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施栽培青菜和小白菜根肿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1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5 位作者 朱徐燕 华永刚 汪群 何林海 粟贵俊 高凯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根肿病的监测调查水平,以设施栽培青菜和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m^(*)-m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对根肿病的空间分布型和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越接近大棚中央的样田发病越重,... 为进一步提高根肿病的监测调查水平,以设施栽培青菜和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m^(*)-m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对根肿病的空间分布型和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越接近大棚中央的样田发病越重,大棚边缘的样田发病相对较轻。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结果显示,在田间发病重的情况下,2种作物上根肿病病株的田间分布主要趋于均匀分布,但在轻发病田也会出现聚集分布。m^(*)-m回归分析法及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显示,病株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略有相互吸引,个体群在2种作物上呈均匀分布格局,该均匀分布趋势随病级值的提高而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2种作物上根肿病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该病害田间取样调查的效率,为早期预警及防控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青菜 小白菜 根肿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聚集度指标法 最适理论抽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分析
2
作者 陈国祥 魏杨 +2 位作者 郭文超 李佩璇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核桃园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的理论抽样数。【结果】苹果蠹蛾成虫种群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苹果蠹蛾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苹果蠹蛾成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3、5、7、10、15、20、25和30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3头/诱捕器,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432、348、88和92;苹果蠹蛾幼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1、2、3、4、5、6、7、8、9和10时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1头/百果,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738、435、109和48。【结论】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花蓟马在黄瓜和架豆上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被引量:37
3
作者 路虹 宫亚军 +1 位作者 石宝才 宋婧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7-1193,共7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花蓟马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黄瓜和架豆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一致,均为聚集分布型;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且也不随取样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显示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黄瓜植株的中部叶片分布较多(从顶部向下数第4叶至第17叶片上成、若虫的分布数量多于其他叶片上的数量),未展开的叶片、嫩叶和下部老叶危害较轻。用Iwao回归法中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空间分布型 聚集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利军 郭文超 +3 位作者 徐建军 肖利凤 韩振忠 张建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建立了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抽样方法,成虫应采用大五点、对角线法;幼虫最适应采用Z字型法;卵最适应采用对角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马铃薯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大野口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丽琼 黄华国 +1 位作者 梁大双 张晓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区内种群密度较大,空间格局呈集群分布;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在各研究尺度下均呈集群分布;青海云杉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研究区内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纽曼A型分布。集群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条件及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青海云杉 集群分布 定量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新功 洪伟 +4 位作者 吴承祯 封磊 程煜 廖成章 蓝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应用6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2种频次分析法(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测定了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武夷山米槠林群落10个优势种群从幼树时期到成树时期大多为聚集分布,... 应用6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2种频次分析法(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测定了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武夷山米槠林群落10个优势种群从幼树时期到成树时期大多为聚集分布,这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可为米槠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米槠林 优势种群 空间格局 聚集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萤叶甲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治科 杨彩霞 高立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对甘草萤叶甲成虫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成虫符合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幼虫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成虫、幼虫均为聚集分布。并分析拟合了成虫和幼虫在大田中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关键词 空间分布型 萤叶甲 甘草 负二项分布 聚集度指标 聚集分布 数学模型 理论抽样 幼虫 成虫 大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甲虫成虫田间扩散规律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超 彭赫 +4 位作者 程登发 郭文超 刘怀 张云慧 孙京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6,共8页
马铃薯甲虫具有很强的自主扩散能力,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扩散特性,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方法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下的马铃薯甲虫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释放时间的推后,回捕得到的虫口数量逐渐减少。... 马铃薯甲虫具有很强的自主扩散能力,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扩散特性,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方法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下的马铃薯甲虫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释放时间的推后,回捕得到的虫口数量逐渐减少。田间的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和拥挤度指标也逐渐减小,至释放后7 d,马铃薯甲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为均匀分布。在扩散速度上,马铃薯甲虫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扩散速度显著高于第1代成虫,而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的扩散速度差异不明显,雌虫的扩散速度大于雄虫。在扩散方向上,各世代成虫扩散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扩散速率 扩散方向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檫树群落主要树种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程煜 闫淑君 +2 位作者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天然更新檫树〔Sassafrastsumu(Hemsl.)Hemsl.〕群落4个主要树种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4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在研究种群分布格局时,檫树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天然更新檫树〔Sassafrastsumu(Hemsl.)Hemsl.〕群落4个主要树种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4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在研究种群分布格局时,檫树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100m2;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Franch.)和拟赤杨〔Alniphyllumfortunei(Hemsl.)Makino〕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50m2;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H.Winkl.)的最适样方面积为25m2。檫树和光皮桦种群在幼树、中树和大树阶段均为聚集分布;丝栗栲和拟赤杨在幼树及中树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渐弱,到大树阶段即为随机分布。上述结果为调查研究中取样技术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檫树 树种 分布格局 次生阔叶林 聚集度指标 取样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霸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小柯 李亚 +2 位作者 李得禄 朱国庆 吴春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61-65,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邻格子法取样,应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R.M.指标、Morisita指数、负二项参数等指标,对霸王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布区(L和P两大群落)霸王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邻格子法取样,应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R.M.