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新污染物
1
作者 张道义 孙文俊 +3 位作者 尹文选 张元娜 邹康兵 刘旦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6-964,共9页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QTOF MS)技术,对UV/H_(2)O_(2)高级氧化进出水的有机物种类进行全筛查分析,并根据筛查结果重点评估UV/H_(2)O_(2)高级氧化对全氟化合物、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长期稳定运行下高锰酸盐指数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和3.9%左右;UV/H_(2)O_(2)进水中共检出500多种有机物且新污染物相对含量较高,出水检出400多种,表明UV/H_(2)O_(2)对不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显著差异;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对典型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分别为2%~100%和38%,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较差(−46%~35%)。全氟化合物出现负去除率的现象可能源于UV/H_(2)O_(2)对长链全氟化合物分步降解机制以及未知前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高级氧化 有机物全筛查 新污染物 给水深度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n/γ-Al_(2)O_(3)催化剂制备及催化降解乙酸乙酯性能
2
作者 孙哲恺 张智宏 杜晓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9-1365,共7页
以硝酸铈和硝酸锰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_(1)Mn_(3)前驱体粉末,将其与纳米氧化铝胶干粉通过混捏煅烧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e_(1)Mn_(3-x)/γ-Al_(2)O_(3)(x为Ce_(1)Mn_(3)前驱体粉末质量,分别为1、3、5、7、9... 以硝酸铈和硝酸锰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_(1)Mn_(3)前驱体粉末,将其与纳米氧化铝胶干粉通过混捏煅烧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e_(1)Mn_(3-x)/γ-Al_(2)O_(3)(x为Ce_(1)Mn_(3)前驱体粉末质量,分别为1、3、5、7、9 g,原料总质量10 g)。采用XRD、BET和SEM对Ce_(1)Mn_(3-x)/γ-Al_(2)O_(3)进行了表征,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考察其对气态低含量乙酸乙酯(体积分数0.1%)的催化降解性能,并探究了水蒸气对反应的影响和48 h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γ-Al_(2)O_(3)的引入并没有改变Ce_(1)Mn_(3)物相。与Ce_(1)Mn_(3)相比,Ce_(1)Mn_(3-x)/γ-Al_(2)O_(3)的比表面积增大(由38.55 m^(2)/g增至60.03~204.79 m^(2)/g),介孔数量明显增加。Ce_(1)Mn_(3)氧化物结合在γ-Al_(2)O_(3)表面,暴露出的Ce_(1)Mn_(3)氧化物颗粒更加细小且分散。制备的Ce_(1)Mn_(3)-7/γ-Al_(2)O_(3)催化活性最高,在空速(GHSV)15000 mL/(g·h)条件下,乙酸乙酯降解率达到90%时的温度(T_(90))为164.5℃。载体γ-Al_(2)O_(3)和水蒸气的引入均有利于乙酸乙酯在低温下(<120℃)的降解,促进中间体乙酸和乙醇生成,导致最终T_(90)降低。在180℃、48 h、不含水蒸气的反应条件下,Ce_(1)Mn_(3)-7/γ-Al_(2)O_(3)催化剂能始终保持99%以上的乙酸乙酯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混捏技术 γ-Al_(2)o_(3) 催化氧化 乙酸乙酯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O_(3)/H_(2)O_(2)深度处理某树脂厂二级出水效果与机制
3
作者 陈洋 倪鹏飞 +2 位作者 吴春笃 张波 征晓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8-1166,共9页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考察了进气O_(3)浓度、H_(2)O_(2)浓度、初始pH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效果的影响,通过总有机碳验证体系的矿化效果,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检测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的活性物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降解前后废水中主要有机物的种类,并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微气泡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μm,平均粒径为32.82μm;与普通O_(3)曝气方式进行对比,微气泡O_(3)体系对COD降解率更高,说明微气泡可以延长O_(3)气泡上升时间,增加O_(3)气泡比表面积,提高O_(3)传质系数和利用率。2)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当O_(3)浓度为60 mg/L、H_(2)O_(2)浓度为29.37 mmol/L、pH为7时,反应60 min后,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树脂厂二级出水的COD降解率为89.53%,处理后出水COD为15.05 mg/L,可达到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EPR试验表明,H_(2)O_(2)可以促进微气泡O_(3)体系产生更多的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和对COD的降解效果。