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AR-RIS和中继集成系统的下行NOMA覆盖增强技术
1
作者 陈思宇 申滨 元文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6,共8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与中继技术相结合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增强型无线通信技术。为实现下行覆盖增强,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与中继技术相结合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增强型无线通信技术。为实现下行覆盖增强,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与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中继协同工作的下行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双用户系统。在Nakagami-m信道假设下,通过联合优化基站和中继处的NOMA功率分配以及STAR-RIS的能量分裂系数,实现最大化该系统中两个用户的可实现速率之和。在满足功率约束和理想连续干扰消除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中继系统流量平衡的双层迭代算法,通过内层迭代功率分配和外层迭代能量分裂系数来得到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该集成系统覆盖性能在系统功率同为1 W的情况下要优于纯中继系统,且优势随STAR-RIS元件数量增多而变大;当STAR-RIS元件个数小于200或发射信噪比小于80 dB时,该系统相较于纯STAR-RIS系统亦可获得0.5~2 b/s/Hz的系统和速率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RIS 非正交多址(NOMA) 解码转发中继 集成系统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分类的中继卫星系统增量式软件工程方法
2
作者 单长胜 尹斌 +2 位作者 同兰娟 郝静 李婉钰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中继卫星系统为中低轨航天器、火箭等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所服务的目标技术特点不同,中继卫星系统必须不断开展增量式软件开发以适应这种变化性。增量式软件开发采用瀑布模型,该方法逐步暴露出自动化手段不足、效率低... 中继卫星系统为中低轨航天器、火箭等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所服务的目标技术特点不同,中继卫星系统必须不断开展增量式软件开发以适应这种变化性。增量式软件开发采用瀑布模型,该方法逐步暴露出自动化手段不足、效率低等问题,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软件工程方法来完成增量式开发。该方法以传统瀑布模型为基础,结合中继卫星系统软件增量式开发特点,按照描述方式不同将软件需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软件需求,定制化开展软件设计、软件更动和软件测试。具体包括:一是针对参数型软件需求,设计了需求形式化方法,实现了从需求描述到软件实现的自动化;二是针对需求分类,定制化构建4类软件更动的方式,提出了软件更动的量化评价方法,降低了软件设计过程对于人员经验的依赖;三是面向不同类型的软件更动,设计了软件更动和软件测试的并行方法,突破了瀑布模型的效能瓶颈。应用数据表明,在中继卫星系统增量式软件开发上,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系统 中继卫星系统 增量式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 需求工程 软件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的混合FSO/THz中继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高云翔 曹阳 +2 位作者 彭小峰 包朝园 邹家豪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48,共8页
针对传统混合FSO/RF通信系统中RF频段资源稀缺的问题,引入THz通信,同时为了解决FSO链路视距传输的问题,采用智能超表面(RIS)辅助FSO链路,提出一种RIS辅助的混合FSO/THz中继系统。系统同时考虑了信道衰落和指向误差对系统的联合影响,其中... 针对传统混合FSO/RF通信系统中RF频段资源稀缺的问题,引入THz通信,同时为了解决FSO链路视距传输的问题,采用智能超表面(RIS)辅助FSO链路,提出一种RIS辅助的混合FSO/THz中继系统。系统同时考虑了信道衰落和指向误差对系统的联合影响,其中RIS辅助的FSO链路服从D-GG衰落分布模型,THz链路服从α-μ衰落分布模型。基于中继节点R处的译码转发协议(DF),推导了系统端到端瞬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PDF)和累计分布函数(CDF),并由此得到系统的中断概率(OP)和平均误码率(BER)的精确表达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增加RIS表面反射单元的数量、将RIS部署在靠近接收端的位置和减小向误差系数等措施都能显著提升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空间光通信 太赫兹通信 智能超表面 中继系统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谐振线圈参数优化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效率提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民 闫一骅 +3 位作者 杨环宇 刘野然 何正友 李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1189,共9页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自谐振线圈可以避免绕线引起的偏差,且不受分立补偿电容的影响,应用在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中极具前景。针对PCB自谐振线圈结构参数优化不完全所导致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给...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自谐振线圈可以避免绕线引起的偏差,且不受分立补偿电容的影响,应用在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中极具前景。