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科研设施赋能工程韧性提升——大型多功能地震模拟四台阵系统的建设发展与实践创新
1
作者 曹爽 李莹 +2 位作者 张国伟 焦驰宇 李爱群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建设大型多功能地震模拟四台阵系统能够提升我国抗震研究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为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大型多功能地震模拟四台阵系统... 建设大型多功能地震模拟四台阵系统能够提升我国抗震研究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为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大型多功能地震模拟四台阵系统的建设背景,阐述了相关设备技术参数的创新突破,结合代表性试验案例介绍了该试验系统在服务国家重大项目、提升我国抗震研究设施和装备水平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并探讨了地震模拟振动台阵实验室高效管理与开放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韧性 地震模拟振动台 台阵系统 技术参数 振动台试验 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RPC桥墩拟静力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任亮 方志 王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9,共8页
为探讨RPC桥墩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抗震性能,本文基于OpenSees计算平台,选取Concrete02本构关系和Steel02本构关系,结合非线性梁柱单元和零长度单元,建立考虑墩底纵筋滑移的滞回分析模型。3个常轴力作用下的RPC桥墩水平反复加载滞... 为探讨RPC桥墩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抗震性能,本文基于OpenSees计算平台,选取Concrete02本构关系和Steel02本构关系,结合非线性梁柱单元和零长度单元,建立考虑墩底纵筋滑移的滞回分析模型。3个常轴力作用下的RPC桥墩水平反复加载滞回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适当的参数取值,应用OpenSees中既有材料本构关系和单元类型能够较好模拟RPC桥墩的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并能反映构件在反复加载过程中强度和刚度的退化。在此基础上运用OpenSees分析轴压比、纵筋率和水平荷载加载方向等参数对RPC桥墩延性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C桥墩 openSEES 拟静力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penSees计算双钢管高强砼柱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宁波 钱稼茹 +2 位作者 纪晓东 赵作周 叶列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应用OpenSees计算外方内圆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简称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单元和截面纤维划分。钢管材料采用双线性模型Steel02,混凝土模型采用Concrete02,圆钢管内和钢管之间的混... 应用OpenSees计算外方内圆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简称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单元和截面纤维划分。钢管材料采用双线性模型Steel02,混凝土模型采用Concrete02,圆钢管内和钢管之间的混凝土采用Susantha模型,考虑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计算得到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应用OpenSees对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进行参数影响分析,讨论了轴压比、方钢管壁厚(宽厚比)、径宽比、径厚比对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轴压比,延性降低;增大方钢管壁厚(减小宽厚比),水平承载力增大;增大圆钢管直径和壁厚,有助于提高双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能力,增大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模拟开放系统(openSees) 双钢管高强混凝土(CFDT)柱 纤维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penSEES模拟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建伟 边瑾靓 +2 位作者 苏幼坡 郑玲玲 龚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7,共7页
应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计算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考虑到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Mander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参数分析,讨论了纤维模型数量、单元划... 应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计算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考虑到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机理,采用Mander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参数分析,讨论了纤维模型数量、单元划分数量和材料本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OpenSEES建模方式与模型参数选取合理;增大钢材屈服强度,可以提高方钢管混凝土柱水平承载力,混凝土强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承载力影响则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SEES 方钢管混凝土柱 纤维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结构抗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5
作者 陈国兴 陈苏 +2 位作者 杜修力 路德春 戚承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城市地下结构,尤其是隧道、地铁、地下车站、地下管线系统,是现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城市地下结构对生命和经济的重要性,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适当的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地面结构,... 城市地下结构,尤其是隧道、地铁、地下车站、地下管线系统,是现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城市地下结构对生命和经济的重要性,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适当的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地面结构,然而在近年的大地震中,已有城市地下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坍塌的多个案列报道。报道介绍了工程师在地下结构地震效应设计中所采用的定量方法,而这些新近的震害现象也揭示了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的一些重要缺陷。讨论和强调了改进地下结构地震性能和设计的最主要需求。认识到地下结构受到强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和扭曲而非惯性力作用,以及地下结构特殊的几何构型和概念特征使得其地震行为和性能与地面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从简单的解析弹性方法到复杂且物理意义更精确的整体动力数值方法,目前有多种有效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对地下结构震害、动力离心机和振动台模型试验,以及工程师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有效设计与分析方法等方面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和全面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工程 震害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减轻灾害的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清涛 张新荣 贺朝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8-151,共4页