根据GC-MS结果推断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可能路径,即树脂厂二级出水以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在O_(3)的作用下断链、开环,在·OH等自由基的作用下矿化或降解为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的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o_(3) 氧化氢(h_(2)o_(2)) 羟基自由基(·oh) 有机物 树脂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2)O_(3)活化PMS降解染料AO7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峰 刘奕含 李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试验研究了三氧化二锰(Mn_(2)O_(3))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降解酸性染料AO7的效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H=3.4、Mn_(2)O_(3)投加量为42.6 mg、PMS投加量为248.3 mg/L、反... 试验研究了三氧化二锰(Mn_(2)O_(3))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降解酸性染料AO7的效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H=3.4、Mn_(2)O_(3)投加量为42.6 mg、PMS投加量为248.3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脱色率为95.84%,COD去除率为85.79%。为进一步分析Mn_(2)O_(3)活化PMS机理,利用甲醇和叔丁醇确定活化体系中自由基的种类,发现在处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自由基是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染料废水 高级氧化 Mn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对O_3/H_2O_2体系降解对氯硝基苯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王群 杨志超 +1 位作者 白晓峰 卢晓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1,55,共4页
采用静态实验考察了氧化铈对O_3/H_2O_2体系中臭氧分解及对氯硝基苯(pCNB)降解的影响,并探究了硫酸根离子对催化体系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铈会抑制O_3/H_2O_2体系中臭氧的分解及对氯硝基苯的降解,而具有强络合作用的硫酸根离子会消除... 采用静态实验考察了氧化铈对O_3/H_2O_2体系中臭氧分解及对氯硝基苯(pCNB)降解的影响,并探究了硫酸根离子对催化体系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铈会抑制O_3/H_2O_2体系中臭氧的分解及对氯硝基苯的降解,而具有强络合作用的硫酸根离子会消除这种抑制作用。氧化铈通过对臭氧及HO_2-、O_2-等含氧负离子的吸附抑制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由此抑制了O_3/H_2O_2体系中臭氧分解及pCNB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o_3/h_2o_2 对氯硝基苯 硫酸根离子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尖晶石NiCo_(2)O_(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甲硝唑
6
作者 程韵然 杨晓婷 +2 位作者 郑芯靓 杨利红 李庆永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径5.538 nm)。实验结果表明:在NiCo_(2)O_(4)用量为0.20 g/L、PMS用量为0.30 g/L、MNZ溶液初始pH为6.5(未调节)、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降解10 mg/L MNZ 10 min,MNZ降解率达99.8%,PMS利用率为67.8%,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6232 min^(-1),远高于单一PMS体系的0.0069 min^(-1);SO_(4)^(-)·在MNZ的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相同条件下NiCo_(2)O_(4)活化PMS体系对抗生素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卡马西平和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91.2%、95.8%、82.3%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纳米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甲硝唑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气相高级氧化法脱除烟气中多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惠尉添 史丽珠 +1 位作者 赵毅 郝润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4-1128,1135,共6页
综述了气相H_(2)O_(2)氧化法的机理和近年来气相H_(2)O_(2)氧化脱除烟气污染物的研究,主要分为铁基催化剂催化、紫外和其他方式协同催化。气相H_(2)O_(2)与气态污染物接触可发生快速的氧化反应,经催化后使其可产生更多的活性自由基,对... 综述了气相H_(2)O_(2)氧化法的机理和近年来气相H_(2)O_(2)氧化脱除烟气污染物的研究,主要分为铁基催化剂催化、紫外和其他方式协同催化。气相H_(2)O_(2)与气态污染物接触可发生快速的氧化反应,经催化后使其可产生更多的活性自由基,对烟气污染物具有很强的的氧化脱除效果,且使用H_(2)O_(2)不会产生二次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H_(2)O_(2)气相高级氧化法脱除烟气多污染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 No_(x) So_(2)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H_(2)O_(2)氧化预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印献栋 段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1-123,127,共4页
