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的关键原因及改造措施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德波 沈跃良 +2 位作者 邓剑华 狄万丰 徐齐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0-436,共7页
针对某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给该电厂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旋流燃烧器烧损的原因,包括旋流燃烧器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和现场运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全炉膛进行了热态数值模拟,得... 针对某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给该电厂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旋流燃烧器烧损的原因,包括旋流燃烧器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和现场运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全炉膛进行了热态数值模拟,得到旋流燃烧器烧损的关键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过大是造成旋流燃烧器烧损的主要原因;一次风风筒所用材质为碳钢,材料的耐热等级不够,应采用高温耐磨合金钢整体铸造;陶瓷粘贴工艺不妥易造成陶瓷脱落,改进陶瓷粘贴工艺可避免陶瓷脱落;中心风风筒为耐热钢,现场观察到其氧化严重,应改进中心风风筒材料制造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c型旋流燃烧器 旋流强度 烧损 改造措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淡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窦文宇 蒋宏利 +2 位作者 魏铜生 惠世恩 徐通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34-38,共5页
利用冷态等温模化技术对浓淡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中分别改变二、三次风的旋流强度,以考察各射流的调节特性对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场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燃烧器采用分级送风技术,在燃烧器出口主要是三... 利用冷态等温模化技术对浓淡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中分别改变二、三次风的旋流强度,以考察各射流的调节特性对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场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燃烧器采用分级送风技术,在燃烧器出口主要是三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三次风的旋流强度是影响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空气动力特性 浓淡 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ASB型旋流燃烧器结构对锅炉NO_x排放及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平 秦建柱 +1 位作者 黄俊谐 刘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7,共6页
某厂LNASB型旋流燃烧器喷口的结构变化对锅炉燃烧性能及NOx排放影响较大,可使NOx排放降低150mg/m3左右,但会带来尾部CO浓度增加及燃烧高挥发分煤种时二次风喷口容易结渣及烧损变形问题。分析认为,在保证一、二次风速设计的基础上,采用... 某厂LNASB型旋流燃烧器喷口的结构变化对锅炉燃烧性能及NOx排放影响较大,可使NOx排放降低150mg/m3左右,但会带来尾部CO浓度增加及燃烧高挥发分煤种时二次风喷口容易结渣及烧损变形问题。分析认为,在保证一、二次风速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扩锥型一、二次风喷口并将局部浓缩的煤粉浓缩器改为内浓外淡船型煤粉浓缩器,在进一步降低NOx排放的同时,也可缓解二次风喷口的结渣及烧损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LNASB 喷口结构 结渣 煤粉浓缩器 燃烧性能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型扩口对旋流燃烧器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孙锐 李争起 +3 位作者 孙绍增 马春元 吴少华 秦裕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2-696,共5页
采用一维热膜探针多方位转动法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冷模试验台上 ,研究了在齿型和普通型两种中心扩口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气流的空气动力特性 .试验得到了冷态旋转射流的时均速度、湍流应力、偏斜因子的测量结果 .分析测量结果... 采用一维热膜探针多方位转动法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冷模试验台上 ,研究了在齿型和普通型两种中心扩口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气流的空气动力特性 .试验得到了冷态旋转射流的时均速度、湍流应力、偏斜因子的测量结果 .分析测量结果可见 ,齿型中心扩口下中心回流区直径减小 ,相对回流率较普通型中心扩口增加 2 0 % .同时在中心回流区边界附近湍流脉动强度明显提高 ,湍流正应力提高 1倍以上 ,湍流剪切应力提高 3倍以上 ,在主流区湍流瞬时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更快趋向于完全随机的高斯分布 .在齿型中心扩口下 ,出口射流的回流强度及湍流脉动强度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特性 齿扩口 旋流燃烧器 湍流应力 浓淡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F型旋流燃烧器特点及调整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牛万虎 杨国旗 《西北电力技术》 2002年第6期24-27,33,共5页
