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OCT血管成像术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倩
陈长征
+1 位作者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背景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新生血管严重影响视功能,以往的检查方法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频域OCT(SD-OCT),前者为有创检查,后者不能显示眼底各层面的血管形态。OCT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眼底...
背景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新生血管严重影响视功能,以往的检查方法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频域OCT(SD-OCT),前者为有创检查,后者不能显示眼底各层面的血管形态。OCT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眼底多个层面的新生血管形态,其临床价值有待评估。目的评估OCTA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5年1-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经FFA确诊的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患者40例42眼,患眼屈光度为(-10.5±3.74)D。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眼底照相、FFA、SD-OCT及OCTA,OCTA的扫描区域分别为黄斑区3mm×3mm、6mm×6mm范围。经患者的知情同意,35例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d、1周及每个月复查OCT及OCTA,注射后1个月复查FFA,共随访1~6个月,评估OCTA在监测病情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42眼FFA均显示造影晚期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OCT均可见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异常脉络膜血管网的高反射信号,OCTA显示所有患眼均呈现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清晰的团状异常血管信号,其中31例31眼可在视网膜外层观察到异常的团状血管形态,清晰度均优于FFA。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的35例35眼注射后1周OCTA显示视网膜外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NV面积缩小,于注射后1个月时病情稳定。7例7眼复发再次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后CNV高信号影面积较前缩小。结论OCTA能够在视网膜外层和脉络膜血管层面清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的CNV形态。OCTA在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即可观察到CNV的明显变化,在CNV的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并发症
黄斑
荧光素眼底
血管
造影
脉络膜新生
血管
前瞻性研究
oct血管成像
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健康人群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玥
颜智鹏
+3 位作者
韩宇逸
齐艳
胡艳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1)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2.00)%;B组(52.13±1.78)%;C组(51.15±2.31)%;D组(50.01±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5)。(2)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3.24)%、健眼(51.24±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2.51)%、健眼(51.06±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
视网膜
血管
密度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被引量:
2
3
作者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血管
密度
o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OCT血管成像术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倩
陈长征
苏钰
易佐慧子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文摘
背景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新生血管严重影响视功能,以往的检查方法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频域OCT(SD-OCT),前者为有创检查,后者不能显示眼底各层面的血管形态。OCT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眼底多个层面的新生血管形态,其临床价值有待评估。目的评估OCTA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5年1-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经FFA确诊的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患者40例42眼,患眼屈光度为(-10.5±3.74)D。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眼底照相、FFA、SD-OCT及OCTA,OCTA的扫描区域分别为黄斑区3mm×3mm、6mm×6mm范围。经患者的知情同意,35例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d、1周及每个月复查OCT及OCTA,注射后1个月复查FFA,共随访1~6个月,评估OCTA在监测病情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42眼FFA均显示造影晚期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OCT均可见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异常脉络膜血管网的高反射信号,OCTA显示所有患眼均呈现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清晰的团状异常血管信号,其中31例31眼可在视网膜外层观察到异常的团状血管形态,清晰度均优于FFA。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的35例35眼注射后1周OCTA显示视网膜外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NV面积缩小,于注射后1个月时病情稳定。7例7眼复发再次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后CNV高信号影面积较前缩小。结论OCTA能够在视网膜外层和脉络膜血管层面清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的CNV形态。OCTA在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即可观察到CNV的明显变化,在CNV的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并发症
黄斑
荧光素眼底
血管
造影
脉络膜新生
血管
前瞻性研究
oct血管成像
术
Keywords
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Myopia, degenerative/complication
Macula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diagnosis
Prospective study
oct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78.11 [医药卫生—眼科]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健康人群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玥
颜智鹏
韩宇逸
齐艳
胡艳
姚进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文摘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1)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2.00)%;B组(52.13±1.78)%;C组(51.15±2.31)%;D组(50.01±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5)。(2)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3.24)%、健眼(51.24±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2.51)%、健眼(51.06±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
视网膜
血管
密度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被引量:
2
3
作者
颜智鹏
姚进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文摘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血管
密度
oct血管成像
Keywords
nonischemic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lood vessels densit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OCT血管成像术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倩
陈长征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健康人群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特点研究
赵玥
颜智鹏
韩宇逸
齐艳
胡艳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