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iber coupler
1
作者 帅词俊 段吉安 钟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370-373,共4页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used optical fiber device, the fiber coupler was served as subject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fused biconical taper machining as experime...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used optical fiber device, the fiber coupler was served as subject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fused biconical taper machining as experimental setup. Fused fiber coupler's optical performances such as insertion loss, excess loss, directivity and uniformity were tested with the optical test system that was constituted of tunable laser and 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performance and drawing speed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ocess conditions. At fused temperature of 1 200 ℃, there exists a drawing speed of 150 μms, which makes the device's performance optimum. Out of this speed region,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drops quickly. At drawing speed of 200 μms, the excess loss is relatively small when the fused temperature is above 1 200 ℃. So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upler, and the good performance coupler can't get until the drawing speed and fused temperature match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iber coupler fused biconical taper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opt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micro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SBS assisted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2
作者 LUO Qiaoxia ZHAO Zhongbin +3 位作者 HU Tianhao ZHOU Yong ZHENG Ziqi GAO Weiqing 《量子电子学报》 2025年第5期677-685,共9页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generated by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a narrow linewidth Brillouin pump light from a single-frequency laser and the Stokes light generated by it.Firstly,the linewidths of the Stokes lights are compressed to~43 Hz based on the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effect,which ensures that the frequency noise is as low as possible.And then,the relative intensity noise(RIN)of the first order Stokes light is reduced by 21 dB/Hz based on the noise dynamics principle in cascaded SBS effect.By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noise and the intensity noise of the coherent signals,the noise sidebands of microwave signals are completely suppressed.As result,the SNR of the microwave signal is improved from 48 dB to 84 dB at the first-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9.415 GHz.Meanwhile,a microwave signal with a SNR of 70 dB is generated at the second-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18.827 GHz.This kind of microwave signals with narrow linewidth and high SNR can provide higher detection resolution and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or applications on radar,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techniques fiber lasers microwave photonics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noise sup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rared optical coatings in SITP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Ding-quan ZHANG Feng-shan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Infrared optical coatings in SITP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mainly cover the spectrum range from 0.7 μm to 15 μm, and visible and near-UV range are also been included. The coatings are mainly used fo... Infrared optical coatings in SITP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mainly cover the spectrum range from 0.7 μm to 15 μm, and visible and near-UV range are also been included. The coatings are mainly used for metal-reflectance mirrors, Anti-reflection(AR) lens and windows, filters, and dichroic beam splitters. Coatings passed some dependability tests. These optical coated devices usually consist in a remote observing instrument. Most coating materials are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one kind of special material PbTe is made by ourselves. Some main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department a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物理研究所 光学涂覆技术 红外线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Load Modeling Technology on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of Gun Servo System
4
