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分割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设计
1
作者 马遵 王丹阳 +2 位作者 孟贤 肖文勋 朱林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会影响并网电流的质量,为解决传统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无法结合多个性能指标进行参数整定的问题,本文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和控制参数设计。采用D分割法进行控制器参数综合设计,结合裕度测试器,得到同时...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会影响并网电流的质量,为解决传统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无法结合多个性能指标进行参数整定的问题,本文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和控制参数设计。采用D分割法进行控制器参数综合设计,结合裕度测试器,得到同时满足幅值裕度、相位裕度、电流环带宽等多性能指标的控制器多目标参数稳定域。此外,本文使用D分割法分析在LCL滤波器参数存在偏差时参数稳定域的变化趋势,实现在滤波器参数扰动情况下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的精确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综合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器参数设计 并网逆变器 比例积分控制器 d分割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2
作者 周雪松 王鑫 +3 位作者 马幼捷 王博 赵明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385,共8页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系统鲁棒稳定的ADRC控制器参数范围;利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遗传算法,按综合性能指标在该范围内进行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方法能有效抑制微网母线侧的电压波动和负载突变,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增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dC-dC变换器 遗传算法 自抗扰控制 d-分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d方法分析单周控制CUK电路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崇坚 韦立祥 +2 位作者 寿晓强 刘丛伟 李发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2-36,共5页
单周控制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的动态跟踪能力、良好的鲁棒性和高质量的输出波形等优点。文章提出了基于平均状态空间方法的D-d法,对单周控制CUK电路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单周控制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的动态跟踪能力、良好的鲁棒性和高质量的输出波形等优点。文章提出了基于平均状态空间方法的D-d法,对单周控制CUK电路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算法简单、物理概念清晰,还可获得该电路较为精确的动态稳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周控制 d-d CUK电路 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分数阶PID控制(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时中 黄学祥 +1 位作者 谭谦 胡天健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8,共9页
作为空间操控的重要手段,空间遥操作将趋向于更精细和更灵活.然而传统的空间遥操作控制方法难以兼顾操作的精细性和灵活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阐述了一种面向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分数阶PID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 作为空间操控的重要手段,空间遥操作将趋向于更精细和更灵活.然而传统的空间遥操作控制方法难以兼顾操作的精细性和灵活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阐述了一种面向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分数阶PID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空间遥操作分数阶PID控制系统.其次,针对空间遥操作时滞系统和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要求,基于系统的参数稳定域,对分数阶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最后,数值仿真和地面遥操作实验验证了分数阶PID控制器的跟踪性能、抗干扰性、鲁棒性和抗时延抖动性能.因此,本文设计的分数阶PID控制器不仅适合于空间遥操作复杂时滞系统,而且可以满足未来空间遥操作任务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操作 PId控制 分数阶微积分 参数稳定域 d–分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控制方式综述 被引量:20
5
作者 龚伟 周雒维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D类放大器虽然具有很高的效率 ,但由于功率晶体管的开关工作方式 ,D类放大器引入的失真通常大于线性放大器 ,这也是目前D类放大器在音频放大领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D类放大器的控制方式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适合... D类放大器虽然具有很高的效率 ,但由于功率晶体管的开关工作方式 ,D类放大器引入的失真通常大于线性放大器 ,这也是目前D类放大器在音频放大领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D类放大器的控制方式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适合的控制方法以改善D类放大器的保真度 ,是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和音频功率放大领域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功率放大器 控制方式 d为放大器 PMW 脉冲宽度调制 THd 谐波畸变率 自然采样 统一采样 单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D-STATCOM动态建模与系统仿真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昭昭 马小平 汪毅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配电网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D-STATCOM是重要的用户电力设备,能够有效解决配电网中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电网谐波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针对配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的动态性能,用开关函数法建立了D-STATCOM的动态数学模... 