针对PCB自谐振线圈结构参数优化不完全所导致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用以提升系统传输效率的PCB自谐振线圈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模型,并分析了线圈的电参数对传输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详细推导了线圈电参数与线圈的匝数、介质厚度、线宽、铜箔厚度、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以及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上述关系,以传输效率最高为目标,优化了线圈参数;最后,利用优化后的PCB自谐振线圈搭建了一套五线圈无线供电系统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PCB自谐振线圈传输效率最高可达76.5%,相比优化前33.1%的传输效率,提高了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无线供电系统 传输效率 印刷电路板自谐振线圈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ffner中继结构的机载棱镜色散成像光谱仪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方煜 相里斌 +2 位作者 袁艳 吕群波 周锦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843,共6页
考虑到机载遥感平台对成像光谱仪小型化、轻量化要求的逐渐提高,在分析了主要几种成像光谱仪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光栅色散和棱镜色散型成像光谱仪,研究了基于Offner中继成像结构的紧凑型成像光谱系统。结合Offner... 考虑到机载遥感平台对成像光谱仪小型化、轻量化要求的逐渐提高,在分析了主要几种成像光谱仪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光栅色散和棱镜色散型成像光谱仪,研究了基于Offner中继成像结构的紧凑型成像光谱系统。结合Offner同心光学系统成像特点,在给定系统指标的情况下,设计出了两种在发散和会聚光束中使用色散元件的全球面光谱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点列图以及系统谱线弯曲、色畸变曲线。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Offner成像光谱仪,实现了遥感仪器小型化的目的,具有接近衍射极限的优良成像性质。同时,很好地控制了系统的谱线弯曲和色畸变,保证了获取光谱数据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offner中继结构 成像光谱仪 棱镜光谱仪 光学设计 曲面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分析与提高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密 齐予 +3 位作者 易亨瑜 尚建力 黄吉金 匡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激光无线传能的距离不够远、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均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次提出了以掺Yb光纤激光器为光源、InGaAs光伏电池为光电转换模块,同时使用激光中继技术以实现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技术路线。根据激光无线传能的工作流程,调研了激光产生、传输、接收和光电转换等流程的效率,在忽略天气状况、跟踪瞄准误差和激光强度不均匀等因素的前提下推算出使用激光对相距60 km的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电-激光-电的转换效率)可达11%~14%。目前,尚未发现有对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进行定量计算的公开文献。同时,对提高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未来开展高功率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技术研究和设计激光无线传能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无线能量传输 光伏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激光中继技术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NOMA辅助多用户协作中继系统性能分析
7
作者 林少娥 郑逸帆 +1 位作者 温淼文 郑倍雄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9-1496,共8页
随着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在网设备的数量迅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数据流量和连接需求。尽管5G通信技术已经显著提高了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但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的普及和高速数据业... 随着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在网设备的数量迅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数据流量和连接需求。尽管5G通信技术已经显著提高了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但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的普及和高速数据业务的增加,现有的频段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预测显示,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6G)通信技术的峰值传输速率将提升到1太比特每秒,约为5G的100倍。这种大幅度的速率提升将进一步加剧对带宽的需求,使得现有频段无法满足新型高速业务及大规模物联网终端的需求。因此,未来通信技术向更高频段拓展成为必然。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技术引入到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中继网络的新型多用户中继系统的方案,将IRS控制器与中继器整合,构建一个新的中继节点,实现对信号的中继转发,并发挥IRS的辅助通信作用,重构中继节点,使其不仅能够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发,还可以通过IRS对信号质量和系统容量进一步提升。本文对下行侧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加入IRS后系统性能平均提升了30%。这一显著的性能提升证明了IRS技术在NOMA中继网络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智能反射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6G时代的到来,智能反射面技术有望在更高频段的通信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无线解码中继 智能反射面 下一代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纠缠态的量子中继通信系统 被引量:25