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了工程机械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了6个实验系统,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实现技术体系、实验功能、实验内容、实验场所的开放。阐述了平台的建设内容、体... 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了工程机械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了6个实验系统,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实现技术体系、实验功能、实验内容、实验场所的开放。阐述了平台的建设内容、体系结构,以工程机械原理虚拟仿真系统为例,分析了平台的功能实现。着重论述了平台的开放模式,以及基于这一模式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开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晨 陈杰 +1 位作者 张娟 王高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3-1258,共6页
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是网络化条件下作战形式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网络化防空作战为背景,针对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概念、组成、各节点功能,构建... 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是网络化条件下作战形式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网络化防空作战为背景,针对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概念、组成、各节点功能,构建了其分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其次分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预测序列的信息传输方式,并根据作战任务和系统性能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指挥体系重组方法。最后在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仿真平台下构建了仿真实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本研究为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体系结构 网络化火控 开放式系统 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尾矿库地震稳定性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9,共5页
以西辛庄尾矿库为例,研究了不同地震加速度情况下尾矿库内部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采用PFC3D对基岩、初期坝、尾黏土、尾粉土、尾粉砂部分进行模拟,对表现为连续体的基岩颗粒采用接触连接和平行连接,对表现为松散体的其余4部分主要采用... 以西辛庄尾矿库为例,研究了不同地震加速度情况下尾矿库内部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采用PFC3D对基岩、初期坝、尾黏土、尾粉土、尾粉砂部分进行模拟,对表现为连续体的基岩颗粒采用接触连接和平行连接,对表现为松散体的其余4部分主要采用接触连接。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1g、0.2g、0.4g、0.6g的震动波作用下,模拟了20 s内尾矿库内颗粒运动变形及边坡滑落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震动的持续,颗粒位移从尾矿库坡底向坡顶发展;除初期坝外,尾矿库发生位移的颗粒都集中在初期坝产生被动土压力的区域(下滑区);尾矿库的破坏过程为从初期坝背侧尾粉砂部分发生位移,到初期坝破坏,再到尾粉砂边坡的整体下滑,该过程是加速的,开始于出现尾矿库边坡凹陷,停止于下滑区完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业工程 尾矿库 地震 颗粒流 模拟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SYS/LS-DYNA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冬茵 金星 +1 位作者 丁海平 孔戈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0-173,共4页
近年在国内很流行的大型通用程序ANSYS不但具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丰富的单元类型和材料库,而且该软件中有一个LS-DYNA模块采用了粘性边界(viscous boundary)来模拟无限域的影响,从而可以方便地、较准确地进行地基动力作用分析。国外... 近年在国内很流行的大型通用程序ANSYS不但具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丰富的单元类型和材料库,而且该软件中有一个LS-DYNA模块采用了粘性边界(viscous boundary)来模拟无限域的影响,从而可以方便地、较准确地进行地基动力作用分析。国外利用ANSYS/LS-DYNA进行地基动力作用分析非常普遍,而国内还未见到将ANSYS/LS-DYNA用于地震工程。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ANSYS/LS-DYNA进行地基动力作用分析,同时,由于软件中用于模拟无限域的粘性边界精度较低,本文提出采用精度较高的粘-弹性边界替换粘性边界,从而改善了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LS-DYNA软件 地震工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玲玲 富立 王秋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245,共5页
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时间场地受限、管理繁琐、过程监控难等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智能开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于机械与控制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工业... 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时间场地受限、管理繁琐、过程监控难等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智能开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于机械与控制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实践"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群中。实施效果表明新系统融合传统实验教学思维,实现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创新,保证疫情期间的不间断实验教学,为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智能开放 实验教学 教学管理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所致露天矿坡破坏的模拟与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9-344,378-379,共6页
