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7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O-cell试桩结果确定整桩的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英杰 张克绪 +1 位作者 张尔其 朱占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6-1422,共7页
提出了一个根据O-cell试桩结果确定整桩性能的途径,包括基本方法、步骤及必须的资料。以某公路大桥的O-cell试桩为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途径确定出了桩阻力参数、相应整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及极限承载力。验证了桩侧阻力与接触面两侧切向位... 提出了一个根据O-cell试桩结果确定整桩性能的途径,包括基本方法、步骤及必须的资料。以某公路大桥的O-cell试桩为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途径确定出了桩阻力参数、相应整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及极限承载力。验证了桩侧阻力与接触面两侧切向位移差之间关系可以用双曲线表示。将按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现有其他四种方法确定的整桩荷载沉降曲线做了比较,并对各种确定整桩荷载沉降曲线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做了评价。此外,将按本文给出的整桩荷载沉降曲线和按流行公式确定的整桩极限承载力做了比较,指出了流行公式低估了整桩极限承载力,并对流行公式提出了一个修改建议。强调了,只有按某种有根据的方法确定出完整的整桩荷载沉降曲线,才能由O-cell试桩结果可靠地确定出整桩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ll试桩法 数值模拟分析 桩阻力 荷载沉降曲线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horing Depth Research of Anti-Slide Piles of Anchor Bar in Soil 被引量:6
2
作者 Xunchang Li,Yuming Men School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2-182,共1页
The model test result of earth force in the side of anti-slide pile of anchor bars was introduced.There are three groups of the tests.The loads were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slope in two groups.The other one was loaded... The model test result of earth force in the side of anti-slide pile of anchor bars was introduced.There are three groups of the tests.The loads were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slope in two groups.The other one was loaded just behind the pile by the jack.In order to get the force of the soil,some earth-pressure boxes were used to get the earth pressure on the side of the piles.The part of the max pressure and the earth pressure was mainly focused under the slip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slide pile of ANCHOR BAR model test ANCHORING DEPTH SLIP 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test on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X-section concrete pile raft foundation in silica sand 被引量:3
3
作者 XU Lai PENG Yu +1 位作者 DING Xuan-ming LIU Jia-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861-1869,共9页
To reveal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X-section concrete piles pile raft foundation in silica sand,a series of vertical load tests are carried out.The X-section concrete piles are compared with circular section pile w... To reveal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X-section concrete piles pile raft foundation in silica sand,a series of vertical load tests are carried out.The X-section concrete piles are compared with circular section pile with the same section area.The load−settlement curves,axial force and skin friction,strain on concave and convex edge of the pile,pile-sand stress ratio,distributions of side and tip resistance are presen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X section concrete pile raft foundation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ircular pile raft foundation.Besides,compared with the circular pile,the peak axial force of X-section piles under raft is deeper and smaller while the neutral point of X-section concrete pile is deeper.Moreover,the strain on the concave edg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convex edge of the pile,and the convex edge has more potential in bearing capacity as the vertical load increases.The X-section pile has higher pile-sand stress ratios and load-sharing between side resistance and tip resistance.Above all,the X-section concrete pil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raft foundations in silica s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section pile pile raft foundation model test neutral point pile-soil stres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ial bearing behavior of super-long piles in deep soft clay over stiff layers 被引量:4
4
