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耦合效率与接收光强计算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宇华 李志华 +1 位作者 段发阶 叶声华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44,58,共4页
由于用近似方法计算出的光纤耦合效率和接收光功率与实验测量之间存在差异,有必要探讨更准确的计算方法以满足应用的需要。通过对径向变量的积分,导出了在高斯光强分布下对接收光纤端面进行面积分计算的一元积分式,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 由于用近似方法计算出的光纤耦合效率和接收光功率与实验测量之间存在差异,有必要探讨更准确的计算方法以满足应用的需要。通过对径向变量的积分,导出了在高斯光强分布下对接收光纤端面进行面积分计算的一元积分式,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光纤的耦合效率和接收光功率进行数值计算。对62.5/125多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和接收光功率进行的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说明,光纤的耦合效率只有用准确的数值计算才能给出与实际相符合的计算结果。使用芯径较大的接收光纤测量出射光束的近场光强分布时,光纤接收光强分布较光束的光强分布有较大的展宽,其相对误差甚至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耦合 光纤传感器 耦合效率 接收光强 高斯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消偏振衰落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荆振国 殷锴 +5 位作者 张敏 王立威 朱耀强 王子秋 王宏华 廖延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24-2028,共5页
本文对消除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信号偏振衰落的偏振分集接收PDR(Polarization Diversity Receiver)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三态PDR方式,对输出的最大有效幅度信号进行选取,能够避免传输光偏振态变化导致干涉信号完全衰落的现象,使干涉信... 本文对消除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信号偏振衰落的偏振分集接收PDR(Polarization Diversity Receiver)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三态PDR方式,对输出的最大有效幅度信号进行选取,能够避免传输光偏振态变化导致干涉信号完全衰落的现象,使干涉信号有效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采用基于反正切计算的相位生成载波PGC(Phase Generated Carrier)解调技术的相位测量结果不受由于偏振衰落导致干涉信号有效幅度变化的影响.提出结合三态PDR方式和基于反正切计算的PGC解调技术消除偏振衰落问题的影响,实现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相位信号的理想解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偏振衰落 偏振分集接收 相位生成载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器在叶尖间隙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玉真 段发阶 +2 位作者 王仲 艾长胜 叶声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24-2727,共4页
介绍了叶片叶尖间隙测量的目的与意义,并分析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光纤传感的叶尖间隙测量技术对叶片叶尖的间隙进行非接触测量.该方法采用三组接收光纤的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接收叶尖表面的散射光,此传感... 介绍了叶片叶尖间隙测量的目的与意义,并分析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光纤传感的叶尖间隙测量技术对叶片叶尖的间隙进行非接触测量.该方法采用三组接收光纤的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接收叶尖表面的散射光,此传感器既可以消除光源波动、叶尖表面反射率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可以大大减小叶尖表面不平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叶片叶尖间隙 三组接收光纤 光源波动 反射率变化 表面不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光路TDLAS气体检测系统光学接收组件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国忠 王迪 +1 位作者 李栋 齐晗兵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7-883,共7页
针对开放光路TDLAS(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气体检测系统中,由于角反射器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表面光洁度下降及大气传输扰动造成回波信号入射方向与接收透镜光轴非严格平行,从而导致系统探测灵敏度下降的问题,分析回波信号与菲涅... 针对开放光路TDLAS(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气体检测系统中,由于角反射器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表面光洁度下降及大气传输扰动造成回波信号入射方向与接收透镜光轴非严格平行,从而导致系统探测灵敏度下降的问题,分析回波信号与菲涅尔透镜光轴夹角不同时的汇聚点偏移量,设计了由圆锥体反射器和抛物面反射器组成的二次光学元件,并运用TracePro光学软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在回波光线-6°~6°入射角偏差范围条件下对优化设计的光学接收组件进行聚光特性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光学接收组件接收角为4.9°,光学效率为78.24%,与单独菲涅尔透镜及菲涅尔透镜-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光学接收组件相比聚光性能明显提高,适用于实际检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接收组件 二次光学元件 接收角 光学效率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VSP光纤检波器井下地震采集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邹琪琳 王利威 +3 位作者 庞盟 屠东升 张敏 廖延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井下3维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该系统达到了可测量动态范围80dB(可测量最大值与最小之比),系统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总延时低于200ms(2kbit/s采样率)的指标,适用于井下VSP采集... 