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分层分类建构——基于“分区”与“系统”逻辑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民 程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共8页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国际经验,提出在建立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明确市县全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规划分区的同时,应针对“分区”与“系统”的发展规律和管控需求,建立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生态区规划、海洋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体系;进而提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与“分区规划体系”“相关专项规划体系”“实施规划体系”共同建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最后,针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与基础性作用,阐述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家空间规划 分区与系统 分层分类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天窗管理的路径与实践:中美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允 何思源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探索调出地块(“开天窗”)这一空间规划思路的制度动因、潜在问题和优化路径。【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历史文献,利用比较分析法,溯源中美两国天窗概念的演变,归纳总结二者天窗... 【目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探索调出地块(“开天窗”)这一空间规划思路的制度动因、潜在问题和优化路径。【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历史文献,利用比较分析法,溯源中美两国天窗概念的演变,归纳总结二者天窗管理体制和路径的异同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由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所有权结构存在差异,中美两国形成了基于土地功能的“开天窗”规划和基于所有权整合的“关天窗”管理的迥异路径,面临多元权益协调和冲突化解的共通难题。【结论】是否“开天窗”以及如何管理天窗社区是影响国家公园保护成效和实现区域发展协同的关键因素。中国国家公园规划应反思并追问“开天窗”的正当性,建立人为活动正当性评价体系,通过分类管控和规划对接,实现从“调”到“管”的转变;可借鉴国外天窗管理的制度工具,通过多种工具的选取与组合使用提升保护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天窗 国土空间规划 联邦土地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运河流域人居环境地方性景观演生机制及韧性发展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琳 左佑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 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演生机制与“内生-外源”耦合机理,由此提出面向流域“水-运-城乡”生态景观全要素统筹治理、区域多尺度生态优化布局与地域时序性动态调整的韧性规划发展策略。研究表明:1)江南运河流域湖荡塘漾自然水系与人工运道河网共同串联起沿运城乡景观空间,体现了流域生境基底、地域生产需求与区域功能统筹对地方性人居环境的营造智慧;2)“水-运-城乡”内在演生阶序存在波动性渐进、结构性突变与关联性滞后效应,演生关联强度较高的区域集中于主要自然水系与江南运河主航道碰撞交汇处及沿运重点城镇邻域范围,具有自然风险扰动性与地域发展突进性特征;3)生境维育、交通迁移、城乡聚集、生计流转与文化沿袭等外部影响因素在流域、区县与乡镇尺度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江南运河流域 人居环境景观 地方性 “水-运-城乡”层积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流转的居住权路径检视及其入市法律规制
4
作者 袁文全 李贵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6,共15页
投资性居住权制度的引入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物权编制定过程中讨论的热点议题之一,历次审议稿的意见征求中效仿德国允许居住权自由转让的观点虽在当时罕有反对之声,但最终却与《民法典》第369条中“居住... 投资性居住权制度的引入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物权编制定过程中讨论的热点议题之一,历次审议稿的意见征求中效仿德国允许居住权自由转让的观点虽在当时罕有反对之声,但最终却与《民法典》第369条中“居住权不得转让”的规定截然相反,从侧面表明立法者认为比较法上的投资性居住权在根本上不符合我国居住权制度的设立初衷与社会发展需求。在“适度放活”改革背景下宅基地流转入市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将宅基地使用权塑造为纯粹用益物权的观点在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扩张宅基地用途与使用权能的农村住宅居住权路径同样引发学界关注,依托“房地一体”处分规则借助投资性居住权的自由转让实现宅基地流转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与推崇。然而通过分析后发现,农村住宅投资性居住权与《民法典》规定的居住权在功能上存在差异,与禁止转让的限制存在冲突,不具有突破现有用途管制进而实现宅基地“适度放活”的可能,对促进宅基地流转的实践价值甚微。未来的宅基地流转模式选择,放弃以居住权路径为代表的权利扩充模式应是理性之举。作为权利扩充模式的代替,从本土实践中产生的宅基地转化模式明显是推动宅基地流转更为合理的制度出路。将宅基地使用权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不仅契合宅基地“适度放活”与现有法律权利体系,也与我国土地权利演进的历史逻辑一脉相承,展示出推动土地要素流动进而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效应,已经完成由政策文件、试点经验向地方性法规的转变。为切实完成“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目标,需要对当前试点地区中新兴的宅基地权利转化模式进行总结,在法律层面形成制度规范,以维护村集体所有权人地位、确保农户利益不受侵害为出发点,形成符合乡村特色的国土规划制度与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并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宅基地使用权 投资性居住权 宅基地流转 权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肖义 杨浩南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8,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2)经济集聚、产业集聚、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促进要素市场高效配置以及改善政府间协作水平是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机制;(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偏单中心和偏多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对过渡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作用效果不显著,且该规划对促进外围城市、“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博台线”西南半壁、第一梯队城市群以及第二批次规划实施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应因地制宜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规划方案,重点关注过渡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分类引导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系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
6