作者 邹新军 赵明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2008-2016,共9页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bearing behavior of super-long piles located in deep soft clay over stiff layers around Dongting Lake, China, a test pile was first designed with the field loading test finished afterward. Ba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bearing behavior of super-long piles located in deep soft clay over stiff layers around Dongting Lake, China, a test pile was first designed with the field loading test finished afterward. Based on the measured test results,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bearing behavior of the pile shaft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n, by introducing a bi-linear model for shaft friction and the tri-linear model for pile tip resistance, respectively,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pile soil system was set up by the load transfer metho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derived as wel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by stratified feature and various bearing conditions of subsoil, material nonlinearity, and the sediment under pile tip. Furthermore, formulas to determine the axial capacity of super-long piles by the pile top settlement were advised and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est pil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ed load settlement variations and the measured data is obtain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axial bearing capacity of super-long piles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allowable pile top settlement, and buckling stability of the pile shaf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long pile SETTLEMENT load transfer model axial load capacity field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ift behavior and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les 被引量:2
5
作者 赖颖 金国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36-141,共6页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concrete (PHC) tube-shaped pile is one of the recently used foundations for soft soil. The research on uplift resistance of PHC pile is helpful to the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s. A field-scal...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concrete (PHC) tube-shaped pile is one of the recently used foundations for soft soil. The research on uplift resistance of PHC pile is helpful to the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s. A field-scale test program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uplift behavior and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PHC piles in soft soil. The pullout load tes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there were three piles in each group.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axial load transfer and pile skin resistance distribution was also included. It is found from the tests that the uplift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diameter of pile. When the diameter of piles increases from 500 to 600 mm, the uplift load is increased by 51.2%. According to the load-displacement (Q-S) curves, all the piles do not reach the ultimate state at the maximum loa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les still have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re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les full-scale test uplift capacity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tests on uplift capacity of double-belled pile influenced by distance between bells
6
作者 SUN Tao CUI Xin-zhuang +5 位作者 SUN Yan-feng HAN Ruo-nan MA Rui-jin YANG Jun-jie WANG Yi-lin CHANG Yu-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630-1640,共11页
To optimiz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ells in pile design,this paper reports a series of small scale tests on the uplift capacity of double belled piles embedded in dry dense sand considering different bell space rati... To optimiz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ells in pile design,this paper reports a series of small scale tests on the uplift capacity of double belled piles embedded in dry dense sand considering different bell space ratios.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is also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ange of soil failure around the piles during pile uplift displacement.Test results show that when bell space ratio is 6 or 8,the uplift capacity reaches the peak value.The upper bell bears more load than the lower one for the piles with bell space ratio less than 6,while the lower bell bears more load than the upper one for the piles with bell space ratio larger than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d-belled pile optimized distance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model test sand foun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忠居 李元鹏 +4 位作者 王伟 张聪 李宗海 赵瑞欣 王思琦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3,共9页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压比、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身弯矩、桩顶水平位移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饱和砂土层厚度下,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在变截面和土层分界面处发生突变;同一土层厚度下,随着地震动强度从0.15g增大到0.45g,饱和砂土孔压比、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均增大;0.15g地震动强度下,随着饱和砂土层厚度增大,饱和砂土孔压比稳定值减小,但六桩基础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峰值均逐渐增大且增幅变大。