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A淀粉-单宁酸-壳聚糖复合物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
作者 张成成 李炜娴 +1 位作者 林志伟 姬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6-271,共6页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SA)-壳聚糖-单宁酸复合物为稳定剂构建Pickering乳液体系,研究了OSA淀粉浓度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以及对姜黄素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随着OSA淀粉浓度从2%增加至10%,...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SA)-壳聚糖-单宁酸复合物为稳定剂构建Pickering乳液体系,研究了OSA淀粉浓度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以及对姜黄素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随着OSA淀粉浓度从2%增加至10%,乳液的粒径从15.68μm降低至13.27μm,粒径分布变窄,颗粒大小均匀。流变学结果证明OSA淀粉-单宁酸-壳聚糖复合物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是假塑性流体,具有类弹性结构(G′>G″)。三元复合物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姜黄素的包埋率高达90%,提升了姜黄素的利用率,为Pickering乳液设计荷载姜黄素和其他亲脂性功能成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淀粉 单宁酸 壳聚糖 Pickering乳液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对番茄红素纳米运输体系构建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鹃 吴忠红 吴津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30,共7页
尝试以2种不同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OSA1、OSA2)作为乳化剂,研究其乳化特性,在不同条件下构建番茄红素稳定的纳米乳液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条件:乳化剂浓度30%,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均质压力为100 MPa,循环5次,2种乳液粒径分别... 尝试以2种不同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OSA1、OSA2)作为乳化剂,研究其乳化特性,在不同条件下构建番茄红素稳定的纳米乳液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条件:乳化剂浓度30%,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均质压力为100 MPa,循环5次,2种乳液粒径分别为(107±1.32) nm、(101±0.81) nm,保留率分别为85.67%±0.63%和86.78%±0.36%。在常温下储藏4周,乳液粒径分别增至(158.84±3.51)nm和(129.18±4.22)nm。与未被包埋的番茄红素相比,2种纳米乳液包埋的番茄红素的降解速度明显降低,说明基于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构建纳米乳液能有效抑制番茄红素的降解。综合2种纳米乳液在储藏过程中粒径的变化与番茄红素保留率,其稳定性表现为OSA2> OSA1,此结果与2种淀粉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变性淀粉 番茄红素 纳米乳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变性淀粉的乳化特性及其对纳米乳液构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达鸿 李璐 +1 位作者 解新安 李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研究生物大分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OSA)的乳化特性,并以其为乳化剂构建负载番茄红素的稳定纳米乳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温度70℃,淀粉浓度为30%(w/w)时,OSA变性淀粉的乳化性能最佳。以其为乳化剂,当油相(中链甘油三酯,MCT)中番茄红... 研究生物大分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OSA)的乳化特性,并以其为乳化剂构建负载番茄红素的稳定纳米乳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温度70℃,淀粉浓度为30%(w/w)时,OSA变性淀粉的乳化性能最佳。以其为乳化剂,当油相(中链甘油三酯,MCT)中番茄红素的质量浓度为0.1%(w/w),油水比1∶9时,通过高压均质得到的纳米乳液粒径120 nm,番茄红素负载率63%,经过一个月的储藏后,乳液粒径增加到160 nm,增长幅度小于34%,性状稳定,没有油相析出,表明OSA变性淀粉适合作为构建安全稳定纳米乳液的乳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变性淀粉 乳化特性 纳米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均质法制备以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的纳米乳液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贵妃 杨柳 +1 位作者 钟金锋 覃小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9-175,共7页
乳清蛋白乳液易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4.5)发生液滴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为探索乳清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变性淀粉)组合改善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以... 乳清蛋白乳液易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4.5)发生液滴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为探索乳清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变性淀粉)组合改善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以超声波均质法分别制备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质量比为7∶3)稳定的纳米乳液,研究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当pH=4时,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粒径显著增大至2100nm,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粒径仅为280nm,说明添加OSA变性淀粉能有效减弱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液滴聚集。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的粒径在Na^+浓度<0.6mol/L和40~80℃下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添加OSA变性淀粉有望扩大乳清蛋白纳米乳液在酸性食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osa变性淀粉 纳米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EGCG-OSA玉米淀粉复合体的结构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黎明明 李璐 +1 位作者 解新安 李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0-26,共7页
