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和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秦荣生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我国内部审计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审计监督力量。但是,我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现实的挑战,存在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未能有效拓展、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作用难于充... 我国内部审计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审计监督力量。但是,我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现实的挑战,存在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未能有效拓展、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作用难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等问题。面对挑战,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重要论述为指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应采取加强党全面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实施重大决策部署的跟踪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协同作用、应用数智化审计技术、做实做好内部审计整改、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构建内部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改革 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和发展 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 审计工作 审计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3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何文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8,共1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那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演进趋势,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那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演进趋势,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人口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精神文明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现代化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Duga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法对2013—2022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测度分析,并探析其区域异质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现代化水平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整体现代化水平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细分维度观察,人口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以及经济现代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彰显了我国在人口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相比之下,精神文明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现代化的步伐稍显滞后,成为当前现代化进程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此外,在空间格局上还显著体现出区域间的不均衡性,呈现出鲜明的“东高西低”特征,这种区域差异不仅加剧了发展水平的极化现象,也对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未来需精准施策,促进均衡发展,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生态文明现代化 对外开放现代化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基本特质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4
4
作者 邸可达 王翔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进境和新标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出场是基于对世界局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淬炼,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进境和新标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出场是基于对世界局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淬炼,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旧质生产力”的一种具有质态意义的新跃迁,即是对于“旧质生产力”的创新性发展和历史性超越,彰显出原创性、人民性、创造性、现代化、生态化和整体性的基本特质。在新的时空场域中,从加强党的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及倡导“四个尊重”、改善社会软性环境等出发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新质生产力 出场逻辑 基本特质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高校政治辅导处的历史考察(1952—1957)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娇 耿化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政治辅导处是1952年至1957年期间高等学校设立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政治工作机构,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大学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政治思想领导。在高... 政治辅导处是1952年至1957年期间高等学校设立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政治工作机构,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大学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政治思想领导。在高校中党员干部配备不足、党组织基础不健全和制度建设有待推进的形势下,高校采用重点试行、逐步推广的方式设立政治辅导处,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政治辅导处在实践探索中渐具“党政合一”的组织属性,既是学校党委的办公机关,同时又是学校行政组织的一部分,在党委和校长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政治辅导处下设组织科、宣传科、青年科、群众工作科等工作机构,配备领导干部和政治辅导员队伍,形成相应工作制度,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专责机构的独特作用。作为过渡性机构,政治辅导处的制度设计表现出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征,为各高校提供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的发展空间。在职权行使上,政治辅导处的工作对象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围绕师生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承担四项职责任务:组织开展全校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了解和反映师生思想情况以推动落实各项教育改革措施;将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保证学校完成教育计划;通过鉴定师生政治思想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提供参考。在实践运行中,政治辅导处日益显露出组织定位不明、与其他党政机构分工不清、干部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随着高校党的干部条件和组织基础的加强,党组织具备公开出面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条件后,1957年后政治辅导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工作职责改由高校党委履行,原有工作人员大部分转归高校党委,使高校党委更加建立健全,为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建立党委制奠定了组织基础。政治辅导处纾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党的政治工作领导薄弱的困境,为建立一套过渡时期的政治工作制度、确立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构建以高校党委制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领导制度和管理体制发挥重要作用,并留下宝贵历史经验和制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辅导处 高等教育制度 政治工作 高校党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成功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勇 王国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探索、创造性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和历史序列。党在主动探索、摸索前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中不断...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探索、创造性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和历史序列。党在主动探索、摸索前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中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次理解和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书写了清晰、立体、可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汲取其中的成功经验,坚持现代化一般规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守正笃实和开拓创新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党的主张和依靠群众相结合、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历史进程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东旭 黄蓉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0,300,301,共14页
认识和把握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是构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自我革命话语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话语表达,蕴含了“内与外”“前与后”“情与理”“知与行”等多重辩证逻辑。“内与外”即自我革... 认识和把握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是构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自我革命话语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话语表达,蕴含了“内与外”“前与后”“情与理”“知与行”等多重辩证逻辑。“内与外”即自我革命话语映射党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境界,昭显党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意志品格,是党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内与外”话语的统一表达;“前与后”即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回答党过去为何能取得成功,指明党未来如何取得更大成功,是过去与未来“前与后”话语的结合表达;“情与理”即自我革命话语阐明党深厚的人民情感,揭示党谋事的深刻道理,是人民情感与深刻道理“情与理”话语的融合表达;“知与行”即自我革命话语的在场,体现党对执政规律的洞知,反映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是洞知与行动“知与行”话语的合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藩阀与政党之间:日本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研究(1917—1922)
8
作者 李卓燃 戴宇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和巴黎和会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和巴黎和会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藩阀的衰落、外务省的复兴及首相原敬遇刺,该委员会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外交一元化”进程中被外务省取代,最终于1922年9月遭到解散。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的演进历程,在政治层面反映了日本从藩阀政治向政党政治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在外交层面则反映了寺内正毅内阁和原敬内阁时期日本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 外务省 藩阀 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媛媛 叶本乾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126,127,共12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和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征,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学术界主要从价值意义、理论特质和实践探索等维度展开研究并取...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和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征,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学术界主要从价值意义、理论特质和实践探索等维度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理论创新成果,为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诸多研究缺乏历史性眼光和批判性思维,以及从整体视野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行回顾反思。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具有比较意义的概念范畴,既在横向的国际对比中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单一工具理性支配的改革,又在纵向的历史对比中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缺失或分离的改革,反映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的双重诉求和逻辑指向,贯穿于改革领导论、主体论、保障论和重点论等方面,成为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治党逻辑