配电网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D-STATCOM是重要的用户电力设备,能够有效解决配电网中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电网谐波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针对配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的动态性能,用开关函数法建立了D-STATCOM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依据瞬时无功理论对直接电流控制的D-STATCOM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搭建了D-STATCOM的系统仿真模型,得到了D-STATCOM的动态仿真图。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D-STATCOM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 直接电流控制 d-STATCOM 瞬时无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θ-D方法的方位角约束自主交会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昱恒 侯明善 赵启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76-1981,共6页
基于θ-D方法研究了视线坐标系内带有方位角约束的自主交会控制问题。根据轨道坐标系相对运动模型,建立视线相对动力学模型。针对该模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采用θ-D次优控制算法设计了自主交会的闭环控制方法,并讨论了加权矩阵选... 基于θ-D方法研究了视线坐标系内带有方位角约束的自主交会控制问题。根据轨道坐标系相对运动模型,建立视线相对动力学模型。针对该模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采用θ-D次优控制算法设计了自主交会的闭环控制方法,并讨论了加权矩阵选取原则。所设计的交会最优控制方法不需要实时求解状态相关黎卡提方程和哈密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使自主交会控制获得了简易性和快速性,同时实现了对交会方位角的控制,解决了对接口指向不同方位的交会问题。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克服了交会模型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且对于目标圆和椭圆轨道交会任务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交会 视线 θ-d方法 次优控制 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θ-D非线性控制方法的伴随轨道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建军 周文勇 袁建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4,共8页
为了实现燃料消耗最少的伴随轨道控制,研究使用θ-D次优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伴随轨道的优化控制律。相对运动模型中考虑了地球形状摄动的影响,且适用于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目标航天器。采用状态变量增广法,对相对运动模型进行处理,以满足... 为了实现燃料消耗最少的伴随轨道控制,研究使用θ-D次优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伴随轨道的优化控制律。相对运动模型中考虑了地球形状摄动的影响,且适用于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目标航天器。采用状态变量增广法,对相对运动模型进行处理,以满足θ-D控制方法的要求。采用相对轨道要素设计了理想的基准伴随轨道。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是稳定的,能够以较少的燃料消耗实现伴随轨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θ-d非线性控制方法 相对运动模型 伴随轨道 轨道控制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S/D半主动振动控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亚萍 刘增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9-164,共6页
本文介绍了AVS/D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参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思想,提出了AVS/D半主动控振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针对具体结构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探讨了结构设计中关键参数:主体结构的地震力折减系数和薄弱层层间位移相对控... 本文介绍了AVS/D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参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思想,提出了AVS/D半主动控振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针对具体结构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探讨了结构设计中关键参数:主体结构的地震力折减系数和薄弱层层间位移相对控制率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主动变刚度/阻尼 结构抗震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θ-D次优控制的三维末制导律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祥 方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最优制导律在求解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时十分困难。θ-D方法是一种基于State Dependent Riccati Equation(SDRE)方法的新型次优控制方法,能够获得HJB偏微分方程的近似闭环解。针对最优制导律在求解HJB方程时十分困难的问题... 最优制导律在求解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时十分困难。θ-D方法是一种基于State Dependent Riccati Equation(SDRE)方法的新型次优控制方法,能够获得HJB偏微分方程的近似闭环解。针对最优制导律在求解HJB方程时十分困难的问题,文章在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和末制导的三维真实拦截情况下,建立导弹和目标的三维相对运动方程,基于θ-D次优控制方法,经状态重定义后对模型方程的伪线性化处理,得到闭环形式的θ-D三维末制导律。为验证所提出制导律的制导性能,分别针对目标不机动和机动的拦截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文中设计的θ-D三维闭环末制导律能克服自动驾驶仪动态延迟对制导性能的影响;对于目标作大机动逃逸的情况,其制导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制导律 自动驾驶仪 θ-d方法 非线性次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春国 付煜之 刘宇标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5-1491,共27页
