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离子电池用O3型层状金属氧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卓敏 孙旦 +1 位作者 谌红玉 唐有根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O3型层状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容量高、制备简单等优势,是有前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固有的缺点严重限制了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的商业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系统总结不可逆相变、表面侵蚀、产气等问题,分析比较固相... O3型层状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容量高、制备简单等优势,是有前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固有的缺点严重限制了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的商业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系统总结不可逆相变、表面侵蚀、产气等问题,分析比较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3种常用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对O3型层状金属氧化物相关改性策略进行归纳,包括元素掺杂、表面包覆、混相设计和高熵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o3型层状金属氧化物 衰减机制 合成 改性策略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层间阴离子对衍生的Ni-Al_(2)O_(3)催化剂光热催化CO_(2)甲烷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李娜 李睿哲 +5 位作者 孙闯 罗小利 石义秋 原弘 欧阳述昕 张铁锐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作为优秀的光热催化剂被广泛应用。然而,有关LDH的层间阴离子类型如何影响CO_(2)甲烷化活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本文研究了包含不同层间阴离子的镍(Ni)铝(Al)LDH前驱体,通过在H_(2)/Ar气氛中还原处理,制备了一系列Ni负载在氧化铝(Al_(2)O_(3))上的MO催化剂,这些催化剂被命名为NiAl-x-MO(其中x代表CO_(3)、NO_(3)、Cl和SO_(4),分别代表碳酸根、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等阴离子)。其中,NiAl-CO_(3)-MO催化剂表现出50.1%的CO_(2)转化率,99.9%的甲烷(CH_(4))选择性以及94.4 mmol∙g^(−1)∙h^(−1)的CH_(4)产出速率。与之相比,NiAl-Cl-MO和NiAl-SO_(4)-MO催化剂的CO_(2)甲烷化活性极低。H_(2)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with H_(2),H_(2)-TPD)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果表明,低CO_(2)转化率是由于残留的氯(Cl)或硫(S)与金属Ni形成的强配位键阻碍了H_(2)的吸附和活化。因此,在设计LDH衍生的催化剂,特别是用于氢化反应的Ni基催化剂时,应优先考虑层间阴离子在LDH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催化 Co_(2)甲烷化 Ni-Al_(2)o_(3)催化剂 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 层间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P2型层状金属氧化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国文 王畅 +1 位作者 杨程响 石斌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三棱柱晶相结构(P2型)层状金属氧化物因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综述固相烧结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喷雾干燥法合成钠离子电池P2型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优缺点,总结材料在空气稳定性、不可逆... 三棱柱晶相结构(P2型)层状金属氧化物因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综述固相烧结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喷雾干燥法合成钠离子电池P2型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优缺点,总结材料在空气稳定性、不可逆相变和高电压状态下界面稳定性等3个方面面临的挑战;介绍P2型层状金属氧化物的相关改性策略,包括元素掺杂、表面包覆和复合相制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P2层状金属氧化物 合成方法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_(3)H_(6)O在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表面的共/竞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辉春 花昌豪 +4 位作者 陈萍 顾明言 龚成 邹帅 汪一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H_(6)O单组分方面计算了其在CN5@MOx表面吸附量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在333 K、100 kPa时CN5@Na2O表面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量分别为3.65、15.34 mmol/g,吸附能分别为-145.86、-132.47 kJ/mol,均高于CO_(2)/C_(3)H_(6)O单组分在CN5@CaO及CN5@ZnO表面吸附。得出Na2O掺杂吡咯氮生物炭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效果最优。进一步研究了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共/竞吸附及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_(2)&C_(3)H_(6)O在CN5@Na2O、CN5@CaO、CN5@ZnO表面吸附存在临界温度(分别为333、353、393 K),超过临界温度以后CO_(2)&C_(3)H_(6)O共存体系在CN5@MOx表面吸附量较CO_(2)/C_(3)H_(6)O单组分有所提高。CO_(2)&C_(3)H_(6)O在CN5@Na2O、 CN5@CaO、 CN5@ZnO表面吸附能分别比CO_(2)或C_(3)H_(6)O单组分吸附时至少高141.59、112.77、31.75 kJ/mol,CN5@MOx表面对CO_(2)和C_(3)H_(6)O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且CN5@Na2O对CO_(2)&C_(3)H_(6)O共同吸附效果最佳。采用电荷差分密度和态密度分析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协同吸附作用机理,得出CO_(2)的吸附作用力是通过C_(3)H_(6)O与CO_(2)的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Na2O中Na与C_(3)H_(6)O电子云重叠,发生电荷转移,增强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力,CN5@Na2O表面C_(3)H_(6)O与CN5在p轨道主要共振峰结合能较CN5@ZnO低了3.43 eV,使得C_(3)H_(6)O在CN5@Na2O表面吸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氮生物炭 金属氧化物 Co_(2) C_(3)H_(6)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干法脱除气相As_2O_3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月 王春波 +4 位作者 刘慧敏 孙喆 李文瀚 张永生 潘伟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6-482,共7页
