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与非均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2 位作者 郑德志 解德录 李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187,共6页
为探究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非均质特征,以重庆南川、綦江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样品为例,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等实验技术手段,总结出孔隙的结构特征,进而揭示储层在微观尺度上的非... 为探究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非均质特征,以重庆南川、綦江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样品为例,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等实验技术手段,总结出孔隙的结构特征,进而揭示储层在微观尺度上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储层发育为多种孔隙类型,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孔隙在连通性、形态、孔径、分布特征上的微观非均质性较强;储集能力、渗流能力的差异受控于储层孔隙-微裂隙的非均质性;分形维数可作为孔隙非均质程度的定量评价标准。对页岩储层纳米孔和非均质性的研究,可以为储层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纳米尺度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泉水 高后秀 +2 位作者 刘双翼 张贵杰 杨渝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铜锌铝合金为基体,利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在基体上生长出直径为十几纳米,长度达800nm的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研究了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结构,发现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的顶部呈自然开口状态。初步讨论了开口一维... 以铜锌铝合金为基体,利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在基体上生长出直径为十几纳米,长度达800nm的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研究了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结构,发现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的顶部呈自然开口状态。初步讨论了开口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铜锌铝合金 CU-ZN-AL 开口 透射电子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微结构疏水表面结霜过程及抑霜特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丁云飞 殷帅 +1 位作者 廖云丹 吴会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13-3219,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通过调节电纺母液浓度,制备出7种具有典型微米颗粒结构、微米颗粒/纳米纤维混合结构和纳米纤维结构的疏水表面,实现了纳微结构的表面可控;对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疏水性能;通过表面结霜过程和抑霜性能实验比... 采用静电纺丝法,通过调节电纺母液浓度,制备出7种具有典型微米颗粒结构、微米颗粒/纳米纤维混合结构和纳米纤维结构的疏水表面,实现了纳微结构的表面可控;对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疏水性能;通过表面结霜过程和抑霜性能实验比较,结合表面分形维数分析,研究了纳微结构疏水表面的抑霜特性。结果表明,虽然7种纳微结构疏水表面接触角均在139°~152°之间,具有明显的疏水特性,但其抑霜性能与疏水性能并不呈一致关系;抑霜性能与表面结构密切相关,随着表面结构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静电纺丝 纳微结构 疏水表面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聚集结构的模拟及其分维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卫峰 宣益民 李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该文根据微粒子在流体中作布朗运动的朗之万理论和微粒子的运动方程 ,模拟纳米粒子在流体中的聚集过程 ,并运用分形理论分析纳米粒子聚集系统的结构 ,建立了模拟纳米粒子无规则运动的DLCA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系统的分形维数与纳米粒子... 该文根据微粒子在流体中作布朗运动的朗之万理论和微粒子的运动方程 ,模拟纳米粒子在流体中的聚集过程 ,并运用分形理论分析纳米粒子聚集系统的结构 ,建立了模拟纳米粒子无规则运动的DLCA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系统的分形维数与纳米粒子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模拟 纳米粒子 聚集态结构 分维数 布朗运动 DLCA模形 分布形态 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纳米级孔隙低温氮吸附特征及分形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玉贵 焦银秋 +2 位作者 雷东记 李钰魁 麻志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8,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煤级煤体纳米级孔隙结构特性,通过低温氮吸附法对宿州邹庄矿、平顶山八矿、鹤壁九矿的8组煤样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了煤孔隙结构特性,并运用孔隙分形几何学理论基础建立FHH模型,揭示了煤的变质程度和破坏程度对煤孔隙结构差异... 为了研究不同煤级煤体纳米级孔隙结构特性,通过低温氮吸附法对宿州邹庄矿、平顶山八矿、鹤壁九矿的8组煤样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了煤孔隙结构特性,并运用孔隙分形几何学理论基础建立FHH模型,揭示了煤的变质程度和破坏程度对煤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其吸附能力与变质程度并不呈线性关系,与共生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的平均孔径普遍较小,但其孔比表面积较大,且构造煤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原生结构煤。(2)不同煤级煤的分形维数D大小并不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呈规律性的线性变化,构造变形作用促使构造煤孔隙结构复杂化。(3)分形维数D越大,表明煤体孔隙结构越复杂,煤体孔比表面积及其吸附量也较大。(4)分形维数与平均孔径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孔隙 低温液氮吸附 构造煤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微观特性分析
6
作者 王浩 何超 +4 位作者 张健 李加强 马志磊 刘学渊 王珑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101,共7页
为研究高原环境机动车排放颗粒物微观特性,该研究在昆明地区进行试验收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和柴油机排放颗粒物。通过Matlab软件对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的颗粒图像进行处理,结合图像算法对颗粒团聚体分形维数和... 为研究高原环境机动车排放颗粒物微观特性,该研究在昆明地区进行试验收集缸内直喷(GDI)汽油机、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和柴油机排放颗粒物。通过Matlab软件对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的颗粒图像进行处理,结合图像算法对颗粒团聚体分形维数和初级粒子纳米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环境下机动车源排放颗粒物团聚体都呈现出外观不规则且具有分形特征的簇状或链状结构,初级颗粒表面粗糙且近似为球形颗粒;其中PFI汽油机颗粒物分形维数大于GDI汽油机和柴油机颗粒物;GDI汽油机和PFI汽油机颗粒碳晶长度略小于柴油机颗粒物,碳晶曲率大于柴油机颗粒物,而PFI汽油机颗粒物碳晶间距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机动车 颗粒物 微观特性 分形维数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