介绍了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WSF型旋流燃烧器的设计特点及其应用情况,以及冷热态 调整的试验结果,并提出了看法和观点,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WSF旋流燃烧器 调整 发电厂 发电机组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低NO_(x)旋流燃烧器结构优化及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扬帆 廖伟辉 +6 位作者 阮志龙 苏现强 姚斌 方庆艳 马仑 张成 缪淼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52-158,共7页
对OPCC型旋流燃烧器结构优化前后(包括优化内二次风扩锥结构和增加分离环)的流动、燃烧和NO_(x)生成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及锅炉现场试验研究。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优化后燃烧器性能改善明显,主要体现在:(1)形成较大中心回流... 对OPCC型旋流燃烧器结构优化前后(包括优化内二次风扩锥结构和增加分离环)的流动、燃烧和NO_(x)生成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及锅炉现场试验研究。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优化后燃烧器性能改善明显,主要体现在:(1)形成较大中心回流区,卷吸更多高温烟气量,有利于改善煤粉着火和燃烧稳定性(尤其在深度调峰灵活运行下);具体表现为着火距离由优化前的0.21 m缩小至0.14 m,火焰充满度好。(2)焦炭燃尽速率显著提高,由优化前的0.02×10^(-4)kg/s升至0.11×10^(-4)kg/s。(3)高CO浓度还原性区域更集中,有利于减少燃烧器喷口区域NO_(x)的生成。(4)现场试验数据表明,优化后出口CO体积分数由优化前的300×10^(-6)降至85×10^(-6),飞灰含碳由1.97%降至0.98%,出口NO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c型旋流燃烧器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NO_(x)旋流燃烧器冷态动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鹏宇 李德波 +5 位作者 刘彦丰 陈拓 陈兆立 陈智豪 廖宏楷 冯永新 《广东电力》 2022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解决采用OPCC型旋流燃烧器的锅炉出现大面积燃烧器喷口烧毁的问题,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OPCC型旋流燃烧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中心风,一次风,内、外二次风风速与旋流燃烧器冷态动力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解决采用OPCC型旋流燃烧器的锅炉出现大面积燃烧器喷口烧毁的问题,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OPCC型旋流燃烧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中心风,一次风,内、外二次风风速与旋流燃烧器冷态动力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心风风速与回流区距喷口距离成正比例关系;中心风风速过小会增加燃烧器喷口烧毁的可能性,风速过大易造成大回流区紊乱。一次风风速过小或较大会分别导致大回流区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宽度明显减小。内二次风风速低于一次风风速时,内、外二次风将产生飞边现象,极易诱发因水冷壁沾污结渣和高温腐蚀而导致的水冷壁爆管和炉膛熄火等事故;内二次风风速高于外二次风风速时,大回流区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宽度均减小。外二次风主要影响回流区的大小和范围;外二次风风速低于一次风风速时,无法形成良好的回流区;外二次风风速高于内二次风风速且梯度较大时,大回流区轴向长度减小。因此在工程实际中,中心风风速应采用适中的5 m/s,一次风风速应选用适中的22.4 m/s,内二次风风速宜采用高于一次风风速的35.2 m/s,外二次风风速应采用高于内二次风且梯度较小的36.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c型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 冷态特性 动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WR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在户县热电厂5号炉上的应用
8
作者 高建谱 《西北电力技术》 2003年第4期27-28,共2页
针对户县热电厂5号炉燃烧器存在的问题,利用浓淡燃烧等技术,研制了一种负荷适应性强、调节性能好、设备连续运行可靠性高的HXWR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户县热电厂 锅炉 HXWR 旋流煤粉燃烧器 浓淡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层低NO_(x)旋流燃烧器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鹏宇 李德波 +2 位作者 刘彦丰 廖宏楷 冯永新 《广东电力》 2022年第7期122-132,共11页
