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scular Stress Analysis Based on in vivo Intravascula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e Segmentation
1
作者 Junjie Jia Cuiru Sun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10-110,共1页
Identifi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s crucia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cerebral apoplexy and other vascular diseases.Intravascular optical tomography(IVOCT)has been employed to clinical coronary imaging ... Identifi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s crucia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cerebral apoplexy and other vascular diseases.Intravascular optical tomography(IVOCT)has been employed to clinical coronary imaging for several years.Vessel morphological information on IVOCT images together with blood flow information on Doppler OCT(DOCT)images could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arteries.Images integrated with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could obtain the accurate mechanical responses and the quantitative material characters.A porcine carotid artery was imaged with an intravascular system(C7-XR,St.Jude Medical Inc.St.Paul,Minnesota,USA)in vivo,during which 120 images of one section and 600 images of a 5 mm/s pull back were captured within 6 s.Those images were then overlapped with Doppler phase changes to imply the changes in flow profiles.Segment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vessel structure was done in the software(MATLAB 2014b),including specifically the segmentation of lumen,imaging catheter,vessel wall and the guide wire.Appropriate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are selected in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lgorithm to have smooth boundaries from images.A set of flow algorithms include image segmentation,three-dimensional/two-dimensional model reconstruction,inversion of material parameters,fitting of experimental velocity data an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is proposed.All steps are programm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simplified process control.3D-reconstruction FSI model was built in SOLIDWORKS by lofting operation based on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COMSOL 5.3,Sweden)numerically analyzed the entity model to obtain vessel stress/strain and flow shear stress data.Boundary conditions are from the OCT detection.Material of the artery was set to be the modified Mooney-Rivlin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parameters used were adjusted in an algorithm to match an ex vivo experiment.Wall shear stresses(WSS)and vessel deformations were chosen to measure the conditions of the artery and would serve as a target variables for future prediction.Thus,the geometric information together with the data of materials and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possible to obtain during the imaging process.Segmentation process provided anatomically correct models of a two-layered artery.Numerical simulation permits reliabl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which the position of catheter and the artery curvature have a neglectable disturbance.Shear stress of the fluid is quite small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all at the same interface,which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ormer studies.Moreover,a high flushing speed of 0.1 mps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and magnitudes,which denotes that the OCT imaging process brings little harm to the vessel.I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combine the OCT imaging and Doppler OCT within a full algorithm and a structural analysis.This study is helpful for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y studies of carotid arte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Stress Analysis VIVO INTRAVASCULA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e seg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支撑襻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眼内稳定性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胜男 李霄 +2 位作者 迟英杰 李雅薇 郑广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成像观察并分析不同类型支撑襻人工晶状体(IOL)在白内障术后眼内的稳定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成像观察并分析不同类型支撑襻人工晶状体(IOL)在白内障术后眼内的稳定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130例130眼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植入的IOL类型分为L襻组34例34眼、改良C襻组30例30眼、平板襻组36例36眼、四襻组30例30眼。