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H_2O纳米流体相变蓄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硕 朱冬生 +1 位作者 吴淑英 李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水介质中悬浮少量的纳米氧化铝颗粒(粒径20nm),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制备成均匀分散的Al2O3-H2O纳米流体。对水和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可降低水的过冷度,缩短结冰时间;在相... 在水介质中悬浮少量的纳米氧化铝颗粒(粒径20nm),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制备成均匀分散的Al2O3-H2O纳米流体。对水和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可降低水的过冷度,缩短结冰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纳米流体的蓄冷量要大于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Al2o3-H2o纳米流体 过冷度 相变蓄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运输用Al_2O_3-H_2O纳米流体蓄冷相变时间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蘅 邸倩倩 +1 位作者 刘斌 王瑞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144-2148,共5页
利用恒温浴槽分别对质量分数为5%,Al2O3粒径分别为10,20,50,100,500 nm和粒径为10 nm,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2%,15%,20%的两组Al2O3-H2O纳米流体进行冻结,分析了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在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讨论了Al2O3粒径和浓度对冻... 利用恒温浴槽分别对质量分数为5%,Al2O3粒径分别为10,20,50,100,500 nm和粒径为10 nm,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2%,15%,20%的两组Al2O3-H2O纳米流体进行冻结,分析了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在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讨论了Al2O3粒径和浓度对冻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基液中加入Al2O3纳米颗粒,减少了凝固相变时间,且当质量分数为5%时,相变时间随粒径增大而增加,粒径为10 nm时,相变时间最短;当粒径为10 nm,质量分数小于10%或大于12%时,相变时间均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但质量分数为12%时,相变时间最短。相对于冰作为蓄冷材料,纳米蓄冷材料可节省蓄冷时间,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 o3-H2 o纳米流体 冻结 相变时间 冷藏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H_2O纳米流体冻结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蘅 邸倩倩 +2 位作者 刘斌 周智勇 苏芸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5,共6页
纳米流体作为强化换热介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关于其相变过程的研究较少。利用当量比热法,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对质量分数为5%,不同粒径(10、20、50、100、500nm)的Al2O3-H2O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冻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 纳米流体作为强化换热介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关于其相变过程的研究较少。利用当量比热法,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对质量分数为5%,不同粒径(10、20、50、100、500nm)的Al2O3-H2O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冻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较好一致性,表明烧杯中心和壁面附近的温度变化趋势有较大区别,中心处的温度变化更能反映样品的冻结过程;当质量分数为5%时,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时间与去离子水相比较短,且纳米流体的相变时间随Al2O3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H2o纳米流体 相变 当量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H_(2)O纳米流体强化煤尘润湿性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佳佳 田世祥 +1 位作者 李鹏 谢洪高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31-3945,共15页
煤尘污染是世界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探索绿色高效的新型煤尘润湿剂对于该领域来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Wender模型为研究对象,借助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与物理实验探究了SiO_(2)-H_(2)O纳米流体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机... 煤尘污染是世界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探索绿色高效的新型煤尘润湿剂对于该领域来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Wender模型为研究对象,借助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与物理实验探究了SiO_(2)-H_(2)O纳米流体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SiO_(2)纳米颗粒(NPs)的反应活性较高,其表面羟基容易与煤分子和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影响煤尘的润湿特性。NPs与煤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力较强,其吸附在煤尘表面后能吸附更多的水分子。当体系中NPs的吸附数量为0~5时,随NPs数量的增加,吸附体系中煤和NPs、NPs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以及固-液分子间氢键的数量呈增大的趋势。煤和NPs中氢、氧原子之间的g(r)曲线值最大,峰值较高,而煤和水中氢、氧原子之间的g(r)曲线与之相反。随着NPs吸附数量的增加,水分子均方位移与扩散系数呈增大的趋势,加速了对煤尘的润湿。与水相比,纳米流体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当颗粒浓度为2.0%(质量)时,改性煤尘接触角下降率达到了52.85%~61.51%,同时纳米流体处理后的煤尘表面NPs吸附集聚现象明显。本研究分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阐明了NPs强化煤尘润湿性的微观机理,获得了NPs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NPs在煤尘表面的吸附特征,为SiO_(2)-H_(2)O纳米流体强化煤尘润湿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H_(2)o纳米流体 煤尘 润湿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蓄冷材料Al2O3-H2O纳米流体初始冻结温度分析