利用自制 As2 O3连续发生装置,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金属氧化物 CaO、F e2 O3、Al2 O3对煤燃烧高温烟气中气相砷的吸附特性。600~900℃温度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 CaO、Fe2 O3吸附剂对气相 As2 O3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利用自制 As2 O3连续发生装置,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金属氧化物 CaO、F e2 O3、Al2 O3对煤燃烧高温烟气中气相砷的吸附特性。600~900℃温度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 CaO、Fe2 O3吸附剂对气相 As2 O3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与吸附效率逐渐减小;3种金属氧化物的气相固砷能力依次为 Fe2 O3>CaO>Al2 O3;研究了气相砷浓度对吸附剂固砷量的影响特性,当气相砷体积浓度在4.5×10^-6~13.5×10^-6变化时,不会有吸附饱和的现象发生,当吸附剂种类一定时,吸附效率仅与吸附温度有关,对于不同气相砷浓度保持相同的吸附温度可以获得相同的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As2o3 吸附剂 金属氧化物 干法吸附 Cao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氧化物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崇兵 金保升 +2 位作者 仲兆平 李锋 翟俊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3-786,共4页
在V2O5-WO3/TiO2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通过BET,XRD和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含量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含量的碱金属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碱金... 在V2O5-WO3/TiO2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通过BET,XRD和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含量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含量的碱金属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碱金属氧化物与催化剂表面V物种的结合生成部分碱金属盐(如KVO3),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使催化剂中有效活性位的数量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两种碱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毒性顺序为K2O>Na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V2o5-Wo3/TIo2催化剂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层状金属氧化物对水中活性红X-3B的吸附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绍杰 刘明照 钱翌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以粉煤灰(FA)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和层状金属氧化物(LMO,也称LDO),并采用XRD和BET技术进行了表征。比较了FA、LDH、LMO对活性红X-3B染料(X-3B)的吸附效果;考察了LMO吸附X-3B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吸附机理。... 以粉煤灰(FA)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和层状金属氧化物(LMO,也称LDO),并采用XRD和BET技术进行了表征。比较了FA、LDH、LMO对活性红X-3B染料(X-3B)的吸附效果;考察了LMO吸附X-3B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吸附机理。XRD表征结果表明,LMO在吸附X-3B后重新恢复LDH层状结构。BET表征结果表明,LMO的比表面积大于LDH。吸附实验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X-3B吸附效果的优劣顺序为:LMO>LDH>FA;在初始X-3B质量浓度为50 mg/L、LMO投加量为2.0 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pH为7、吸附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X-3B去除率可达98.1%;LMO对X-3B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为129.53 mg/g,且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层状金属氧化物 层状金属氧化物 吸附 活性红X-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i_(0.9)M_(0.1)O_(3-δ)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缪建文 范以宁 +1 位作者 金永漱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57-1260,共4页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rTi0.9M0.1O3- δ (M=Mg,Al, Zr) perovskite type catalysts for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X ray diffraction (XRD),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rTi0.9M0.1O3- δ (M=Mg,Al, Zr) perovskite type catalysts for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X ray diffraction (XRD),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oxygen(O2 TPD) method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oping