采用O_(3)/H_(2)O_(2)氧化预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系统考察pH、温度、固体催化剂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氧化预处理对厌氧生化工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氧化前后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降低pH对O_(3)/H_(2)O_(2... 采用O_(3)/H_(2)O_(2)氧化预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系统考察pH、温度、固体催化剂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氧化预处理对厌氧生化工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氧化前后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降低pH对O_(3)/H_(2)O_(2)氧化有利,添加MnO2增强了催化氧化效果,而添加活性炭反而不利.氧化预处理降低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浓度,使得厌氧生化工艺对COD去除效果由70.4%提高到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制药废水 o_(3)/h_(2)o_(2)氧化 预处理 厌氧生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B2通过调节PI3K/Akt和Nrf2/HO-1信号通路保护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 被引量:7
9
作者 董艺薇 杨智超 +7 位作者 姜维佳 刘建春 杨琬芳 苑舒文 李晓慧 肖保国 马存根 王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54-1661,共8页
目的探究原花青素B2(proanthocyanidin B2,PC-B2)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H_(2)O_(2)(200μmol·L^(-1))处理PC12细胞24 h构建氧化损伤体外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PC-B2... 目的探究原花青素B2(proanthocyanidin B2,PC-B2)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H_(2)O_(2)(200μmol·L^(-1))处理PC12细胞24 h构建氧化损伤体外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PC-B2组、H_(2)O_(2)模型组、H_(2)O_(2)+PC-B2组;采用CCK-8法和LDH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毒性的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MDA、SOD、CAT以及GSH-Px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PI3K/Akt、p-PI3K、p-Akt、Nrf2/HO-1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_(2)O_(2)模型组PC12细胞增殖能力降低,LDH、MDA含量升高,SOD、CAT及GSH-Px含量下降,细胞凋亡加重;经PC-B2干预后,PC12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LDH、MDA含量下降,SOD、CAT及GSH-Px含量增加,并且PC-B2能够有效抑制PC12细胞凋亡,上调PI3K/Akt和Nrf2/HO-1蛋白的表达。结论PC-B2能够保护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改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和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B2 氧化损伤 凋亡 h_(2)o_(2) PI3K/AKT通路 Nrf2/ho-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体系在燃煤锅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毅 袁博 +1 位作者 郝润龙 陶子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0,共5页
介绍了H_2O_2氧化体系在燃煤锅炉烟气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中的反应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对芬顿体系或类芬顿体系的液相氧化、类气相均相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活化在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脱汞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析了紫外线... 介绍了H_2O_2氧化体系在燃煤锅炉烟气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中的反应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对芬顿体系或类芬顿体系的液相氧化、类气相均相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活化在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脱汞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析了紫外线、添加剂等辅助手段和催化剂分别对均相和非均相氧化体系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最后根据燃煤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研发活化H_2O_2催化剂和添加剂是今后燃煤锅炉烟气净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烟气 h_2o_2氧化体系 污染物 一体化脱除技术 脱硫 脱硝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雪梅 王毕雄 +1 位作者 李金京 马爱元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96,124,共9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超声功率、反应时间、酒石酸浓度、液固比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浓度与液固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锌浸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超声功率、反应时间、酒石酸浓度、液固比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浓度与液固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影响最为显著。