建议在液化场地大直径变截面桩基础设计时,应特别考虑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在不同液化土层厚度下的动力响应差异,并注重变截面和土层分界面的抗弯性能,以保证六桩基础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大直径变截面六桩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震陷土层耦合作用下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忠居 王逸然 +3 位作者 蔡杰 张聪 朱继新 孟莹莹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为0.15g的5010波、1004波、Kobe波及El‐Centro波,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为0.15g的5010波、1004波、Kobe波及El‐Centro波,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桩身加速度、水平位移、弯矩及桩基损伤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震波由于其频谱特性不同,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存在差异;桩顶加速度最大值、桩顶水平位移最大值、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在1004波作用下最大,在Kobe波作用下最小;桩身弯矩最大值均未超过桩基设计抗弯承载力;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对桩基础的抗弯承载能力进行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软硬土层的分界面处抗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变截面桩 振动台试验 震陷场地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宇亮 李澳华 +3 位作者 邢浩 李丽华 宋宣儒 杨果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路基通常采用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的结构形式,而地基液化往往是导致路基结构丧失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揭示可液化场地群桩加固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路基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可液化场地高速铁... 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路基通常采用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的结构形式,而地基液化往往是导致路基结构丧失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揭示可液化场地群桩加固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路基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数值仿真手段实现不同强度的地震动激励工况模拟,得到可液化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和桩身应变;将振动台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研究地震动激励下群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孔隙水压力、超孔压比、桩身内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地震动强度对群桩加固地基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到不同地震动持时下群桩加固地基的液化区域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地震激励下,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响应随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随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减小;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沿地基深度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地基土液化区深度逐渐加大;地基液化主要发生在地震动激励强烈的时段;当地震结束时,大部分地基土体单元从液化状态转变为非液化状态;在高强度地震动激励下,加固桩的桩身弯矩变化显著,但桩身内力分布合理,其值在允许范围内,桩身不会遭到破坏。可将群桩加固地基方案应用于可液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 群桩 地基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液化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净空下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曙光 尹浩 +3 位作者 段启伟 王浩宇 李钦锐 李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8-1326,共9页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主要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当桩径相当时,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单桩承载力显著高于灌注桩和旋喷桩;锚杆静压桩由于直径较小,单桩承载力也最低;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旋喷桩表现为桩顶材料强度破坏,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未充分发挥;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由于芯桩的植入,弥补了旋喷桩桩身强度的不足,桩的侧阻力得以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高于旋喷桩;与灌注桩相比,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桩身界面不规则、旋喷工艺明显改善了桩土的界面特性,因而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承载力高于同直径的灌注桩。根据试验结果从工程实用的角度,通过引入侧阻力增大系数和端阻力折减系数,对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式,并给出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 抗压承载特性 室内足尺试验 锚杆静压桩 旋喷桩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桩基注浆加固水泥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11
