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橄榄叶提取物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洁 何海荣 +4 位作者 王宁丽 裴栋 田亚涛 谢雪健 刘晔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3-1747,1820,共6页
为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PPH·和·OH清除能力实验,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半乳糖连续背部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VE为阳性对照组,油橄榄叶提取物58、116、232 mg/kg BW灌... 为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PPH·和·OH清除能力实验,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半乳糖连续背部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VE为阳性对照组,油橄榄叶提取物58、116、232 mg/kg BW灌胃30 d,处死后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观察肝脏和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衰老小鼠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血清、肝组织中的SOD、GSH-Px和脑组织中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小鼠比较有差异(P<0.05);各剂量的油橄榄叶提取物均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清、肝组织中的SOD、GSH-Px和脑组织中的SOD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油橄榄叶提取物可明显改善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和水肿情况。油橄榄叶提取物清除DPPH·和·OH的IC50分别为0.064 mg/m L和0.066 mg/m L。实验结果表明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提取物 D-半乳糖 抗氧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成熟度油橄榄中脂肪酸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海云 耿树香 +2 位作者 宁德鲁 张艳丽 李勇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1-113,117,共4页
以云南引种的13个不同品种及8个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提取其粗脂肪,再以气-质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该粗脂肪中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3个品种油橄榄果油的油酸含量差异不大,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成... 以云南引种的13个不同品种及8个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提取其粗脂肪,再以气-质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该粗脂肪中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3个品种油橄榄果油的油酸含量差异不大,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成熟度的3个品种油橄榄的果油随成熟度提高,品质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橄榄油 索氏抽提法 气-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不同品种油橄榄叶及果渣多酚物质 被引量:10
3
作者 耿树香 宁德鲁 +3 位作者 李勇杰 熊兴武 陈海云 张艳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果渣 微波萃取 多酚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鲜果中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成熟度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露 邓俊琳 +2 位作者 王寒冬 丁春邦 李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3-1458,共6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油橄榄鲜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测定8个油橄榄品种5个成熟度的多酚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油橄榄鲜果中多酚的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三因素三水...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油橄榄鲜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测定8个油橄榄品种5个成熟度的多酚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油橄榄鲜果中多酚的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g/m 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7℃。经验证,多酚的平均提取量为6.8145 mg/g,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35%。说明模型拟合度好,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实用价值。油橄榄鲜果多酚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在总体变化趋势上,多酚含量在第一成熟度最高,之后随着成熟度增加逐渐下降,在第三成熟度达到最低,之后略有增加,最终趋于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多酚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碧秀 马建英 +3 位作者 刘滕 何强 杨泽身 朱华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254-255,285,共3页
油橄榄富含多种功能活性成分,主要介绍了油橄榄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特点、提取分离、分析鉴定和生物活性,以期为油橄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橄榄 多酚 提取分离 分析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罗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6-1408,1425,共4页
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 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9、回流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280%。该提取工艺合理、简单,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 )叶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不同品种叶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静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412-1415,共4页
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方法,其选用Al Cl3作为显色剂,在波长415 nm、显色时间15 min条件下,对5个油橄榄品种叶片中的总黄... 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方法,其选用Al Cl3作为显色剂,在波长415 nm、显色时间15 min条件下,对5个油橄榄品种叶片中的总黄酮提取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9、回流时间1.5 h。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并不相同,在皮瓜尔(O.europaea cv.Picual)、科拉蒂(O.europaea cv.Coratina)、莱星(O.europaea cv.Leecio)、佛奥(O.europaea cv.Frantoio)、配多灵(O.europaea cv.Pendollin)5个品种中,以科拉蒂的叶片总黄酮提取量最高,莱星的含量最低。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中总黄酮提取量的高低,为油橄榄叶片总黄酮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支撑,也将为当地的油橄榄综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 叶片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提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酒的酿造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马腾臻 李颍 +4 位作者 张莉 张彦芳 盛文军 祝霞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1-166,共6页
以制取橄榄油后的果汁为原料,通过调配、发酵等工艺制得油橄榄酒,进行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其香气成分,以期为油橄榄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品... 以制取橄榄油后的果汁为原料,通过调配、发酵等工艺制得油橄榄酒,进行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其香气成分,以期为油橄榄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品酒精体积分数(6.42%)、总糖含量(7.84 g/L)、挥发酸含量(1.04 g/L)、总二氧化硫含量(103.05 mg/L)及干浸出物含量(27.66 g/L)等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结果均符合GB 15037—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规定;油橄榄酒中共鉴定出69种香气成分,总含量约23.44 mg/L,包括12种醇类、25种酯类、6种有机酸、8种羰基类(醛和酮)、14种萜烯类和4种酚类,通过香气成分的气味活性值初步确定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苯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愈创木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酒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布雷 王玉洁 +2 位作者 李杨美汇 杨泽身 丁春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4-1288,1261,共6页
本文以油橄榄叶片为材料制取油橄榄叶多糖(OLP),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通过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及Fe2+螯合实验评价OLP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滤纸片法考察OLP抑菌活... 本文以油橄榄叶片为材料制取油橄榄叶多糖(OLP),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通过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及Fe2+螯合实验评价OLP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滤纸片法考察OLP抑菌活性。结果表明,OLP是一种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OLP清除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螯合Fe2+的IC50分别为0.522、2.345、1.934和3.420 mg/m L,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此外,OL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MIC分别为1.25、2.50、2.50和5.00 mg/m L,表明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制能力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多糖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提取物复配左旋肉碱酒石酸盐抗疲劳功能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兴琳 吴晓霞 +2 位作者 兰莹 刘皓淼 车佳行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5,共12页
为研究油橄榄提取物复配左旋肉碱酒石酸盐抗疲劳功能及其安全性,将小鼠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1.05、0.70、0.35 g/kg)和1个阴性对照组,用油橄榄复配物对小鼠进行灌胃,连续30 d后,测定负重游泳时间及血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含量;通过急性... 为研究油橄榄提取物复配左旋肉碱酒石酸盐抗疲劳功能及其安全性,将小鼠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1.05、0.70、0.35 g/kg)和1个阴性对照组,用油橄榄复配物对小鼠进行灌胃,连续30 d后,测定负重游泳时间及血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含量;通过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油橄榄复配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灌胃30 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无负重游泳90 min,高剂量组小鼠血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无负重游泳10 min,高剂量组小鼠血乳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小鼠肝糖原的储备量无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油橄榄复配物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并且在30 d喂养实验期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复配物有明显的抗疲劳功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提取物 左旋肉碱酒石酸盐 抗疲劳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