优化提锌工艺条件为:控制超声功率300 W、浸出时间30 min、氨水浓度7 mol/L、酒石酸浓度0.5 mol/L、液固比5∶1、浸出温度45℃、搅拌速度100 r/min,该优化条件下的锌浸出率可达80.05%,较常规浸出相比、超声条件下锌浸出率提高5.25个百分点;NH_(3)-C_(4)H_(6)O_(6)-H_(2)O体系下ZnFe_(2)O_(4)、Zn_(2)SiO_(4)、ZnS物相难浸出;羧酸根可与Zn^(2+)形成络合离子,强化锌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超声强化 Nh_(3)-C_(4)h_(6)o_(6)-h_(2)o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FeS_(2)活化H_(2)O_(2)降解典型苯胂酸类污染物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华洁 王敏 +4 位作者 林舒婷 江彦亭 林春香 吕源财 刘明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6-2656,共11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FeS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苯胂酸类污染物(洛克沙胂,ROX).XRD、SEM、XPS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FeS_(2)呈明显的颗粒状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降解实...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FeS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苯胂酸类污染物(洛克沙胂,ROX).XRD、SEM、XPS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FeS_(2)呈明显的颗粒状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降解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初始pH值为4.5、ROX起始浓度为20mg/L、Fe_(3)O_(4)/FeS_(2)投加量为0.15g/L和H_(2)O_(2)浓度为0.034g/L,Fe_(3)O_(4)/FeS_(2)介导的非均相芬顿体系可以超快速降解ROX,1min后的降解效率达到96.74%,明显优于单独的Fe_(3)O_(4)或FeS_(2)体系.此外,Fe_(3)O_(4)/FeS_(2)可以通过磁铁进行快速回收利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使用3次后,ROX的降解效率仍超过80%.机理分析表明,Fe_(3)O_(4)/FeS_(2)能够快速地催化H_(2)O_(2)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在·OH的作-用下,ROX分子结构中C-As、C-N和C-C等化学键发生断裂,发生脱砷、脱硝和开环等反应,进而生成一系列的有机产物(如酚类、醌类、小分子有机酸等)和无机产物(As(V)和NO_(3)^(-)).之后,无机砷能够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有机产物则进一步被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FeS_(2) 氧化氢(h_(2)o_(2)) 苯胂酸 非均相催化 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基材料光催化产H_(2)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慧 李昕煜 +3 位作者 王帅杰 刘晓晓 张庆瑞 叶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99-3814,共16页
开发节能环保的新型H_(2)O_(2)合成技术对解决蒽醌法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水和氧气反应生成H_(2)O_(2)的方式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在途径.本文从光催化产H_(2)O_(2)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介... 开发节能环保的新型H_(2)O_(2)合成技术对解决蒽醌法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水和氧气反应生成H_(2)O_(2)的方式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在途径.本文从光催化产H_(2)O_(2)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影响光催化材料产H_(2)O_(2)效率的因素及评价产H_(2)O_(2)性能的指标,并以g-C_(3)N_(4)为例重点解析了构建异质结、修饰基团、空间结构调控、掺杂元素以及制造缺陷等对提升光催化材料氧化还原产H_(2)O_(2)性能的积极影响,阐释了相关的作用机制并对g-C_(3)N_(4)基材料在光催化产H_(2)O_(2)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揭示光催化产H_(2)O_(2)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推动该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光催化 h_(2)o_(2) 氧还原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的过氧化氢比色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梦雨 党雪明 赵慧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6,共9页
水体中残留的H_(2)O_(2)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含氧自由基,进而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病变,因此实现水体中的H_(2)O_(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制备了具有较高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并构建比色传感平台实现了... 水体中残留的H_(2)O_(2)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含氧自由基,进而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病变,因此实现水体中的H_(2)O_(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制备了具有较高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并构建比色传感平台实现了水体中H_(2)O_(2)的灵敏检测.在H_(2)O_(2)-TMB显色体系中,Fe_(3)O_(4)与MoS_(2)纳米片复合协同催化H_(2)O_(2)产生含氧自由基,水凝胶三维结构可有效抑制MoS_(2)-Fe_(3)O_(4)堆叠,促进活性位点的暴露,进一步提高对H_(2)O_(2)的催化能力.动力学常数显示,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催化H_(2)O_(2)底物的最大速度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1.5倍.基于较高的H_(2)O_(2)催化活性,水体中H_(2)O_(2)检测限达到0.28μ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3.0~200μmol/L,并采用加标回收法对自来水、湖水和海水等实际水体中的H_(2)O_(2)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Fe_(3)o_(4)复合物水凝胶 类过氧化物酶 比色检测 h_(2)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H_(2)O_(2)工艺控制太湖原水中致嗅氨基酸
