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的药物与内镜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章 胡阳黔 +2 位作者 丁百静 刘祖明 南丽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 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 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经EST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为31例,其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05)。EST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发生率为11.8%。EST是药物治疗SOD无效时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 药物治疗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ERCP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明霞 文明 +1 位作者 黄永火 罗洪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 ,重点分析ERCP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 ,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 ,重点分析ERCP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 ,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ERCP能直观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形状、大小、开口的形态及狭窄程度和胰胆管扩张 ,特别是对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的形态、边缘的显示。结论 ERCP是目前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黄疸 上腹胀痛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下诊断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丹丹 张斌 +2 位作者 李长锋 杨蕾 田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09-411,419,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选择符合胆道型SOD标准的4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选择符合胆道型SOD标准的4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其内镜诊断特点和X线影像表现符合胆道型SOD诊断标准的病例,直接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catheterdilatation,EPBD)治疗。结果ERCP显示46例胆总管直径1.3~2.5cm,胆管无结石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下端呈鸟嘴状狭窄或渐进性狭窄28例。39例行EST,7例行EPBD。34例(73.9%)腹痛基本消失,8例(17.4%)明显缓解,4例(8.7%)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3%(42/46)。术后1~14d发热及黄疸者症状完全消失,术后7~14d肝功能酶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2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禁食、抗炎治疗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0.8月,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见复发及其他异常。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十二指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松柏 郭晓华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03-80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结果EST治疗半年内33例(86.8%)腹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3例(7.9%)部分缓解,2例(5.3%)无效。总有效率为94.7%(36/38)。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0.5%),其中乳头切口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SOD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EST对SOD疗效确切,且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节Cajal细胞自噬探讨芍药甘草汤改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甫 陈萌 +5 位作者 吉建梅 张晞文 丁俊 黄金鑫 唐睿 蔡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基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改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腹痛的临床疗效和抑制自噬相关蛋白(GPR78、Beclin1)的工作基础,结合Cajal间质细胞(ICC)过度自噬将引起平滑肌收缩紊乱、进一步导致SOD的研究进展,探讨芍药甘草汤调节ICC自噬水... 基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改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腹痛的临床疗效和抑制自噬相关蛋白(GPR78、Beclin1)的工作基础,结合Cajal间质细胞(ICC)过度自噬将引起平滑肌收缩紊乱、进一步导致SOD的研究进展,探讨芍药甘草汤调节ICC自噬水平及治疗SOD的分子药理机制。首先,复制豚鼠SOD模型,观察芍药甘草汤对Oddi括约肌压力、ICC自噬水平的影响;其次,吗啡刺激诱导离体SOD模型,观察芍药甘草汤对Oddi括约肌肌条收缩曲线、自噬通路的影响;最后,分离原代ICC、构建IRE1基因沉默或过表达载体、衣霉素刺激ICC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予不同浓度的芍药甘草汤孵育,观察ICC内质网应激水平、自噬信号通路的变化。最终验证“芍药甘草汤抑制IRE1/Beclin1信号通路,减轻ICC内质网应激引起的过度自噬,从而改善SOD平滑肌舒张效应”的科学假说,为推进中医药调节胆道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CAJAL间质细胞 细胞自噬 IRE1/Beclin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对Oddi括约肌及胆囊管功能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洋洋 李莉 +6 位作者 唐鹤涵 陈国勇 蔡磊 周荣幸 王海清 刘曦娇 宋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行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中,Gd—EOBDTPA在十二指肠内及胆囊内显影的时间,为胆道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的志愿者,于注射对比剂后第5~90min内连续动... 目的:探讨正常志愿者行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中,Gd—EOBDTPA在十二指肠内及胆囊内显影的时间,为胆道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的志愿者,于注射对比剂后第5~90min内连续动态扫描。扫描时间点分别为第5~30min内每间隔1min、第30~60min内每间隔5min、第60~90min内每间隔10min采集一次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共同评估,记录对比剂分别进入十二指肠及胆囊的时间。结果:Gd—EOB-DTPA进入十二指肠的平均时间为(30±23)min,其中注射Gd—EOB-DTPA延迟扫描20min时,对比剂进入十二指肠者所占比例为50.0%(15/30);延迟30min时所占比例为70.0%(21/30);延迟60min时所占比例为90.0%(27/30)。对比剂进入胆囊的中位时间为10min(6~29min),其中注射Gd—EOB-DTPA延迟扫描15min时,对比剂进入胆囊者所占比例为83.3%(25/30);延迟20min时所占比例为93.3%(28/30);延迟30min时所占比例为100%(30/30)。对比剂进入十二指肠及胆囊时间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正常人行Gd—EOB-DTPAMRI增强扫描中,对比剂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60min,而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的时间〈30min,此时间不仅可为Gd-EOB-DTPAMRI增强检查扫描时间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同时可为临床上怀疑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急性胆囊炎的排除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EOB-DTPA 磁共振成像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囊炎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治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池肇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oddi括约肌 功能障碍 SOD 胆囊 胆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管造影术中山莨菪碱对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的价值
8
作者 温毅 张瑞萍 +4 位作者 温济民 王彦军 陈巨坤 李玉玲 王福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81-982,共2页