为探究高压均质作用对EGCG-OSA玉米淀粉复合体的影响,分别采用加热、高压均质以及先高压均质后加热的方法制备了EGCG-OSA玉米淀粉复合体,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与电镜扫描(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利用高级流变仪... 为探究高压均质作用对EGCG-OSA玉米淀粉复合体的影响,分别采用加热、高压均质以及先高压均质后加热的方法制备了EGCG-OSA玉米淀粉复合体,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与电镜扫描(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利用高级流变仪以及粒度仪对其流变性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复合物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复合体均有很高的抗氧化性,并且三种复合体的抗氧化性随储藏时间下降的幅度较小,其中用先均质后加热方式制备的复合体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性,在30 d后DPPH清除率仍能达到89.63%,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8.66%;FT-IR与XRD结果表明复合物并没有产生新的化学键和官能团;流变性测试结果则表明:经过高压均质作用后的复合体,黏度下降幅度更大,粒径也有所减小。综上表明,通过先高压均质后加热方式制备的复合体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性和更为优良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能为EGCG在淀粉类食品的加工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均质 osa玉米淀粉 EGCG 抗氧化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改性多孔淀粉负载并改善柚皮苷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璐 丁喆 +3 位作者 陆胜民 姜昊 郑美瑜 杨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433,共9页
为通过优化实验提升柚皮苷(NA)OSA改性多孔淀粉(OSAPS)中的负载率,并进而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升NA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OSAPS-NA复合物,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隔室模型和统计... 为通过优化实验提升柚皮苷(NA)OSA改性多孔淀粉(OSAPS)中的负载率,并进而以复合物的形式提升NA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OSAPS-NA复合物,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隔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的拟合对NA原材料和OSAPS-NA复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为溶剂时,溶剂共沉淀结合超声法能够明显提升NA在OSAPS中的负载率,并且当正己烷的体积占比为0.6、超声强度为200 W、超声时间为20 min时,OSAPS对NA的负载率最高。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OSAPS-NA复合物中NA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是NA原材料的9.80倍,达峰时间由60 min缩短至15 min。该研究成功优化了OSAPS-NA复合物,使其对NA的负载率达到了(71.49±2.26)%,并且通过OSAPS的负载使NA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升到原来的9.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改性淀粉 多孔淀粉 柚皮苷 反溶剂沉淀法 口服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两种淀粉热力学特性及糊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冷雪 张根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1-84,90,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快速粘度仪(RVA)研究了茶多酚(TP)对糯玉米淀粉(WMS)及由糯玉米淀粉改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的热特性及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焓值随TP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4...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快速粘度仪(RVA)研究了茶多酚(TP)对糯玉米淀粉(WMS)及由糯玉米淀粉改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的热特性及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焓值随TP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4℃下贮存7d,两种淀粉的回生焓值和重结晶随TP添加量增加而降低(p<0.05),添加15%TP的糯玉米淀粉及添加10%和15%TP的OSA淀粉没有出现重结晶及回生焓值;由RVA曲线知,随TP添加量增大,OSA淀粉糊黏度降低,其中添加15%TP的OSA淀粉,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终粘度降低最大,而糯玉米淀粉并未呈现一定规律性。以上结果证明,TP能够降低两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及焓值,抑制淀粉老化,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低淀粉糊黏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糯玉米淀粉 osa淀粉 糊化 老化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液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因素研究
8
作者 梁蓉 林全全 +1 位作者 陈翰 钟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8-1284,共7页
为了明确影响乳液体系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因素,作者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及体外淀粉消化酶、脂肪酶及胆盐缺失3种特殊消化模型,对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淀粉为乳化剂的β-胡萝卜素乳液的生物可给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消... 为了明确影响乳液体系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因素,作者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及体外淀粉消化酶、脂肪酶及胆盐缺失3种特殊消化模型,对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淀粉为乳化剂的β-胡萝卜素乳液的生物可给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消化模型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大小顺序为:完整消化模型>淀粉消化酶缺失模型>胆盐缺失模型>脂肪酶缺失模型。因此,当乳化剂消化、油脂消化和胆盐胶束化中任一进程被抑制时,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率均降低。且这三者对乳液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程度如下:脂肪消化>胶束化>乳化剂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osa改性淀粉 乳化剂消化 脂肪消化 胶束化 Β-胡萝卜素 生物可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