指标、Morisita指数、负二项参数等指标,对霸王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布区(L和P两大群落)霸王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其聚集强度依分布区和选取样地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排序为:L1>L3>L2>P1>P3>P2;L群落的聚集强度明显高于P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随着霸王自身种子的散落和根茎的繁殖,其种群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强,群落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 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主要病害空间分布格局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君昂 潘华平 +1 位作者 伍南 李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0,共4页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 sM*与M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病害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茶叶枯病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煤污病Neocapnodium sp.在油茶林中呈均...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 sM*与M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病害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茶叶枯病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煤污病Neocapnodium sp.在油茶林中呈均匀分布;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软腐病和藻斑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Iwao’s回归分析表明叶枯病的分布为均匀分布且病株个体间相互排斥,在油茶林中呈扩散性危害趋势;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和藻斑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林中呈均匀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害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田桃蛀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洪旭 乔晓明 +3 位作者 孙立宁 顾颂东 郑伯平 赵春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形回归方程检验和比较频次法 ,研究探讨了桃蛀螟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 ,该害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 ,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在回归分析检验中 ,3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尤以Talor(...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形回归方程检验和比较频次法 ,研究探讨了桃蛀螟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 ,该害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 ,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在回归分析检验中 ,3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尤以Talor(1 96 1 )幂法则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幼虫 玉米田 空间分布型 桃蛀螟 聚集度指标 害虫 负二项分布 检验 效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晓东 吕光辉 +2 位作者 张雪梅 孙丽君 何书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5 m×5 m的样方内,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枇杷柴〔Reaumuria songarica (Pall.) Maxim.〕、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 (Pall.) M. Bieb.〕、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 (Pall.) Vos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C. A. Mey. ex Schrenk)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8个种群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关联,种群间很少存在对资源的竞争;K值、C值和CA值的分析结果均表明胡杨、枇杷柴、盐节木、白梭梭、盐豆木和盐穗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多枝柽柳种群为均匀分布,梭梭种群为随机分布,但仅枇杷柴和盐节木种群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在面积10 m×10 m的样方内,8个乔灌木种群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关联,显示种群间存在对资源的竞争,但稳定共存;8个乔灌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随样方面积从5 m×5 m扩大至10 m×10 m,8个乔灌木种群m*的排序位置发生了改变,显示种间竞争能力和种内自疏能力发生变化,其中,枇杷柴、盐穗木和梭梭的总体表现较强,多枝柽柳最差。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采用面积10 m×10 m的样方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乔灌木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方差比率法 聚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何恒斌 张惠娟 贾桂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8,共6页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样地3在150m2范围内集群分布,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幼龄和老龄植株均成随机分布,中龄植株呈聚集分布。环境是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炯 罗志明 +5 位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张荣跃 王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2-707,共6页
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 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了甘蔗蓟马的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吸引;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于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利用Iwao回归分析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因此,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蓟马 空间分布型 聚集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77
16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1 位作者 吴继林 黄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Cheng)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文中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长苞铁杉在不同密度和允许...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Cheng)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文中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长苞铁杉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珍稀濒危植物 长苞铁杉 聚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樊后保 王义弘 臧润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种的存活和延续,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种的繁殖特性和林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种群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蒿金叶甲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治科 杨彩霞 高立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4,共6页
沙蒿金叶甲是危害宁夏荒漠草原重要牧草——沙蒿的一种重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该虫暴发成灾的机理,掌握该虫生态学特性以及确定有效的田间抽样设计方案,对沙蒿金叶甲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蒿上部的沙蒿... 沙蒿金叶甲是危害宁夏荒漠草原重要牧草——沙蒿的一种重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该虫暴发成灾的机理,掌握该虫生态学特性以及确定有效的田间抽样设计方案,对沙蒿金叶甲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蒿上部的沙蒿金叶甲数量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而中部和下部间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适合度x2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最接近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沙蒿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异质性引起的;应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oylar幂法则进一步得到证实,表明沙蒿金叶甲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且与密度有关,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拟合该虫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3.937 79/m+2.880 30]/D2,序贯抽样方程为Tn=3.937 79/[D2-2.880 3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金叶甲 空间分布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种群空间格局及动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志强 蒋丽 +2 位作者 刘贤赵 张桐菓 陈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采集扎龙湿地1981—2008年丹顶鹤种群巢址定位数据,采用平均中心模型和最近邻体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研究区丹顶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探讨了变化的原因与机制。结果表明:近3...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采集扎龙湿地1981—2008年丹顶鹤种群巢址定位数据,采用平均中心模型和最近邻体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研究区丹顶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探讨了变化的原因与机制。结果表明:近30 a间,空间格局总体分布由研究区域核心区中部转移至西南部,再转移至东北区域,丹顶鹤个体间的离散程度经历了逐渐增大→逐渐减小→迅速增大→逐渐减小的过程,各时期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时期聚集强度差异明显。生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即湿地缺水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湿地内修建的各种大型工程)是导致丹顶鹤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突发性干扰(如火灾)对空间格局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离散度 分布型 聚集强度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三点斑叶蝉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屈荷丽 杜娟 +4 位作者 雷勇辉 赵冰梅 张建萍 李亦松 王少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153,共5页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着密度增大而增...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成虫的聚集是由环境条件所引起;若虫单株密度低于5.08头时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单株密度高于5.08头聚集是由昆虫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了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模型。调查期间,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若虫在玉米植株下部数量多于中部,中部数量又多于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三点斑叶蝉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