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震预警数据处理系统现状分析
1
作者 许可 郭巍 +3 位作者 谭毅培 高也 马婷 白云鹏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39,共8页
为检验天津地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基于2021年6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天津地震预警数据处理系统的JEEW和EEW产出的数据,从事件匹配率、预警时效性、首报震级偏差、首报震中偏差等方面,与京津冀地区94次地震事件的正式速报结果进行对比... 为检验天津地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基于2021年6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天津地震预警数据处理系统的JEEW和EEW产出的数据,从事件匹配率、预警时效性、首报震级偏差、首报震中偏差等方面,与京津冀地区94次地震事件的正式速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JEEW系统首报用时3.8~7.0 s,首报震级偏差0.1~0.7级,首报震中偏差0.6~2.6 km;EEW系统首报用时3.4~7.0 s,首报震级偏差0.0~0.8级,首报震中偏差0.6~2.6 km。综上认为,对于中国地震台网产出的京津冀地区3.0级以上正式速报的地震,天津地震预警系统可产出时效性较强、定位精度较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数据处理系统 Jeew系统 eew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震预警设备运行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世进 尹海权 +1 位作者 张超 何庆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36,共7页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12个省地震局地震预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2022年地震预警设备故障信息及备机调查资料和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本文构建了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指...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12个省地震局地震预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2022年地震预警设备故障信息及备机调查资料和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本文构建了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预设范围内的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综合评价结果与地震预警站网运行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正确评价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改善评分较低的项目,补齐地震预警设备运行中的短板,为今后的地震预警站网运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设备运行 层次分析方法(AHP)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建勇 席楠 +3 位作者 徐泰然 戴丹青 孙丽 梁建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8,共15页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实时波形,分析、判断、加工实时波形数据,及时产出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参数等信息产品,并将其推送到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在泸定MS6.8等强震袭来时均成功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分系统功能,并讨论目前平台的技术特性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烈度速报 参数速报 融合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深度学习与物理特征预测仪器地震烈度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周 林彬华 +6 位作者 金星 于伟恒 李军 韦永祥 王士成 李水龙 周施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2728,共17页
快速准确地预测记录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并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向潜在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警报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参数特征的算法,用于更可靠地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收集并处理了2001—2021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 快速准确地预测记录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并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向潜在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警报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参数特征的算法,用于更可靠地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收集并处理了2001—2021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仪台网记录的3386次地震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地震事件进行截取、基线校正、质量筛选等预处理,共得到25714条三通道地震波形.使用18000条地震记录(90%训练,10%验证)构建了一个窗长为3秒的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CNN-PP),并对7714条地震记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NN-PP模型在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单一特征参数方法.此外,离线震例测试结果显示,CNN-PP模型的报警成功率达到95.03%,没有出现误报情况,为解决地震预警仪器地震烈度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仪器地震烈度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物理参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ormer模型和迁移学习在地震P波和噪声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郑周 林彬华 +8 位作者 于伟恒 金星 王士成 李水龙 周施文 丁炳火 韦永祥 周跃勇 陈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89-4203,共15页
准确可靠地区分地震和噪声信号对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警至关重要.然而, 无处不在且复杂的噪声信号使这项任务充满挑战.针对中国和日本数据的差异, 本研究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区分地震和噪声信号.首先, 鉴... 准确可靠地区分地震和噪声信号对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警至关重要.然而, 无处不在且复杂的噪声信号使这项任务充满挑战.针对中国和日本数据的差异, 本研究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区分地震和噪声信号.首先, 鉴于日本数据丰富, 直接训练一个Transformer模型, 该模型在日本的判别准确率为99.82%.其次, 为缓解数据不平衡, 对中国地震数据采用了随机滑动波形窗进行增强.还使用中国数据对预先训练的日本模型进行了微调, 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数据集.经过微调后, 模型在中国的判别准确率为99.47%.结果表明, 使用原始波形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地震事件判别时能够取得很高的准确率.此外, 迁移学习模型在门源6.9级地震和漾濞序列震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表明迁移学习在台网稀疏地区的应用是有效的, 这为地震学和地震预警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数据增强 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石化装置异常状态早期预警方法
