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插件和大语言模型的电力电子实验教学辅助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宇 陈汉文 +1 位作者 祝之森 张蓉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2,共8页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一般性教学辅助、文科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应用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时存在电路拓扑图识别不准、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智能插件和LLM的教学辅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一般性教学辅助、文科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应用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时存在电路拓扑图识别不准、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智能插件和LLM的教学辅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电路拓扑图识别,并将其转换为电路网表文本;然后向LLM提供网表文本及不同提示词,引导LLM实现网表检查、电路分析、文档生成、知识问答等教学功能,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起点。该方法有望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为电力电子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 大语言模型 电路拓扑图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项目式教学设计
2
作者 李斌 曹未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为了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满意度”(ARCS)动机模型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考勤系统设计”为例,对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程进行了项目式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 为了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满意度”(ARCS)动机模型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考勤系统设计”为例,对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程进行了项目式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并将该项目式设计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施结果表明,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提升对专业课学习的满意度。此外,该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对于其他实践类课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动机模型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视角下基于概念模型建构的“眼球结构与视觉形成”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3
作者 田春华 赵瑶瑶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49,共4页
通过概念模型建构的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建构眼球的结构模型,结合进化视角,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眼球结构,运用模型来解释视觉形成的过程,有效落实生命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 模型建构 进化 眼球结构 视觉形成 概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Action2模型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系统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刘超 邵知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共9页
依托先进的MMAction2模型,首次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设计一套涵盖多元智能算法分析和可视化反馈功能的完整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行为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研究表明,该系统由4个核心模块组成: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与输入)... 依托先进的MMAction2模型,首次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设计一套涵盖多元智能算法分析和可视化反馈功能的完整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行为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研究表明,该系统由4个核心模块组成: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与输入)、平台层(进行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型层(完成行为识别与分析)以及应用层(提供数据可视化与结果反馈)。这些模块高效协同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行为评价体系。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达到92%的行为识别准确率,分析结果与人工标注一致性高达95%,可显著提升教学评价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人工智能 评价系统 神经网络 MMAction2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九阶段”模型:革命文化认同教学的路径建构
5
作者 张燕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4,共5页
革命文化教学中面临认知维度浅层化、情感维度标签化与价值维度目标泛化的三重困境,构建纵向以“语言意义—情感伦理—理想信仰”为教学内容维度,横向以“感知与识读—分析与判断—表达与建构”为认知发展阶段的“三维九阶段”教学模型... 革命文化教学中面临认知维度浅层化、情感维度标签化与价值维度目标泛化的三重困境,构建纵向以“语言意义—情感伦理—理想信仰”为教学内容维度,横向以“感知与识读—分析与判断—表达与建构”为认知发展阶段的“三维九阶段”教学模型,为革命文化认同教育的持续深化提供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支持。该模型以价值生成为核心导向,兼具教学契合性与操作灵活性。通过不同类型教学案例的对比,揭示革命文化作品在该模型下的教学差异,进而归纳出其教学实施路径与认同生成机制的类型特征,能够引导中学生实现对革命文化的价值内化与主体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认同 “三维九阶段”教学模型 教学路径 认同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6
作者 赵晶 张瑾宜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3,79,共8页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居环境作为实践导向强、跨学科融合程度高的专业领域,面临教学资源重构与学习模式转型的双重挑战。通过探讨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智能教学资源库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路径,验证人...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居环境作为实践导向强、跨学科融合程度高的专业领域,面临教学资源重构与学习模式转型的双重挑战。通过探讨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智能教学资源库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路径,验证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个性化学习支持与重构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复合型专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教学资源库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认知大模型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三复习课教学