8
作者 裴昌幸 阎毅 +2 位作者 刘丹 韩宝彬 赵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22-24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纠缠态的量子中继通信系统,该系统应用纠缠为基本资源.纠缠为量子隐形传态和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提供了保证.量子中继器用来延长高纠缠度的纠缠光子对的纠缠距离,利用纠缠交换和纠缠纯化在系统的发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建立光... 提出了一种基于纠缠态的量子中继通信系统,该系统应用纠缠为基本资源.纠缠为量子隐形传态和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提供了保证.量子中继器用来延长高纠缠度的纠缠光子对的纠缠距离,利用纠缠交换和纠缠纯化在系统的发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建立光子对的纠缠.应用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传输量子信息.系统分析表明,量子通信系统的吞吐率随着通信双方成功建立纠缠的概率增大而显著增加,量子信号的传输距离取决于量子中继节点的级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通信系统 量子中继 纠缠交换 量子隐形传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的中继阀性能仿真 被引量:19
9
作者 伍智敏 任利惠 +1 位作者 裴玉春 吴萌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57,共6页
根据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的中继阀结构和作用原理,使用AMEsim软件建立了中继阀的仿真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中继阀的实际物理结构。它由两个双作用气缸及两个截止阀组成,通过连杆开关进、排气口,达到控制其流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使用AMEsi... 根据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的中继阀结构和作用原理,使用AMEsim软件建立了中继阀的仿真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中继阀的实际物理结构。它由两个双作用气缸及两个截止阀组成,通过连杆开关进、排气口,达到控制其流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使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整个地铁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阶段制动和紧急制动时制动缸的压力上升时间和制动缸、副风缸的温度变化。通过分析中继阀流量对制动缸压力上升时间的影响,得出中继阀进气口的设计最大开度1.5 mm是合理的,节流孔孔径的合理取值范围为2~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制动系统 中继 性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Offner光学系统进行图像恢复和光学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明名 吕天宇 +1 位作者 邵亮 王斌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6期646-651,共6页
设计了一种Offner光学系统,用于基于相位差异技术的图像恢复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的辅助检测。该Offner光学系统采用同轴抛物面反射镜作为Offner反射镜,以高速CCD相机和Shack-Hartmann波前探测器作为接收元件,能完好地消除复色光源在图像恢... 设计了一种Offner光学系统,用于基于相位差异技术的图像恢复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的辅助检测。该Offner光学系统采用同轴抛物面反射镜作为Offner反射镜,以高速CCD相机和Shack-Hartmann波前探测器作为接收元件,能完好地消除复色光源在图像恢复过程中带来的色差;设计的RMS波像差小于λ/50(λ=632.8 nm),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利用该系统分别以分辨率板和光纤光源为目标进行了图像恢复实验,经过恢复后的图像分辨率提高了19%。此外,利用该系统,采用相位差异算法解算了系统波像差,并与Shack-Hartmann波前探测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显示两者的RMS波像差测量值相差5%,证明该系统同样能够进行光学波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ner系统 光学设计 图像恢复 光学检测 地基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容量分析及中继选择协作分集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俞菲 胡莹 +1 位作者 巴特尔 杨绿溪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60-1669,共10页
本文针对多中继辅助通信系统,将系统建模为一个两跳通信链路,并进行了系统容量分析。针对两种特殊情况:用户端接收噪声方差远小于中继端接收噪声方差和中继端接收噪声方差远小于用户端接收噪声方差的情况,本文具体给出了系统传输容量上... 本文针对多中继辅助通信系统,将系统建模为一个两跳通信链路,并进行了系统容量分析。针对两种特殊情况:用户端接收噪声方差远小于中继端接收噪声方差和中继端接收噪声方差远小于用户端接收噪声方差的情况,本文具体给出了系统传输容量上限与协作中继个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容量的分析,本文设计了两种中继选择策略。在第一种情况下,根据中继与用户间的信道特征值对多路数据流分别选取不同的中继子信道进行传输;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一个信道条件最好的中继完成多路数据流的并行传输。