6
作者 武胜男 胡一鸣 +2 位作者 张来斌 王学岐 王睿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为减少石油化工装置引发泄漏、火灾及爆炸等风险,以典型的催化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石化装置异常状态早期预警新方法。通过样条拟合原理,揭示装置压力、温度、流量等运行参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获取这些... 为减少石油化工装置引发泄漏、火灾及爆炸等风险,以典型的催化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石化装置异常状态早期预警新方法。通过样条拟合原理,揭示装置压力、温度、流量等运行参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获取这些参数的偏离速率和偏离量等特征参数。基于威布尔分布确定装置失效概率分布函数,并将提取的特征参数与失效函数相结合,构建包含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预警流程,实现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实时风险状态评估及异常预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运行参数震荡、阶跃、平缓变化趋势下实现异常预警,相较于传统的仪表系统,该预警方法的时间可提前87~621 s,可解决仪表系统单一阈值报警后异常处置时间有限的弊端。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发现基于样条拟合的预警模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布函数 石油化工装置 异常状态 早期预警 运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系统综述 被引量:25
7
作者 高峰 杨学山 马树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9,共8页
由于地震引发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灾难,地震预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异地震前预警和现地地震P波预警,同时也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城市以及铁路、核电站和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应用,强调其对于防... 由于地震引发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灾难,地震预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异地震前预警和现地地震P波预警,同时也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城市以及铁路、核电站和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应用,强调其对于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P波预警 预警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现状综述 被引量:29
8
作者 孙利 钟红 林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6,共8页
地震是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在目前地震预报技术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是当前减轻或避免地震对高速铁路危害的重要措施。文中阐述了地震预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速铁路... 地震是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在目前地震预报技术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是当前减轻或避免地震对高速铁路危害的重要措施。文中阐述了地震预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京沪高速铁路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需求,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地震预警系统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高速铁路预警系统的报警阈值,监测点的布置,列车控制方式和预警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我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高速铁路 报警阈值 监测点 列车控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数据流监控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蕾 朱宏 +3 位作者 毛国良 李冬圣 李振波 蒋宏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9-397,共9页
为实现地震预警网络环境实时监控与分析,明确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向和范围,根据地震预警系统业务分区梳理关键业务、网段和终端,并通过数据流分析实现地震预警系统网络流量监控。通过数据包采集与解码技术,实现对主要业务系统关键指... 为实现地震预警网络环境实时监控与分析,明确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向和范围,根据地震预警系统业务分区梳理关键业务、网段和终端,并通过数据流分析实现地震预警系统网络流量监控。通过数据包采集与解码技术,实现对主要业务系统关键指标的监控,从而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网络访问性能、系统服务性能、应用响应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监控与分析,实现以业务为核心的网络环境监控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流量分析 数据包检测 运维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K-net数据的偏振分析方法计算震中方位角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涛 李山有 +2 位作者 陈志高 宋晋东 卢建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基于日本KiK-net强震动观测记录,以提高计算震中方位角的准确性为目标,研究记录参量(加速度、速度、位移)、计算时间窗和滤波频带对偏振分析方法计算震中方位角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的地震数据条件下,采用位移记录、计算时间窗... 基于日本KiK-net强震动观测记录,以提高计算震中方位角的准确性为目标,研究记录参量(加速度、速度、位移)、计算时间窗和滤波频带对偏振分析方法计算震中方位角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的地震数据条件下,采用位移记录、计算时间窗为1s、滤波频带取0.1~20Hz时,可以获得最佳的震中方位角计算结果,震中方位角的计算偏差为45°时所占比例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分析 震中方位角 高铁地震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仪器研究
11