术前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患者眼轴长度、IOL屈光度,采用角膜地形图测量仪测量Kappa角和Alpha角;术后3个月采用SS-OCT采集术眼水平位置上的眼前节图像,测量IOL植入眼内后的前房深度、IOL偏心量、IOL倾斜度及IOL光学面与后囊膜之间围成的空间面积(AREAP)。计算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和屈光度变化。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OL倾斜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改良C襻组、L襻组、平板襻组、四襻组IOL平均偏心量和倾斜度依次呈减小趋势,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7.055,F=5.162,均P>0.05)。改良C襻组、L襻组、平板襻组、四襻组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深度变化、屈光度变化、AREAP依次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Kappa角与术后3个月IOL倾斜度呈正相关(r=0.554,P<0.001);术前Alpha角与术后3个月IOL倾斜度呈正相关(r=0.469,P<0.001)。以术前Kappa角和术前Alpha角为自变量,IOL倾斜度为因变量构建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39.526,P<0.001,R^(2)=0.384);术前Kappa角每增加1 mm,术后倾斜度增加0.438°;术前Alpha角每增加1 mm,术后倾斜度增加0.300°。结论4种不同支撑襻IOL在白内障术后眼内均具有良好的水平位置居中稳定性;平板襻及四襻IOL在垂直位置的稳定性优于L襻和改良C襻IOL。术前Kappa角和Alpha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预测术后IOL倾斜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前房深度 偏心 倾斜 远视漂移 扫频源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放置轴向对术后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徐伊琳 蹇骞 +3 位作者 陈珣 蒋寅婕 牛凌凌 王晓瑛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的可植入式眼内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患者早期拱高的变化特点及人工晶状体不同放置轴向对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队列研究,共纳入屈光门诊ICL(V4c)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的可植入式眼内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患者早期拱高的变化特点及人工晶状体不同放置轴向对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队列研究,共纳入屈光门诊ICL(V4c)手术患者124眼,通过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等设备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拱高等指标变化。结果ICL植入术后1周时,拱高较术后1天下降(108.2±82.4)μm,下降比例为16.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保持稳定。在术后1个月内,排除术后1天拱高基线的差异,中拱高组(250~749μm)和高拱高组(≥750μm)拱高下降比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ICL放置轴向组观察发现,水平位ICL拱高的下降在术后1周时很快稳定,垂直位ICL在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比例更明显(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早期拱高呈现下降趋势,中拱高和水平位放置的ICL稳定较快,高拱高或垂直位ICL下降趋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植入式眼内镜(ICL) 拱高 人工晶状体轴位 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仪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法评价V4c TICL植入术后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张波 杜文文 +6 位作者 王浩 庞辰久 杨靖 王树林 孙早荷 李金 顾宇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目的应用标准化矢量分析法评价V4c复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后TICL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V4c TICL植入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152例... 目的应用标准化矢量分析法评价V4c复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后TICL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V4c TICL植入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152例268眼,术前球镜度为-15.00~-3.25 D,柱镜度为-5.00~-0.50 D,等效球镜度(SE)为-16.50~-3.88 D。采用扫频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术后拱高及TICL实际轴向,计算术后TICL偏转角度。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SE、目标散光矢量,根据术后1个月主觉验光结果及V4c TICL柱镜轴向计算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手术矫正散光矢量(SIA)、误差幅度(ME)、差异矢量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S)。比较不同术前散光度、TICL术中固定角度、TICL术后偏转角度及术后拱高患者间各矢量分析参数;评估TICL术后偏转角度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术后拱高、视力、屈光度以及各矢量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7和1.29。预期SE和术后SE分别为(-0.11±0.13)和(-0.07±0.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321)。V4c TICL植入术后术眼UCVA、BCVA和柱镜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54、5.446、-25.634,均P<0.001)。V4c TICL偏转角度为0°~25°,平均(5.41±4.35)°,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呈正相关(r s=0.461,P<0.001),与术后柱镜度呈负相关,与术后UCVA、|DV|、SIA均呈正相关(r=-0.360、0.191、0.205、0.142,均P<0.05)。不同分组矢量分析结果比较显示,低散光组患者术后拱高、SIA、|DV|均低于高散光组,CI、IS均高于高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17、-13.569、-2.793、-2.761、-4.779,均P<0.05)。小角度差组患者术后TICL偏转角度和|DV|均小于大角度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865、-2.080,均P<0.05)。低度偏转组患者术前柱镜度、固定角度偏差、SIA及|DV|均小于高度偏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4、-4.578、-2.456、-2.090,均P<0.05);TICL植入术后不同拱高组患者TICL偏转角度及各矢量分析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4c TICL矫治近视合并散光临床效果良好,术中固定轴向与目标轴向略有差异,影响了术后TICL偏转角度和|DV|;术后TICL偏转角度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术后UCVA、SIA、|DV|及术后柱镜度有关,术后拱高对于TICL偏转角度及各矢量差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旋转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矢量分析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后房型 复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aretinal layer segmentation and parameter measurement in optic nerve head region through energy function of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