7
作者 张智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3,共3页
随着时代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大模型系统已具备了参与实际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对比了认知大模型和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分析、综合运用三个教学阶段,应对生物学学科问题的具体表现,评估了认知大模型引入课堂教学对学生素养提... 随着时代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大模型系统已具备了参与实际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对比了认知大模型和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分析、综合运用三个教学阶段,应对生物学学科问题的具体表现,评估了认知大模型引入课堂教学对学生素养提升的作用,为数字化教学转型下的课堂组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大模型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生物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应用实证研究——基于EDIPT设计思维模型
8
作者 张妮 彭蝶 +1 位作者 吉鑫 杨黔东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6,共9页
数字化教学设计要素重构是教师顺应教育数字化的核心需求。“移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EDIPT)是一种有助于指导教师教学设计及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思维模型。该文... 数字化教学设计要素重构是教师顺应教育数字化的核心需求。“移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EDIPT)是一种有助于指导教师教学设计及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思维模型。该文首先以设计思维为主线,综合运用概念映射法、德尔菲法构建融合EDIPT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框架,并结合实践案例对该框架的五个核心阶段进行深度解析;接着,从教学设计文本和课堂观察双视角对框架应用效果展开综合评估;最后,深入分析该框架的关键特征,并为一线学科教师开展融合EDIPT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提出策略指引。融合EDIPT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框架对于助力教师教学设计数字化、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设计框架 EDIPT设计思维模型 教师数字素养 教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I“识菌”模型,重塑微生物实验教学
9
作者 张霞 李鲍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4,共6页
微生物学实验在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显微制片与染色观察更是其中难度较高、工作量较大的环节,涉及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传统实验课堂常采用教师集中式评价模式,学生需要排队等待人工评阅和反馈,时间... 微生物学实验在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显微制片与染色观察更是其中难度较高、工作量较大的环节,涉及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传统实验课堂常采用教师集中式评价模式,学生需要排队等待人工评阅和反馈,时间成本高、效率低,教师也在重复性工作中耗费大量精力。为解决这一瓶颈,研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术开发了“识菌”(Identify Microbe)模型,通过提示词策略和工作流逻辑进行定制训练,使模型能在数秒内对学生提交的显微图像进行快速识别与自动评分,并输出针对性的操作改进建议。引入AI模型后,实验课堂整体效率显著提升,学生能够进行多轮次涂片操作并深度思考染色原理,显微图片质量高分率明显增加,教师则腾出更多时间进行个别化辅导和课程拓展。“识菌”模型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融合不仅化解了显微操作批量评价的痛点,也为实验教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菌模型 人工智能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教学 AI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思维链的教育大模型推理显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智 曹培杰 +3 位作者 武卉紫 包昊罡 程蓓 邓友超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共8页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存在推理黑箱化、生成幻觉化、知识碎片化、情感空洞化、价值疏离化、应用单一化等问题。本研究借鉴OpenAI O1、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思路,提出教学思维链这一创新理论与方法。教学思维链是一种...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存在推理黑箱化、生成幻觉化、知识碎片化、情感空洞化、价值疏离化、应用单一化等问题。本研究借鉴OpenAI O1、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思路,提出教学思维链这一创新理论与方法。教学思维链是一种蕴含教学逻辑的教学过程表征,关联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以步骤级教学行为为节点、体现多路径择优的动态链式数据结构。教学思维链具有六方面特征:理念特征表现为教学复杂性的结构化降维、行为特征强调技术落地的工程范式、集成特征突出多源协同的决策引擎、方法特征关注隐性决策的表征挑战、价值特征体现为构建双向赋能的共生生态、自进化特征强调动态适应与自我优化的协同机制。作为教育大模型研发的底层逻辑架构,教学思维链历经提取生成、训练学习、迭代优化三个构建阶段,贯穿教育大模型从认知表征到决策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有助于推动通用大模型走向教育专用大模型,为教育强国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大模型 教学思维链 教学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型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克豹 雷猛猛 +1 位作者 贾谊 汪流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围绕为何、何为、如何“教会、勤练、常赛”,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其生成的实践、理论和价值逻辑,回答为何;基于系统论解构要素、厘清结构、聚焦功能构建教学模型,回答何为;呈现全方位的实践路径,回答如何。研... 围绕为何、何为、如何“教会、勤练、常赛”,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其生成的实践、理论和价值逻辑,回答为何;基于系统论解构要素、厘清结构、聚焦功能构建教学模型,回答何为;呈现全方位的实践路径,回答如何。研究认为“教会、勤练、常赛”源于多学科理论的科学指引、教育教学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育人价值的时代演变;初步构建以教会、勤练、常赛为要素,以“教会为基、勤练为体、常赛为枢”为结构、部分功能和整体功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型,实践路径为:强化教师意识,提升“教会、勤练、常赛”实践性;激活场域资源,构建“教会、勤练、常赛”家校社共同体;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教会、勤练、常赛”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教会、勤练、常赛” 教学模型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的儿科护理虚实融合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云萍 马琼 +2 位作者 丁晓霜 潘秀 阮爱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744,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教学系统化设计(ISD)模型的儿科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改革路径及实践效果。