介绍了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的井下3维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采集系统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该系统达到了可测量动态范围80dB(可测量最大值与最小之比),系统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总延时低于200ms(2kbit/s采样率)的指标,适用于井下VSP采集.系统采用六级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组成阵列,其中每级传感器由三个麦克尔逊干涉仪构成.使用高速DSP处理芯片实现相位产生载波(Phase Generated Carrier,PGC)解调等算法以获得地震波信号;同时应用多个ARM处理器设计光纤检波器阵列控制器以及阵列内部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3维VSP光纤检波器阵列 麦克尔逊干涉仪 相位产生载波 阵列内部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伟伟 王怀洲 +1 位作者 霍妍佼 李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设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连续纳入POAG患者7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RTVue SD—OCT对70例POAG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检测,并行Humphrey视野检查,均纳入受检者的右眼进行统计。根据视野检查的平均缺损(MD)值将POAG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对各组受检眼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下方RNFL、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进行比较;评估POAG患者GCC厚度、RNFL厚度与视野MD值的关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CC厚度和RNFL厚度对POAG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的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均明显降低,FLV和GLV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平均GCC值和平均RNFL厚度值均明显下降,GLV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RNFL厚度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GCC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和进展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下方GCC和下方RNFL厚度值明显下降,FL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OAG患者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624、0.583、0.601、0.571、0.447、0.537,均P〈0.001);POAG患者平均GCC与平均RNFL、上方GCC与上方RNFL以及下方GCC与下方RNFL均呈线性正相关(r=0.648、0.630、0.602,均P〈0.001)。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FLV、GLV、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的AUC值分别为0.965、0.924、0.979、0.985、0.980、0.990、0.979和0.992(均P〈0.001)。GCC参数中FLV与下方RNFL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AG患者下方GCC厚度更容易受到损伤,GCC参数中FLV和GLV是诊断POAG的敏感指标,GCC厚度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POAG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相干光i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5Gbps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模块的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希 薛原 徐红春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对4.25 Gbps小型化可热插拔(SFP)光收发模块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发射、接收和控制3个方面讨论了模块的结构组成,设计出了符合SFP MSA及SFF-8472协议的光模块,并根据此设计方案制作了样品模块。在-40,25,85℃环境温度下测试和分... 对4.25 Gbps小型化可热插拔(SFP)光收发模块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发射、接收和控制3个方面讨论了模块的结构组成,设计出了符合SFP MSA及SFF-8472协议的光模块,并根据此设计方案制作了样品模块。在-40,25,85℃环境温度下测试和分析了模块的性能指标,结果显示其光功率、消光比和灵敏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且在适用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实验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为模块的产品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4.25Gbps光模块 光发射组件 光接收组件 消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调制的最优接收灵敏度的ROF链路研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晶 宁提纲 +4 位作者 裴丽 简伟 郑晶晶 油海东 温晓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8-163,共6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偏振调制的最佳接收灵敏度ROF链路系统。其根本原理在于实现具有最佳光载波边带比(OCSR)的光单边带调制技术,为此,利用偏振调制和滤波技术,线偏光首先经由一个特定偏振角α进入偏振调制器,然后一个固定起偏角β的起偏器... 