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立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经O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功能... 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经O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及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为(150.23±17.45)min,对照组为(145.23±13.25)min。两组手术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4.15±52.34)ml少于对照组的(356.56±53.24)ml,住院用时(8.10±1.89)d短于对照组的(12.25±3.61)d(P<0.05)。治疗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为(2.29±0.35)、(15.53±2.12)分,观察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13±0.33)、(14.51±2.44)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更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分别为(11.52±2.13)、(7.22±1.35)mm,观察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分别为(12.05±2.31)、(7.95±1.53)mm;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更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OLIF治疗LDH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IF与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金伟 徐国康 +5 位作者 屠玉兰 苏棋 沈童 张弘 陈飞 陈子航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65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OLIF联合...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65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OLIF组),30例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TLIF组)。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前、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结果与TLIF组比较,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VAS评分、ODI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优势(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椎间隙及椎间孔恢复更具有优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更快,在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围术期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固定对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杰 陈意磊 +6 位作者 干开丰 陈斌辉 郑敏哲 潘凌霄 刘军辉 范顺武 赵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采用O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纯OLIF(stand-alone)组58例和OLIF附加PPS固定组60例。患者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扫描检查。术后即刻及1、3、6、12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再手术率,行X线及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次随访时的Cage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118例患者中,141个椎间盘顺利完成OLIF手术,其中58例、68个椎间盘行OLIF stand-alone手术;60例、73个椎间盘行OLIF附加PPS固定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沉降率单纯OLIF组为22.41%,OLIF附加PPS固定组为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再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 stand-alone和OLIF附加PPS固定均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一期附加PPS固定能显著减少OLIF术后早期Cage下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CT、MRI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杜英杰 李晓军 王玉满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5-330,共6页
本文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评价其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的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118例进行回... 本文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评价其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的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效果将患者分为优良组(92例)和非优良组(26例)。结果显示,优良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增大值均显著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优良组的L4和L5腰大肌横截面积、L4和L5椎旁肌横截面积增大值均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优良组的ODI降低值、VAS降低分值均显著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椎间隙高度增大值、椎间孔面积增大值、椎管面积增大值、L4和L5椎旁肌横截面积增大值与患者手术前后ODI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CT、MRI对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后进行随访,可观察患者术后椎间孔狭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解除后腰大肌及椎旁肌的恢复情况,对于判断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及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后路固定术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F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生鋆 范顺武 赵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国际热门的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的微创新技术。自2014年引入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生物力学理论的进展及新的器械拓宽了OLIF手术的适应证,...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国际热门的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的微创新技术。自2014年引入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生物力学理论的进展及新的器械拓宽了OLIF手术的适应证,降低了其学习曲线;Stand-alone OLIF的开展使OLIF更加微创;基于国人解剖学研究的本土化手术方式改进,使OLIF更加适合于国内患者。L5/S1 OLIF技术的开展拓展了OLIF的应用范围,此文就OLIF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脊柱外科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宏 潘洪 +4 位作者 林宗阳 陶利江 葛云林 刘志荣 王炤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38-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稚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18例行OLIF术治疗AS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稚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18例行OLIF术治疗AS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正侧位X片,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IDH)、椎间孔高度(IFH)和椎间孔面积(IFA)等影像学参数。