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鸡肉中O-157:H7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检出状况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成蕊 刘和平 +3 位作者 王振国 王伟利 魏柏友 张辉 《动物检疫》 2004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吉林 鸡肉 o-157:h7大肠杆菌 检出状况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参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建昌 王金凤 +3 位作者 段永生 李静 陈志敏 陈瑞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6-231,共6页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E.coli O157∶H7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5×103 CFM/m L;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7 CFM/25 g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提取DNA,E.coli O157∶H7在增菌6 h后即可检出;而采用水煮法提取DNA,则在增菌10 h后方可检出。建立的E.coli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既能有效检测食品中O157∶H7,又能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O157h7 rfb E FLI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检出O157∶H7大肠埃希氏菌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秀丽 廖兴广 +3 位作者 张丁 张聪恪 王想霞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 O157:h7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蔚 杜雪飞 +1 位作者 丁洁 贾力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 O157:h7 检测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三种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雯 陈雨欣 +3 位作者 苏粉良 臧海竹 周斐 朱荣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11期40-42,共3页
在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扩项过程中,对国内常用3个标准中的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培养的增菌肉汤均浑浊生长。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选择性较好,建议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使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 在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扩项过程中,对国内常用3个标准中的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培养的增菌肉汤均浑浊生长。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选择性较好,建议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使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以提高区分度及检出率。同时,应用VITEK 2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别目标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O157h7 选择性培养 VITEK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信号转导系统结合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被引量:4
6
作者 山珊 黄艳梅 +4 位作者 赵雪龙 陈文瑶 刘成伟 龙中儿 刘道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14-320,共7页
首先通过免疫磁技术实现目标菌的有效富集,然后经同时标记了大量抗体与β-内酰胺酶的胶体金纳米探针介导,利用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青霉素实现检测信号转导及放大,再通过免疫层析法对青霉素含量变化的灵敏甄别,最终实现大肠埃希氏菌O157... 首先通过免疫磁技术实现目标菌的有效富集,然后经同时标记了大量抗体与β-内酰胺酶的胶体金纳米探针介导,利用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青霉素实现检测信号转导及放大,再通过免疫层析法对青霉素含量变化的灵敏甄别,最终实现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超灵敏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灵敏度为2×10^(2) CFU/mL,相比传统的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提高了570倍。实现超灵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同时规避了双抗夹心免疫层析法中Hook效应的影响,为免疫层析高灵敏准确检测大分子目标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免疫层析技术 超灵敏检测 大肠菌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宰场分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钟巧贤 袁淑英 +4 位作者 梁秋燕 袁明贵 彭新宇 徐志宏 向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4,共5页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生素存在耐药差异,其中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氯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低为5.26%,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位于31.58%~84.21%之间;mcr-1、tetM、floR和rmtB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NDM-1等6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范围为5.26%~89.47%。生猪屠宰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且多重耐药严重,分离株携带丰富的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大肠菌O157:h7 微量肉汤稀释法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熊猴肺脏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中伟 黄峰 姬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4-75,共2页
西安市动物园于 1998年 7月 5日死亡熊猴 1只 ,从送检标本熊猴肺脏中分离的菌株经生物学及血清学全面鉴定 ,证实为大肠埃希氏菌 O15 7∶ H7。
关键词 肺脏 大肠 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_(157)带菌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锋 陈冈 +3 位作者 王建 沈莉萍 葛菲菲 刘佩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O157:h7 大肠 动物产品 致病性大肠杆菌 出血性腹泻 带菌 公共卫生问题 出血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O_(157):H_7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玉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大肠 O157:h7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标准比较及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静 钟立霞 +3 位作者 郭颖慧 程祥龙 伊廷存 霍胜楠 《中国乳业》 2023年第4期76-81,86,共7页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菌(STEC O157:h7) 检验检测 国内外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_(157)∶H_7检测技术的概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强 李昱洁 +1 位作者 任科研 邵洪泽 《吉林畜牧兽医》 2013年第7期61-62,共2页