为研究广东某660 MW燃煤电厂OPCC型旋流燃烧器喷口大面积烧毁的原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整层OPCC型旋流燃烧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中心风、一次风、内二次风、外二次风风速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侧的... 为研究广东某660 MW燃煤电厂OPCC型旋流燃烧器喷口大面积烧毁的原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整层OPCC型旋流燃烧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中心风、一次风、内二次风、外二次风风速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侧的旋流燃烧器采用高于中间处旋流燃烧器的中心风风速时,会造成高温燃烧区不连续且面积较小,中间旋流燃烧器着火及燃烧提前;两侧的旋流燃烧器采用高于中间处旋流燃烧器的一次风风速时,各回流区较为分散且形成的大回流区较差,中间旋流燃烧器喷口处温度增加300℃;两侧的旋流燃烧器采用高于中间处旋流燃烧器的内二次风风速时,高温燃烧区被分割为左、右两部分且中间部分温度仅为777℃,两侧旋流燃烧器喷口处O_(2)体积分数大幅降低;两侧的旋流燃烧器采用高于中间处旋流燃烧器的外二次风风速时,高温燃烧区不连续且整体向炉膛中心线处移动,两侧旋流燃烧器喷口温度上升250~300℃;两侧的旋流燃烧器采用高于中间处旋流燃烧器的风速时,均会增大旋流燃烧器喷口烧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C旋流燃烧器 喷口烧毁 数值模拟 燃烧特性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NOx旋流燃烧器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启 邢嘉芯 +2 位作者 张梦竹 戚恒 张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168-8174,共7页
为分析DBC-OPCC型低NOx旋流燃烧器的燃烧性能与NOx释放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燃烧室内燃料粒子的射流轨迹、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各组分分布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分布表现为中央高两边低,氧量分布与温度分布规律相反,一次风... 为分析DBC-OPCC型低NOx旋流燃烧器的燃烧性能与NOx释放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燃烧室内燃料粒子的射流轨迹、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各组分分布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分布表现为中央高两边低,氧量分布与温度分布规律相反,一次风喷口处温度分布、氧量分布与回流区的形状、大小以及煤粉颗粒密度密切相关。出口流域CO2整体上沿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即中央高两边低,其变化趋势与氧量分布规律相反,与温度分布规律相近。喷口处CO含量极高,浓厚的还原性氛围对削减NOx排放具有积极作用,在一次风喷口处煤粉形成外浓内淡的分布形态以及"三高一低"区,强化加热、析出挥发分、着火以及高温火焰内的NOx还原,降低NOx排放,提升稳燃能力。气流呈风包粉结构,可防范水冷壁结焦与高温腐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C-opcc 低NO_x 回流区 旋流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1025t/h燃煤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智超 李争起 +2 位作者 孙锐 吴少华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针对某厂采用 EI-DRB 型燃烧器的 1025t/h 锅炉稳燃能力差,不能燃用设计煤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锅炉冷、热态实验,证明 EI-DRB 型燃烧器没有回流区,不利于稳然。经改进得出了适于 1025t/h 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结构。试... 针对某厂采用 EI-DRB 型燃烧器的 1025t/h 锅炉稳燃能力差,不能燃用设计煤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锅炉冷、热态实验,证明 EI-DRB 型燃烧器没有回流区,不利于稳然。经改进得出了适于 1025t/h 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结构。试验表明:浓淡燃烧器的回流区最大直径、长度与燃烧器最外层直径之比分别在 1.15、1.83 以上,扩展角大于 70.1°,可卷吸足够的高温烟气及时点燃煤粉;整个射流温度水平随着直流二次风率的增加而下降。得出了给粉机转速对两种燃烧器出口温度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浓淡燃烧器后,当电负荷降至 135MW 时,锅炉可以不投油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5t/h燃煤锅炉 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EI-DRB 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旋流对冲燃烧锅炉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茅建波 张明 +1 位作者 熊建国 张晓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4,190,共7页
