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雷州东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立龙 张德程 +7 位作者 郝连成 代友旭 张健康 李先锋 任开文 刘建 孔凡全 王勇峰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14,共15页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GI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采用蒙特卡洛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人体健康风险。【研究结果】(1)As、Cd、Cr、Cu、Hg、Ni、Pb、Zn在土壤中的平均值依次为5.85×10^(-6)、0.079×10^(-6)、64.03×10^(-6)、14.11×10^(-6)、0.07×10^(-6)、21.23×10^(-6)、35.38×10^(-6)、76.45×10^(-6),其中Cd、Cr、Ni和Zn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表明这四种元素在土壤中呈相对富集。(2)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以清洁状态和尚清洁状态为主,仅有个别点位存在轻度污染。(3)重金属除了地质背景来源,还与交通源、农业源和工业源有关。(4)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但对成人和儿童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为重金属元素As;敏感性分析表明非致癌风险中皮肤黏着系数(SL)是影响非致癌风险的首要因素,致癌风险中SL和As分别是影响成人和儿童致癌的首要因素;致癌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暴露和手-口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结论】雷州市东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整体呈轻微生态风险,但Hg和Cd应引起足够的重视;As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致癌因素,应加强对As的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农业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岩 郭常来 +4 位作者 崔健 张艳飞 李莹 李旭光 于慧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9-1484,共16页
【研究目的】查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农业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可以为当地特色农业开发、全域旅游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地质调查查明成土母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以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开展... 【研究目的】查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农业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可以为当地特色农业开发、全域旅游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地质调查查明成土母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以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识别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定量分析不同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北镇农业区土壤中Cr和Pb的均值低于辽宁省辽河流域背景值,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Hg>As>Cd>Pb>Zn>Cu>Cr>Ni。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在超标样品中Cd、Cu和Zn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的占比分别为45.56%、29.11%和11.47%,占总超标数的86.12%;As和Cd为轻度污染状态,大部分土壤样品的重金属为无—轻度的污染状态,仅Hg元素个别采样点位为强—极强污染。单指标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Hg>Cd>As>Cu>Ni>Pb>Cr>Zn,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分布范围为29.7~2358.16,平均值为141.9,以低度风险为主,其次中度风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Ni、Cr、As、Pb主要受母岩自然风化影响,Cu、Zn、Cd、Hg受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甚至建筑活动等多种来源影响。【结论】农用物质的不合理施用、大气沉降、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和煤炭燃烧等产生的物质在土壤中富集可能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污染风险,未来需要加强对Hg、Cd、Cu和Zn元素在不同地块中富集趋势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源解析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北镇农业区 锦州市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内蒙古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邰苏日嘎拉 王永亮 +6 位作者 陈国栋 李永春 薛羽 张永健 杜雨春子 杜银龙 杨建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47,共14页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11.7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0.51%,生态环境形式严峻。(3)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主要受生物丰度(D2)、景观多样性指数(D3)、高程(D5)、人口密度(D13)等因素影响,在2020年影响因子呈现更加多元化,蔓延度指数(D4)和年均降水量(D12)两个指标对当地生态脆弱性有较强的驱动作用,q值分别为0.737和0.568。[结论]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总体呈现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显著特征,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向良好发展,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驱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生态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鄂伦春地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某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莉源 孔令号 +10 位作者 赵志刚 周文辉 仇建东 黄建桦 耿百利 杨茂森 韩祥才 李亚超 顾松松 赵明杰 单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5-1500,共16页
【研究目的】本文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4件,分析测定Hg、Cd、As、Pb、Cu、Cr、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获取胶东半岛某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并进行风险评价。【研究方法】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 【研究目的】本文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4件,分析测定Hg、Cd、As、Pb、Cu、Cr、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获取胶东半岛某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并进行风险评价。【研究方法】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运用单项污染评价和地累积指数法确定其污染程度,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评估其风险。【研究结果】(1)全区仅存在3处点源污染,1处为Hg元素污染,2处为Cd元素污染;(2)元素Ni、Cr和As主要来自于土壤母质,元素Pb、Cd、Zn和Hg主要来自于矿业活动,Cu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母质和农业活动;(3)个别点状区域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元素Hg和Cd,其他元素基本上不存在风险;(4)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未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风险。【结论】该金矿周边的土壤受到了矿业活动的影响,并出现了点状污染,但程度较轻,风险可控,应当加强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土壤重金属 污染程度 来源分析 风险评价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矿区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华锋 蔡美峰 《金属矿山》 EI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57,60,共3页
为评价矿山工程地质状况 ,指导矿山开发的工程活动规划 ,开展了马钢南山矿凹山矿区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通过岩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综合评价 。
关键词 露天矿 工程地质 环境分析 可协调性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相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93-198,257,共7页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环境工程地质 成因系统 滨海城市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与生态地质调查工作建议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张涛 余正伟 +2 位作者 舒思齐 许闯胜 舒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9-494,共16页
【研究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责任。开展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国际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Costanza... 【研究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责任。开展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国际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Costanza等于2014年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运用居民消费指数、人民币和美元购买力指数,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价模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2019年度中国内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7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青海省属于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属于次热点区域,贵州省和重庆省属于次冷点区域,陕西省属于冷点区域。【结论】针对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海岸带等“两区三带”地质本底和生态特征,提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地质调查建议:一是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开展冰川冻土消融、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调查;二是在东北地区开展森林质量、生态多样性和湿地资源调查;三是在黄河流域开展上游生态退化、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湿地萎缩调查;四是在长江流域开展上游水源涵养、中游岩溶地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调查及下游河湖湿地退化调查;五是重点调查海岸线岸滩海浪侵蚀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保护 热点分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天山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驱动力分析
8
作者 袁江龙 刘晓煌 +7 位作者 李洪宇 刘玖芬 陈武迪 邢莉圆 王然 雒新萍 赵宏慧 王超 《地质通报》 2025年第8期1448-1461,共14页
【研究目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天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盐渍化问题突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可以反映西北干旱区特性,更加精确地表现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研究目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天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盐渍化问题突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可以反映西北干旱区特性,更加精确地表现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为了准确识别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基于m RSEI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探究了2000—2022年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用自然断点法和等间隔分级法评价了具体因子不同等级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用变异系数及Hurst指数,探究了天山m RSEI波动趋势及未来波动模式;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GD)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识别了天山地区m RSEI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2000—2022年天山地区mRSEI在时间上呈无规则波动的缓慢增长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未来mRSEI难以预测;天山地区人类活动因子对mRSEI的响应基本上呈线性相关;蒸散发、温度、坡度和DEM是影响该区域m RSEI的主要因子,mRSEI对不同因子的响应趋势不同。【结论】利用mRSEI能够科学地监测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天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准确把握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天山地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EI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力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