作者 王红平 曹国华 +2 位作者 董彦良 赫赤 史德民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A hardware-in-the-loop (HWIL) simulator for gun servo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its load modeling technologies,such as road spectrum model,sea wave model a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 A hardware-in-the-loop (HWIL) simulator for gun servo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its load modeling technologies,such as road spectrum model,sea wave model a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can be used in HWIL an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of gun servo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of instrument and meter GUN load modeling road spectrum model sea wa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Electro-Optical Measuring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Swaying of Rocket Launcher and Artillery Systems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洋 闫钰锋 +1 位作者 蔡立娟 刘振波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A scheme is proposed,of that the axis of directional barrel is simulated by a laser beam and an electro-optical axial angle encoder is using to measure the swaying of rocket launcher or artillery. The measuring princi... A scheme is proposed,of that the axis of directional barrel is simulated by a laser beam and an electro-optical axial angle encoder is using to measure the swaying of rocket launcher or artillery. The measuring principle is stated,and an electro-optical measuring system is designed,including automatic force-applying device,angle-measurement device and photodetecting screen.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The measuring error of system is less then 17.3″(0.08 m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测量系统 导弹 测量方法 发射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Airborne Electro-Optical Tracking and Sighting System Based on Fuzzy PID and H_∞ Control
6
作者 刘珊中 孙隆和 车宏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286-291,共6页
Airborne electro-optical tracking and sighting system is a three-degree-of-freedom angular position servo system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ulti-disturbance,and its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stabilizing and tracking com... Airborne electro-optical tracking and sighting system is a three-degree-of-freedom angular position servo system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ulti-disturbance,and its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stabilizing and tracking components.Stabilizing control is applied to track angular velocity order and control multi-disturbance under airborne condition,and its robustness should be very good;tracking control is applied to compensate tracking error of angular position.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control of yaw loop as example.H∞ stabilizing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H∞ control robustness and combining with Kalman filter.A fuzzy control is introduced in general PID control to design a decoupled fuzzy Smith estimating PID controller for tracking control.Simul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airborne electro-optical tracking and sighting system based on fuzzy PID and H∞ control is good,especially when the model parameters change and the multi-disturbance exists,the system capability has little fall,but this system still can effectively track a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导航技术 光电跟踪 视觉系统 稳定性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博文 黄秀 +2 位作者 高光晔 袁姗姗 邢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81,共19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商品化仪器问世已近50 a,已成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地质、冶金等各个领域。回顾ICP-OES仪器的发展历程,并针对ICP-OES的观测、降本增效、样品引入、降低干扰等技术以及对在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商品化仪器问世已近50 a,已成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地质、冶金等各个领域。回顾ICP-OES仪器的发展历程,并针对ICP-OES的观测、降本增效、样品引入、降低干扰等技术以及对在环境、食品、地矿、金属、无机非金属、化学化工样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近些年,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MIP-AES)等其他一些分析方法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它们具有成本相对低、测试通量大等优势。然而,这些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方法研究最终仍通过ICP-OES进行验证,这充分说明ICP-OES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未来,ICP-OES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仪器小型化、车载化、智能化等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仪器发展 技术发展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监测的锚杆锚固应力分析与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毅 范劲松 +5 位作者 肖海 袁强 张孟军 张丁丁 黄文祥 李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拔试验,利用BOTDA监测光纤锚杆在锚固剂凝固过程中及拉拔试验中的应变,监测结果显示光纤能够精准监测到微小应变及应变变化速率,进而分析不同围岩压力与拉拔力在锚杆长度上的应变表征显现;最后,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工程现场,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在监测周期内能够更好地识别锚杆支护中的异常数据。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开采环境下巷道锚杆支护监测体系优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锚杆 拉拔试验 BOTDA 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敏感器透射镜组胶粘技术
9
作者 杨宇 王伟华 +3 位作者 李连升 张尧 迟百宏 贾怡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31,共6页
空间光学敏感器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极端空间环境下可靠工作是空间活动和任务正常开展的保障。空间光学敏感器的核心在于光学系统的制造,目前空间光学敏感器最普遍采用的是中小口径透射式光学系统,这要求各光学元件之间进行精... 空间光学敏感器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极端空间环境下可靠工作是空间活动和任务正常开展的保障。空间光学敏感器的核心在于光学系统的制造,目前空间光学敏感器最普遍采用的是中小口径透射式光学系统,这要求各光学元件之间进行精密的装配制造。与机械紧固件连接方式相比,胶粘方式在中小口径透射式光学系统制造中更具潜力,然而胶粘方式在面向航天应用的光学敏感器光学系统制造中鲜有提及。系统研究了面向空间光学敏感器光学系统的透射镜组胶粘技术,通过应力仿真与面形分析确定了XM31作为下层胶粘剂、DP460作为上层胶粘剂的用胶组合,通过L_(9)(3^(4))正交试验及极差/方差分析确定了包边后面形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包边材料和下层涂胶面积,通过热真空、温度循环、力学环境适应性试验等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实验评估了该技术的可靠性,最终确定了最优胶粘技术参数。本工作对后续空间光学敏感器透射镜组装配技术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敏感器 透射镜组 胶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印技术制备带覆盖层的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