作者 陈同彦 吴敏 +3 位作者 冯春健 杨宝山 王腾 崔永强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为探究海洋平台桩基注浆加固承载性能,针对黄河粉土开展24组直剪试验,定量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固结压力对水泥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抗剪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不断增大,15%水泥掺入比试样的抗剪强度比原始粉土提高140%... 为探究海洋平台桩基注浆加固承载性能,针对黄河粉土开展24组直剪试验,定量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固结压力对水泥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抗剪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不断增大,15%水泥掺入比试样的抗剪强度比原始粉土提高140%~209%;25%水泥掺入比试样抗剪强度比原始粉土提高160%~246%。且水泥土强度参数(黏聚力、摩擦角)与水泥掺入比呈线性增长关系。当水泥掺入比相同时,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水泥颗粒与土颗粒之间咬合更加密实,试样的抗剪强度增加,固结压力提高150 kPa时,黏聚力提高了6%~12.5%,摩擦角提高了9.6%~14.3%。埕岛油田海洋平台桩基注浆加固前后承载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桩基极限承载力由未注浆时的2967 kN提高到注浆后5379 kN,增长了81.29%,说明注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桩基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桩基 水泥掺入比 固结压力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充电桩快速变化波形模态的动态电能参比测试信号建模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学伟 李松竹 +3 位作者 袁瑞铭 焦东翔 巨汉基 孟静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9-770,I0102,共13页
针对直流充电桩快速变化直流电流和电压的波形模态描述尚不完善、可用样本数据不足、波形特性不清楚、缺少波形模态数学模型的问题,首先,建立充电桩直流电流和电压信号的离散随机数学模型和时频域表征模型;然后,针对实测充电直流信号,提... 针对直流充电桩快速变化直流电流和电压的波形模态描述尚不完善、可用样本数据不足、波形特性不清楚、缺少波形模态数学模型的问题,首先,建立充电桩直流电流和电压信号的离散随机数学模型和时频域表征模型;然后,针对实测充电直流信号,提取30种波形模态,提出三大类波形模态及其对应的特征参量,并据此建立三大类波形模态的波形特征库;其次,采用时频原子的方法建立3类波形模态的数学模型,给出实际波形对应的人工测试信号模型,解决了反映实际波形模态重要波形特征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测试电能表计量误差的直流信号参比模型的原则,据此,建立动态电能计量参比测试信号模型,表征了动态直流测试信号的特征信息,用于提升直流电能表动态试验和改进直流电能表的测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充电桩 快速变化波形模态 波形特征参量 动态电能 参比测试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桩群桩边载负摩阻力与隔离桩效用试验研究
13
作者 黄挺 姜羿宏 +3 位作者 戴国亮 周泽庭 邬一鹏 刘超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1,共9页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阻力特性和边载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结果表明,相较单直桩,单斜桩最大弯矩和平均负摩阻力分别增大6.7%和8.2%;布置隔离桩后,单桩平均负摩阻力减小接近5%,直桩群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减小10.4%~23.5%;与直桩群桩相比,斜直群桩的前排角桩、边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增大6.98%和9.59%,后排基桩承载差异相对较小;叉桩、半叉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为0.98~1.12和0.94~1.08.边载作用下叉桩结构顶部沉降小、负摩阻力作用明显,建议采用必要的消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阻力 群桩效应系数 模型试验 群桩 斜桩 隔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大型单桩打入过程桩周土体弱化研究
14
作者 刘润 苏春阳 梁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0-750,共11页
打桩是海洋工程钢管桩的主要安装方式,高能量的连续锤击会使桩周土体强度降低,有效降低了打桩的难度,但随着桩基及配套施工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打桩过程对桩周土体的扰动加剧,精准预测桩周土的强度弱化规律是打桩过程控制的关键.针对... 打桩是海洋工程钢管桩的主要安装方式,高能量的连续锤击会使桩周土体强度降低,有效降低了打桩的难度,但随着桩基及配套施工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打桩过程对桩周土体的扰动加剧,精准预测桩周土的强度弱化规律是打桩过程控制的关键.针对此问题,在打桩分析软件中引入现有的8种不同桩周土体强度折减方法,开展了打桩分析计算,通过与打桩记录的对比,发现现有方法无法精准模拟大直径单桩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弱化规律.随后,开展了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研究界面粗糙度、初始法向应力、往复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剪切试验可以有效模拟打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强度弱化现象,桩周土体强度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并最终稳定至残余强度;初始法向应力越大,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程度越低;桩-土界面粗糙度越高,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程度越高.同时,基于对大量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打桩记录的反分析,提出了考虑桩-锤-土共同作用下大直径钢管桩桩周土体强度弱化的模拟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打桩 土体强度弱化 循环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型变截面桩水平承载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建伟 杨森 +2 位作者 瑜璐 赫山林 张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粉砂地基中刚性与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机理和变径因素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刚、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和常截面桩进行水平加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数值模... 目的为探究粉砂地基中刚性与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机理和变径因素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刚、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和常截面桩进行水平加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数值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下半段桩径减小阶梯型变截面形式对弹性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较小,考虑材料利用率情况下,刚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比常截面桩提高6.4%,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提升33.28%;水平荷载相同条件下,刚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浅层土抗力大于常截面桩的,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浅层土抗力小于弹性常截面桩的;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力随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随变径比增加而减小。变径比为0.8,变径长度占比为50%时,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力接近于弹性常截面桩;与弹性常截面桩相比,当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变径比为0.8,变径长度占比为40%时,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提升最大。结论与常截面桩相比,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单位水平承载力更高,合理设置变径长度和变径比可以节约成本。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地基 阶梯型变截面桩 水平承载机理 变径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沉降形成粮堆时的分级试验研究
