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然法理论在宪法解释中的运用——以对美国宪法的解释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连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29,共7页
自然法理论可以解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无法解释的宪法序言,在宪法权利条款和分权条款的解释中也有用武之地。自然法理论能在宪法解释中运用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法理论和宪法的亲缘性。自然法理论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宪法解释中不存在根...
自然法理论可以解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无法解释的宪法序言,在宪法权利条款和分权条款的解释中也有用武之地。自然法理论能在宪法解释中运用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法理论和宪法的亲缘性。自然法理论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宪法解释中不存在根本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理论
宪法解释
美国宪法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网络犯罪中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与限度
被引量:
25
2
作者
敬力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7-68,共12页
学术界常以“信息安全”与“网络空间秩序”作为信息网络犯罪所保护的集体法益,推动了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导致了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和集体法益与构成要件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体法益内涵的开放性催生了其功能性障碍,其原因在于...
学术界常以“信息安全”与“网络空间秩序”作为信息网络犯罪所保护的集体法益,推动了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导致了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和集体法益与构成要件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体法益内涵的开放性催生了其功能性障碍,其原因在于网络空间中法益侵害风险的社会化、法益保护的主观化以及法益保护义务主体的一般化。以“保护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为集体法益的价值基准,可以消解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的紧张关系;要求集体法益具备现实性并可具体化,可以消解集体法益与构成要件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具备确定、具体内涵的集体法益为基准,以“客观—目的与合宪解释论”为指导,可以厘定信息网络犯罪中集体法益保护范围扩张的规范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集体法益
功能障碍
客观-目的与合宪解释论
保护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立法考量——基于国家学说及宪法权利保障的角度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道前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3期86-93,共8页
《监察法(草案)》规定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赋予监察委员会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调查及处置的职能,对被调查人采取限制或剥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它权利的强制性处分措施,引发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否应当修改宪法及被调查对...
《监察法(草案)》规定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赋予监察委员会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调查及处置的职能,对被调查人采取限制或剥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它权利的强制性处分措施,引发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否应当修改宪法及被调查对象宪法权利保障问题的争议。本文从宪法学及国家学说的角度,论证设立新的国家机关宪法授权的方式;探讨草案中对监察委员会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新的立法授权,还是对原有监察制度的职权整合和相关法律修改。如果是新的立法授权,只需要废除或者修改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就能达到法制的统一性,而不存在与现行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如果是对现行法律的修改,则应当遵守修改法律的立法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学说
监督与制约
合宪性解释
基本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法院适用性宪法解释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玲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98,191,共10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是独断性的还是兼容性的?通过对涉及宪法三个重点条款的民事判决书进行类型化分析可以看出,法院在对宪法条款的适用过程中存在着解释,尽管尚显不足,但法院的适用性解释实践无疑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是独断性的还是兼容性的?通过对涉及宪法三个重点条款的民事判决书进行类型化分析可以看出,法院在对宪法条款的适用过程中存在着解释,尽管尚显不足,但法院的适用性解释实践无疑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并未完全排斥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的宪法解释权。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性宪法解释与法院的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共同构成:《宪法》第67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之规定确立的是立法性宪法解释,《宪法》第131条关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定则蕴含着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解释“双层结构”。立法性宪法解释具有最高效力与最终权威,而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从属于立法性宪法解释,并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合宪性审查之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
“双层结构”理论
言论自由
人身自由
劳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法理论在宪法解释中的运用——以对美国宪法的解释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连泰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29,共7页
文摘
自然法理论可以解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无法解释的宪法序言,在宪法权利条款和分权条款的解释中也有用武之地。自然法理论能在宪法解释中运用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法理论和宪法的亲缘性。自然法理论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宪法解释中不存在根本的对立。
关键词
自然法理论
宪法解释
美国宪法
价值
Keywords
The Natural Law
theory
,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merican
constitut
ion,Value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71.1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网络犯罪中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与限度
被引量:
25
2
作者
敬力嘉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7-68,共12页
基金
2016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CSCNO.201606270181)
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能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JZD034)
2018年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M642886)的部分成果
文摘
学术界常以“信息安全”与“网络空间秩序”作为信息网络犯罪所保护的集体法益,推动了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导致了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和集体法益与构成要件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体法益内涵的开放性催生了其功能性障碍,其原因在于网络空间中法益侵害风险的社会化、法益保护的主观化以及法益保护义务主体的一般化。以“保护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为集体法益的价值基准,可以消解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的紧张关系;要求集体法益具备现实性并可具体化,可以消解集体法益与构成要件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具备确定、具体内涵的集体法益为基准,以“客观—目的与合宪解释论”为指导,可以厘定信息网络犯罪中集体法益保护范围扩张的规范限度。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集体法益
功能障碍
客观-目的与合宪解释论
保护范围
Keywords
Information and Cyber Crime
Collective Legal Interest
Functional Obstacle
objective-purpose and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eory
Scope of Protection
分类号
DF626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立法考量——基于国家学说及宪法权利保障的角度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道前
机构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3期86-93,共8页
文摘
《监察法(草案)》规定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赋予监察委员会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调查及处置的职能,对被调查人采取限制或剥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它权利的强制性处分措施,引发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否应当修改宪法及被调查对象宪法权利保障问题的争议。本文从宪法学及国家学说的角度,论证设立新的国家机关宪法授权的方式;探讨草案中对监察委员会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新的立法授权,还是对原有监察制度的职权整合和相关法律修改。如果是新的立法授权,只需要废除或者修改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就能达到法制的统一性,而不存在与现行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如果是对现行法律的修改,则应当遵守修改法律的立法法要求。
关键词
国家学说
监督与制约
合宪性解释
基本权利保障
Keywords
State
theory
,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 basic rights protection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法院适用性宪法解释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玲玲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98,191,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加强宪法实施、教育和监督研究”(18JZD036)。
文摘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是独断性的还是兼容性的?通过对涉及宪法三个重点条款的民事判决书进行类型化分析可以看出,法院在对宪法条款的适用过程中存在着解释,尽管尚显不足,但法院的适用性解释实践无疑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并未完全排斥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的宪法解释权。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性宪法解释与法院的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共同构成:《宪法》第67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之规定确立的是立法性宪法解释,《宪法》第131条关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定则蕴含着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解释“双层结构”。立法性宪法解释具有最高效力与最终权威,而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从属于立法性宪法解释,并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合宪性审查之监督。
关键词
宪法解释
“双层结构”理论
言论自由
人身自由
劳动权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eory
of Two-layer Structure
Freedom of Speech
Personal Freedom
Labor Rights
分类号
D919 [医药卫生—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然法理论在宪法解释中的运用——以对美国宪法的解释为例
刘连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信息网络犯罪中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与限度
敬力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立法考量——基于国家学说及宪法权利保障的角度分析
刘道前
《学术前沿》
CSSCI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法院适用性宪法解释论
张玲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