摄腰椎CT三维重建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1±15)min(50~95 min),手术出血量(65±28)ml(2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7±2)d(4~9d)。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IDH、IFH、IFA由术前(5.5±0.6)mm、(15.3±1.4)mm、(135.3±6.5)mm分别增至术后(10.4±0.5)mm、(20.1±2.2)mm、(200.6±12.5)mm。术后2例患者出现术侧大腿前侧疼痛、屈髖无力,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融合器下沉,但未出现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椎间植骨已融合。所有患者术后1年植骨均获融合,未发现ASD复发。结论OLIP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安全有效术式,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斜外侧入路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术后再手术原因与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忠友 何登伟 +8 位作者 倪文飞 陈平泉 俞伟 宋永兴 吴宏飞 范时洋 宋国浩 王海峰 裴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6-764,共9页
目的:总结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再手术原因和策略,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失败后再次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44~81(61.89... 目的:总结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再手术原因和策略,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失败后再次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44~81(61.89±8.80)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腰椎退行性滑脱6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4例。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 OLIF 16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7例,2节段2例,3节段4例。均于初次术后3个月内接受了再次手术。再手术方法:予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予后路椎板间隙开窗并融合器调整神经根松解2例、内镜下关节突成形神经根松解1例、后路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松解1例、椎弓根螺钉调整1例、椎间孔内镜下探查减压术1例;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翻修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并对比再次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过程中观察融合器沉降或再移位现象,以及椎间融合情况。测量并对比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再次手术前、再次手术后3~5 d、再次手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再次手术后患者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28.1±7.3)个月。初次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未缓解病例其神经症状于3~6个月完全缓解或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融合器无进一步移位。椎间隙高度在初次术后均获得明显恢复,但出现早期的快速丢失,经再次手术后,椎间隙高度仍有部分丢失。腰痛VAS由再次术前的(6.20±1.69)分至末次随访时的(1.60±0.71)分(P<0.05);ODI由再次术前的(40.60±7.01)%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14±2.66)%(P<0.05)。结论:OLIF术后存在因失败而需再次手术风险,再手术原因包括患者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方式、术中的终板损伤、术中的神经损伤、术后融合器的明显沉降、术后融合器移位等。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OLIF术后再手术多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但仍需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斜外侧椎间融合 并发症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静晔 葛腾辉 +3 位作者 李观清 敖进涛 徐忠宁 孙宇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45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资料,融合范围1~2个腰椎节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影像学参数、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OLIF和TLIF术后2年腰痛VAS[2(2,3)vs.2(2,2),P=0.943]、下肢痛VAS[2(2,2)vs.2(2,2),P=0.988]和ODI[17%(10%,22%)vs.14%(10%,22%),P=0.417]差异均无显著性。OLIF术后2年椎间高度优于TLIF[(11.9±1.5)mm vs.(9.2±2.0)mm,P<0.001],节段前凸角度优于TLIF(15.7°±7.2°vs.12.5°±5.9°,P=0.029),且融合器沉降率低[19.6%(9/46)vs.40.0%(16/40),P=0.037]。2组术后2年融合率[93.5%(43/46)vs.87.5%(35/40),P=0.562]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4.3%(2/46)vs.6.7%(3/45),P=0.98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短节段OLIF和TLIF术后2年在症状改善和融合率方面表现相似,但OLIF椎间高度和前凸角度恢复更显著,且融合器沉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腰椎矢状位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建江 白涛 +2 位作者 胡炜 黄异飞 韩念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腰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型Ⅰ~Ⅱ°)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OLIF术式治疗,20例患者采用PT-Endo-TLIF术式治疗。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术后3 d、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CT或MRI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O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T-Endo-TLIF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分布指数均有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4(L_(4))椎体倾斜角、L_(1)垂线与骶1(S_(1))距离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_(5)椎体倾斜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治疗,OLIF和PT-Endo-TLIF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PT-Endo-TLIF比较,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更好等优势,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滑脱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亮 陈勇 +4 位作者 李伟 张雷 赵耀伟 曾庆亮 庄全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7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从前...