the cations of lower valence (e.g. Mg2+ , Al3+ ) to the B site of SrTi0.9M0.1O3- δ perovskite type catalysts results in the higher content of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s and thus higher C2 selectivity for OCM rea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xygen vacancies of SrTi0.9M0.1O3- δ (M=Mg, Al, Zr) perovskite type catalysts are the sites responsible for oxygen activation, and the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SrTi0.9M0.1O3- δ catalysts are the main active species for OCM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i0.9M0.1o3 钙钛矿氧化物 催化剂 甲烷 氧化偶联反应 性能 氧空位 吸附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xBaO·(0.35-x)Nd_2O_3·0.65TiO_2复合金属氧化物陶瓷的制备与介电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宽秀 谭俊茹 +2 位作者 颜秀茹 辛春伟 王建萍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40,53,共5页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组成为xBaO·( 0 35 x)Nd2 O3 ·0 6 5TiO2 复合氧化物 ,采用DTA TG ,IR ,XRD ,TEM进行物性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该复合氧化物的形成温度为 80 0℃ ,平均粒径为 30nm。在富TiO2 区 ,BaO/Nd2 O3 ≤0 4时 ...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组成为xBaO·( 0 35 x)Nd2 O3 ·0 6 5TiO2 复合氧化物 ,采用DTA TG ,IR ,XRD ,TEM进行物性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该复合氧化物的形成温度为 80 0℃ ,平均粒径为 30nm。在富TiO2 区 ,BaO/Nd2 O3 ≤0 4时 ,成瓷温度较宽 ( 1 2 80~ 1 36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xBao·(0.35-x)Nd2o3·0.65Tio2 复合金属氧化物陶瓷 制备 柠檬酸盐法 复合氧化物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中γ-Al2O3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文灿 王晶 +2 位作者 全燮 陈硕 于洪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0-586,共7页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但目前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主要为粉体形态,常用于静态或半连续态反应器中,其于固定床中的催化性能并不明确.设计了连续态固定床反应体系,以γ-Al2O3颗粒为载体,Mn、Fe、Ce的氧化物为活性...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但目前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主要为粉体形态,常用于静态或半连续态反应器中,其于固定床中的催化性能并不明确.设计了连续态固定床反应体系,以γ-Al2O3颗粒为载体,Mn、Fe、Ce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并以对硝基苯酚(PN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负载CeO2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随着活性组分CeO2负载量、水力停留时间(HRT)、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eO2负载量为12.3%、HRT为15 min、O3浓度为16.2mg/L时,6h COD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3%和91.7%;此外,该体系在pH为5.0~9.0均表现出良好催化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长时间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 固定床 金属氧化物 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体的发光性能及对Fe3+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足培 苏飞飞 +5 位作者 国荣 唐昱垚 金烁 于梓洹 李建 马淑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2-1358,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FLN/OS-LDH复合体(FLN:荧光素,OS:1-辛烷磺酸钠,LDH:镁铝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和对Fe^3+的识别性能.固态时,FLN不发光,而FLN/OS-LDH复合体呈黄绿色荧光(发射波长为565 nm),是荧光素(FLN)的特...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FLN/OS-LDH复合体(FLN:荧光素,OS:1-辛烷磺酸钠,LDH:镁铝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和对Fe^3+的识别性能.固态时,FLN不发光,而FLN/OS-LDH复合体呈黄绿色荧光(发射波长为565 nm),是荧光素(FLN)的特征发射光.在甲酰胺(FM)中可将该复合体方便剥离为胶状悬浮液,其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为绿光发射(531 nm).研究了复合体剥离液对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特性,发现其对Fe^3+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很强,远优于其它离子(Mg^2+,Ni^2+,Co^2+,Cu^2+,Zn^2+,Pb^2+,Cd^2+和Hg^2+).该复合体与Fe^3+结合发生荧光猝灭现象,可将其用作检测Fe^3+的荧光传感器.Fe^3+检测限为1.27×10^-7 mol/L,猝灭常数(K sv)为3.44×10^2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层状金属氧化物 荧光化学传感 Fe^3+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氢氧化物对Al_2O_3表面性质的调变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育德 黄凤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65-670,共6页