10
作者 胡海 邹林儿 +3 位作者 章玉峰 彭玉发 商俊杰 沈云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热压印法制备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过程中,波导表面会出现析晶及脱模时黏连问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波导。为此,在As_(2)S_(3)硫系薄膜上蒸镀一层厚约70 nm的具有较高玻璃转化温度的Ge_(20)Sb_(15)Se_(65)硫系薄膜作为覆盖层,实... 采用热压印法制备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过程中,波导表面会出现析晶及脱模时黏连问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波导。为此,在As_(2)S_(3)硫系薄膜上蒸镀一层厚约70 nm的具有较高玻璃转化温度的Ge_(20)Sb_(15)Se_(65)硫系薄膜作为覆盖层,实验发现该覆盖层能抑制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表面退化现象,且能解决脱模时的黏连问题,获得质量良好的完整的硫系脊型光波导。利用此覆盖层,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实验制备了脊宽约为4μm、脊高约为950 nm的As_(2)S_(3)硫系脊型光波导,具有完整的波导轮廓,其传输损耗约为0.48 dB/cm@15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脊型光波导 热压印技术 硫系玻璃 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11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教学的测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2
作者 李公法 江都 +3 位作者 云俊童 陶波 黄莉 王浩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38,共8页
针对当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工程案例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核心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依托院校冶金行业背景,系统性构建了面向4个关键课程群的工程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多元化的教学... 针对当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工程案例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核心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依托院校冶金行业背景,系统性构建了面向4个关键课程群的工程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平台和多样督促激励机制,并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施系统化、创新性的案例教学。结果表明,该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案例库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的耦合性能研究
13
作者 侯公羽 张世欧 +3 位作者 崔迪 陈宏波 毕立原 尚宇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0-1322,共13页
大量的岩土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布式的裂缝监测,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监测。为了探究分布式光纤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耦合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 大量的岩土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分布式的裂缝监测,光纤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监测。为了探究分布式光纤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耦合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剪切滑移理论建立的光纤在受压状态下的应变传递模型能够实现对光纤应变传递效率的精确量化,并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采用不同的光纤布置方法,并进行三分点分级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光纤与混凝土的耦合性能,结果显示沿箍筋垂直方向布设光纤与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耦合效果。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的现场光纤监测应用研究表明,光纤传感器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能,准确监测到了筏板基础浇筑后各关键区域的应变演化过程与规律。研究成果为分布式光纤技术监测岩土工程结构的变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耦合性能 应变传递机制 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状光纤分布式传感的变压器绕组轴向与辐向形变区分及程度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东阳 刘云鹏 +3 位作者 范晓舟 李欢 黎晏霖 刘海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3-812,I0034,共11页
为对变压器绕组形变状态有更清晰的感知,需要对绕组轴向及辐向形变进行同时检测。该文首先分析绕组弯曲时的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应变向量的概念及绕组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方法。随后,在35 kV连续式绕组模型上布置带状光纤并搭建试验平台... 为对变压器绕组形变状态有更清晰的感知,需要对绕组轴向及辐向形变进行同时检测。该文首先分析绕组弯曲时的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应变向量的概念及绕组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方法。随后,在35 kV连续式绕组模型上布置带状光纤并搭建试验平台,借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以进行应变分布式传感,完成对绕组形变的轴向、辐向区分测量,应变向量相对误差在7.5%以内。最后,得出绕组轴向、辐向挠度都与带状光纤平均应变满足二次函数关系,拟合系数R^(2)>0.99,并利用该关系预测绕组的变形程度,误差小于5%。该文方法不仅能单独检测轴向或辐向形变,也能在同时发生两种形变时分别得出轴向和辐向形变;可以解决绕组轴向形变无法有效传感及变形程度难以定量判断的难题,为变压器绕组形变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绕组形变 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阳洪波 谢宇聪 +1 位作者 吴文政 邹永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48,268,共5页
为了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效益,发挥深圳高校仪器资源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深圳大学测试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协同合作,探索创新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流程。通过政府产业服务平台、企业集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 为了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效益,发挥深圳高校仪器资源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深圳大学测试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协同合作,探索创新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流程。通过政府产业服务平台、企业集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设备共享平台,将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资源精准推送到企业客户。同时与深圳高端创新主体构建稳定的大型仪器共享合作关系,从被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向主动参与企业科技创新转变,赋能企业科技创新,助力深圳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开放共享 科技创新 仪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小型铝基光学载荷技术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一凡 余俊 +3 位作者 盛鹏峰 杜洋 张嵬 王占山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9,共15页