5
作者 CHEN Zai-liang WEI Hao +4 位作者 SHEN Hai-lan PENG Peng YUE Ke-juan LI Jian-feng ZOU Bei-j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38-1947,共10页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is a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tinal layers.To accurately segment intraretinal layers in an optic nerve head(ONH)region,we pro...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is a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tinal layers.To accurately segment intraretinal layers in an optic nerve head(ONH)region,we proposed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three intraretinal layers in eye OCT scans centered on ONH.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nner segment and outer segment,Bruch’s membrane surfaces under vascular shadows,and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high-reflectivity regions in the OCT image can be accurately segmented through this method.Then,we constructed a novel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termed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for the correction of discontinuity between adjacent image segmentation results.In our experiment,we randomly selected 20 B-scans,each annotated three retinal layers by experts.Signed distance errors of?0.80μm obtained through this method are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through the state-of-art method(?1.43μm).Meanwhile,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as bases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gmentation parameter measure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ptic nerve head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和图搜索的OCT图像视网膜层边界分割方法
6
作者 胡凯 蒋帅 +1 位作者 刘冬 高协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3051,共16页
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变化是眼部视网膜疾病出现的重要标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可以捕捉其细微变化,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层边界分割能够辅助相关疾病的临床判断.在OCT图像中,由于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 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变化是眼部视网膜疾病出现的重要标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可以捕捉其细微变化,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层边界分割能够辅助相关疾病的临床判断.在OCT图像中,由于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变化多样,其中与边界相关的关键信息如上下文信息和显著性边界信息等对层边界的判断和分割至关重要.然而已有分割方法缺乏对以上信息的考虑,导致边界不完整和不连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由粗到细”的基于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和图搜索(graph search,GS)的OCT图像视网膜层边界分割方法,避免了非端到端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断层”现象.在粗分割阶段,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全局残差网络(attention global residual network,AGR-Net),以更充分和有效的方式提取上述关键信息.具体地,首先设计一个全局特征模块(global feature module,GFM),通过从图像的4个方向扫描以捕获OCT图像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其次,进一步将通道注意力模块(channel attention module,CAM)与全局特征模块串行组合并嵌入到主干网络中,以实现视网膜层及其边界的上下文信息的显著性建模,有效解决OCT图像中由于视网膜层形变和信息提取不充分所导致的误分割问题.在细分割阶段,采用图搜索算法去除AGR-Net粗分割结果中的孤立区域或和孔洞等,保持边界的固定拓扑结构和连续平滑,以实现整体分割结果的进一步优化,为医学临床的诊断提供更完整的参考.最后,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并与最新方法进行比较.对比实验结果也表明所提方法在分割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图像 视网膜层边界分割 残差神经网络 注意力 图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OCT图像的核性白内障多级排序分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利鑫 周愉 +5 位作者 顾愿愿 蒋紫园 牟磊 王阳 刘芳 赵一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图像的核性白内障智能辅助分级算法对白内障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核性白内障患者939例1608眼的AS... 目的探讨基于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图像的核性白内障智能辅助分级算法对白内障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核性白内障患者939例1608眼的AS-OCT图像资料,所有资料均符合临床阅片清晰度要求。其中男398例664眼,女541例944眼,年龄18~94岁,平均年龄(65.7±18.6)岁。由3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基于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LOCSⅢ分级系统),对所收集的AS-OCT图像进行1~6级人工标注。构建一种基于多级排序的全局-局部白内障分级算法,该算法包含5个基本的二元分类全局-局部网络(GL-Net),每个GL-Net聚合白内障核区域、原始图像等多尺度信息进行核性白内障分级。基于消融实验和模型对比试验,采用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F1指标及Kappa系数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且所有结果均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模型在核性白内障数据集上的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F1、Kappa分别为87.81%、88.88%、88.33%、88.51%、85.22%。消融实验结果表明,ResNet18结合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进行多级排序分类,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F1、Kappa指标上均有提升。与ResNet34、VGG16、Ranking-CNN、MRF-Net模型比较,本研究模型各性能指标均有提升。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AS-OCT核性白内障图像多级排序分类算法对白内障分级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有望辅助提高眼科医生对核性白内障的诊断精度以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核性白内障分级 多尺度融合 多级排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白内障识别的临床特征校准注意力网络 被引量:1
