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薄Al膜可见光光学特性与其特征尺寸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白雪冬 黄荣芳 闻立时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利用WFZ90 0 D4型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测量了磁控测射超薄Al膜的可见光反射比和透射比。采用牛顿 辛普森方法确定超薄Al膜光学函数 ,进而计算其介电函数 ,得到了它们随膜厚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特征尺寸的薄膜 。
关键词 光学函数 介电函数 超薄铝膜 特征尺寸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椭圆偏振光谱法研究取代基对酞菁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
2
作者 于书坤 范昭奇 +3 位作者 夏道成 程传辉 白青龙 杜国同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7-1281,共5页
利用M-2000UI型宽光谱可变入射角椭偏仪研究十六氟铜酞菁(F16CuPc)和铜酞菁(CuPc)薄膜的光学性质.在248-1 650 nm使用逐点拟合的方法对测得椭偏光谱进行分析,获得两种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复介电常数和吸收系数.讨论了外环氟取... 利用M-2000UI型宽光谱可变入射角椭偏仪研究十六氟铜酞菁(F16CuPc)和铜酞菁(CuPc)薄膜的光学性质.在248-1 650 nm使用逐点拟合的方法对测得椭偏光谱进行分析,获得两种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复介电常数和吸收系数.讨论了外环氟取代基对酞菁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轭酞菁大环上的外围取代基对薄膜的响应波长和非正常色散影响较大.分析了两种酞菁的电子结构及吸收谱成因,并由吸收边外推得到两种材料的光学禁带宽度(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常数 椭偏光谱 酞菁薄膜 取代基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化钨薄膜的红外近场光学成像
3
作者 代珍兵 罗国语 +3 位作者 贺言 王冲 晏湖根 李志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4-469,共6页
研究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碲化钨的近场光学响应,通过Drude-Lorentz模型拟合得到其块材在室温下的介电常数,并利用有限偶极模型计算出碲化钨样品与金刚石基底的近场散射信号比。当样品边缘未出现散射信号增强时,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符合... 研究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碲化钨的近场光学响应,通过Drude-Lorentz模型拟合得到其块材在室温下的介电常数,并利用有限偶极模型计算出碲化钨样品与金刚石基底的近场散射信号比。当样品边缘未出现散射信号增强时,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符合较好;当样品边缘出现信号增强现象时,理论模型与实验观测结果不符,说明这部分样品的光学性质并不能完全由块材所描述,从而推测样品表面具有与块材无耦合作用的碲化钨纳米薄层,同时对在样品边缘很强的近场散射信号给出了可能的解释。这个工作为今后对拓扑材料的光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钨薄膜 近场光学成像 介电常数 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具有形状分布的金属/陶瓷薄膜光学非线性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谢秉川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利用通常的Maxwell-Garnett模型,研究了粒子具有形状分布的无规非线性金属/陶瓷薄膜有效光学非线性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给出了金属颗粒具有一定形状分布时两组份复合物的谱密度函数。数值结果表明,光学非线性增强与温度和组分的体... 利用通常的Maxwell-Garnett模型,研究了粒子具有形状分布的无规非线性金属/陶瓷薄膜有效光学非线性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给出了金属颗粒具有一定形状分布时两组份复合物的谱密度函数。数值结果表明,光学非线性增强与温度和组分的体积分数都有关,同时将伴随着共振峰的"蓝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形状分布 光学非线性增强 金属一陶瓷薄膜 介电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