为了解采用OPCC旋流燃烧器、2层燃尽风布置的某1 000 MW超超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的NO_x排放特性,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该锅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燃烧器投运方式、炉膛氧体积分数、燃尽风挡板开度、燃烧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燃烧器... 为了解采用OPCC旋流燃烧器、2层燃尽风布置的某1 000 MW超超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的NO_x排放特性,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该锅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燃烧器投运方式、炉膛氧体积分数、燃尽风挡板开度、燃烧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燃烧器内二次风挡板开度、燃烧器中心风挡板开度和燃尽风喷口外二次风刻度位置、燃烧器负荷分配方式、机组负荷及煤种等因素对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器投运方式、炉膛氧体积分数及煤种对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影响幅度可达13%~20.2%;燃尽风挡板开度、燃烧器内二次风挡板开度、燃烧器负荷分配方式和机组负荷对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小,影响幅度为4%~6%;燃烧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燃尽风喷口外二次风刻度位置和燃烧器中心风挡板开度对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对冲燃烧锅炉 NOX排放特性 opcc旋流燃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低NO_(x)旋流燃烧器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与工程应用
13
作者 刘鹏宇 李德波 +5 位作者 刘彦丰 陈智豪 周杰联 成明涛 廖宏楷 冯永新 《洁净煤技术》 2025年第S1期483-494,共12页
为解决OPCC型旋流燃烧器在工程实际中出现大面积烧毁的现象,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OPCC旋流燃烧器开展两相流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变中心风、一次风、内、外二次风风速下的热态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解决OPCC型旋流燃烧器在工程实际中出现大面积烧毁的现象,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OPCC旋流燃烧器开展两相流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变中心风、一次风、内、外二次风风速下的热态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风风速与煤粉的着火点呈负相关,较低的中心风风速易导致燃烧器喷口发生烧损事故,较高的中心风将使高温燃烧区轴向长度缩短,不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较低的一次风风速同样容易造成燃烧器喷口烧损,而一次风风速过高将导致炉内燃烧推迟并提升诱发高温腐蚀的概率;采用低于一次风或过高的内二次风风速均会提高诱发高温腐蚀的概率,低于一次风风速的内二次风风速无法将高温燃烧区聚集在一起,不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而较高的内二次风风速导致高温燃烧区湍动度下降而同样不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采用低于一次风的外二次风风速将引起燃烧器喷口烧损、受热面积灰结渣及高温腐蚀等严重危害锅炉机组安全运行的现象,而过高的外二次风不利于中心大回流区的良好形成且容易诱发炉内偏烧,影响锅炉水动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c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 两相流 燃烧特性 工程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MW超临界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综合治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军 郑志行 +1 位作者 吴爱军 张家元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1,共7页
针对某电厂600 MW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严重问题,提出了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综合治理方案,对锅炉进行燃烧器及贴壁风改造。将中层(B、F)和下层(C、E)燃烧器更换为新型OPCC旋流煤粉燃烧器,同时在锅炉的两侧墙分别布置7层贴... 针对某电厂600 MW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严重问题,提出了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综合治理方案,对锅炉进行燃烧器及贴壁风改造。将中层(B、F)和下层(C、E)燃烧器更换为新型OPCC旋流煤粉燃烧器,同时在锅炉的两侧墙分别布置7层贴壁风。通过冷态动力场试验全面了解不同负荷工况及不同配风方式下的炉膛空气动力场分布,并优化了运行参数。在进行水冷壁高温腐蚀综合治理后,贴壁风覆盖区的水冷壁管厚度平均减薄量从2019年的2.52 mm/a下降到2020年的0.46 mm/a,较改造前高温腐蚀管壁减薄速度下降明显,且近壁区烟气含氧量大幅上升,H_(2)S浓度大幅下降,还原性气氛得到明显改善,可从根本上缓解水冷壁高温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水冷壁 高温腐蚀 opcc旋流煤粉燃烧器 贴壁风 冷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