5
作者 张晨思 刘斌 +3 位作者 郭蘅 陈爱强 赵松松 杨文哲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8,共6页
纳米流体作为功能性材料在强化传热方面运用较广,但作为蓄冷剂时对其初始冻结温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选用500 nm粒径的Al 2O 3颗粒,设定三种不同降温速率(1、5、10℃/min),配置了三种不同质量分数(0.01%、0.05%、0.1%)的Al 2O 3-H 2O纳米... 纳米流体作为功能性材料在强化传热方面运用较广,但作为蓄冷剂时对其初始冻结温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选用500 nm粒径的Al 2O 3颗粒,设定三种不同降温速率(1、5、10℃/min),配置了三种不同质量分数(0.01%、0.05%、0.1%)的Al 2O 3-H 2O纳米流体,研究初始冻结温度和降温速率以及纳米流体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试验分为九组,每组进行60次,记录初始冻结温度的数据得到其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初始冻结温度值概率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增大降温速率会使冻结过程中流体初始冻结温度降低;而在不同降温速率下,初始冻结温度与纳米流体质量分数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初始冻结温度随纳米流体质量分数的增大由减小逐渐转变为增大,异质结晶对初始冻结温度的影响程度逐渐大于溶液黏度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H2o纳米流体 初始冻结温度 分布概率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金属对圆管内Al_2O_3-水纳米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斌 王晓童 +1 位作者 陈晨 杨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46-2056,共11页
实验研究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在泡沫金属填充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泡沫金属孔密度(pores per 0.0254m,PPI)为20~40,孔隙率为90%,Al_2O_3-水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1%~0.5%。实验结果表明:以压降为代价的前提下,泡沫金属与纳米流体相... 实验研究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在泡沫金属填充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泡沫金属孔密度(pores per 0.0254m,PPI)为20~40,孔隙率为90%,Al_2O_3-水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1%~0.5%。实验结果表明:以压降为代价的前提下,泡沫金属与纳米流体相结合的方式总是能显著强化传热。相同工况下,更大的PPI可以提高努塞尔数。去离子水工况下,40PPI泡沫金属对流换热效果最好,努塞尔数最大提高650%。泡沫金属PPI越大,压降增加越多,40 PPI泡沫金属的压降是光管的19倍。相比20 PPI泡沫金属,30 PPI的泡沫金属使努塞尔数最多提高15%,压降增加5%;40 PPI的泡沫金属可以使努塞尔数最多提高38%,压降增加38%。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也对流动和传热有重要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开发了适用于纳米流体在泡沫金属强化管内的传热及流动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水纳米流体 泡沫金属 传热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3O4油基磁流体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商丹 张朝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197-1200,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流体的磁核一纳米Fe3O4,液体石蜡作基液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作分散介质而成功地制备出满足制备磁性药物微球需要的油基磁流体。研究了纳米Fe3O4、液体石蜡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组成比以及不同温度对磁流体性质的影响... 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流体的磁核一纳米Fe3O4,液体石蜡作基液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作分散介质而成功地制备出满足制备磁性药物微球需要的油基磁流体。研究了纳米Fe3O4、液体石蜡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组成比以及不同温度对磁流体性质的影响。并用XRD、TEM、旋转粘度计、磁天平等对磁流体的物相、粘度、磁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磁流体 特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TK基因PEG-PEI Fe_3O_4纳米磁流体体外肿瘤细胞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敦 何剪太 +2 位作者 彭健 赵劲风 张阳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载TK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体外肿瘤细胞抑制特性。方法:以RT-PCR方法鉴定其在各细胞系中mRNA水平上的表达状况。采用MTT法研究载TK基因纳米颗粒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作用。结果: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能有效的转染pAF... 目的:研究载TK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体外肿瘤细胞抑制特性。方法:以RT-PCR方法鉴定其在各细胞系中mRNA水平上的表达状况。采用MTT法研究载TK基因纳米颗粒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作用。结果: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能有效的转染pAFP-TK进入AFP阳性的HepG2细胞,并在细胞内得以正常表达。MTT法显示,AFP阳性的细胞在转染pAFP-TK后对GCV的敏感性大大提高,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能高效转染pAFP-TK质粒进入细胞,并在AFP阳性肝癌细胞中获得特异性表达,加用GCV后,还可高效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EI Fe3o4纳米流体 甲胎蛋白启动子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P-AFP-TK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PEG-PEI/Fe_3O_4纳米磁流体介导下转染肝癌细胞 被引量:4
9
作者 贾萌 彭健 +4 位作者 周健 陈伟 赵劲风 潘一峰 张阳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3-477,共5页