仿真分析表明,不同的信道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中继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容量 中继选择 协作通信 两跳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程传输中继镜系统作用效果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金宝 吴慧云 +1 位作者 吴武明 许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建立了斜程传输中继镜系统模型,由地基系统、中继镜平台以及必要的地面和通信链路等组成,光源为1064nm、100kW功率的理想固体激光,中继镜平台位于光源斜上方45°、距离14.14km处,发射、接收、二次发射望远镜内外径分别为0.1m和0.5m... 建立了斜程传输中继镜系统模型,由地基系统、中继镜平台以及必要的地面和通信链路等组成,光源为1064nm、100kW功率的理想固体激光,中继镜平台位于光源斜上方45°、距离14.14km处,发射、接收、二次发射望远镜内外径分别为0.1m和0.5m。分析了模型参数条件下中继镜系统上行光束最优传输方式;在某地实测大气条件下,利用激光大气传输"4-D"程序及相关程序模块分别计算了中继镜系统和地基激光直接对高度100m、飞行速度500m/s目标的作用效果。根据相关标准以及中继镜系统对目标可作用时间长的特点,选取地基系统直接作用和中继镜系统作用的破坏阈值分别为3cm平均桶中功率密度1000W/cm2和200W/cm2,分析得出:直接作用与中继镜系统作用的最大水平距离分别为4.3km与8.8km;对不同位置目标选择不同作用方法,整套系统可完全覆盖18.8km水平距离的作用范围,大幅度拓宽了单一地基激光的作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技术 中继系统 高能激光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云平台的中继卫星系统地面终端站基带池设计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典 朱亮 +1 位作者 汪远玲 柴霖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中继卫星系统地面终端站测控与数传业务设备套量种类繁多、专用性强、互替性弱的应用现状,通过对地面站基带开放式平台架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嵌入式云平台部署方案和基于蓝图技术的全景动态重构技术路线,解决了地面终端站基带功能... 针对中继卫星系统地面终端站测控与数传业务设备套量种类繁多、专用性强、互替性弱的应用现状,通过对地面站基带开放式平台架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嵌入式云平台部署方案和基于蓝图技术的全景动态重构技术路线,解决了地面终端站基带功能可扩展、终端可灵活重构、计算资源可按需配置、业务功能可在线定制和快速切换等问题。研制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演示实验,网络互联速率达到40 Gb/s,入网子颗粒5个,微颗粒达到32个,部署业务种类达到4种,单功能重构时间为30 s,与传统测控基带设备相比,在相同的建设成本下,处理能力提升5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中继卫星系统地面终端适应战时快速响应与机动部署的能力,并有效降低设备研发、运营维护以及未来性能升级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卫星系统 地面终端 基带池 嵌入式云平台 蓝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泛播路由构建高效中继路由系统(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健平 李克勤 +1 位作者 孙利民 吴志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中继路由系统由一组中继路由器组成,为不能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域提供中继路由.该系统的关键是为路由域配置恰当的中继路由器.为所有中继路由器分配一个泛播地址,将它们当作一个逻辑节点,借助泛播路由以最短路径到达该逻辑节点.此外,采... 中继路由系统由一组中继路由器组成,为不能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域提供中继路由.该系统的关键是为路由域配置恰当的中继路由器.为所有中继路由器分配一个泛播地址,将它们当作一个逻辑节点,借助泛播路由以最短路径到达该逻辑节点.此外,采用源路由的方法将数据报文路由至中继路由器.基于泛播的中继路由系统实现了中继路由的自动配置,提高了中继路由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与现有网络系统兼容,实施代价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播 中继路由 路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中继镜系统的上行光束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慧云 陈金宝 许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4-857,共4页
介绍了激光中继镜技术的概念和激光中继镜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了该系统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建立了激光中继镜系统上行光束模型并近似为一真空远场衍射模型。分析了上行光束的传输方式并计算了理想条件下不同传输距离Z处接收光场H(R)的强... 介绍了激光中继镜技术的概念和激光中继镜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了该系统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建立了激光中继镜系统上行光束模型并近似为一真空远场衍射模型。分析了上行光束的传输方式并计算了理想条件下不同传输距离Z处接收光场H(R)的强度、相位分布以及能量接收效率η与接收望远镜口径R和传输距离之间Z的关系曲线,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当中继镜系统采用1.5m口径的望远镜发射和接收波长3.8μm激光束时,随着衍射距离的增加,接收场的衍射远场特性逐步显现,对传输距离在50km范围内,系统的能量接收效率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中继镜技术 中继系统 上行光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中继系统中一种基于用户QoS的资源分配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涛 李有明 +2 位作者 雷鹏 季彪 李程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针对基于OFDMA技术的MIMO中继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最低用户服务质量(Qo S)的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低复杂度的次优算法,在假设等功率分配的前提下,根据用户的Qo S定义选择优先性权衡因子,对权... 针对基于OFDMA技术的MIMO中继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最低用户服务质量(Qo S)的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低复杂度的次优算法,在假设等功率分配的前提下,根据用户的Qo S定义选择优先性权衡因子,对权衡因子越大的用户越优先进行中继选择和子载波分配,在此基础上通过凸优化理论得到不同用户对应的子载波上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但能够获得较高的系统容量,而且可以较好地保证每个用户的Qo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A MIMO中继下行系统 服务质量 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中断概率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文文 徐友云 +1 位作者 田华 许魁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8,共7页