方法:围绕ISD模型开展儿科护理虚实融合混合式实训教学改革,在高职助产专业140名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结束后完成效果评价。结果:140名学生实训考... 目的:探究基于教学系统化设计(ISD)模型的儿科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改革路径及实践效果。方法:围绕ISD模型开展儿科护理虚实融合混合式实训教学改革,在高职助产专业140名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结束后完成效果评价。结果:140名学生实训考核总分为(90.76±3.26)分,教学后学生学习投入度、学生学业成就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教学前(P<0.05);根据学生学习体验提炼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岗位认知、巩固实训技能、增强学习自信4个主题。结论:基于ISD模型儿科护理虚实融合混合式实训教学改革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投入度,增强学生学业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实训教学 儿科护理 教学系统化设计(ISD)模型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能有效实现对话式教学吗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士刚 胡修磊 李文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72,共11页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从形式上实现了人与机器的自然对话,使古老的对话式教学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其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教育界广为推崇。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对话式教学应用中的适用性,有必要从其工作原理出发探索其在教育应用中...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从形式上实现了人与机器的自然对话,使古老的对话式教学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其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教育界广为推崇。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对话式教学应用中的适用性,有必要从其工作原理出发探索其在教育应用中的固有困难,以寻求其赋能对话式教学的适切路径。作为一种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训练而具有自然语言对话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聊天机器人”,本身存在缺乏理解能力、知识立场不坚定、语言仅是生成而非创造、难以满足个别化学习需求等固有困难。因此,无论从知识传授还是情感培养方面看,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自身均因受到特定价值取向影响、缺乏策略性引导、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而无法达成对话式教学的理想效果。即便如此,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仍能为对话式教学提供适宜的应用场景,如为客观性知识类教学问题提供高效信息咨询服务,基于海量大数据为语言教学提供精准模拟和纠错服务,以及针对常规教学活动提供一般性的参考框架、范式或提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 对话式教学 个别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科学大概念教学的模型建构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水明 柏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科学概念是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基于科学大概念的教学成为科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科学大概念是理解世界的认知工具和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科学大概念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当前,小学科学大概念教学面临概念建构不够系统、概念... 科学概念是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基于科学大概念的教学成为科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科学大概念是理解世界的认知工具和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科学大概念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当前,小学科学大概念教学面临概念建构不够系统、概念关联不够充分、概念进阶不够清晰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指向概念传递的涟漪型、指向概念递进的洋葱型、指向概念关联的网状型和指向概念生长的螺旋型四种教学模型。实践中,应重点关注科学概念的提取、教学模型的选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实施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大概念教学 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BL模型的高中化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以“补血剂真的越贵越好吗”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心悦 程波 楚清脆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补血剂真的越贵越好吗”一课为例,厘清教学环节与SIMBL模型中各模块、化学学科能力之间的脉络关系。利用SIMBL模型,将SSI情境教学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在具有争议性、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议题情境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辨析、探究和表达,... 以“补血剂真的越贵越好吗”一课为例,厘清教学环节与SIMBL模型中各模块、化学学科能力之间的脉络关系。利用SIMBL模型,将SSI情境教学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在具有争议性、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议题情境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辨析、探究和表达,由学习知识向提升素养转变,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适切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SIMBL模型 化学教学 核心素养 乳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辅助地理分层教学的多智能体交互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梓唯 蒋连飞 +2 位作者 杨叶思静 陈浩雨 李红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62,共5页
地理分层教学面临个性化需求与实施效率的双重挑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构建的地理教学多智能体交互模型(Geography Teaching Multi-Agent Model)由共享数据集、角色专业化、工作流程和分层教学架构四大模块组成... 地理分层教学面临个性化需求与实施效率的双重挑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构建的地理教学多智能体交互模型(Geography Teaching Multi-Agent Model)由共享数据集、角色专业化、工作流程和分层教学架构四大模块组成,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自动化循环流程,创设多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试题集与测评标准,旨在保持地理课程的一致性、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层教学 人工智能 DeepSeek 多智能体交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探讨“四维一体”教学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育培养中的应用
