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16
1
作者 方银霞 黎明碧 +1 位作者 金翔龙 李家彪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世界各处取得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DSDP/ODP站位的地质构造特征等资料,讨论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应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东海冲绳海槽在地质构造上处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上,属于活动... 根据世界各处取得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DSDP/ODP站位的地质构造特征等资料,讨论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应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东海冲绳海槽在地质构造上处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上,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一个半深海弧后盆地.因此参照活动大陆边缘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模式,综合分析了东海冲绳海槽的大地构造、地质特征及温压条件,认为东海冲绳海槽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值得作进一步的勘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冲绳海槽 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条件 形成机制 地质构造 温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火山岩同位素特征及铀系组分法测年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朋 李安春 +1 位作者 付永涛 肖尚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来有一期广泛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2)受板块俯冲的控制,此期火山活动年龄按照与琉球岛弧距离的由近到远而由新到老;(3)海槽北、中段岩浆演化过程相似,其下很可能存在有巨大的、统一的岩浆房,但与海槽南段岩浆作用差异明显,岩浆物质很可能来源于PREMA地幔源区;(4)此地区的黑色浮岩为钙碱性系列流纹岩,岩石化学组成与海槽产出的白色浮岩相似,形成年代为17.7±2.1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火山岩 Sr—Nd同位素比值 岩浆演化 铀系组分法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新生代构造演化讨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金海 唐建 王舜杰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3期1-9,共9页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冲绳海槽新生代以来的岩石圈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的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一个俯冲型弧后盆地;琉球岛屿是欧亚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不是火山岛屿,而吐噶喇火山带则是火山岛弧,钓鱼岛隆褶带是残留火...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冲绳海槽新生代以来的岩石圈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的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一个俯冲型弧后盆地;琉球岛屿是欧亚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不是火山岛屿,而吐噶喇火山带则是火山岛弧,钓鱼岛隆褶带是残留火山弧;冲绳海槽的北段形成早、为被动拉张,而南段形成晚、为主动拉张;冲绳海槽未形成洋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新生代 构造演化 欧亚板块 俯冲型弧后翁地 拉张 火山岛弧 石油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上) 被引量:64
4
作者 赵金海 《海洋石油》 CAS 2004年第4期6-14,共9页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 ...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 ,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 ,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 ,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 ,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 ,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1 )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的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 ,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 ,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 ;( 2 )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 ;( 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 ,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 ,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欧亚板块 拉张 成因机制 东海地区 俯冲 太平洋板块 中国台湾 发展 东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下)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金海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2)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裂谷;(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欧亚板块 拉张 成因机制 东海地区 俯冲 太平洋板块 中国台湾 发展 东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及其构造意义初探
6
作者 卢汉堤 黄俭惠 +1 位作者 林大五郎 木村政昭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大陆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库仑-摩尔准则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断裂构造发育与变形,定量化地研究了大陆岩石圈的扩张作用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大陆板块边缘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形...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大陆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库仑-摩尔准则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断裂构造发育与变形,定量化地研究了大陆岩石圈的扩张作用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大陆板块边缘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形作用的影响。数学模拟的结果表明,大陆地壳底部的扩张作用使得冲绳海槽内发育正断层,从而导致冲绳海槽这一弧后盆地的形成。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引起欧亚板块附加体中形成逆掩断层。有限单元模拟实验结果与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欧亚板块附加体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方法 扩张作用 俯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南部7000cal.yr BP以来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的重建
7
作者 何晋娜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孔中的硅藻进行鉴定分析,利用已有的西太平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构造硅藻-温度转换函数,由硅藻-温度转换函数重建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结果表明:7000~4700cal.yr BP期间冬季海水表层温度较低,4700cal.y...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孔中的硅藻进行鉴定分析,利用已有的西太平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构造硅藻-温度转换函数,由硅藻-温度转换函数重建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结果表明:7000~4700cal.yr BP期间冬季海水表层温度较低,4700cal.yr BP之后冬季海水表层温度波动上升。具体变化过程可分为2个寒冷阶段(6800~4700cal.yr BP和3800~1600cal.yr BP)和2个温暖阶段(4700~3800cal.yr BP和1600~0cal.yr BP)呈现冷、暖交替的特点。最后,与相关孔的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南部 硅藻-温度转换函数 冬季海水表层温度(SST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现代张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文达 张异彪 施健 《海洋石油》 CAS 2004年第4期15-20,共6页
冲绳海槽自中新世末以来历经了四个强烈拉张的演化过程 ,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显示 ,海槽中的现代拉张作用仍在进行 ,表现在海槽轴部快速沉降形成的地堑槽 ,对称分布的张性断裂 ,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 ,从老至新排列的磁异常条带... 冲绳海槽自中新世末以来历经了四个强烈拉张的演化过程 ,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显示 ,海槽中的现代拉张作用仍在进行 ,表现在海槽轴部快速沉降形成的地堑槽 ,对称分布的张性断裂 ,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 ,从老至新排列的磁异常条带以及高地热流、频繁的地震活动等 ,充分表明了冲绳海槽的现代扩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特征研究 拉张 张性断裂 磁异常 晚更新世 地球物理 对称分布 排列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坡—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初探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文达 陆文才 《海洋石油》 CAS 2000年第4期23-28,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烃类资源 ,富存于陆坡、深海及极地永冻土层中。本文根据我局在冲绳海槽区的二维地震剖面研究 ,发现东海陆坡—冲绳海槽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的较好远景。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东海陆坡-冲绳海槽 勘探 沉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震综合解释在冲绳海槽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洁 刘展 +2 位作者 孟祥君 陈晓红 陆凯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9期135-139,共5页
以最新的重磁测线为主导,利用Parker多界面快速反演和重磁震综合解释方法,探讨了冲绳海槽断裂构造特征和火成岩分布等。研究表明,断裂构造沿冲绳海槽由北向南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北部断裂数量多且复杂,南部数量少,多为深大断裂。龙... 以最新的重磁测线为主导,利用Parker多界面快速反演和重磁震综合解释方法,探讨了冲绳海槽断裂构造特征和火成岩分布等。研究表明,断裂构造沿冲绳海槽由北向南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北部断裂数量多且复杂,南部数量少,多为深大断裂。龙王大断裂和冲绳海槽大断裂是发育在早—中中新世,与龙王古火山弧相伴生的深大断裂,控制着整个冲绳海槽的发育。宫古断裂南北两侧在海槽形态、火成岩分布和洋壳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成为冲绳海槽中段和南段的分界线。龙王构造带在冲绳海槽南段并未消失,而是在宫古断裂附近与钓鱼岛—赤尾屿隆起带连为一体,延伸到海槽南部陆坡坡脚。莫霍面埋深范围为17~26 km,地壳在海槽区明显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重磁震综合解释 断裂 构造差异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影 龚定康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1期14-18,共5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可以提供甲烷气体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通过对东海冲绳海槽地区部分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以寻找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重处理,结果获得对天然气水合物处理上的一些新认识,表明保...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可以提供甲烷气体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通过对东海冲绳海槽地区部分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以寻找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重处理,结果获得对天然气水合物处理上的一些新认识,表明保幅处理、压制海底多次波、提高速度谱显示精度,是行之有效的天然气水合物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天然气水合物 BSR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