15
作者 蔡璐阳 黎雷 +2 位作者 于水利 郭婧轩 张天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3-1248,共6页
针对太湖原水中氨基酸氯化消毒后可能引发的嗅味问题,采用太湖某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O3/H2O2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致嗅氨基酸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滤后水中致嗅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1.6%,采用O3/H2O2工艺降解致嗅氨... 针对太湖原水中氨基酸氯化消毒后可能引发的嗅味问题,采用太湖某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O3/H2O2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致嗅氨基酸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滤后水中致嗅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1.6%,采用O3/H2O2工艺降解致嗅氨基酸的最佳投量为1.5 mg·L-1O3和0.06 mM H2O2,去除率91.28%,致嗅氨基酸浓度降至484.62ng·L-1,加氯消毒后几乎没有致嗅风险。水温10~30℃范围内,O3/H2O2对致嗅氨基酸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H=6~8范围内,去除率随p H的升高而增大。另外,该组合工艺较单独O3/H2O2对溴酸盐的生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嗅味 致嗅氨基酸 o_(3)/h_(2)o_(2)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_(2)O_(4)-CR的制备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丛瑾 黄丽斌 +3 位作者 范辉 张强煦 廖金戈 陈紫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0-1580,共11页
利用水热法将Mn Fe_(2)O_(4)负载在生物质汽化炭渣(CR)上,得到了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 Fe_(2)O_(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对Mn Fe_(2)O_(4)-CR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 利用水热法将Mn Fe_(2)O_(4)负载在生物质汽化炭渣(CR)上,得到了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 Fe_(2)O_(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对Mn Fe_(2)O_(4)-CR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Mn Fe_(2)O_(4)与CR质量比、PMS用量、催化剂用量、温度、pH、阴离子(HCO_(3)–、H_(2)PO_(4)^(–)、Cl^(–)、NO_(3)^(–))和腐植酸(HA)对MnFe_(2)O_(4)-CR/PMS体系降解TC的影响,探究了Mn Fe_(2)O_(4)-CR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并探讨了Mn Fe_(2)O_(4)-CR/PMS体系中TC可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 Fe_(2)O_(4)与CR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Mn Fe_(2)O_(4)-CR催化效果良好,在30℃、30 mg MnFe_(2)O_(4)-CR、40 mg PMS、90 min的条件下,100 mL质量浓度为50mg/L自然pH的TC溶液中TC的降解率达到91.32%。Mn Fe_(2)O_(4)-CR可利用其磁性回收,经过5次循环利用,催化PMS降解TC的降解率仍能达到82.90%,表明MnFe_(2)O_(4)-CR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Mn Fe_(2)O_(4)-CR/PMS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SO_(4)^(-)·)、·OH、单线态氧(^(1)O_(2))和过氧自由基(O_(2)^(-)·)是降解TC的主要活性氧物种,并提出了相应的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Fe_(2)o_(4)-CR 盐酸四环素 高级氧化技术 复合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降解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_(2)O_(4)/g-C_(3)N_(4)非均相光Fenton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宇 宋思扬 +3 位作者 吴丹 赵焕新 罗颖文 范德锴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1-226,共6页