10
作者 冯霞 朱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制度成果,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百年治党经验,内蕴科学的治党逻辑:在治理结构上,实现了政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在治理方式上,促进了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的有机统一;在治理要求上,...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制度成果,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百年治党经验,内蕴科学的治党逻辑:在治理结构上,实现了政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在治理方式上,促进了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的有机统一;在治理要求上,推动了常态治理与长效治理的有机统一;在治理效能上,达成了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统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治党逻辑和实践成效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实践创新和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入研究这一逻辑,对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治党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进展与理论深化: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11
作者 陈金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300,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不断创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重要论断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研究热潮。基于CSSCI期刊论文...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不断创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重要论断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研究热潮。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得知: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成果,以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的二十大为时间节点,经历了渐进萌发期、稳步增长期、快速攀升期三个阶段。第二,2021—2024年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关系的多方位阐释与建构、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学科视域下的融合性研究及其多维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体性特征及理论阐发、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等方面,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第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维度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形态的具体性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方略、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等四个维度。总体来看,自“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应进一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基础,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CSSCI期刊论文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逻辑
12
作者 蔡佳卉 张海防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3,157,158,共10页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划时代揭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从实践域、需求欲和...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划时代揭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从实践域、需求欲和方法论维度透视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嬗变之处,从改革总目标、根本原则、价值理念、重要保障维度剖析其不变之处,从出场向度、主体向度和现实向度层面把握其递进逻辑,对于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实践指向、执行梗阻及优化路径
13
作者 李俊 刘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7,327,共13页
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创新之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在农村基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肩挑”的推行强化了党在乡村治理场域的全面领导,缓解了村“... 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创新之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在农村基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肩挑”的推行强化了党在乡村治理场域的全面领导,缓解了村“两委”关系冲突,提高了乡村治理主体间的融合共治合力。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却面临问责加重、能力不济、监督缺位、角色混淆等现实梗阻,影响了“一肩挑”的制度效力。据此,要通过完善“责”的范围、丰富“育”的体系、规范“管”的方式、革新“用”的举措,进而打造责任主体共担机制、形塑工作能力提升机制、构建权力运行监管机制、建立治理主体协同机制,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组织书记 一肩挑 实践指向 执行梗阻 优化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组织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自觉自信自强
14
作者 胡艺华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5,157,共9页
从战略的高度和系统的角度整体建构并深刻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自觉自信自强。强化中国式现代... 从战略的高度和系统的角度整体建构并深刻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自觉自信自强。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自觉,最根本的就是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自信,归根到底是要在心灵深处和灵魂高处坚定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的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自强,关键在于推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高度统一、大众与理论之间的双向奔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有机融通。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强内在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实践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把握和自觉践行,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自觉 理论自信 理论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语义架构与价值逻辑
15
作者 魏崇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5,共12页
“改革”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关键词,不仅是读懂当下中国的基本标识,也是理解“两个划时代”的关键所在。《决定》文本中“改革”出现的总体频次、构词方式、关键位置及其价值特征,形塑... “改革”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关键词,不仅是读懂当下中国的基本标识,也是理解“两个划时代”的关键所在。《决定》文本中“改革”出现的总体频次、构词方式、关键位置及其价值特征,形塑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改革”逻辑要义的基本关涉面:历史阶段、根本保证与基本依托。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的历史进程。党的领导是推动“改革”的根本保证。全面创新是实现“改革”的基本依托。基于语义架构与价值逻辑的文本分析是透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改革”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两个划时代 重要法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健康优先”的理论根基、历史渊源与现实依据
16
作者 李晋珩 姚建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健康优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理念,强调保障人民健康要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优先的地位和位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健康优先”发展理念植根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 “健康优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理念,强调保障人民健康要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优先的地位和位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健康优先”发展理念植根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工人阶级健康问题的科学论述,承袭自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源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指出,把人的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般性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保障人民健康,进入新发展阶段,“健康优先”是经济发展造福于民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条件,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统筹经济建设与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健康优先 健康中国 健康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消费需求 老龄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村党委助力西部地区乡村治理的实践探析——以日喀则市为例
17
作者 史奕潼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西部地区不断完善有关乡村治理方面的措施,使得乡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治理中仍存在着如组织引领乏力、产业融合不深入、乡村人才流失、文化发...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西部地区不断完善有关乡村治理方面的措施,使得乡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治理中仍存在着如组织引领乏力、产业融合不深入、乡村人才流失、文化发展滞后和农民自治意识不强等问题。该文认为,党组织在西部地区乡村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针对乡村治理的新挑战与新难题,必须深化党在基层的建设,使其融入到乡村的治理与发展之中,确保党对乡村社会的全方位、有效指导。该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农村工作、基层治理的中央文件、政策以及措施,了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背景与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对日喀则市实施联村党委的具体案例研究,从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同时,分析出当前西部地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遇到的瓶颈,并根据实际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基层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 基层党组织 联村党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职教担当与时代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大源 石伟平 +3 位作者 和震 宁玉红 周建松 聂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中全会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基于“结构-功能-行动”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鹏 李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评价过程中,党委和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评价的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应从把握正确方向、厘清科学性质、整合数据资源、回归本体功能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良好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委和政府 教育工作评价 体制机制创新 结构-功能-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院系治理的演进、困境与进路探赜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亮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畅、治理主体权责失衡、党组织功能“悬浮化”等瓶颈和困境。推动院系治理现代化,应在遮蔽与澄清、守正与创新的动态调适中科学规避“制度移植陷阱”,创造性地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院系层面的制度移植。在实践中,明晰院系党政共同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政学协商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是加快推进院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系治理现代化 党政关系 领导体制机制 制度移植 党政联席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