作者 陶陶 包雷 +1 位作者 许依宁 汪子涵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36-142,152,共8页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旨在精确界定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为制定与实施植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的定位服务。[方法]借助MaxEnt模型、SDMtoolbox工具以及ArcGIS平台,将重庆市2 504个植物...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旨在精确界定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为制定与实施植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的定位服务。[方法]借助MaxEnt模型、SDMtoolbox工具以及ArcGIS平台,将重庆市2 504个植物物种与生物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多维度数据相结合,通过迭代计算,精确描绘这些植物物种的潜在适宜生境,评估并绘制重庆市植物多样性地图。[结果]重庆市的高植物多样性生境面积为31 550 km^(2),占比37%,在空间上呈现渝东北和两江四山一主一次两个植物多样性中心。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定位高度契合高植物多样性生境的空间分布,生态保护用地显著集中于渝东北植物多样性主中心,且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不足。[结论]扩大生态保护用地有效范围,构建区域性的生态保护用地网络,并实施融合保护和发展理念的社区生态保护用地策略,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用地空间格局,促进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生态保护用地 MaxEnt模型 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萌萌 杨楠 +3 位作者 王轶 刘琼 李小磊 郅二铨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和生态经济协调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的高值和低值聚集分布特征及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和经济协调程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增加趋势,ESV由2000年的40217.3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135.10亿元,其中,草地的ESV值最大,未利用地的ESV最小。②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稳定,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各阶段ESV变化率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GDP的增加率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生态和经济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水平。【结论】2000—2020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GDP,生态与经济协调度较低,未来需要加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热点分析 生态经济协调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到应用:将声景资源概念和评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8
作者 陈铸 刘江 李福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0,共7页
声景是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所形成的重要资源,对为公众提供美学欣赏、游憩体验和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贡献。目前声景资源已被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这种概念能为声景资源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带来新的思考,弥补现阶段仅考虑噪... 声景是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所形成的重要资源,对为公众提供美学欣赏、游憩体验和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贡献。目前声景资源已被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这种概念能为声景资源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带来新的思考,弥补现阶段仅考虑噪声负面影响的缺陷。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声景资源评价的现状并定位了合适的切入点,之后提出将声景资源概念和评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适应性理论框架,最后讨论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融入声景资源评价在不同阶段可行的方法技术,以及评价结果在各规划类型的实践应用。研究能够为声景资源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指明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资源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9
作者 包斯琴 马雅婷 +2 位作者 杨霞 那日嘎拉 韩阿茹汗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24,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及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过渡期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村域尺度空间布局优化协调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命题。为了破解当前村域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以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典型村... 在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及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过渡期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村域尺度空间布局优化协调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命题。为了破解当前村域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以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典型村庄内蒙古磴口县巴音毛道嘎查为研究区,依托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与MCR模型模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适宜性格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按照MCR模型模拟结果,将巴音毛道嘎查划分为乡村发展区、农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保护区。第二,叠加研究区国土利用现状与其适宜性分区,将研究区内生态空间中的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产空间中的生活用地全部优化为生态用地或对生态环境有涵养作用的农业生产用地。相比研究区现状,林地生态用地优化后增加146.55hm^(2),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服务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其他生态用地优化后分别减少15.03hm^(2)、0.25hm^(2)、1.82hm^(2)、129.45hm^(2)。相比国土资源利用格局的现状,优化后国土空间布局的规整性和连通性都有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研究区用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土地适宜性 村庄规划 巴音毛道嘎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政府合作、市场分割与资源空间错配——基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编制批复的准自然实验
10
作者 宋美喆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共21页
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编制的批复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2年中国28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群政府合作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合作通过抑制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资源空间错配... 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编制的批复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2年中国28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群政府合作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合作通过抑制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资源空间错配程度,内生性控制与多项稳健性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从动态性看,合作政策对市场分割和资源错配的矫正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并在达到峰值后趋于减弱。从异质性看,具有多中心结构的城市群,政府合作产生的积极效应尤为显著。