16
作者 吴建章 代峥峥 +3 位作者 刘昆仑 朱文学 陈鹏枭 蒋萌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44,共7页
为减缓粮食入仓时的分级现象,以玉米为对象,研究粮堆分级特性。以粮堆分级指数M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沉降运动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的增加... 为减缓粮食入仓时的分级现象,以玉米为对象,研究粮堆分级特性。以粮堆分级指数M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沉降运动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的增加,均有上升的趋势;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排料口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3个因素对粮堆分级指数M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堆 分级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边坡-负载嵌岩单桩体系拟静力试验研究
17
作者 刘立平 李孟 +2 位作者 曾未名 李瑞锋 刘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负载岩质边坡单桩承载特性,鉴于开展动力学试验较为困难和复杂,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以相似材料模拟岩体及桩基,施加竖向与水平荷载,开展3组试验,分析不同坡度及桩岩弹性模量比下桩身弹性弯矩、桩周岩石压力及...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负载岩质边坡单桩承载特性,鉴于开展动力学试验较为困难和复杂,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以相似材料模拟岩体及桩基,施加竖向与水平荷载,开展3组试验,分析不同坡度及桩岩弹性模量比下桩身弹性弯矩、桩周岩石压力及桩顶滞回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质边坡桩基水平承载力主要与埋深3D(D为桩径)以上范围内的浅层坡体有关;下坡向岩体的破坏形式与土质边坡类似,经历了裂缝出现,破坏面发育、浅层坡体破坏3个阶段,但上坡向岩体并未形成完整破坏面;桩基最终剪切破坏表明,在中风化岩质边坡条件下,水平承载力主要由桩身强度控制;坡度主要影响上坡向承载力,当坡度由15°变化为30°时,上坡向承载力提高了41.3%,下坡向承载力仅提高了0.15%,而当桩岩弹性模量比由2.8变为0.9时,正向承载力提高了80.7%,负向承载力也提高了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嵌岩桩 水平承载特性 桩土相互作用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斜坡效应的桥梁桩基动力响应特性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平保 陆帆 +3 位作者 贺炜 万长明 李懿德 张晓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共11页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和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依托某斜坡桩基,通过IDA时程分析,获得斜坡坡度和桩径对桩基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据此建立斜坡桩基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桩-坡系统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且越靠近坡顶放大效应越明显;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正弯矩均位于桩顶处,而最大负弯矩约发生在土-岩交界面处;随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增大,桩基易损性增大;当PGA相同时,桩基极易由轻微破坏发展为中等破坏,而由严重破坏发展为完全破坏的概率相对较小;桩径越大,桩身弯矩越大,而桩身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减小;随斜坡坡度增大,桩身弯矩、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均随之增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合理布置桩位和设定桩径可有效提高斜坡桩基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坡桩基 离心机模型试验 IDA时程分析 数值模拟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能源桩承载力受热冷循环影响的离心机试验
19
作者 陈龙 胡逸凡 +2 位作者 陈永辉 朱蕾 张体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为研究砂土中能源桩在热冷循环温度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开展不同密实度奉浦砂土中细长能源桩的离心机模型试验.试验中进行20次热—冷温度循环作用,获得能源桩轴力、侧摩阻力、单桩承载力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 为研究砂土中能源桩在热冷循环温度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开展不同密实度奉浦砂土中细长能源桩的离心机模型试验.试验中进行20次热—冷温度循环作用,获得能源桩轴力、侧摩阻力、单桩承载力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循环次数增加,能源桩桩身轴力均逐渐衰减并趋于稳定,且中密砂中能源桩最大轴力衰减值远高于密砂中能源桩;在热冷温度循环过程中,中密砂中能源桩桩身中下部存在中性点,在冷循环过程中中性点以上存在正的附加侧摩阻力,下部存在负的附加侧摩阻力,而在热循环过程中中性点以上存在负的附加侧摩阻力,下部存在正的附加侧摩阻力;密砂对能源桩下部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使其在冷循环过程中全桩身相对桩周土体存在向下的位移趋势,产生全桩身正的附加侧摩阻力,而热循环过程中产生负的附加侧摩阻力;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使得能源桩的桩基承载力发生折减,与相应原型桩相比,埋设于中密砂和密砂中的能源桩承载力分别减小了7.3%和15.6%;密砂中的原型桩及能源桩承载力均高于中密砂中原型桩约11%;当实际工程中能源桩处于不同密实度的砂土层中时,需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满足能源桩的承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离心机试验 承载力 温度循环 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智能调平锚桩静载试验设备研发与应用
20
作者 吴跃东 毛伟 +1 位作者 刘坚 刘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针对堆载法碎石桩承载力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智能调平系统,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碎石桩承载力检测的装配式智能调平锚桩静载试验设备。该设备将锚索埋设于试桩周围的锚桩中,可提供锚桩法试验过程中所需的抗拔力;智能调平系统能自动调... 针对堆载法碎石桩承载力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智能调平系统,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碎石桩承载力检测的装配式智能调平锚桩静载试验设备。该设备将锚索埋设于试桩周围的锚桩中,可提供锚桩法试验过程中所需的抗拔力;智能调平系统能自动调整反力梁角度,可有效防止其发生倾斜。工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设备进行的锚桩法静载试验与传统堆载法静载试验得到的试桩沉降变化规律一致,误差合理,试桩承载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经锚索拉拔后的锚桩密实度并未大幅下降,其承载力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采用该设备进行锚桩法静载试验能缩短设备搭设时间,减少试验所需场地,可有效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承载力 静载试验 锚桩法 堆载法 智能调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