提出了一个基于偏振调制的最佳接收灵敏度ROF链路系统。其根本原理在于实现具有最佳光载波边带比(OCSR)的光单边带调制技术,为此,利用偏振调制和滤波技术,线偏光首先经由一个特定偏振角α进入偏振调制器,然后一个固定起偏角β的起偏器被用来合并偏振信息,最后利用一个光滤波器实现光双边带调制到光单边带调制的转换。研究发现所获得的OCSR只与两个偏振角(α和β)有关,通过仔细调节上述指标,可以将OCSR调谐至最佳值0 d B。利用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仿真发现通过将OCSR调谐至最佳值将大大提高ROF链路的接收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微波光子链路 接收灵敏度 光单边带调制 光载波边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塑料光纤通信接收芯片的集成光电探测器(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史晓凤 程翔 +3 位作者 陈朝 颜黄苹 范程程 李继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基于0.5μm标准Bipl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工艺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尺寸的光电探测器,包括传统的P+/N-EPI/BN+结构光电探测器和多叉指P+/N-EPI/BN+结构的光电探测器.通过仿真优化设计了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参量和... 基于0.5μm标准Bipl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工艺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尺寸的光电探测器,包括传统的P+/N-EPI/BN+结构光电探测器和多叉指P+/N-EPI/BN+结构的光电探测器.通过仿真优化设计了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参量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多叉指状P+/NEPI/BN+光电探测器能够改善650nm的响应度以及降低结电容.选择该结构大面积P+/N-EPI/BN+光电探测器用于和跨阻放大器以及后端放大器的单片集成,采用0.5μm标准Bipl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工艺实现了一个用于650nm塑料光纤通信的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该光接收芯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对650nm的入射光,在160 Mb/s速率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小于10-9的误码率条件下,光接收芯片的灵敏度为-15dBm,并能得到清晰的眼图.因此,本文设计的光电探测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宽带接入网中的高速塑料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接收芯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光纤通信 光接收芯片 单片光电集成 光电探测器 硅基 多叉指P^+ N—EPI 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及测温数据的修正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国彬 李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79,共5页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由此可以直接计算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的有效传感长度 ,并提出了测温数据的修正公式 ,可以改善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喇曼测温系统 温度 光接收机 动态范围 温度场 测温数据 数据修正 有效传感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8μm CMOS 10Gb/s光接收机限幅放大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金杰 冯军 +1 位作者 盛志伟 王志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93-1395,共3页
利用TSMC 0 18μmCMOS工艺设计了应用于SDH系统STM 6 4 (10Gb/s)速率级光接收机中的限幅放大器 .该放大器采用了改进的Cherry Hooper结构以获得高的增益带宽积 ,从而保证限幅放大器在 10Gb/s以及更高的速率上工作 .测试结果表明 ,此限... 利用TSMC 0 18μmCMOS工艺设计了应用于SDH系统STM 6 4 (10Gb/s)速率级光接收机中的限幅放大器 .该放大器采用了改进的Cherry Hooper结构以获得高的增益带宽积 ,从而保证限幅放大器在 10Gb/s以及更高的速率上工作 .测试结果表明 ,此限幅放大器在 10Gb/s速率上 ,输入动态范围为 4 2dB(3 2mV~ 5 0 0mV) ,5 0Ω负载上的输出限幅在 2 5 0mV ,小信号输入时的最高工作速率为 12Gb/s.限幅放大器采用 1 8V电源供电 ,功耗 110mW .芯片的面积为0 7mm× 0 9m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64 光接收机 限幅放大器 Cherry-Hooper结构 0.18μm 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探测小型化收发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威 郑翔 赵柏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60,共7页
针对激光探测小型化收发系统的设计难点,提出了一种大视场小型化设计方案。将激光器与驱动电路集成在氮化铝基板上,达到提高性能和压缩尺寸的目的。经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仿真,采用光纤、自由曲面阵列柱透镜及球面柱透镜实现光的整形... 针对激光探测小型化收发系统的设计难点,提出了一种大视场小型化设计方案。将激光器与驱动电路集成在氮化铝基板上,达到提高性能和压缩尺寸的目的。经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仿真,采用光纤、自由曲面阵列柱透镜及球面柱透镜实现光的整形和会聚,减小轴向尺寸。设计了带放大电路的小体积接收模块。对小型化系统中脉冲电流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措施屏蔽电磁干扰。最后加工制作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抑制了电磁干扰,并能有效探测距离为5 m的目标,验证了小型化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收发组件 光学系统 小型化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大面积光电探测器接收芯片的优化设计(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程程 程翔 +4 位作者 颜黄苹 史晓凤 郑明 徐攀 陈朝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通过仿真优化探测器的结构参数和性能,设计了基于0.25μm标准BCD(Biplor,CMOS and DMOS)工艺的大面积多叉指状PIN光电探测器.