此外,合作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外部环境的调节影响,在法治、营商和信用环境优良的地区,其对资源空间错配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避免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群建设,完善政府合作政策的动态评估与优化机制,强化外部环境保障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政府合作 资源空间错配 市场分割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人口变化特征分析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佳捷 刘玲 +3 位作者 张雪 涂蕾 贺艳华 张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人口结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资源的发展方式,研究人口结构变化特征,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与趋势,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对促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十年人口变化特征,提出... 人口结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资源的发展方式,研究人口结构变化特征,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与趋势,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对促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十年人口变化特征,提出了面向人口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在规划响应机制方面,人口规模变化驱动规划需求、人口结构变化影响设施配置、人口城乡分布影响城乡格局、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平衡。(2)在人口变化特征方面,湖南省人口规模呈负增长趋势,人口结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城镇人口向主要的交通干道与经济通道集聚,人口流出规模与比例呈扩大趋势。(3)针对人口变化特征,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包括分级分类引导、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强化城乡融合动能和提高产业发展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 响应机制 规划应对策略 人口变化特征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国家公园适宜范围识别研究——以拟建洞庭湖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焕哲 彭渤 +2 位作者 孙旭 陈希亚 胡雨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国家公园范围边界是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界线,作为国家公园设立的基础,范围识别是关系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管理能否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是其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的最直接体现。为科学识别国家公园范围,提出一套基于对生态系... 国家公园范围边界是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界线,作为国家公园设立的基础,范围识别是关系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管理能否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是其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的最直接体现。为科学识别国家公园范围,提出一套基于对生态系统原真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管理可操作多重考虑的范围识别方法,并以拟建洞庭湖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生态系统原真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三方面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叠加分析,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弥补了国家公园范围识别生态保护导向单一的不足。(2)研究区内生态系统原真性区域面积不大,仅1 165.46 km~2;维持了较好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完整性指数平均值为0.45;可操作性评价结果显示国家权属且属保护地所在空间的可行性指数较高。(3)洞庭湖国家公园适宜划定范围为2 145.7 km~2,包括了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三大片区,其中核心保护区205.8 km~2。可尝试动态评估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并将国家公园纳入更大的保护地网络,为国家公园的创建和管护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国家公园 国土空间规划 适宜范围 范围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地域主体功能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伟 段云生 +2 位作者 尹力 薄立明 夏俊楠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3-1948,共16页
为构建珠江流域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文章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切入视角,运用交叉转换矩阵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1990—2020年珠江流域“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间珠江流... 为构建珠江流域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文章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切入视角,运用交叉转换矩阵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1990—2020年珠江流域“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间珠江流域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生态空间微增,但农业空间大量减少,上-中-下游“三区空间”演化空间差异显著;全域农业空间面积大幅减少,主要在下游地区转换为城镇空间,在上、中游地区恢复为生态空间;2)不同主体功能区中,城市化地区城镇空间增长最为剧烈,生态功能区生态空间恢复显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空间大量减少;3)珠江流域“三区空间”演化受社会经济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和道路交通要素的共同驱动,不同驱动因子对于不同类型空间演化的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产业发展大幅推动了城镇空间的扩张,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力地推动重点生态区地生态空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战略 国土空间规划 “三区空间” 演化特征 驱动机制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的建设用地高质量发展规划策略——以鲁豫皖苏浙沪为例
14
作者 赵凯旭 欧阳东 +1 位作者 周勇 王梅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建设用地变化是城乡空间生长过程的直接映射,对其规模和布局的合理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运用竞争态和脱钩模型,分析了鲁豫皖苏浙沪建设用地时空演化规律和集约利用水平,提出... 建设用地变化是城乡空间生长过程的直接映射,对其规模和布局的合理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运用竞争态和脱钩模型,分析了鲁豫皖苏浙沪建设用地时空演化规律和集约利用水平,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分区管控规划策略,形成“动态分析-绩效评价-政策设计”的新框架。研究发现,鲁豫皖苏浙沪城际间建设用地规模差异大、集聚性高,变化趋势由“存量更新型、高速增长型城市为主,增量扩张型、停滞收缩型城市为辅”转变为“存量更新型、停滞收缩型城市为主,增量扩张型、高速增长型城市为辅”。建设用地与人口、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日趋多元化,人口导向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滞后于经济导向。基于变化趋势和脱钩关系的匹配度或冲突度,提出增量高质量发展区、减量创新发展区、增量提质发展区、减量提质发展区和精明收缩发展区5类规划管控分区类型,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建设用地 规划策略 国土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化工行业总图设计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全 宋一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