为研究不同地震加速度和时间下,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边坡的破坏特点及其治理方案的效果,使用PFC3D对地震过程及治理方案进行模拟。针对连续和非连续岩体模拟的特点,利用PFC3D模拟了加速度a分别为0.2g、0.3g、0.4g、0.5g,时间分别... 为研究不同地震加速度和时间下,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边坡的破坏特点及其治理方案的效果,使用PFC3D对地震过程及治理方案进行模拟。针对连续和非连续岩体模拟的特点,利用PFC3D模拟了加速度a分别为0.2g、0.3g、0.4g、0.5g,时间分别在8s、14s、20s内及稳定时边坡内部的破坏过程。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一套边坡治理方案,包括:加固坡角和向坡面加钢筋并注浆形成增强体,并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未治理震灾前,在a=0.2g、a=0.3g(14s以前)的地震工况下边坡是稳定的;根据方案治理后,a=0.2g,0.3g,0.4g(14s以前)时边坡是稳定的。本文还发现顺坡破碎带和逆坡破碎带的现象。对坡角和坡面进行约束可治理顺坡破碎带。但逆坡破碎带是无法抑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露天矿边坡 复杂构造 颗粒流 地震灾害 治理方案 模拟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3与VirtualBox构建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林林 孙良旭 +1 位作者 吴建胜 张玉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148,共5页
提出使用开源模拟器GNS3和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在单机环境下构建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需要的网络和设备环境,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与物理网络的互通互联,使网络实验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没有人员和设备成本。该软件可提供多种类... 提出使用开源模拟器GNS3和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在单机环境下构建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需要的网络和设备环境,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与物理网络的互通互联,使网络实验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没有人员和设备成本。该软件可提供多种类型的联网环境,通过软件更新可支持新技术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工程实验室 开源软件 GNS3 VIRTUALBOX 模拟器 虚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边坡在地震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9-225,共7页
以海州矿某边坡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地震加速度情况下,边坡内各部分岩体变形和稳定性。使用PFC3D对倾角约为-15°的砂岩层、砂质泥岩层、砂岩层、煤层及基岩由泥岩和砂质页岩组成的剖面地质结构进行建模。为表现上述不同岩体的拉、压... 以海州矿某边坡为例,研究了在不同地震加速度情况下,边坡内各部分岩体变形和稳定性。使用PFC3D对倾角约为-15°的砂岩层、砂质泥岩层、砂岩层、煤层及基岩由泥岩和砂质页岩组成的剖面地质结构进行建模。为表现上述不同岩体的拉、压、剪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接触连接(ContactBond)和平行连接(Parallel-Bond)对颗粒进行设置。同时为表示不同岩层接触面的平行不整合现象对该面附近颗粒进行FISH函数删减,从而达到模拟平行不整合的效果。使用构建后模型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1 g、0.2 g、0.4 g、0.6 g的震动波作用下,模拟了20 s内边坡内颗粒运动变形及其边坡滑落情况。研究表明:地震对边坡的横向作用大于竖向作用;在a小于等于0.6 g的20 s震动波作用下,边坡的坡顶是稳定的;当震动加速度过大和时间较长时,坡脚形成空隙现象,这个现象的形成需要a和T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形成坡脚空隙的过程中,空隙周边的颗粒会向周围移动,使Z1结构彻底破坏,同时使Z2、Z3、H4结构有复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地震 结构稳定 颗粒流 模拟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中露天矿复杂构造边坡破坏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0-206,共7页
为了解在地震过程中,由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岩体组成的边坡稳定性及其内部破坏过程,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进行了模拟。利用PFC3D中的JSET和Bonds模拟了非连续和连续的岩体构造形式。施加的震动加速度a分别为0.2 g、0.3 g、0.... 为了解在地震过程中,由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岩体组成的边坡稳定性及其内部破坏过程,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进行了模拟。利用PFC3D中的JSET和Bonds模拟了非连续和连续的岩体构造形式。施加的震动加速度a分别为0.2 g、0.3 g、0.4 g、0.5 g,得到了在8 s、14 s、20 s和最终稳定时刻的边坡内部裂隙和颗粒位移。对过程中现象进行总结得到:当a较小时,先出现顺坡断裂带,且只有一条;随着a或震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出现间距基本相同的逆坡碎裂带,它始于施加震动位置,终于边坡自由面,标志着边坡内部原构造彻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露天矿边坡 地震 复杂结构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下含有逆坡裂隙的露天矿边坡破坏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1 位作者 马云东 王来贵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1-1056,1122,共6页
为了解含有逆坡裂隙和水平裂隙的露天矿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形式,基于颗粒流方法对边坡进行建模,并实施地震模拟。根据实例构建了露天矿边坡模型,并设置了87°的向斜左翼构造面裂隙和水平裂隙。数值模拟了地震载荷频率为5H... 为了解含有逆坡裂隙和水平裂隙的露天矿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形式,基于颗粒流方法对边坡进行建模,并实施地震模拟。根据实例构建了露天矿边坡模型,并设置了87°的向斜左翼构造面裂隙和水平裂隙。数值模拟了地震载荷频率为5Hz时,加速度分别为0.2g、0.3g、0.4g、0.5g时的边坡破坏情况。其中每种加速度情况下选取的持续时间分别为8s、14s、20s及稳定状态(颗粒位移速度小于10^(-3)m/s),总计16种工况。