采用将 Al_2O_3浸渍 NaOH 和 LiOH 的方法,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调变。处理后样品的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BET 比表面的测定以及表面酸度和相对酸强度分布的测定表明,NaOH、LiOH与γ-Al_2O3 作用分别生成了β-NaAlO_2和β-LiAlO_2,从而调变了... 采用将 Al_2O_3浸渍 NaOH 和 LiOH 的方法,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调变。处理后样品的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BET 比表面的测定以及表面酸度和相对酸强度分布的测定表明,NaOH、LiOH与γ-Al_2O3 作用分别生成了β-NaAlO_2和β-LiAlO_2,从而调变了 Al_2O_3表面酸度和酸强度分布。当碱金属加入量较少时,主要抑制强酸中心,使其明显减少,同时弱酸中心有所增多,当进一步增加碱金属加入量时,不但强酸中心逐渐消失,弱酸中心也开始减少。Al_2O_3表面碱度随碱金属的加入量而增加,加入 NaoH 后,Al_2O_3的比表面降低;而加入 LiOH,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对比表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氧化物 AL2o3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钙钛矿型氧化物La0.6Ca0.4Co0.9Mn0.1O3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肖阳 黄红霞 +1 位作者 王成 梁大铭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6,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0.6Ca0.4Co0.9Mn0.1O3,并探讨了其在双功能氧电极中的电催化性能,进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通过TG-DSC曲线确定了La0.6Ca0.4Co0.9Mn0.1O3最低合成温度在600℃以上,在此基础上对溶液的初...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0.6Ca0.4Co0.9Mn0.1O3,并探讨了其在双功能氧电极中的电催化性能,进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通过TG-DSC曲线确定了La0.6Ca0.4Co0.9Mn0.1O3最低合成温度在600℃以上,在此基础上对溶液的初始pH值,柠檬酸的用量以及煅烧温度对钙钛矿型氧化物双功能氧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物理化学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可知,在溶液初始pH=5,金属离子与柠檬酸的物质的量比为2∶3,煅烧温度为750℃的条件下合成的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催化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氧化物 La0.6Ca0.4Co0.9Mn0.1o3 双功能氧电极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去除水体中的苯酚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襄漓 徐旭 +2 位作者 曹伟城 周翔 王林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镁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并在400~550℃温度条件下焙烧获得镁铝型混合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苯酚的去除作用。利用XRD、FTIR、比表面与孔结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镁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并在400~550℃温度条件下焙烧获得镁铝型混合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苯酚的去除作用。利用XRD、FTIR、比表面与孔结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LDH焙烧温度、吸附作用时间和LDO投放量等因素对去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0℃下焙烧制备的LDO作为吸附剂,当废水中苯酚初始浓度为0.1 g/L、LDO投放量为5 g/L、吸附作用时间为4 h时,对苯酚的去除率达到67%。吸附机理是以苯酚阴离子进入LDO层间形成LDH为主,表面吸附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 复合金属氧化物 苯酚 废水处理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_(0.5)O_(3-x)的微波混合加热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地 徐志军 +1 位作者 张劲松 杨洪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方法 (即微波加热 +电阻加热 )和常规加热方法合成了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 5O3 -x粉末·利用XRD ,SEM /EDX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粉末的物相结构 ,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微波混合加热与常规... 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方法 (即微波加热 +电阻加热 )和常规加热方法合成了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 5O3 -x粉末·利用XRD ,SEM /EDX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粉末的物相结构 ,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微波混合加热与常规加热合成粉末的结晶相结构类型相同 ,但是结晶相比例存在差异·微波混合加热法得到的主相属于立方钙钛矿结构 ;常规加热法得到的主相属于正交结构·微波混合加热制备的粉末颗粒尺寸分布较均匀 ,结晶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FeCo0.5o3-X 无机合成 微波混合加热 混合导体 非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陶瓷氧化物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钒-氧层状化合物[H_2en]_2[H_3O]_6[Co(H_2O)_2(VO)_8(OH)_4(PO_4)_8]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庆新 陈旭 +2 位作者 李亚丰 杨国昱 徐吉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46-2048,共3页