关键词 T-管造影术 山莨菪碱 oddi括约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维溴铵治疗胆道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19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程蕾 吴成军 叶冠雄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对胆道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胆道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29例,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全部行MRCP、T管造影或ERCP检查,未发现残余凝结物,其中8例再次LC术探查,未发现胆囊管残留或肠粘...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对胆道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胆道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29例,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全部行MRCP、T管造影或ERCP检查,未发现残余凝结物,其中8例再次LC术探查,未发现胆囊管残留或肠粘连。治疗组给予匹维溴铵50 mg,po,tid,可根据病情增至300 mg.d-1,饭前适量水整片吞服。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5 mg,po,ti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好转、无效各1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40.0%。结论匹维溴铵对胆道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维溴铵 胆道手术 oddi括约肌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豚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永红 陈萌 +3 位作者 王旋 陈晓东 张晞文 李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20-224,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豚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组按0.6 mg/kg体质量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以...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豚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组按0.6 mg/kg体质量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以诱导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模型,正常组豚鼠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每周三次;从第一次造模起,芍药甘草汤组按12.5 g/kg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体积0.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1次/d,共计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收集血清和Oddi括约肌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检测Oddi括约肌病理变化;qRT-PCR检测c-Kit、Beclin1、LC3-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Kit、Beclin1、LC3-B蛋白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豚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豚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2)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Oddi括约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部分紊乱,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平滑肌层显著增厚;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豚鼠Oddi括约肌组织中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改善。(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豚鼠Oddi括约肌中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自噬相关Beclin1和LC3-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c-Ki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eclin1和LC3-B的mRNA和蛋白表达则显著减少(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有效治疗吗啡诱导的豚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减少细胞过度自噬、提升Cajal细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自噬 BECLIN1 LC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穴对豚鼠oddi括约肌肌电、胆囊压力及胆汁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敬军 荣培晶 +3 位作者 罗曼 张金铃 李亮 梁繁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豚鼠15只,雌雄不限,分成"天枢""期门""阳陵泉"组,实验采用oddi括约肌双钩金属电极埋植测肌电场电位与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测压,对麻醉豚鼠行在体记录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内压力变化,并记录干预前后胆汁流量情况,针刺激频率为60r/min,刺激穴位为:单侧"期门""天枢""阳陵泉",每次刺激1 min,选取连续刺激5次的数据用来分析。结果:针刺"天枢""期门"穴,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均P<0.05),胆囊压力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阳陵泉",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针刺"阳陵泉"1 min,胆汁流量有显著性升高(P<0.001),针刺"天枢"或"期门"1 min,胆汁流量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豚鼠"期门""天枢"能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流量,而针刺"阳陵泉"能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促进豚鼠胆汁流量的增加;2)"阳陵泉"的效果要明显于其他穴位,由于"阳陵泉"为本经穴位,因此在本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循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压力 针刺 肌电 运动功能 oddi括约肌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廖利民 付光 +6 位作者 史文博 熊宗胜 鞠彦合 吴娟 李东 韩春生 梁文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输尿管返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等指标。对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13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在膀胱尿道镜下分点注射于外括约肌内;对DESD合并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的6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12ml生理盐水,分点注射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内。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指标。结果:1例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为9.5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双肾最大肾盂分离宽度由3.9±1.2cm降至1.1±0.8cm,PRV由187±58ml降至54±18ml,DLPP由77.6±7.2cmH2O降至21.6±4.1cmH2O,Puram.ax由88.3±10.5cmH2O降至57.4±3.6cmH2O(P<0.01)。疗效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治疗后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8.7%。3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尿道括约肌内注射BTX-A可有效减少SCI后DSD患者残余尿量、降低DLPP及尿道压力,是治疗DSD有效、微创、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上尿路功能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测压术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志洁 王琨 +1 位作者 段丽萍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价Oddi括约肌测压术(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11例慢性上腹痛疑似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在ERCP检查时接受SO... 