选择已优化的大面积光电探测器用于和跨阻放大器以及后端放大器单片集成,采用0.25μm BCD工艺实现了一个用于65... 通过仿真优化探测器的结构参数和性能,设计了基于0.25μm标准BCD(Biplor,CMOS and DMOS)工艺的大面积多叉指状PIN光电探测器.选择已优化的大面积光电探测器用于和跨阻放大器以及后端放大器单片集成,采用0.25μm BCD工艺实现了一个用于650nm塑料光纤通信的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结果表明:多叉指状PIN光电探测器对650nm入射光的响应度提高至0.260A/W,其结电容降低至4.39pF.对于650nm的入射光,在速率250 Mb/s、误码率小于10-9的条件下,光接收芯片的灵敏度为-23.3dBm,并得到清晰的眼图.该光电探测器可用于宽带接入网中的高速塑料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接收芯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光纤通信 光接收芯片 多叉指PIN 光电探测器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传输系统在电力系统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陶陶 方志 +1 位作者 赵龙章 邱毓昌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77-84,共8页
相对于传统的采用电缆传输测量信号的方式,采用光电传输系统传输测量信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电磁干扰特性,因而其在电力系统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电传输系统一般由发射电路、光纤和接收电路三部分组成,根据信号调制和解... 相对于传统的采用电缆传输测量信号的方式,采用光电传输系统传输测量信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电磁干扰特性,因而其在电力系统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电传输系统一般由发射电路、光纤和接收电路三部分组成,根据信号调制和解调方式的不同,在电力系统测量中可将光电传输系统分为调幅方式、压频(V/F)转换方式和模数(A/D)转换方式三种。本文在介绍光电传输系统组成及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三种方式的光电传输系统在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电场强度、泄漏电流以及雷电流等测量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光电传输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测量中需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光电传输系统在电力系统测量中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测量 光电传输系统 发射电路 接收电路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光通信接收天线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靖岳 常胜利 +1 位作者 秦石乔 张海良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1,共5页
本文推导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轮廓曲线方程,分析表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结构决定于视场和底部半径两个参量,其底部半径一定时,视场越小,高度越大、聚光能力越强;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截取比越大,聚光能力越强;随着视场的增大,复合抛物... 本文推导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轮廓曲线方程,分析表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结构决定于视场和底部半径两个参量,其底部半径一定时,视场越小,高度越大、聚光能力越强;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截取比越大,聚光能力越强;随着视场的增大,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聚光能力受截取比的影响减小。利用基于多次散射的蒙特卡罗模型对光散射通信的传输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应用于光散射通信的接收天线,能增加对光信号的采集,有助于增加通信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通信 接收天线 蒙特卡罗模型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收发配准方法的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铭 候佳 +1 位作者 周成林 舒嵘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55,共9页
针对三维成像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微弧度量级激光发散角和多元并行收发条件下极高配准精度要求,进行了收发配准技术的研究和验证。提出了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收发配准的方法,实现了一套基于光纤光学的收发光学系统分离的高精度收发光学系... 针对三维成像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微弧度量级激光发散角和多元并行收发条件下极高配准精度要求,进行了收发配准技术的研究和验证。提出了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收发配准的方法,实现了一套基于光纤光学的收发光学系统分离的高精度收发光学系统;发射激光的单元发散角达到了近衍射极限的20μrad,接收视场达到60μrad,实现了1 064 nm近红外波段51元的线列并行收发,收发配准精度达到10μrad以下。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收发配准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配准的精度能达到理论分析要求。