8
作者 章晓庆 肖尊杰 +3 位作者 赵宇航 巫晓 东田理沙 刘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自动分类任务,然而,鲜有研究工作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先验知识注入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设计中,以此来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分类效果和改...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自动分类任务,然而,鲜有研究工作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先验知识注入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设计中,以此来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分类效果和改善模型决策过程的可解释性。提出了一种临床特征校准注意力网络(clinical feature recalibration attention network,CFANet)模型用于自动识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严重级别。在CFANet中,设计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临床特征校准注意力模块(clinical feature recalibration attention block,CFA),其不仅能对不同临床特征类型进行自适应地加权融合,还通过门控操作符来突出重要通道和抑制不重要通道。在一个核性白内障的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影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数据集和一个公开眼科影像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ENet)、efficient channel network(ECANet)、style-based recalibration module(SRM),CFANet在AS-OCT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至少提升了3.54个百分点,同时在公开的眼科影像数据集上的分类结果比先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已发表的研究工作提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此外,还通过可视化方法分析临床特征的权重分布和通道的注意力权重分布来提高该文模型决策过程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类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临床特征校准注意力模块 可解释性 卷积神经网络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nsys、Pentacam、CASIA和Arcscan测量近视眼ICL植入术后拱高比较
9
作者 张波 王浩 +6 位作者 庞辰久 杜文文 孙早荷 李金 顾宇伟 王树林 范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60,共7页
目的评估国产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Scansys、Pentacam三维眼前节全景分析仪、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 SS-1000)和新型超高频数字超声扫描系统(Arcscan Insight100)测量近视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中央拱... 目的评估国产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Scansys、Pentacam三维眼前节全景分析仪、频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 SS-1000)和新型超高频数字超声扫描系统(Arcscan Insight100)测量近视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中央拱高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6—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ICL V4c植入术的近视患者56例56眼,术后同时应用Scansys、Pentacam、CASIA和Arcsan测量中央拱高。比较4种仪器拱高测量值的差异;4种仪器拱高测量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比较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结果Scansys、Pentacam、CASIA和Arcscan拱高测量值分别为(481.8±191.6)、(476.4±190.6)、(619.3±207.5)和(534.0±221.2)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01,P<0.001),其中Scansys和Pentacam拱高测量值明显低于CASIA和Arcscan,Arcscan拱高测量值低于CASI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rcscan-CASIA、Arcscan-Pentacam、Arcscan-Scansys、CASIA-Pentacam、CASIA-Scansys、Pentacam-Scansys拱高测量值均呈强正相关(r=0.982、0.933、0.931、0.942、0.941、0.989,均P<0.001)。Scansys、Pentacam、CASIA和Arcscan拱高测量值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75、0.998、0.992;CASIA和Arcscan、CASIA和Scansys、CASIA和Pantacam、Arcscan和Scansys、Arcscan和Pantacam拱高测量值差值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70~0、0~280、0~280、-110~210、-100~220μm,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值超出临床的可接受范围,一致性欠佳;Scansys和Pentacam拱高测量值差值95%一致性界限为-60~50μm,一致性良好。结论4种仪器测量近视眼ICL V4c植入术后拱高重复性均良好,其中,Scansys和Pentacam的拱高测量值偏小,两者一致性良好,结果可以互相替代;而CASIA拱高测量值最大,其次为Arcscan,彼此差异较大,测量结果不能相互替代,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拱高 生物测量 超声 数字式 超高频 光学相干成像 前节 频域 三维眼前节全景分析仪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随年龄增长对眼前段轴向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曾阳发 刘杏 +3 位作者 何明光 钟毅敏 王涛 黄晶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晶状体随年龄的增长对眼前段轴向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正常人105例(105只眼)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比较它们性别间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 【目的】探讨正常人晶状体随年龄的增长对眼前段轴向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正常人105例(105只眼)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比较它们性别间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与ACD、LT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人ACD、LT的平均值分别为:2.97(S=0.32)mm、4.21(S=0.43)mm。女性ACD为2.87(S=0.33)mm比男性3.07(S=0.29)mm浅(P=0.001);LT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ACD与年龄负相关(r=-0.570,P=0.000),LT与年龄正相关(r=0.806,P=0.000)。ACD随年龄的增加每年变浅8μm(P=0.000);LT随年龄每年增厚21μm(P=0.000)。晶状体随年龄向玻璃体腔方向扩张的速度存在性别差异(P=0.000),男性13μm/year,女性7μm/year。【结论】女性ACD比男性浅,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加,ACD逐渐变浅,LT厚度逐渐增加。女性LT的增加使ACD更趋于变浅,而男性则较多向玻璃体腔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前房 晶状体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前节模块测量的上下泪河数值与干眼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元 吴海龙 +1 位作者 李海丽 晏晓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1-545,共5页