目的评价Oddi括约肌测压术(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11例慢性上腹痛疑似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在ERCP检查时接受SOM的临床资料,分析测压结果、ERCP诊治情况,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SOM结果正常2例(18.2%),均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待查患者,未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长期随访腹痛无加重,未再因此就医。5例复发性胰腺炎和4例腹痛伴胆总管增宽的SO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为(52.7±19.2)mm Hg(34-96.5mm Hg);蠕动压力为(167.3±24.8)mm Hg(140-200mm Hg)。9例SOM结果异常者均接受EST治疗,术后随访7例(77.8%)获得良好效果,2例复发性胰腺炎再次行ERCP并放置胰管支架后获满意疗效。结论SOM有助于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尤其适用于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怀疑为SODⅢ型的患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SOD,指导ERC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测压术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测压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佳佳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可直接对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被认为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诊断的金标准,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很大意义。Oddi括约肌测压(S...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可直接对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被认为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诊断的金标准,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很大意义。Oddi括约肌测压(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是一项有创性的操作,对操作人员要求严格,术后胰腺炎发生风险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一些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改善导管构造、类型,明确SOM适应证,谨慎选择患者来减少SOM术后相关胰腺炎的发生率。本文就Oddi括约肌测压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安全性、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测压术后合并症,以及其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测压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豚鼠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敬军 罗曼 +4 位作者 徐伟伟 贲卉 朱元根 荣培晶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2002-200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压力 针刺 肌电 运动功能 oddi括约肌 耳-体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亮 赵敬军 +2 位作者 贲卉 孟醒 荣培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12-416,共5页
针刺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各类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国际有关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机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结... 针刺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各类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国际有关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机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结果,从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针刺对oddi括约肌的调节机制及针刺对胆囊压力和张力的影响等方面对针刺调控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该研究对指导针灸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胆总管 针刺 调节 运动功能 oddi括约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尿道支架治疗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13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春生 熊宗胜 +2 位作者 李东 黄悦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目的观察网状尿道支架植入术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3例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行网状尿道支架后尿道植入术 ,对比手术前后排尿功能、剩余尿量、肾积水程度、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评定手术对神经... 目的观察网状尿道支架植入术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3例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行网状尿道支架后尿道植入术 ,对比手术前后排尿功能、剩余尿量、肾积水程度、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评定手术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中 ,7例术后能控制排尿 ,6例形成尿失禁 ,2例因术后不能耐受支架对尿道的刺激而取出支架 ,1例因术后仍存在排尿困难而行支架 2次植入。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变化不明显 ,而剩余尿量和肾积水改善明显。结论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逼尿肌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 ,尿道支架植入术可显著减少残余尿量 ,改善肾盂积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尿道支架植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胆总管结石是EST的适应证还是禁忌证?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孝思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oddi括约肌功能 禁忌证 适应证 EST 括约肌切开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原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敖丽娟 李咏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原性膀胱 毒素治疗 痉挛型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肉毒 A型 injury 泌尿系统感染 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明 李臻 +2 位作者 韩新巍 张川 张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可行性、影像学表现及其与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SOD)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确立病例入选标准、PBM诊断参考标准...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可行性、影像学表现及其与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SOD)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确立病例入选标准、PBM诊断参考标准。由2名高年资医师阅片,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胰管显影病例,影像学测量其胆胰共同管长度,并经校正得到实际数值,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对非PBM型胰管显影者分析,结合临床及现行的SOD临床诊断标准,作出初步诊断。结果42例胰管显影的病例中,临床初诊PBM38例,SOD4例。PTC显示38例PBM患者胆总管、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高位汇合,共同管较长,为(12.6±7.9)mm,明显高于正常长度标准6mm(t=5.15,P<0.05);且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越远,共同管越长。4例SOD中,1例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例考虑为胰胆管间纵行括约肌缺如。结论PTC是诊断PBM的可行方法之一,结合临床可初步与SOD影像诊断相鉴别。但诊断PBM首选无创性诊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合流异常 影像诊断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