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机动车尾气VOCs组成及其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46
1
作者 鲁君 王红丽 +4 位作者 陈长虹 黄成 李莉 程真 刘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6,共8页
采用钢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上海市主要交通干道和隧道废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干道和隧道废气样品的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TVOC)质量浓度分别为(227.1±40.9)、(2209.9±1228... 采用钢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上海市主要交通干道和隧道废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干道和隧道废气样品的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TVOC)质量浓度分别为(227.1±40.9)、(2209.9±1228.0)μg/m3;隧道废气样品中的TVOC浓度是交通干道平均浓度的4.3~15.2倍;交通干道废气样品中VOCs主要组分与隧道废气样品中VOCs主要组分非常类似,说明交通干道废气样品中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干道废气样品中TVOC的.OH消耗速率为(17.21±4.49)s-1,延安东路隧道和打浦路隧道废气样品中TVOC的.OH消耗速率分别为(300.37±120.78)、(138.09±25.30)s-1,烯烃对TVOC的.OH消耗速率贡献最大,其对废气化学反应活性贡献率在70%以上。交通干道和隧道废气样品中关键活性组分是C2~C5的烯烃组分,这些组分也是机动车尾气中的特征污染物,因此可以判断机动车尾气是上海市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最大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oh消耗速率 机动车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涛 王新明 +3 位作者 周炎 岳玎利 陈多宏 区宇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16-4223,共8页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oh消耗速率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轨迹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上胶烘干尾气治理的研究和应用
3
作者 鲁君 张富勇 +4 位作者 邬坚平 陈长虹 乔月珍 周敏 苏蕾燕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9,共3页
应用催化氧化燃烧技术处理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上胶烘干尾气,并在该净化系统运行2年后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该工艺尾气中甲苯是典型污染物,净化系统对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为90.8%,净化后尾气中VOCs的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下降了... 应用催化氧化燃烧技术处理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上胶烘干尾气,并在该净化系统运行2年后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该工艺尾气中甲苯是典型污染物,净化系统对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为90.8%,净化后尾气中VOCs的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下降了90.3%,处理后的尾气甲苯浓度远低于GB 16297-1996的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酚醛玻璃布板 VOCS 废气净化 oh消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