背景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模块可实现对泪河进行直接和精确的检测. 目的 用OCT前节模块对上下泪河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2010年9-10月... 背景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模块可实现对泪河进行直接和精确的检测. 目的 用OCT前节模块对上下泪河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2010年9-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符合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评分>20分的干眼患者36例,使用OCT前节模块测量平视状态时上下泪河的高度(U/LTMH,μm)、深度(U/LTMD,μm)和泪三角面积(U/LMA,mm2);对患者行泪膜干涉成像仪、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Fl)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Schirmer Ⅰ试验(SⅠt)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OCT前节模块测量的泪河参数与患者干眼相关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UTMH为(232±56) μm,平均UTMD(156±53)μm,平均UMA为(0.021±0.008) mm2,LTMH平均为(222±72) μm,平均LTMD为(163±65) μm,平均LMA为(0.020±0.006) mm2,测量的上下泪河高度、深度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河高度:t=0.530,P>0.05;泪河深度:t=0.650,P>0.05;泪河高度:t=1.010,P>0.05).泪河各参数与OSDI评分、泪膜干涉分析成像仪分析结果间无明显相关性;UTMH、UTMD、UMA与BUT均呈正相关(r=0.46,P=0.01;r=0.40,P=0.02;r=0.43,P=0.01);LTMH、LTMD、LMA与BUT均呈正相关(r=0.61,P=0.00;r=0.64,P=0.00;r=0.64,P=0.00),与SⅠt结果均呈正相关(r=0.54,P=0.02;r=0.46,P=0.01;r=0.55,P=0.01),而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呈负相关(r=-0.37,P=0.04;r=-0.37,P=0.04;r=-0.41,P=0.05),与结膜染色评分亦均呈负相关(r=-0.56,P=0.01;r=-0.37,P=0.04;r=-0.47,P=0.00).结论 OCT前节模块可用于对上下泪河进行客观和非侵入性测量,其测量结果与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和SⅠt结果均有相关性,可作为干眼诊断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 前节模块 泪河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成像与生物测量分析系统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柏全豪 阎启昌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眼前节成像和生物测量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眼前节疾病的诊断、白内障屈光手术的临床观察、眼前节结构生物参数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外许多仪器均能客观地对眼前节进行成像和生物测量,如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 眼前节成像和生物测量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眼前节疾病的诊断、白内障屈光手术的临床观察、眼前节结构生物参数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外许多仪器均能客观地对眼前节进行成像和生物测量,如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本次我们就各种最新的眼前节成像和生物测量仪器的原理、各自的特点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 成像 生物测量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 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仪器对近视患者眼前节生物学参数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红颖 姚克 +2 位作者 杨亚波 杜新华 邱培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背景 近视屈光手术的开展需要我们对患者眼前节的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目前临床上有多种仪器和方法可以对患者的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精确和方便,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比较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Orbs... 背景 近视屈光手术的开展需要我们对患者眼前节的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目前临床上有多种仪器和方法可以对患者的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精确和方便,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比较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OrbscanⅡ、超声生物测厚仪对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测量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受检者等效球镜度为-0.75 ~-10.25 D.分别用AS-OCT、OrbscanⅡ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用AS-OCT测量前房深度(ACD)和前房角间距(ATA),用OrbscanⅡ测量ACD和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对3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AS-OCT、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测量的平均CCT值分别为(516.57±30.25)、(523.68±31.87)和(514.69±38.40) μm,3种测量仪器间测量结果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75,P=0.063).根据超声角膜测厚仪所测的CC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00μm组、500 ~ 569 μm组和≥570 μm组,<500 μm组受检者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值最高,OrbscanⅡ测量值最低,用3种方法测量的C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36,P=0.000);AS-OCT和超声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569 μm组受检者用3种仪器测量的CCT值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1,P=0.051).