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7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从前外侧入路钝性分离三层腹肌,并在腰大肌前间隙显露椎间隙,一期植入融合器及单侧螺钉及复位棒。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双侧椎间孔高度、椎管横截面面积,术前与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26.3%(20/76):术中4例节段动脉损伤出血,经过压迫止血及使用止血材料后出血停止;术后4例大腿前方疼痛,4例交感神经链损伤,对症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1~3个月后均缓解;8例融合器下沉,延长卧床休息时间等治疗,术后复查亦稳定融合。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1.1±0.2)cm,明显高于术前(0.7±0.2)cm(t=-11.654,P=0.000);术后1周椎间孔高度左侧(2.1±0.2)cm,右侧(2.0±0.3)cm,均明显高于术前左侧(1.7±0.2)cm和右侧(1.6±0.3)cm(t=-13.748,P=0.000;t=-9.688,P=0.000);术后1周椎管横截面面积(1.4±0.2)cm^(2),明显大于术前(0.9±0.3)cm^(2)(t=-16.317,P=0.0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0)。结论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置钉固定安全高效,骨融合率高,为腰椎退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钉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三标 梅盛前 +3 位作者 徐文斌 方向前 范顺武 黄力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20-427,共8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外科治疗的60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OLIF组和TLIF组,每组30例。其中OLIF组采用OLIF+后路肌间隙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2~74(62.6±8.3)岁;TLIF组采用左侧入路TLIF治疗,男14例,女16例,年龄50~81(61.7±10.4)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观察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分析实验室指标,包括术后第1、5天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评定临床疗效,根据术后不同时期腰腿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LIF组(P<0.01)。OLIF组术后DH恢复优于TLIF组(P<0.05)。OLIF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左侧腰大肌面积及高信号程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LIF组左多裂肌面积与左最长肌面积及左多裂肌与左最长肌Mean值低于TLIF组(P<0.05)。OLIF组术后第1、5天CK较TLIF组低(P<0.05)。术后第3天OLIF组腰背痛及下肢痛VAS低于TLIF组(P<0.05)。术后12个月ODI及术后3、6、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下肢皮温升高,考虑术中损伤交感链;2例出现左大腿前方麻木,考虑与腰大肌牵拉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0%(3/30)。TLIF组术后1例患者踝关节背伸受限,考虑神经根牵拉有关;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导致硬膜囊撕裂;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考虑椎旁肌剥离损伤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3%(4/30)。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6个月时椎间全部融合,无融合器塌陷。结论:OLIF与TLIF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但OLIF手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较轻,DH恢复较TLIF有明显优势。同时从实验室指标CK变化及影像学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及T2像高信号比较,可以看出OLIF术式对肌肉损伤及干扰程度低于T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盼可 朱广铎 +5 位作者 任志楠 于磊 朱剑 曹书严 宋鑫 镐英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54例翻修手术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OLIF 25例,PLIF 29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术前融合节段、邻近节段退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结果与PLIF组相比,OLIF组手术时间短[(111.8±42.4)min vs.(203.9±53.1)min,t=-6.695,P=0.000],术中出血少[(103.6±74.0)ml vs.(545.5±256.2)ml,t=-8.8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5±2.2)d vs.(13.8±5.1)d,t=-5.154,P=0.000]。2组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3.9)月vs.(18.1±3.8)月,t=1.352,P=0.182]。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OLIF组96.0%(24/25),PLIF组89.7%(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375)。结论OLIF和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与PLIF组相比,OLIF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邻近节段退变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胜东 成鹏 +2 位作者 杜少文 刘翔 叶凯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2-807,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LIF+侧方钉板固定(33例)和TLIF+后路椎...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LIF+侧方钉板固定(33例)和TLIF+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前凸角(FSL)、椎间孔高度(FH)、滑脱角(S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日,OLIF组均少于TLIF组(均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均显著好转,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DH、F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L、FSL、S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LIF组有6例(18.2%)出现并发症,TLIF组5例(14.3%)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和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日短及康复时间快等优势,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超 尹思 +7 位作者 赵为公 张银刚 张小卫 杨益民 张永远 冯超帅 郝定均 杜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7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7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微创组),接受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5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有无结核全身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Cobb角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188.64±18.59)min vs.(201.60±22.67)min]、术中出血量[(118.64±22.95)mL vs.