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润湿性微细通道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小平 王文 +3 位作者 廖政标 郭峰 吴迪 张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4-892,共9页
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影响,采用Cu Cl_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 Pa、质量流... 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影响,采用Cu Cl_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 Pa、质量流率302.7~417.2kg/(m^2·s)、热流密度2.17~29.9k W/m^2的工况下进行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点的过热度最低,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达到ONB点所需过热度最高;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距离出口最近的测点最先开始沸腾,达到ONB点所需过热度也为最小;随着质量流率的增大,ONB点的过热度逐渐增大。本文选取了7种典型的ONB点处壁面过热度预测公式,将实验值与公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发现HSU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光滑/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过热度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13.1%、20.8%和21.5%。为了更好地预测具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ONB过热度,引入表面能参数对HSU模型进行修正,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润湿性 过冷沸腾起始点 流动沸腾 微细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化压水堆子通道分析软件传热模型分析
2
作者 贾斌 温爽 +3 位作者 史强 乔雪冬 靖剑平 高新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819-13825,共7页
为更好地开展自主化压水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子通道分析软件传热模型的评价工作,对国家核安全局目前在审的几款国产自主化压水堆子通道分析软件的传热模型开展分析研究。首先,确认传热模型对于自主化压水堆子通道分析软... 为更好地开展自主化压水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子通道分析软件传热模型的评价工作,对国家核安全局目前在审的几款国产自主化压水堆子通道分析软件的传热模型开展分析研究。首先,确认传热模型对于自主化压水堆子通道分析软件的实际意义,即软件传热模型计算的相关参数主要体现在液相能量守恒方程的封闭过程中。然后通过对核态沸腾起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ONB)模型的实验确认以及敏感性分析。最终得到ONB模型的计算偏差对通道内轴向压力、燃料包壳外壁面温度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小。虽然ONB模型的计算偏差会对通道内空泡份额以及偏离泡核沸腾比(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 ratio,DNBR)产生一定影响,但仅局限于ONB起始点附近位置,对后续高空泡份额、更小DNBR的通道轴向位置的参数计算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化 压水堆(PWR) 子通道分析软件 传热模型 软件评价 核态沸腾起始点(o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通道内低温液体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的数值预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祥东 汪荣顺 石玉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1,20,共7页
ONB和OSV分别是过冷流动沸腾中气泡形成的初始位置及气泡开始挣脱壁面的位置,准确预测ONB及OSV的位置对于分析低温液体的流动沸腾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将低温液体过冷流动沸腾通道划分为3个区,建立了各区内沸腾... ONB和OSV分别是过冷流动沸腾中气泡形成的初始位置及气泡开始挣脱壁面的位置,准确预测ONB及OSV的位置对于分析低温液体的流动沸腾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将低温液体过冷流动沸腾通道划分为3个区,建立了各区内沸腾传热的机理模型及各区边界的判断标准,并将新建立的理论模型纳入双流体模型实现了数值求解,根据数值计算的结果可以很方便地判断ONB及OSV的位置。建立的模型有助于从机理上实现低温液体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体 过冷流动沸腾 传热机理 核态沸腾起点(onb) 有效空泡起点(O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云龙 侯延栋 李洪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6-1420,共5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进口温度80~100℃、质量流速0~100 kg/(m2&#183; s)、热流密度0~80 kW/m2的条件下对棒束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ONB)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和棒束特殊的几何结构对ONB的影响,通过...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进口温度80~100℃、质量流速0~100 kg/(m2&#183; s)、热流密度0~80 kW/m2的条件下对棒束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ONB)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和棒束特殊的几何结构对ONB的影响,通过引入雷诺数,对棒束通道内ONB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棒束通道ONB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棒束通道内ONB的热流密度,其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过冷沸腾起始点 经验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研究堆堆芯热工水力分析程序THAS-PC4 被引量:3
5
作者 郝老迷 李运文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0,共9页