≥570 μm组受检者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最高,AS-OCT测量值最低,3种仪器的测量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3,P=0.021),超声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 Ⅱ测量的C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OCT和OrbscanⅡ测量的ACD值分别为(3.83±0.21)mm和(3.75±0.21)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0,P=0.000);AS-OCT测量的ATA为(12.43±0.74) mm,OrbscanⅡ测量的WTW为(11.42±0.33) mm,两种方法间测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8,P=0.000).结论 AS-OCT、超声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均可作为角膜屈光手术前测量CCT的方法,3种方法可互为参考.AS-OCT、OrbscanⅡ还可以测量ACD、ATA、WTW,因测量方法及原理不同,结果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rbscan角膜地形图 超声角膜测厚仪 中央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角膜白到白距离 前房角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后OCT测量的眼前节结构改变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虔 李瑾 赵云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目前,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次是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未成熟期晶状体膨胀,构成闭角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是解决该危险因素的最佳手段.选择何时进行手术以及预后效果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 目前,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次是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未成熟期晶状体膨胀,构成闭角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是解决该危险因素的最佳手段.选择何时进行手术以及预后效果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本研究纳入17篇应用眼前节OCT(AS-OCT)分别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前后眼前节生物测量不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部文献累计866患眼;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术后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度(ACA)、巩膜突起50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巩膜突起500 μm小梁与虹膜接触面积(TISA500)、TISA750、巩膜突起750μm房角隐窝面积(ARA750)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升高,术后前房宽度(ACW)、巩膜突起750.μm处的虹膜厚度(IT750)均无明显变化,术后虹膜弯曲度(I-Curv)、虹膜横断面面积、虹膜突面积较术前降低.术前LT与术后ACD及术后TISA500均呈高度正相关.术前晶状体拱高(LV)与术后3个月ACD及术后3个月AOD500均呈正相关.综合文献证实,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可解除瞳孔阻滞,减小虹膜压迫,使得前房加深和房角增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并发症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术后并发症 闭角型青光眼/生理病理 X线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超声生物显微镜和眼前节OCT图像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烨 唐炘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背景 房角关闭是引起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的病理基础,了解不同类型的房角关闭机制对于PACD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及诊治有重要意义.临床多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但该检查为接触性,在使用中具有一定... 背景 房角关闭是引起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的病理基础,了解不同类型的房角关闭机制对于PACD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及诊治有重要意义.临床多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但该检查为接触性,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眼前节OCT(AS-OCT)是一种非接触性的眼前节成像方法,能够对房角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目的 探讨根据UBM图像和AS-OCT图像对中国PACD患者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9-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接受UBM和AS-OCT检查的PACD患者.UBM检查采集每眼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4个方位的眼前节图像,AS-OCT检查采取四线扫描模式(包括0°~ 180°、45°~225°、90°~ 270°和135°~315°)对眼前节进行成像.根据UBM图像和AS-OCT图像分别进行房角关闭机制分型,并分为瞳孔阻滞型、睫状体前位型和周边虹膜肥厚型.每例受检眼的4张UBM图像及4张AS-OCT图像中分别至少2张显示相同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作为该眼的UBM及AS-OCT分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患眼,若双眼均符合标准则纳入右眼.用Kappa系数评估AS-OCT和UBM 2种方法对房角关闭机制分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最终纳入PACD患者40例40眼,其中右眼27眼,左眼13眼.根据UBM图像及房角关闭机制的分型标准,瞳孔阻滞型12眼,占30.0%;睫状体前位型23眼,占57.5%;周边虹膜肥厚型5眼,占12.5%.根据AS-OCT图像及房角关闭机制的分型标准,瞳孔阻滞型为12眼,占30.0%.睫状体前位型21眼,占52.5%;周边虹膜肥厚型7眼,占17.5%.两种房角关闭机制分型方法间的Kappa值为0.872,即高度一致. 结论 成功建立了根据AS-OCT图像对中国PACD患者房角关闭机制分型的标准,根据AS-OCT图像和UBM图像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判断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关闭 机制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角度2.8mm透明角膜切口构型的动态变化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玲 汪玉川 严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4-928,共5页