A new compound 2 6[Co(H 2O) 2(VO) 8(OH) 4(PO 4) 8]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Single crystal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n with a=1.438 5... A new compound 2 6[Co(H 2O) 2(VO) 8(OH) 4(PO 4) 8]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Single crystal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n with a=1.438 5(3) nm, b=1.012 2(2) nm, c=1.832 5(4) nm, β=90.21°, V=2\^668 2(9) nm 3, Z=2, D c=2.112 g/cm 3, R=0.055, wR=0.149 7, S=1.037. The structure of 2 6[Co(H 2O) 2(VO) 8(OH) 4(PO 4) 8] is characterized by P-V-O layers constructed by [(VO) 4(OH) 2(PO 4) 4] 6- non-symmetric units. The P-V-O layers are pillared by [Co(H 2O) 2] 2+ group, resulting in the channels within which the protonated diaminoethane and H 3O + are l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钒-氧层状化合物 [H2en]2[H3o]6[Co(H2o)2(Vo)8(oH)4(Po4)8]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金属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晨熹 刘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69,共13页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目前最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其理论容量较高且易于合成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综述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概述了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目前最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其理论容量较高且易于合成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综述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概述了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介绍了P2相和O3相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钠离子配位构型及传输路径;此外,针对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不可逆相变、空气敏感性高、电化学性能有待提高等问题,从组分调控、结构设计及表面包覆三类改性方法入手,总结了P2、O3相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近几年的改性研究成果;最后,对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及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 o3 P2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氧化物对HMX的催化热分解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子如 阴翠梅 +2 位作者 刘艳 赵凤起 罗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8-283,共6页
用PDSC、TG和等温TG方法考察了九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HMX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HMX熔融之前,金属氧化物使HMX固相分解增大,尤其是PbO、Al2O3和TiO2大大地催化了HMX的固相分解,3MPa压力下PbO和Al2O3使HMX的固相放热抵消了HMX的熔融... 用PDSC、TG和等温TG方法考察了九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HMX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HMX熔融之前,金属氧化物使HMX固相分解增大,尤其是PbO、Al2O3和TiO2大大地催化了HMX的固相分解,3MPa压力下PbO和Al2O3使HMX的固相放热抵消了HMX的熔融吸热,使熔融峰消失。PbO也催化了高压下HMX的液相分解,但Al2O3和TiO2对液相分解的作用不大。低升温速率TG结果和低于HMX熔融温度的等温TG试验结果与常压DSC固相分解的结果一致,其结果更有利区分纳米与非纳米材料的不同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热分解 动力学 纳米金属氧化物 HMX 热分析 纳米金属氧化物 催化热分解 HMX Al2o3 液相分解 熔融温度 PDSC Tio2 热分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作润滑脂添加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德国 冯大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6,共2页
用Fale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金红石相与锐钛矿相TiO2、α Al2O3和γ Al2O3、钇稳四方相和单斜相ZrO2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 这些纳米粒子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pB值), 其润... 用Fale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金红石相与锐钛矿相TiO2、α Al2O3和γ Al2O3、钇稳四方相和单斜相ZrO2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 这些纳米粒子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pB值), 其润滑性能与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大小都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在添加浓度 3%左右时具有最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添加剂 金属氧化物 四方相 Α-AL2o3 Γ-AL2o3 ZRo2 润滑脂 单斜相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WO_3复合薄膜型气敏传感器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庆 王新强 +1 位作者 刘高斌 王万录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1,共4页
二氧化钛和三氧化钨是具有重要功能的无机n型半导体材料,常用来制备气敏传感器。本文利用电子束蒸发制备了TiO2-WO3复合氧化物薄膜,在500℃下退火2 h。通过SEM和XRD观察了该薄膜的形貌特性并进行了气敏测试。实验表明,该薄膜对酒精、丙... 二氧化钛和三氧化钨是具有重要功能的无机n型半导体材料,常用来制备气敏传感器。本文利用电子束蒸发制备了TiO2-WO3复合氧化物薄膜,在500℃下退火2 h。通过SEM和XRD观察了该薄膜的形貌特性并进行了气敏测试。实验表明,该薄膜对酒精、丙酮和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本文还研究了温度、复合浓度和气体浓度对薄膜气体传感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传感器 电子束蒸发Tio2 Wo3 n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