(553.60±100.54)mL]、术后引流量[(134.55±36.48)mL vs.(291.20±61.53)mL]、住院时间[(12.86±2.17)d vs.(15.80±3.03)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ESR、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腰椎前凸Cobb角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组患者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3.59±0.96)vs.(4.16±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同一时间点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微创技术可减小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开放手术 病灶清除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坤鹏 吴天亮 +3 位作者 赵泉来 肖良 刘晨 徐宏光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人左侧第2腰椎至第1骶椎(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 目的:探讨国人左侧第2腰椎至第1骶椎(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测量其通道直径并记录相关数据,对通道及其毗邻结构拍照记录和定量描述。结果:自然状态下L2~L3、L3~L4、L4~L5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2.07±7.74)mm、(15.34±5.70)mm、(13.49±4.9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5~S1横径和纵径分别为(14.86±8.30)mm、(20.48±7.17)mm,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拉腰大肌状态下L2~L3、L3~L4、L4~L5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5.26±8.18)mm、(20.13±5.18)mm、(18.75±5.8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2~L3、L3~L4、L4~L5水平,自然和牵拉腰大肌2种状态下的通道直径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牵拉腰大肌将显著扩大各个椎体水平手术通道,L2~L3、L3~L4、L4~L5水平通道扩张度分别为25.10%、25.81%、28.47%。在L2~L5水平上,最常见的是交感干,生殖股神经在L3水平穿过腰大肌前筋膜向下延伸,在腹膜后脂肪中能观察到输尿管。结论:左侧腰大肌与血管之间的通道直径大小可以满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需要,适度牵拉腰大肌可扩大手术通道直径,进一步了解手术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手术入路 腰大肌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彪 李世伟 +4 位作者 谢永波 张兵 郑科 徐阳 杨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OLIF组3种影像学参数恢复情况均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与TLIF组椎间融合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内镜辅助下,OLIF比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向爽 钱婧 +2 位作者 陆家勇 孙胜 王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34.82±20.37)min,平均出血量(164.38±50.38)ml。68例患者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28±1.37)分,ODI评分为(67.38±5.62)分,JOA评分为(11.28±1.74)分,椎间隙高度为(9.34±1.82)mm,椎间孔高度为(16.83±2.71)mm;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为(3.01±0.63)分,ODI评分为(32.18±5.49)分,JOA评分为(21.37±1.95)分,椎间隙高度为(11.63±2.13)mm,椎间孔高度为(19.63±2.38)mm。手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术前,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躯体疼痛评分为(79.60±5.47)分,一般状况评分为(77.63±4.54)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9.61±5.49)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0.64±5.34)分,精力评分为(78.51±5.49)分,情感功能评分为(77.51±5.8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75.53±5.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34±5.46)分;患者手术后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6.63±5.62)分,一般状况评分为(83.48±5.39)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4.36±5.62)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6.29±5.27)分,精力评分为(84.39±5.82)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4.46±5.4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5.74±5.4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3.36±5.29)分。手术后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精力、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为(55.85±5.84)分、SDS评分为(58.62±5.23)分;患者手术后的SAS评分为(42.63±5.31)分、SDS评分为(44.39±5.76)分。手术后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明确,能使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狭窄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俊安 洪晔 +1 位作者 陈志刚 吕书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97-100,145,共5页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LIF组(45例)和MIS-TLIF组(44例)。OLIF组采用OLIF治疗,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手术效果,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低于MIS-TLIF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IS-TLIF组,手术效果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OLIF组ODI低于MIS-TLIF组,JOA评分高于MIS-TLIF组(P<0.05)。OLIF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与MIS-TLIF比较,OLIF治疗DLS合并LSS患者能改善其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手术效果,增强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侧弯 腰椎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耿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86-2989,共4页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40例,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40例,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32例,接受微创经皮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手术(mis-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炎症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椎间隙前缘、后缘高度增加,研究组术后的椎间隙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经皮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手术 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