背景近年来,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和眼内炎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透明角膜切口的构型成为眼科医师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对透明角膜切口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不同角度构建的2.8... 背景近年来,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和眼内炎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透明角膜切口的构型成为眼科医师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对透明角膜切口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不同角度构建的2.8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切口密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10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患者63例73眼,依据术后OCT测量的切口角度的不同分为切口≤45°组32例38眼和切口〉45°组31例35眼。各组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IOL术,均做2.8 mm透明角膜切口,术前1 d及术后1 d、1周及1个月应用AS-OCT对角膜切口区进行扫描,观察切口处的角膜厚度、切口未愈合长度、切口外口哆开或内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情况。结果切口≤45°组和切口〉45°组切口角度分别为31.6°±5.4°和54.3°±5.5°。术后1 d和1周切口≤45°组切口处角膜较切口〉45°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t=4.69,P=0.00);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切口≤45°组切口未愈合比例均高于切口〉4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P=0.00;Z=-5.46,P=0.00;Z=-3.52,P=0.00);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切口≤45°组切口内口哆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口〉4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1;χ^2=14.87,P=0.00;χ^2=9.07,P=0.00);2个组间切口外口的闭合率均为100%;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切口≤45°组和切口〉45°组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在切口≤45°组中发现切口后唇后退、挛缩现象3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眼压持续变动情况下,角度较小的切口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眼前节 白内障 角膜 切口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的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欣 洪晶 +4 位作者 刘峰 杨艳芳 丁爱华 任婧 昝丹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EK)术后植床和植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的患者42例(44眼),其中男30例,女1...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对角膜内皮移植术(EK)术后植床和植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的患者42例(44眼),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5~83岁。术前术后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对比观察DSAEK术后植片与植床间的位置关系。结果28例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植片贴附于角膜后表面、植片位置居中;术后不同时间植片、植床的厚度处于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植床水肿逐渐消退,植片和植床越来越稳定,贴附得更紧密,厚度变得更薄,角膜透明度增加;早期植片完全脱位者5例,占11.36%;植片部分脱位者2例,占4.55%;植片中央贴附良好,周围卷边者1例,占2.27%;植片偏位者8例,占18.18%。结论AS-OCT是评价EK术后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OCT 角膜内皮移植 植床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眼前房深度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林江 熊柯 吴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3-1537,共5页
目的比较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及超生物显微镜(UBM)所测量眼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关于AS-OCT及UBM测量眼前房深度比较的研究性文献,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 目的比较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及超生物显微镜(UBM)所测量眼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关于AS-OCT及UBM测量眼前房深度比较的研究性文献,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文献,合计710眼,Meta分析显示:AS-OCT及UBM在全体人群中测得的前房深度值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SMD=0.19,95%置信区间为(0.00,0.39)];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测得的前房深度值亦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SMD=0.02,95%置信区间为(-0.04,0.19)]。结论AS-OCT及UBM所测量的前房深度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但由于研究文献偏少、样本量较小,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还需要开展更高质量的一致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19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性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波前像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玲 马忠旭 +3 位作者 刘汝瑜 解士勇 朱剑琴 张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右眼),依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2组,颞侧10∶00点钟位切口组,共46例(46眼),上方12∶00点钟位切口组,共45例(45眼)。术前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右眼),依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2组,颞侧10∶00点钟位切口组,共46例(46眼),上方12∶00点钟位切口组,共45例(45眼)。术前1d、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角膜波前像差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组切口处角膜厚度、切口角度及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近期切口区域内口哆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上皮水泡、内皮水泡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UCVA、BCVA、散光、慧差及三叶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近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颞侧切口较上方切口局部水肿轻,其构型更有利于形成密闭性切口,降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远期颞侧切口所致手术源性散光小,角膜波前像差小,视觉质量好,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白内障 角膜切口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