及思想观念转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日常活动 时空间结构 都市边缘区 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结构变迁与趋势预测
4
作者 李绍亭 陈萱 +1 位作者 朱雅玲 任彦军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8,共15页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变动趋势,进一步预测了2050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弹性始终小于1,农村居民衣着和文教娱乐消费则由必需品转变为奢侈品,且农村居民除食品外的各类消费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城镇居民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为正,农村老年人口则更多增加文教娱乐和设备与日用品的消费;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的上升将促使2050年城乡居民居住、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占比增加,其中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更为明显。基于此,从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城乡居民 消费结构 需求弹性 QUAID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收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吗?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5,共13页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升级 转移性收入 消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改善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吗?——兼论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斌 王琦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0,共13页
厘清空气质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有助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协同推进。从医疗和防御性支出、规避行为以及劳动生产率等视角阐释了空气质量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理论机制,并使用2005—2020年中... 厘清空气质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有助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协同推进。从医疗和防御性支出、规避行为以及劳动生产率等视角阐释了空气质量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理论机制,并使用2005—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改善会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这一结论在使用逆温天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更换空气污染物指标、考虑空间自相关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该作用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条渠道产生;此外,空气质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空气质量,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从而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空气质量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共同富裕 规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芳 王景东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居民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消费供给。本文实证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产业转型升级显著促进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消费供给。本文实证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产业转型升级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城乡收入差距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产业转型升级会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间接促进居民消费;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直接影响和中介影响均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因此,应该通过供给侧为居民提供丰富、高质量的商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提高劳动力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积极防范部分地区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时出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 产业升级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中介效应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闽钢 曹思远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从有到好”的新阶段,制度的优化成为关键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保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低、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管理层级低,公...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从有到好”的新阶段,制度的优化成为关键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保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低、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管理层级低,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凸显。为此,从保险待遇、保险结构和经办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六条优化措施: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的最低缴费档次标准;设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增长机制;引入集体补助促进保险缴费结构优化;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劳动年龄段城乡居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探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者转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者的分流途径和方法;探索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调整机制 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共11页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 碳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复杂网络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优化、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1,共6页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优化 共同富裕 财政分权 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 被引量:10
11
作者 晋铭铭 张盼 曹芳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8-143,共6页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提高支付便利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消费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与消费品类别异质性,即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效果更好,对城乡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差距改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消费升级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守德 吴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此,以城市群为视角,利用2011~2019年19个城市群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消...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此,以城市群为视角,利用2011~2019年19个城市群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3者间的关系。运用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实证分析城市群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并进一步将产业结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城市群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群数字经济在直接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城市群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引导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加强“新基建”投入力度,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创业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通过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激发乡村数字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升乡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缩小城乡群体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创业 城乡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结构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保渐进式整合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期DID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祁 林雯洁 戴卫东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3,共17页
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渐进式整合为视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医保整合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总消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该政... 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渐进式整合为视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医保整合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总消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该政策效应具有短期性;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家庭消费,还能调节患病群体与健康群体之间的健康风险,减少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释放家庭消费。由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期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继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整合扩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家庭消费 政策效应 多期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生态补偿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益豪 郭晓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8,共16页
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试点范围逐年扩大,准确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对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7—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对县级行政区... 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试点范围逐年扩大,准确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对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7—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对县级行政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生态补偿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横向生态补偿能通过优化就业结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横向生态补偿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在中央政府提供配套资金的情况下政策效果更好,且随着制度的持续实施,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进一步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以及重视横向生态补偿的异质性影响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城乡收入差距 就业结构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57
16
作者 孙志远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要素配置优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来自CHFS微观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晨露 马艳艳 赵心怡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水平、生存型消费以及享受...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水平、生存型消费以及享受型消费增长,对享受型消费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但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食品、衣服、日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健康和教育文娱支出均存在促进作用,其中对教育文娱支出的影响作用最大,并对食品和医疗健康消费支出占比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作用。这进一步说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消费结构优化。最后提出持续完善乡村数字服务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对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推广和教育以及多方推动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能否助推居民生活源碳减排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鹏 尹梦蕾 张慧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06,共21页
中国致力于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基础上多层次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提高全民经济福利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而抑制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则是面向“双碳”目标增加生态福利的重要方面。以2010—2020年中国... 中国致力于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基础上多层次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提高全民经济福利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而抑制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则是面向“双碳”目标增加生态福利的重要方面。以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选取地势平整度为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对生活源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居民生活源碳排放越多,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生活源碳排放的减排作用更偏向于居民生活源碳排放水平较高的地区,更偏向于贫困地区,更偏向于低城镇化地区,以及更偏向于东部和西北等地区,这为因地制宜的生活源碳减排政策提供了依据;机制分析表明,城乡收入差距通过作用于居民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度而影响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在新时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应持续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以降减生活源碳排放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生活源碳排放 共同富裕 居民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182,共5页
加强饲料粮供给是稳定饲料粮市场供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6年1月—2022年12月饲料粮供需结构月度数据样本,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玉米供给量对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最... 加强饲料粮供给是稳定饲料粮市场供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6年1月—2022年12月饲料粮供需结构月度数据样本,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玉米供给量对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最明显,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次之,稻谷供给量最低。从供给视角分析,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玉米供给量、豆粕供给量、高粱供给量、小麦供给量。从需求视角分析,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是影响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从突发事件视角分析,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并非是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在忽略其他因素影响情况下,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对7周后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影响贡献率为23.62%。研究表明,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主要受到玉米供给量、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豆粕供给量、高粱供给量、小麦供给量、自然灾害风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粮供需 VAR模型 玉米供给量 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Tapio-GA-BP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
20
作者 何淼 张阳 +3 位作者 栾韶涵 高慧 张文霞 黄俊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且总体上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相对更高,城镇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增长是城乡碳排放差异扩大的主要来源。主要驱动因素的脱钩情况说明了城乡能源利用强度、能源利用结构、人口数量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负向脱钩状态;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碳排放在扩张性负连接和扩张连接之间呈现阶段性转换,乡村人均收入水平脱钩状态呈现出向弱脱钩转换的良好状态。在驱动因素的影响趋势中,城市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上升,农村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能源强度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2020—2030年间城市直接碳排放和乡村直接碳排放预测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碳排放增长速率在2021年出现了峰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城市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较大,农村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相对较缓。收入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效应明显,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并注重城乡的能源利用和农村地区消费模式的革新是促进居民消费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 LMDI Tapio ARIMA-GA-BP-神经网络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