网络编码在双向多中继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并有效地提高了双向多中继系统的吞吐量。首先本文导出了在译码转发方式时,独立正交信道和多接入信道下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平均中断概率表达式。Monte Carlo仿真和理论分析... 网络编码在双向多中继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并有效地提高了双向多中继系统的吞吐量。首先本文导出了在译码转发方式时,独立正交信道和多接入信道下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平均中断概率表达式。Monte Carlo仿真和理论分析非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之后分析了系统平均中断性能在不同信噪比和不同中继节点个数等多种情形下与功率分配因子的关系,揭示了功率分配因子与系统总功率和中继节点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双向多中继系统采用网络编码进行传输时,在独立正交信道下和多接入信道下的功率分配因子取值在区间[0.5,0.6]内能够获得最优的系统中断概率性能,并且多接入信道下的系统中断性能要好于独立正交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编码 双向多中继系统 译码转发 中断概率 功率分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中继镜系统的上行传输光束整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慧云 赵海川 +3 位作者 吴武明 许晓军 陈金宝 赵伊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86-1690,共5页
激光中继镜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项新技术,能量耦合效率是中继镜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继镜系统采用双望远镜结构实现光束上行传输与接收,光束上行传输过程中,由于衍射作用造成中心能量聚集和光斑扩展,且由于接收望远镜次镜的阻挡... 激光中继镜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项新技术,能量耦合效率是中继镜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继镜系统采用双望远镜结构实现光束上行传输与接收,光束上行传输过程中,由于衍射作用造成中心能量聚集和光斑扩展,且由于接收望远镜次镜的阻挡和主镜接收口径有限,造成系统能量严重损耗。文中建立了双望远镜系统模型,通过控制优化出射光场的相位分布,实现了对上行传输过程中接收光场的整形,降低了衍射作用、大气湍流和系统次镜阻挡引起的系统能量损耗,提高了系统的能量耦合效率;计算了不同参数望远镜系统垂直传输10 km、30 km、50 km距离下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光束优化整形,系统的能量耦合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系统 上行传输 能量耦合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收集的多对双向MIMO AF中继系统的和速率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高祥 杨霖 林旭彬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1-537,共7页
采用基于中继功率分配的能量收集方法,中继将接收到的部分射频信号转化为能量并利用收集到的能量放大和转发剩下的信号,通过在中继使用最大比合并/最大比传送的接收和预编码技术,推导出每个用户的遍历速率的下界表达式,然后研究了使所... 采用基于中继功率分配的能量收集方法,中继将接收到的部分射频信号转化为能量并利用收集到的能量放大和转发剩下的信号,通过在中继使用最大比合并/最大比传送的接收和预编码技术,推导出每个用户的遍历速率的下界表达式,然后研究了使所有用户和速率最大的最佳中继功率分配比.仿真结果说明了在最佳中继功率分配比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最大的和速率,同时给出了和速率与中继天线数和用户对数的关系,并表明了在用户总功率一定的条件下,能量收集中继系统的性能优于传统的没有能量收集的中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中继系统 多对用户 能量收集 中继功率分配 最大比合并/最大比传送 和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跳MIMO中继系统通信性能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光平 杨亮 +1 位作者 冯久超 Steven D Blostein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4-158,共5页
描述了两跳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中继系统模型,概述了中继通用的转发策略以及系统性能分析常涉及到的信道模型和信源发射方案,详细介绍了两跳MIMO中继系统通信性能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比较了... 描述了两跳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中继系统模型,概述了中继通用的转发策略以及系统性能分析常涉及到的信道模型和信源发射方案,详细介绍了两跳MIMO中继系统通信性能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比较了不同发射策略系统的性能,最后探讨和展望了两跳MIMO中继系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MIMO中继系统的性能分析为MIMO中继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两跳中继系统 信道模型 通信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