模拟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发展,初期边坡坡面附近出现裂缝并向坡外发展,未开裂岩体始终完整稳定;各加速度下边坡岩体破坏和稳定的部分几乎相同;随着加速度的增加,边坡破坏时间逐渐缩短;逆坡裂隙边坡破坏主要是边坡内被裂隙分割岩石的倾覆、翻滚、垮塌;顺坡裂隙边坡是岩石的断裂,形成贯穿于边坡的破坏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安全 露天矿边坡 地震 逆坡节理 模拟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线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万飞 谭忠盛 陈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依据深圳彩田路北延段工程新彩隧道北口段(拟建)近距离上跨厦深铁路梅林隧道两条隧道叠置的工程设计实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模型数值分析,对比明挖暗埋法和暗挖法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对既有... 依据深圳彩田路北延段工程新彩隧道北口段(拟建)近距离上跨厦深铁路梅林隧道两条隧道叠置的工程设计实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模型数值分析,对比明挖暗埋法和暗挖法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对既有隧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挖方案与暗挖方案从技术安全角度皆可行,经过综合比较,推荐明挖隧道方案.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提出了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中隔岩体的加固措施、临时边坡开挖时锚喷网的设计方案及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及既有隧道的监控量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交叠隧道 数值模拟 明挖暗埋法 暗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窗口溢流火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亓延军 崔嵛 +2 位作者 赵艳萍 龚伦伦 张和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48,共5页
选取20 cm×40 cm和60 cm×30 cm两个开口工况对窗口溢流火燃烧现象进行试验和模拟研究。试验台基于ISO 9705全尺寸热释放速率试验台搭建,包括燃烧小室、模拟外壁面、温度测量系统和气体分析系统。结果表明,燃烧状态受通风因子... 选取20 cm×40 cm和60 cm×30 cm两个开口工况对窗口溢流火燃烧现象进行试验和模拟研究。试验台基于ISO 9705全尺寸热释放速率试验台搭建,包括燃烧小室、模拟外壁面、温度测量系统和气体分析系统。结果表明,燃烧状态受通风因子影响较大。峰值热释放速率随通风因子的增大而增大,而达到峰值热释放速率的时间和燃烧持续时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溢流火焰的壁面贴附效应与小室开口比率(宽高比)有关,宽开口火焰壁面贴附效应比窄开口明显。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的热释放速率、溢流火焰温度分布、小室温度以及溢流火焰的壁面贴附效应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窗口溢流火 试验和数值模拟 开口比率 火焰贴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模拟驾驶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初娜 于鹏程 +1 位作者 孙纯 任德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71-2775,共5页
为了解决模拟驾驶仿真系统中开发成本昂贵、缺乏二次开发特性等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种结合3DMAX建模软件、开放源代码的Newton物理引擎和OSG图像渲染引擎的三维模拟驾驶仿真系统。硬件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来采集驾驶员模拟驾驶时... 为了解决模拟驾驶仿真系统中开发成本昂贵、缺乏二次开发特性等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种结合3DMAX建模软件、开放源代码的Newton物理引擎和OSG图像渲染引擎的三维模拟驾驶仿真系统。硬件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来采集驾驶员模拟驾驶时的操作行为,软件系统根据所采集的操作数据实现对车辆的运动和碰撞反应的控制以及对场景视角的切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软件开发成本低,场景逼真度高,动态效果好等特点,可以满足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记录并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ton物理引擎 OSG图像渲染引擎 模拟驾驶仿真 动力学模型 场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射线束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玉乐 雷宛 +1 位作者 张朝霞 杨晓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68,共4页
以高斯射线束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和研究为出发点,根据工程物探的特点,试验并分析了频率对地震剖面结果的影响,总结出了能够分辨薄层的最佳频率;在进行了多种浅层模型的计算试验并对该方法技术验证后,将其应用到3个工程物探实际资料上模... 以高斯射线束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和研究为出发点,根据工程物探的特点,试验并分析了频率对地震剖面结果的影响,总结出了能够分辨薄层的最佳频率;在进行了多种浅层模型的计算试验并对该方法技术验证后,将其应用到3个工程物探实际资料上模拟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和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射线束 工程物探 频率 地震波场数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土-岩复合边坡形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兰柱 黄浩轩 +1 位作者 王东 王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7-962,共6页
合理设计采场及排土场边坡角是优化露天开采境界、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针对土-岩复合边坡这一类复杂特殊的边坡,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应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二采区西... 合理设计采场及排土场边坡角是优化露天开采境界、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针对土-岩复合边坡这一类复杂特殊的边坡,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应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二采区西帮采场边坡及内排土场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优化设计了二采区西帮1-2煤底板以上内排边坡形态及1-2煤至3煤之间采场边坡形态;确定了二采区西帮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对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二采区西帮土-岩复合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土-岩复合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主要受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和3煤顶底板弱层控制;边坡形态优化后1-2煤底板以上内排边坡角为12°,1-2煤至3煤之间采场边坡角为22°,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120 m,土-岩复合边坡整体边坡角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露天矿 土-岩复合边坡 边坡稳定性 滑坡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