经过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分析,系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温度范围较易控制,能够满足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的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发配准 激光雷达 多波束 光纤光学 光子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源耦合技术的高速并行光接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君 陈雄斌 +3 位作者 鲁琳 裴为华 刘丰满 陈弘达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8-132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实现高速并行光接收模块中光电探测器(PD)列阵与光纤列阵精密无源耦合对准的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这种光学精密对准的所有组件,并用此耦合对准方法完成了PD阵列与光纤阵列之间的光耦合,制作出了12信道并行光接收模块。... 提出了一种实现高速并行光接收模块中光电探测器(PD)列阵与光纤列阵精密无源耦合对准的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这种光学精密对准的所有组件,并用此耦合对准方法完成了PD阵列与光纤阵列之间的光耦合,制作出了12信道并行光接收模块。耦合完成的PD列阵与光纤列阵的对准误差小于1μm,从光纤列阵耦合进入PD列阵的光功率耦合效率大干80%。此模块采用工作波长为850nm的高速PIN型PD列阵作为光接收器件,输入光信号直接由12信道的光纤阵列耦合进入PD列阵中。此并行光接收模块的单信道传输速率大于等于3.318Gbit/s,12信道并行总传输速率为40Gbit/s。与有源耦合方法相比,此无源耦合技术简化了耦合步骤,减少了耦合时间,提高了耦合可靠性,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并行光传输 光纤阵列 接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噪声差分算法实现拉曼测温仪高精度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云亭 张明江 +1 位作者 刘毅 张建忠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6,共7页
传统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采用固定噪声基底计算散射光强度.但在分布式拉曼测温系统中,由于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 diode,APD)光接收机工作时的温度和偏压等因素会导致基底微小改变;而由于拉曼散射光远弱于瑞利散射光,在长距离... 传统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采用固定噪声基底计算散射光强度.但在分布式拉曼测温系统中,由于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 diode,APD)光接收机工作时的温度和偏压等因素会导致基底微小改变;而由于拉曼散射光远弱于瑞利散射光,在长距离的温度解调时这个微小的改变对解调结果的影响尤为明显.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动态噪声差分算法的方法,即将菲涅尔反射峰后的基底噪声的平均值作为此散射光的动态噪声基底,实现对APD光接收机的噪声基底的动态测量.在拉曼自解调实验系统中,发现由于接收机工作时的温度和偏压等因素的微小改变导致光接收机的噪声基底存在6.62 m V的波动,且噪声基底波动导致测温精度随距离的上升而恶化;采用动态噪声基底的方法可消除噪声基底波动对测温结果的影响,将有效传感距离从3.0 km延长至11.5 km,同时在10.4 km处实现了0.61℃的测温不确定度和1.58℃的测温精确度,可为分布式拉曼传感长距离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拉曼散射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 光接收机 动态噪声差分算法 拉曼自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载波调制无线光通信分集接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丹 柯熙政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33,共6页
基于湍流信道条件下光强闪烁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了副载波BPSK调制的无线光通信空间接收分集系统。在不同光强闪烁效应和接收天线数下,分别对比分析了3种线性合并技术的差错性能及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无... 基于湍流信道条件下光强闪烁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了副载波BPSK调制的无线光通信空间接收分集系统。在不同光强闪烁效应和接收天线数下,分别对比分析了3种线性合并技术的差错性能及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具有较强的抗大气信道衰落能力。3种合并技术中,系统误码率性能改善最优的是MRC,其次是EGC,而SelC较差,对短距离且弱光强闪烁下的FSO系统,不建议空间分集采用选择合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副载波调制 分集接收 差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D工艺的塑料光纤通信光接收机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晓凤 程翔 +2 位作者 陈朝 颜黄苹 范程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15-1722,共8页
研究了光电探测器(PD)的结构、性能以及后续放大电路,实现了塑料光纤通信的高速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首先,根据工艺流程和参数,采用器件模拟软件对PD结构进行了建模,并对其光谱响应度和结电容进行了理论推导及仿真。基于Cadence/spectr... 研究了光电探测器(PD)的结构、性能以及后续放大电路,实现了塑料光纤通信的高速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首先,根据工艺流程和参数,采用器件模拟软件对PD结构进行了建模,并对其光谱响应度和结电容进行了理论推导及仿真。基于Cadence/spectre软件和仿真得到的PD参数对由跨阻放大器、限幅放大器和输出缓冲电路组成的后续放大电路进行了协同设计。采用0.5μm BCD(Bipolar,CMOS and DMOS)工艺对单个PD以及PD和后续放大电路单片集成电路进行了流片、封装和测试。结果表明:PD的光谱响应曲线的峰值波长和仿真结果较一致,约为700nm,PD结构更适合短波长探测;PD的结电容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结电容越大,光接收芯片的带宽越小;对于650nm的入射光,在小于10-9的误码率条件下,光接收机的灵敏度为-14dBm;最后得到了150Mb/s速率的清晰眼图。实验结果显示,设计的高速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可以应用于百兆速率光纤入户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集成 光电探测器 有源电感 光接收机 塑料光纤通信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