作者 佘天莉 高峰 马树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地震预报目前尚难以实现,因此,地震预警就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主题,而地震预警仪器更是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目前世界主要地震预警仪器,同时对地震预警仪器进行... 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地震预报目前尚难以实现,因此,地震预警就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主题,而地震预警仪器更是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目前世界主要地震预警仪器,同时对地震预警仪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新型智能化地震安全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方便和经济实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三分向加速度计 无线网络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SOC的预警误差分析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汪建 曹德弼 石井贵志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1-288,共8页
日本的地震预警水平比较高,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分析误差的大小及特征,通过引入人工社会(artificial societies,ARTISOC)智能技术,开发模拟了一种在各种地震发生条件下的误差分析方法,在既定观测条件下,针对各种发生状态,分析... 日本的地震预警水平比较高,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分析误差的大小及特征,通过引入人工社会(artificial societies,ARTISOC)智能技术,开发模拟了一种在各种地震发生条件下的误差分析方法,在既定观测条件下,针对各种发生状态,分析误差的变动范围及规律.利用日本地震观测网络的实际数据,计算出目前预警方法下其误差的变动范围及特征.该方法给出了误差分析的一种途径,为改善地震观测网络的布局和修正预警方法等措施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分析 地震预警 领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震级测定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彬华 金星 +5 位作者 康兰池 韦永祥 李军 张燕明 陈惠芳 周施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00-3611,共12页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是地震预警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将震级测定问题转化为震级分类问题,即将M_(L)>2.0的震级分成20个不同等级类别处理.收集了福建台网2012—2019年期间...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是地震预警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将震级测定问题转化为震级分类问题,即将M_(L)>2.0的震级分成20个不同等级类别处理.收集了福建台网2012—2019年期间记录到福建、台湾海峡及台湾共1928个地震作为研究资料,经过台站记录截取、大震样本增强、标签制作、质量筛选等预处理共得到14644条三分向地震样本记录;构建了3 s波形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震级预测模型,并用2012—2018年震例对模型进行训练,用2019年震例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台震级偏差有85.6%可控制在±0.3以内,前三台平均的震级偏差有91.8%可控制在±0.3以内,其中震级较大偏差的事件多为缺乏历史样本.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模型测定的震级值更加稳定可靠,可为解决地震预警震级测定这一挑战性难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地震预警 震级测定 震级偏差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预警震级快速估算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景宝 宋晋东 李山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134,共9页
以更准确的估算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震级为目标,利用P波触发后3 s内的日本K-net强震数据,选取幅值参数、周期参数、能量参数、衍生参数这4大类共12个P波特征参数作为输入,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震级预测模型(support ve... 以更准确的估算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震级为目标,利用P波触发后3 s内的日本K-net强震数据,选取幅值参数、周期参数、能量参数、衍生参数这4大类共12个P波特征参数作为输入,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震级预测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earthquake magnitude estimation,SVM-M)。结果表明,比较传统的震级估算“τc方法”与“P d方法”,建立的SVM-M模型震级预测误差明显减小且不受震中距变化的影响,小震高估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主震(M j7.3)与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主震(M s8.0)的震例分析结果表明,3 s时间窗不能匹配震源破裂全过程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震级低估,但仍可在P波触发后短时间窗内明确是大地震事件。建立的SVM-M模型可应用于地震预警震级快速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eew) 震级估算 支持向量机(SVM) P波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地震预警处置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明端 尚麟宇 冯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104,共6页
为优化地震影响范围外列车的运行,便于地震后乘客疏散和行车组织的恢复,提出一种基于运行图数据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处置策略。根据铁路运输性质和地震对铁路危害的特点提出高速铁路震后列车运行规则,并以此为约束条件构建高速铁路地震... 为优化地震影响范围外列车的运行,便于地震后乘客疏散和行车组织的恢复,提出一种基于运行图数据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处置策略。根据铁路运输性质和地震对铁路危害的特点提出高速铁路震后列车运行规则,并以此为约束条件构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处置策略,通过编程建立地震预警处置策略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实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处置策略可以根据车站容纳能力准确地对地震影响范围外的列车进行震后处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减少了地震对路网运行的影响,提高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行车组织 处置策略 震后恢复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季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简述了日本、法国的地震区域分布及特征,对两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及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地震行业的技术状况,参照日、法两国的经验,对中国... 简述了日本、法国的地震区域分布及特征,对两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及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地震行业的技术状况,参照日、法两国的经验,对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需要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监测 地震报警 地震预警 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