该文研究的是具有局部边界控制的二维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运用滚动时域法,将无限时域最优性问题转化为有限时域的最优性问题进行研究.借助乘子法技巧,首先对每一有限时域系统的解做先验估计,并得到能观性不等式,进而证明了系统能... 该文研究的是具有局部边界控制的二维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运用滚动时域法,将无限时域最优性问题转化为有限时域的最优性问题进行研究.借助乘子法技巧,首先对每一有限时域系统的解做先验估计,并得到能观性不等式,进而证明了系统能量是一致指数衰减的.进一步,借助对偶系统,应用变分原理和Bellman最优性原理,得到了无限时域系统的次优性条件,并证明了最优轨线也是指数衰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dlin-Timoshenko板 滚动时域法 最优性 指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的新型D锁存器设计
12
作者 姚茂群 冯杰 沈珊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共振隧穿二极管(RTD)作为一种较成熟的量子器件,具有独特的负内阻特性,由RTD组成的单双稳态转换逻辑单元(MOBILE)能够很好地利用该特性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基于MOBILE,设计了一种新的RTD输出控制电路.该电路的优点是将RTD的正向和反向电... 共振隧穿二极管(RTD)作为一种较成熟的量子器件,具有独特的负内阻特性,由RTD组成的单双稳态转换逻辑单元(MOBILE)能够很好地利用该特性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基于MOBILE,设计了一种新的RTD输出控制电路.该电路的优点是将RTD的正向和反向电流电压特性相结合,无须使用面积较大的三端器件,电路设计较便捷.采用RTD输出控制电路和HEMT器件,设计了一种新的D锁存器.该D锁存器采用高电平偏置电压,不仅可使MOBILE获得需要的高电平触发方式,而且电路具有自锁特性.HSPICE仿真实验证明,该D锁存器不仅电路结构简单,而且功耗低、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d MOBILE RTd控制输出方式 d锁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三相四桥臂D-STATCOM的无源控制
13
作者 郑宏 徐文成 张佳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2-1089,共8页
三相四桥臂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在解决三相四线制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由三相不平衡负载所带来的问题上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同步旋转d-q-0坐标系下建立了系统的欧拉-拉格朗日(EL)周期平均模型,针对其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采用了... 三相四桥臂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在解决三相四线制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由三相不平衡负载所带来的问题上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同步旋转d-q-0坐标系下建立了系统的欧拉-拉格朗日(EL)周期平均模型,针对其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采用了无源控制(PBC)叠加反相交叉耦合项的控制策略实现d、q轴分量非线性解耦控制,根据系统的无源性采用了能量成形和阻尼注入(ESDI)的方法设计了PBC控制器,并从Lyapunov稳定性理论上论证了闭环系统的渐进稳定,通过仿真实验验证采用的控制策略实现了三相不平衡等问题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桥臂d-STATCOM EL周期平均模型 无源控制 能量成形和阻尼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θ-D技术的制导炸弹非线性控制方法
14
作者 孙瑞胜 薛晓中 沈坚平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5,102,共4页
采用θ-D近似控制技术研究了制导炸弹非线性动力学的次最优控制问题。通过引入设计变量θ,使得伴随状态λ按幂级数序列展开,进而将HJB方程简化成一组递归的代数方程进行求解。以滑翔制导炸弹为研究对象,针对θ-D控制技术特点,在纵向平... 采用θ-D近似控制技术研究了制导炸弹非线性动力学的次最优控制问题。通过引入设计变量θ,使得伴随状态λ按幂级数序列展开,进而将HJB方程简化成一组递归的代数方程进行求解。以滑翔制导炸弹为研究对象,针对θ-D控制技术特点,在纵向平面内建立了制导炸弹的控制数学模型,并设计了θ-D控制器。数字仿真实验表明θ-D方法设计的制导炸弹控制器效果明显,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为制导弹药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系统 制导炸弹 次优控制 θ-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的三相四线制D-STATCOM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景明 庞丹 +1 位作者 王尧 王振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8-54,共7页
配电网中三相负载不对称,会导致三相电流电压不对称。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对三相电压和电流量进行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序、负序和零序电流直接控制方法,应用于三相四线制配电网并联型D-STATCOM(配电网静止同步无功发生器)。正序电流控... 配电网中三相负载不对称,会导致三相电流电压不对称。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对三相电压和电流量进行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序、负序和零序电流直接控制方法,应用于三相四线制配电网并联型D-STATCOM(配电网静止同步无功发生器)。正序电流控制使D-STATCOM发出电网中需要补偿的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负序、零序电流由abc坐标系转换到dq0同步旋转坐标系与期望值0做差进行控制,用以补偿三相负荷不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使D-STATCOM有效补偿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同时消除非线性负荷引起的电流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ATCOM 瞬时对称分量法 正负零序直接电流控制 三相四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 DC-DC 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寿晓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4期245-249,共5页