针对高通量研究堆的热工水力特点和设计准则开发了堆芯子通道分析微机程序THAS-PC4。该程序能够计算稳态和瞬态工况下堆芯内冷却剂的流量、温度、密度和压力等参量的分布以及燃料元件的温度场。它还可以确定临界热流密度和偏离... 针对高通量研究堆的热工水力特点和设计准则开发了堆芯子通道分析微机程序THAS-PC4。该程序能够计算稳态和瞬态工况下堆芯内冷却剂的流量、温度、密度和压力等参量的分布以及燃料元件的温度场。它还可以确定临界热流密度和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泡核沸腾开始时的壁面温度以及流动开始不稳定时的热流密度等,以评价反应堆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研究堆 子通道分析 热工水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纹壁面微细通道沸腾曲线及沸腾起始点研究
6
作者 罗小平 樊鹏 +1 位作者 周建阳 王梦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8-1239,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壁面微细通道内质量通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制得3种不同波纹壁面的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33℃、压力为60kPa的工况下,调节加热板的功率,在质量通量为203.75kg/(m^(2)·s)、255.68... 为了探究不同壁面微细通道内质量通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制得3种不同波纹壁面的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33℃、压力为60kPa的工况下,调节加热板的功率,在质量通量为203.75kg/(m^(2)·s)、255.68kg/(m^(2)·s)、307.61kg/(m^(2)·s)、358.59kg/(m^(2)·s)和409.57kg/(m^(2)·s)的条件下分别测定3种不同波纹壁面沸腾曲线。通过分析3种微细通道不同质量通量下的沸腾曲线,归纳ONB点的过热度和热通量变化规律,进一步比较在同一质量通量下不同壁面微细通道的沸腾曲线,分析波纹壁面沸腾起始点的过热度减小的原因,最后将实验值与现有的ONB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发现Hsu模型预测效果整体较好,但该模型没有关联质量通量因素,本文对3种波纹壁面不同质量通量作用下ONB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壁面微细通道,随着质量通量增大,ONB点壁面过热度减小;相同质量通量下普通微细通道ONB点的过热度最高,正弦微细通道次之,三角形微细通道最低;本文的ONB预测模型对普通、正弦和三角形微细通道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值分别为0.77%、1.91%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沸腾起始点 波纹壁面 流动沸腾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令健 韩吉田 +1 位作者 陈常念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56-1963,共8页
在系统压力P=412~850 k Pa,过冷度?Tsub=4.7~15.0℃,热通量q"=0.11~10.90 k W·m^(-2),质量流量G=147.5~443.7 kg·m^(-2)·s-1的条件下,对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 在系统压力P=412~850 k Pa,过冷度?Tsub=4.7~15.0℃,热通量q"=0.11~10.90 k W·m^(-2),质量流量G=147.5~443.7 kg·m^(-2)·s-1的条件下,对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系统参数相同时,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基本相同,但是立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壁面过热度小于卧式螺旋管;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壁面过热度随着过冷度和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压力、螺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无量纲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发展了适用于螺旋管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相变 传热 螺旋管 沸腾起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层对过冷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知红 李文浩 +2 位作者 李彦良 张喦 田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针对锈层对过冷沸腾换热冷却效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校验。首先结合经典的过冷沸腾换热理论,分析了锈层对冷却效果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然后进行了一组夹套内壁生锈和未生锈两种情况下冷却效果的对比实验。实验... 针对锈层对过冷沸腾换热冷却效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校验。首先结合经典的过冷沸腾换热理论,分析了锈层对冷却效果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然后进行了一组夹套内壁生锈和未生锈两种情况下冷却效果的对比实验。实验发现,内壁生锈造成入口段温度大幅升高,且温升沿流道方向递次减小。接着分析了造成该现象的几大因素,推断锈层影响了流态进而抑制了沸腾换热机制是最主要的因素,并对不同入口流态下管内沸腾换热进行数值仿真,校验了上述分析结果。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过冷沸腾换热中易生锈或类似的粗糙内壁槽道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沸腾换热 锈层 沸腾起始点(onb) 实验研究 仿真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内Ledinegg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冲 高璞珍 +3 位作者 谭思超 黄栋 余志庭 兰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为研究窄矩形通道Ledinegg不稳定性,分析影响系统Ledinegg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窄矩形通道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数学理论推导。实验表明:随热流密度的增加或系统压强的减小,窄矩形通道内部特征曲线负斜率区斜率变小。此斜率越小,... 为研究窄矩形通道Ledinegg不稳定性,分析影响系统Ledinegg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窄矩形通道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数学理论推导。实验表明:随热流密度的增加或系统压强的减小,窄矩形通道内部特征曲线负斜率区斜率变小。此斜率越小,系统发生不稳定的概率越大,且流量漂移的波动振幅越大;与常规通道不同,过冷度对窄矩形通道Ledinegg不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很小。在忽略窄矩形通道内的加速压降和重力压降,仅考虑摩擦压降的情况下,推导出窄矩形通道内部特征曲线的数学关系式,给出了系统达到稳定的数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Ledinegg不稳定性 流量漂移 沸腾起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