小卫星集群因其效益高、部署灵活、便于多星联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商业和科学卫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铝基光学载荷因其高度的集成性、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高自由度的设计与低成本的制备,成为小卫星集群光学载荷的理... 小卫星集群因其效益高、部署灵活、便于多星联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商业和科学卫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铝基光学载荷因其高度的集成性、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高自由度的设计与低成本的制备,成为小卫星集群光学载荷的理想选择。文章综述了铝基光学载荷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调研了基于减材制造的铝基光学载荷的设计、制备和系统装配技术,并探讨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对现有铝基载荷制备技术的革新趋势,揭示了其在未来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光学载荷 轻小型化 增材制造 航天光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稀释效应对O_(2)近红外气辉星载测风的影响
17
作者 李昊天 李发泉 +3 位作者 李娟 王后茂 武魁军 何微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利用星载光谱成像干涉仪测量O_(2)(a^(1)Δ^(g))日辉的多普勒频移信息是目前实现全球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探测的先进技术手段,观测谱线O 19 P 18(7772.030 cm^(-1))的多普勒频移,可以在40~80 km的空间区域进行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风速测量,... 利用星载光谱成像干涉仪测量O_(2)(a^(1)Δ^(g))日辉的多普勒频移信息是目前实现全球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探测的先进技术手段,观测谱线O 19 P 18(7772.030 cm^(-1))的多普勒频移,可以在40~80 km的空间区域进行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风速测量,然而其探测精度受大气散射的具体影响尚不明晰。文章旨在分析光稀释效应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探测的影响,并对其引起的测风误差进行定量评估。首先介绍了O_(2)(a^(1)Δ^(g))光谱和大气散射的光谱特性。采用最新的HITRAN光谱参数、光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大气模型计算得到O_(2)(a^(1)Δ^(g))不同反应机制的贡献。结合光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得到O_(2)(a^(1)Δ^(g))的体辐射率,并分析了太阳天顶角对体辐射率分布的影响,基于爱因斯坦系数和谱线强度分别计算得到O_(2)(a^(1)Δ^(g))在不同温度和自吸收效应条件下的光谱辐射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地理气象因素对大气散射光谱造成的影响。其次,介绍了临边观测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仪(DASH)的测量技术原理,描述了如何去除大气散射分量以生成纯净的气辉干涉图,基于DASH仪器概念对获取干涉图像的正演过程进行了阐释。再次,针对反演问题引入了“剥洋葱算法”,在考虑自吸收效应和光稀释效应影响的情况下,消除了目标层上方大气层贡献,解决了干涉图像中目标层信息的提取问题。最后,通过误差分析得到了大气风场探测精度廓线及其随地理气象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证明光稀释效应的存在降低了干涉图对比度并增加了测量噪声,这对临边观测权重和有效信噪比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45~80 km的切线高度范围内,测风精度受大气散射的影响较小,其误差约为2~3 m·s^(-1);而在45 km以下,测风精度受光稀释效应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大,且受地表反照率、气溶胶和云量等因素的影响而显著升高,在同时考虑三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其探测下限最低约为4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光稀释效应 测量精度 大气风场 光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水利测量器具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
18
作者 刘阳 尹国军 +2 位作者 吴建勇 李鑫 范宝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2-290,共9页
目的探索传统水利测量器具的数字化方法与路径,实现水利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水利文化价值。方法依托史料记载及博物馆实物,通过数字化的采集与存储,建立丰富翔实的数据库资料。以传统水利测量器具为基础,结合器具的造型特点和功能原... 目的探索传统水利测量器具的数字化方法与路径,实现水利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水利文化价值。方法依托史料记载及博物馆实物,通过数字化的采集与存储,建立丰富翔实的数据库资料。以传统水利测量器具为基础,结合器具的造型特点和功能原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水利测量器具进行数字化复原。借助新媒体设计手段,构建多种方式的数字化展示方案,呈现传统器具的特征和历史背景。结果实现传统水利测量器具的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现器具的外观、结构及使用方式,为公众提供生动直观的体验。结论为水利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实践探索的路径以及有效的数字化方案,实现了传统水利测量器具的数字化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测量器具 数字化 新媒体技术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复用的18倍频16QAM毫米波生成方案
19
作者 王雪霞 马会芳 +2 位作者 闫映策 赵永丽 陈伟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8,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光纤带宽并提升RoF系统的通信能力,将光子矢量调制和光生毫米波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复用(PDM)的18倍频16正交振幅调制(QAM)毫米波生成方案。该系统包含倍频和矢量调制两个并联模块。在倍频模块利用两个双平行马... 为了更好地利用光纤带宽并提升RoF系统的通信能力,将光子矢量调制和光生毫米波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复用(PDM)的18倍频16正交振幅调制(QAM)毫米波生成方案。该系统包含倍频和矢量调制两个并联模块。在倍频模块利用两个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和一个光相移器生成±6阶光边带,经过半导体光放大器后激发四波混频效应,再经过滤波处理得到18阶边带。在矢量调制模块,利用八路10 Gbit/s的二进制NRZ信号驱动DP-MZM,结合偏振复用技术,实现了两个正交偏振方向上的16QAM的光域调制。将PDM-16QAM信号与18阶光边带耦合,经光电探测器拍频后生成了18倍频PDM-16QAM信号。仿真分析表明,当光电探测器接收功率为−25 dBm时,系统信噪比大于20.5 dB的矢量信号经过30 km的单模光纤传输后,系统性能良好,当SOA注入电流和激光线宽存在一定范围波动时,系统误码率仍可低于3.8×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生毫米波 矢量信号 偏振复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微型化、智能化环境分析仪器研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冯锦聪 王丁一 +1 位作者 李莹莹 江桂斌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9-1777,共9页
为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高通量操作及智能数据处理需求,微型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环境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研发模式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定制化难等问题,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为环境分析... 为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高通量操作及智能数据处理需求,微型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环境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研发模式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定制化难等问题,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为环境分析仪器革新提供了新途径。3D打印可大幅缩短“设计-加工-优化”周期,降低成本,能够实现个性化设计及复杂微结构的精准制造,为环境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及智能化奠定硬件基础。此外,3D打印集成其他数字化技术有望推动检测网络构建与云端协同分析。该文总结了3D打印在个性化环境分析仪器研制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以期为今后微型化、智能化环境分析仪器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分析仪器研制 3D打印 微型化 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