采用研磨-焙烧工艺制备了CuFe_(2)O_(4)/g-C_(3)N_(4)复合催化剂,并在可见光下进行了CuFe_(2)O_(4)/g-C_(3)N_(4)非均相光Fenton体系降解水中罗丹明B(Rh B)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CuFe_(2)O_(4)掺杂量为50%,复合催化剂投加量为1 ... 采用研磨-焙烧工艺制备了CuFe_(2)O_(4)/g-C_(3)N_(4)复合催化剂,并在可见光下进行了CuFe_(2)O_(4)/g-C_(3)N_(4)非均相光Fenton体系降解水中罗丹明B(Rh B)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CuFe_(2)O_(4)掺杂量为50%,复合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H_(2)O_(2)浓度为10 mmol/L,pH=7,温度为20℃(室温)时,Rh B去除率可达92.3%,反应活化能为9.97 kJ/mol。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OH和h~+是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活性物种。循环实验证实,CuFe_(2)O_(4)/g-C_(3)N_(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天然日光驱动下该体系对高浓度Rh B废水(800 mg/L)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100%和9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非均相光Fenton 天然日光 CuFe_(2)o_(4)/g-C_(3)N_(4)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MoS_(2)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磺胺嘧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言 鲍建国 +2 位作者 毛启迪 李轩 杜江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5,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Fe_(2)O_(3)和MoS_(2)复合材料(FM),将其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磺胺嘧啶(SDZ)。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FM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FM... 采用共沉淀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Fe_(2)O_(3)和MoS_(2)复合材料(FM),将其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磺胺嘧啶(SDZ)。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FM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FM投加量、PS浓度、初始p H、无机阴离子、腐殖酸对SD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M投加量为0.4 g/L、PS浓度为1 mmol/L、初始pH为7、SDZ浓度为20μmol/L条件下,FM/PS体系在30 min内对SDZ的降解率达到100%。电子顺磁共振(EPR)和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FM/PS体系中主要的活性因子为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其中SO_(4)^(·-)起主导作用。FM/PS体系降解SDZ的机理为:MoS_(2)表面的Mo^(4+)直接催化PS,同时促进Fe_(2)O_(3)中的Fe^(3+)/Fe^(2+)的循环,提高Fe_(2)O_(3)对PS的活化性能。循环利用试验结果表明,FM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4次循环利用后在40 min内对SDZ的降解率达到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 MoS_(2) 过硫酸盐 磺胺嘧啶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制备γ-Fe_(2)O_(3)薄膜的新方法
19
作者 祁志美 张耀华 唐红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93-394,共2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新工艺分别在硅片和氧化铝陶瓷基片上制备了γ-Fe_2O_3薄膜。该工艺分3步完成:首先利用Fe(NO_3)_3酒精溶液通过浸渍涂布工艺制备α-Fe_2O_3薄膜,其次α-Fe_2O_3薄膜在氢气流中、3... 采用一种简单的新工艺分别在硅片和氧化铝陶瓷基片上制备了γ-Fe_2O_3薄膜。该工艺分3步完成:首先利用Fe(NO_3)_3酒精溶液通过浸渍涂布工艺制备α-Fe_2O_3薄膜,其次α-Fe_2O_3薄膜在氢气流中、320~350℃之间热处理30min被还原为Fe_3O_4薄膜,最后Fe_3O_4薄膜在空气中250℃左右热处理30min被氧化为γ-Fe_2O_3薄膜。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该γ-Fe_2O_3薄膜呈尖晶石物相和自由取向,晶粒为针形,具有疏松多孔的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_(2)o_(3) 半导体薄膜技术 氧化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γ-Fe_(2)O_(3)/Cu_(2)O的制备及其对橙黄G的催化降解性能
20
作者 侯清瑶 彭雪儿 +1 位作者 周琛阳 高丽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通过对常规CuFeO2进行修饰,合成了复合催化剂α-Fe_(2)O_(3)/γ-Fe_(2)O_(3)/Cu_(2)O(CuFe-13),采用XRD、FTIR、SEM、VS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Fe-13-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对橙黄G(OG)的催化降解性能,分析了催化剂加入量、PMS浓度和... 通过对常规CuFeO2进行修饰,合成了复合催化剂α-Fe_(2)O_(3)/γ-Fe_(2)O_(3)/Cu_(2)O(CuFe-13),采用XRD、FTIR、SEM、VS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Fe-13-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对橙黄G(OG)的催化降解性能,分析了催化剂加入量、PMS浓度和反应pH对OG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uFe-13加入量为0.20 g/L、PMS浓度为1.0 mmol/L、pH为7.0的条件下,CuFe-13-PMS体系的催化降解性能最佳,反应30 min后OG的去除率为100%,反应120 min后TOC的去除率为73.4%;在CuFe-13-PMS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为1O_(2)、SO_(4)^(-)·和·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γ-Fe_(2)o_(3)/Cu_(2)o 过一硫酸盐(PMS) 橙黄G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