对单周控制丘克变换器的设计和分析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基于传统的平均状态空间法,首次提出了D-d方法。该方法不仅思路简单,物理概念清晰,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系统的最大占空比设计提供了两种新颖的方法。作者成功地设... 对单周控制丘克变换器的设计和分析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基于传统的平均状态空间法,首次提出了D-d方法。该方法不仅思路简单,物理概念清晰,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系统的最大占空比设计提供了两种新颖的方法。作者成功地设计和调试了单周控制丘克变换器。实验结果与数学模型仿真相符,有力地支持了理论分析。该变换器适合于车载变换器的复杂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变换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频共模电压的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双分解-求和控制算法研究
17
作者 王彩勤 刘江 宋卫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占空比的数学模型。此外,采用一种简化估计方法实现低频共模电压的无传感器检测,有效抑制了由零序注入分量引起的三倍基频共模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谐振抑制,并对低频共模电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网逆变器 d-d-Σ并网电流控制算法 低频共模电压 零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步法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东海 王海啸 +2 位作者 梁全 郭新博 王忠伟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2-1703,共12页
针对下肢外骨骼预定轨迹的控制问题,在构建了二自由度机械腿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液压缸负载力、伸缩量与外骨骼转动扭矩、运动角度的转化关系,采用反步法控制下肢外骨骼系统的运动轨迹。首先,采用D-H法建立... 针对下肢外骨骼预定轨迹的控制问题,在构建了二自由度机械腿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液压缸负载力、伸缩量与外骨骼转动扭矩、运动角度的转化关系,采用反步法控制下肢外骨骼系统的运动轨迹。首先,采用D-H法建立了二自由度下肢外骨骼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研究了外骨骼末端执行器关节速度的变化关系,并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外骨骼动力学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了液压缸负载力控制为机械腿运动提供了相应的扭矩,进而控制了下肢外骨骼的运动姿态;其次,针对下肢外骨骼运动时的高精度要求,利用反步法控制理论,建立了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结合下肢外骨骼动力学系统整体的状态空间方程,利用下肢外骨骼液压伺服系统控制了下肢外骨骼进行预定轨迹运动;最后,对AMESim软件与Visual Studio软件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比分析了PID控制与反步法控制的精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下肢外骨骼预定轨迹控制,反步法控制误差最大值为2°,对比传统PID控制,误差降低了67%;设计的反步法控制器对于下肢外骨骼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非对称液压缸 反步法控制 下肢外骨骼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d-H法 AMESIM 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H门座式起重机自动化运动学分析
19
作者 高玉军 李松 +3 位作者 褚衍刚 段胜健 徐鑫 刘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25年第4期596-600,605,共6页
为解决门机作业司机工作强度大、工人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在介绍门机的工作原理的情况下,使用D-H法建立了门机机械结构的运动学方程,并利用正运动学对方程进行了求解;通过Matlab软件中的Robotics Toolbox工具包建立了运动学仿真模型,并通... 为解决门机作业司机工作强度大、工人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在介绍门机的工作原理的情况下,使用D-H法建立了门机机械结构的运动学方程,并利用正运动学对方程进行了求解;通过Matlab软件中的Robotics Toolbox工具包建立了运动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对末端轨迹求解,验证了运行学方程和模型的正确性,得到了模型各关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曲线仿真曲线,整个模型运动曲线连续平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符合工作实际;以门座式起重机为基础进行门机位置控制实验,提出了一种数值定位方式,结合提出的运动学方程实现了精确定位,为门机自动化作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座式起重机 d-H法 Matlab 定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合作研发战略——水资源税规制下的博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常高 周海炜 严翔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非合作研发决策、两阶段研发共享激励型合作决策和完全协同研发决策,通过这些策略探讨了企业的均衡节水量和节水技术水平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对企业的均衡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借助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来分配节水技术带来的收益,并针对水资源税试点区域的高耗水企业A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在非合作策略下,企业的决策具有帕累托效率提升的空间;而研发激励策略能显著增强企业对节水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节水技术的成熟度,并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在节水技术研发的努力程度与其收益分配的比例呈正相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确保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至关重要。此外,尽管受条件制约,水资源税仍然发挥了绿色税制的杠杆作用,刺激了高耗水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研究结论揭示了水资源税对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研发合作的驱动机制和关键因素,对水资源税背景下高耗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税 节水技术 最优控制方法 企业研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