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是寄居肠道的优势菌群之一,某些血清型毒力较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人类腹泻。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 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是寄居肠道的优势菌群之一,某些血清型毒力较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人类腹泻。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集聚性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h7 检测技术 致病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出血性大肠杆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 优势菌群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尚荣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年第4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生物学特性 大肠 病原微生物 婴幼儿腹泻 血小板减少 结肠炎 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大肠杆菌O157∶H7对食品、水源等的污染
14
作者 史惠 余钗 《福建畜牧兽医》 2007年第6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菌O157:h7 食品 控制 污染 水源 公共卫生问题 感染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_(157)∶H_7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东 骆德海 李泰万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31,共2页
大肠杆菌O157∶H7研究进展张晓东骆德海李泰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锦渡动植物检疫局广东深圳513010)埃希氏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是一种能够引发人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菌,故又名肠出血性埃希氏... 大肠杆菌O157∶H7研究进展张晓东骆德海李泰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锦渡动植物检疫局广东深圳513010)埃希氏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是一种能够引发人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菌,故又名肠出血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它是一种扩散性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h7 微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肝菌O157:H7紧密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晓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肝菌 大肠 E.COLI 毒力因子 出血性肠炎 大肠 肠出血性 高致病力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E.coli O157:H7毒力基因检测及其冷应激损伤 被引量:6
17
作者 水新云 王虎虎 +1 位作者 高峰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6-180,共5页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进行毒力特性评价,研究3种常用选择性生长基质对E.coli O157:H7的精确定量对比,筛选出的适宜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冷应激时菌体损伤的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ICC 21...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进行毒力特性评价,研究3种常用选择性生长基质对E.coli O157:H7的精确定量对比,筛选出的适宜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冷应激时菌体损伤的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ICC 21530的stx1、stx2、eae基因均为阳性,NCTC 12900和牛肉分离菌1的eae呈现阳性,牛肉分离菌2三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表明4株菌的致病性不同;4株测试菌在改良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efiximetellurite sorbitol macconkey agar,CT-SMAC)上计数均显著低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ryptose soya agar,TSA)上计数(P<0.05),而SMAC和改良伊红美蓝琼脂(modified eosin methylene blue agar,m EMB)上的计数与TS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改良SMAC对正常菌体既有较强抑制作用,不适合用于E.coli O157:H7的精确计数,可以选用SMAC或m EMB;进一步以SMAC和m EMB作为选择性培养基研究菌体在4℃冷应激时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SMAC、mEMB及TSA上的菌数均逐渐下降,第10天时4株菌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死亡。本方法可为食品安全中E.coli O157:H7的定量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O157:h7 毒力基因 半致死损伤 冷应激 选择性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10个屠宰场猪肉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依辛 田雅 +5 位作者 马广宇 丁立 邓森荣 魏琦麟 徐志宏 向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生猪屠宰场的污染情况。采集广东惠州和清远两地共10家生猪屠宰场498头猪肉样品,分别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和Bolton肉汤增... 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生猪屠宰场的污染情况。采集广东惠州和清远两地共10家生猪屠宰场498头猪肉样品,分别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和Bolton肉汤增菌,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检测,阳性菌液再分别涂抹于山梨醇麦康凯平板、DHL(胆硫乳琼脂)和Skirrow血琼脂,挑取疑似菌落再次PCR验证,计算检出率。结果显示,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阳性样本2份,检出率0.4%,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本70份,检出率14.06%,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果表明,惠州和清远两地屠宰场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其中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惠州地区检出率高于清远地区。提示屠宰场应加强屠宰过程中环境和加工用具的消毒,以保证屠宰环节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大肠菌O157:h7 沙门 空肠弯曲菌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学校餐饮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3
19
作者 焦强 陈万胜 +2 位作者 周楠 张庆发 刘智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1-377,共7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学校餐饮中快速鉴别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选择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rfb...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学校餐饮中快速鉴别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选择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rfbE基因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prf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菌液灵敏度、特异性、最短增菌时间、最低含菌量检出限等指标;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4-2016、GB/T 4789.30-2016、GB/T 4789.36-2016)为参考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液灵敏度分别为2.14×10^(3)、2.79×10^(3)和3.62×10^(3)CFU/mL;特异性高达100%;人工污染最短的增菌时间分别为6、8和8 h;最低含菌量检出限分别为2.14、2.79和3.62 CFU/25 g;74例食品样本的IMSA法结果与国标法一致性达100%。结论:IMSA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食品中三种致病菌的检测,适合于学校餐饮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 大肠 O157:h7/NM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提取物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迟默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4年第9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提取物 番石榴 抑制作用 食源性 O157:h7 病原菌株 完全区组设计 番石榴果实 菌属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