总图设计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用和生产运行能耗有很大影响,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工程案例,从化工行业发展、总图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提出国土空间... 总图设计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用和生产运行能耗有很大影响,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工程案例,从化工行业发展、总图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化工项目总图设计要以用地集约、绿色低碳为目标,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安全环保等因素;同时,因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也提出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总图设计 煤化工 石油化工 L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生强 廖光炯 +5 位作者 孟庆玉 贺飞 彭波 伏勇 雷小军 任婷婷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科学掌握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物种的精细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为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保护地位和科研价值。2019年5月~2022年8月,按照公里网格法在四川小寨子... 科学掌握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物种的精细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为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保护地位和科研价值。2019年5月~2022年8月,按照公里网格法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临近区域布设红外相机,以期利用监测数据来评估红腹角雉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间共计32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97个公里网格,共计约9560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77个公里网格下拍摄到红腹角雉活动影像,独立有效记录608次。研究发现,红腹角雉的网格占有率为39.09%,不同功能区域均有分布和集群活动,集群数量为(2~3只);红腹角雉的平均探测率为0.12,平均占域率为0.13,占域率随着距居民点的距离(β=-0.287,SE=0.283)的增大而减小,随着NDVI(β=0.057,SE=0.179)的增大而增大,探测率随着NDVI(β=0.023,SE=0.109)和海拔(β=0.016,SE=0.096)的增大而增大;红腹角雉在6种植被类型下均记录到其分布,在落叶阔叶林(1.00)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0.60)下的拍摄率最高;红腹角雉在保护区的分布海拔跨度为1518~3543 m,在1518~2000 m海拔段拍摄率最高(1.14)。在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同步绘制了保护区全域公里网格下的独立有效记录分布图、单网格集群分布图、占域分布图,直观展现物种的具体分布情况,也助力物种的精细化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寨子沟国家级保护区 红腹角雉 红外相机 空间分布格局 占域模型 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分维度的海岸带景观时空演变量化评价研究——以泉州湾为例
17
作者 陶楠 庄晓平 陈丽花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海岸带是海陆统筹战略实施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基于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分维度因子,以泉州湾为实证研究典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利用1973年以来7个时相的MS... 海岸带是海陆统筹战略实施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基于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分维度因子,以泉州湾为实证研究典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利用1973年以来7个时相的MSS/TM/ETM遥感资料,监测调查泉州湾入海口围垦后的景观变化,引入景观分维度指标,量化评估围垦后入海口50年的景观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理解海岸带潜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并总结量化评价方式与路径,提出一种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的监测与量化评价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景观 景观分维度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鄠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数转换要点研究
18
作者 陈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推进,明确各地现状数据的工作日益紧迫。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为基础的现状数据不能满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工作要求,所以在“三调”基础上科学准确地衔接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信息和现状数...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推进,明确各地现状数据的工作日益紧迫。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为基础的现状数据不能满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工作要求,所以在“三调”基础上科学准确地衔接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信息和现状数据,并形成科学准确的现状底图是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有效的基础。“三调”数据与其他关联数据在坐标、分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转换。本文在梳理“三调”工作分类和规划用途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以鄠邑区为例,对具体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基数转换 陕西西安 鄠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32
19
作者 蔡玉梅 陈明 宋海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7,共5页
运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空间规划体系与行政设置对应,形式上体现为四级、三级或二级,总体上可以归为具有战略性的国家级、具有承上启下传导性的区域级和控制性的地方级;虽然当前研究对各... 运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空间规划体系与行政设置对应,形式上体现为四级、三级或二级,总体上可以归为具有战略性的国家级、具有承上启下传导性的区域级和控制性的地方级;虽然当前研究对各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描述和分析较多,但对比研究及对变化规律等的研究较少。我国规划体制正处在改革之中,空间规划体系正处在探索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空间规划体系经验,与现行规划体系衔接,逐步构建中国式空间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宏胜 陈浩 +1 位作者 肖扬 李志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6,共5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代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对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出现的“强化传统”及“迎变而上”两种发展思路,从外生与内生发展机制分析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模式,提出适应时代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代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对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出现的“强化传统”及“迎变而上”两种发展思路,从外生与内生发展机制分析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模式,提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科发展建议。文章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出现对城乡规划学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使城乡规划学科出现向综合型“大学科”转变的重大机遇;在应对规划实践层面的变化上,城乡规划学科要全面评估行业变化与城镇化阶段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加快新学科内核和新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探索更为多元和更为包容的学科发展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学科 内生机制 外生机制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