17
作者 曾凌 康秀华 +3 位作者 刘珉玉 周芸 向天新 程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0-807,共8页
目的对“四维一体(主线教学-在线课程-病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完善感染控制本科必修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KANO模型对《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育学... 目的对“四维一体(主线教学-在线课程-病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完善感染控制本科必修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KANO模型对《医院感染控制学》本科必修教育学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研,共设置4维度、21个质量指标,分析KANO属性归类、满意度和重要度系数等指标,优化课程设置。结果本研究总体问卷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915,效度分析凯泽-迈耶-奥尔金抽样适切性量数(KMO)值为0.867。在21项质量指标中,12项指标为魅力属性(A),占比指标总数最多,为57.14%。大部分质量指标有较高的学生满意度,满意度系数最高的质量指标为“在课堂上播放教学视频”(4.73)与“课程融入典型医院感染案例进行相关教学”“课程授课氛围轻松愉快”“授课老师讲课风格风趣幽默”(均为4.71),“课程内容与功利性考试相结合”“采用完全线下授课的形式”“采用较为严格的考核方法”和“期末考核基于难度系数体现区分度”4项为重要程度较高但目前学生满意度低的指标。结论本课程在本科必修教育培养中取得一定成效,在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今后应整合课程体系,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推进课程改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本科教学 必修课程 教学模式 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抑或危机:大语言模型赋能大学教学及其限度——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贵友 殷文轩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大学教学关于“人”及其教育的生产方式,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发现,大语言模型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大数据集算力加速精准化教学,符号...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大学教学关于“人”及其教育的生产方式,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发现,大语言模型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大数据集算力加速精准化教学,符号语言系统支持全时场服务,神经网络模型促进个性化指导以及智能情感技术实现人性化评价,产生了智能化涌现、无边界探索、生成式互动与情感化反馈的教学变革影响。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幻觉”、机器“认知偏见”与复杂系统“失控”的模型应用限度,又可能引发教学内容失真、意识形态危机与主体关系异化的多重风险,催生技术革命下新的教学危机。基于此,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从“主体—目标—体系—机制”的四维关系构建系统路径,一体推进生成主义式教学创新探索、教学模型信用评级提升与多元协同教学生态建构,促进大学教学从人机协同走向人机融合,从而彰显大语言模型赋能大学教学的技术进步主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大学教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生态 人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物模型教学对提高介入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价值探讨
19
作者 李一帆 詹鹏超 +9 位作者 李臻 荣虎只 高玥 张文广 任克伟 李腾飞 李鑫 叶书文 张玉元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兔肝癌模型在介入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郑州大学放射影像学(介入医学)专业一年级10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兔肝癌模型作为实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包括:兔肝癌模型建立、兔肝癌介入手术操作、科研教学... 目的探讨兔肝癌模型在介入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郑州大学放射影像学(介入医学)专业一年级10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兔肝癌模型作为实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包括:兔肝癌模型建立、兔肝癌介入手术操作、科研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10名介入医学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VX2兔肝癌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操作质量评估得分(11.5±2.0)分。介入手术操作环节中,学生股动脉穿刺技术成功率同样达到100%,各项介入操作得分(11.8±2.3)分。专家组对学生的实验设计给出了2例优秀、7例良好、1例中等的评价。研究生对实验教学体验的满意度较高,评分分别为:兔肝癌模型理解(4.80±0.40)分、介入技术掌握程度(4.60±0.49)分、教学材料质量与实用性(4.90±0.30)分。结论兔肝癌模型实验教学方法能提高研究生的动物实验能力、介入手术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动物模型教学方法是介入医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学 动物模型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时代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20
作者 刘雪峰 陈玮 +3 位作者 韩旭 李牧 牛建伟 马殿富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4,共9页
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以大模型时代计算机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传统教学目标和模式无法满足大模型时代人才需求的问题。通过调研IT行业对人才能力的新需求,剖析大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明确大模型... 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以大模型时代计算机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传统教学目标和模式无法满足大模型时代人才需求的问题。通过调研IT行业对人才能力的新需求,剖析大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明确大模型时代人机的协同模式,以及学生在大学阶段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基于大模型辅助的项目式学习实验教学体系,详细介绍如何借助大模型辅助开展人机协作教学,并设计由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机器人综合实验项目。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在复杂问题解决与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该研究为高校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人机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计算机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人机协作 模型辅助的项目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