目的:构建甲胎蛋白(AFP)启动子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AFP阳性肝癌细胞株的特异性表达。方法:PCR扩增AFP基因启动子、HSV-TK基因,将上述片段插入EGFP-N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AFP-TK重组... 目的:构建甲胎蛋白(AFP)启动子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AFP阳性肝癌细胞株的特异性表达。方法:PCR扩增AFP基因启动子、HSV-TK基因,将上述片段插入EGFP-N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AFP-TK重组表达载体,通过包裹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经其介导,转染AFP阳性肝癌细胞株HepG2和AFP阴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目的基因在2种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肝癌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pEGFP-AFP-TK构建成功。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及Western blotting法可以检测到嵌合AFP启动子的pEGFP-AFP-TK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特异性在AFP阳性的肝癌细胞株表达,而在AFP阴性的肝癌细胞株中基本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启动子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自杀基因 PEG—PEI/Fe3o4纳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EG纳米流体热输运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守柱 黎阳 +1 位作者 谢华清 姜继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选用乙二醇(EG)为基液,运用两步法制得稳定性良好的γ-Fe2O3纳米流体。测量并研究了γ-Fe2O3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粘度等热输运性质。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基液提高了,纳米流体的粘度在低温下较大,... 选用乙二醇(EG)为基液,运用两步法制得稳定性良好的γ-Fe2O3纳米流体。测量并研究了γ-Fe2O3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粘度等热输运性质。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基液提高了,纳米流体的粘度在低温下较大,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纳米粒子纳米流体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Fe_3O_4纳米流体凝固的影响
11
作者 雷世骏 陈颖 +3 位作者 贾莉斯 林刚 莫松平 殷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7-1130,1135,共5页
针对纳米流体在凝固过程中因颗粒偏聚造成的性能失效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磁场会影响颗粒与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理论上给出了可改善纳米流体凝固后的分散性的磁感应强度范围。选用Fe_3O_4-石蜡纳米流体进行了外加磁场的凝固实验... 针对纳米流体在凝固过程中因颗粒偏聚造成的性能失效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磁场会影响颗粒与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理论上给出了可改善纳米流体凝固后的分散性的磁感应强度范围。选用Fe_3O_4-石蜡纳米流体进行了外加磁场的凝固实验,通过测量凝固后颗粒的偏聚区面积,熔化后的黑度,验证了磁感应强度对纳米流体凝固过程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mT磁场作用下,颗粒在固相中的分散性最佳,熔化后的稳定性最好,热循环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流体 恒稳磁场 凝固过程 偏聚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相变蓄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新芳 朱冬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3,16,共4页
在水基液中添加少量的纳米Cu颗粒(平均粒径为25nm),经超声波振荡和添加分散剂后,制备成分散稳定的Cu-H2O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添加剂对水过冷度的影响,并采用红外热摄仪在线观察了纳米流体结晶过程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水基... 在水基液中添加少量的纳米Cu颗粒(平均粒径为25nm),经超声波振荡和添加分散剂后,制备成分散稳定的Cu-H2O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添加剂对水过冷度的影响,并采用红外热摄仪在线观察了纳米流体结晶过程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水基液中加入纳米Cu粒子后,其过冷度明显降低,且随着纳米Cu质量分数的增加,流体的结冰时间缩短。Cu-H2O纳米流体的相变温度比水的提高了1℃,因此,纳米流体蓄冰时可以降低压缩机的输入功率,从而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2o纳米流体 相变 蓄冷 过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Al2O3纳米流体强化闭式冷却塔内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晓翠 刘铭钊 +3 位作者 何畅 张冰剑 潘明 陈清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4-528,587,共6页
对以Al_2O_3纳米流体作为喷淋介质的闭式冷却塔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及离散项模型(DPM)作为数值模型进行封闭求解,并分析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和单位时间喷淋量对闭式冷却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流体质... 对以Al_2O_3纳米流体作为喷淋介质的闭式冷却塔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及离散项模型(DPM)作为数值模型进行封闭求解,并分析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和单位时间喷淋量对闭式冷却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增加,闭式冷却塔的进口与出口空气含湿量差和单位时间喷淋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纳米流体质量分数为0.5%时进出口空气含湿量差达到最大值,相比纯水提高了约18.3%;当流体单位时间喷淋量为0.28kg/s时,闭式冷却塔达到最佳热质传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冷却塔 数值模拟 Al2o3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新芳 朱冬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建立了测量纳米流体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的实验系统,探讨了不同pH值、分散剂浓度和纳米粒子质量分数对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这个现象启发了我们将纳米流体应用到未来... 建立了测量纳米流体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的实验系统,探讨了不同pH值、分散剂浓度和纳米粒子质量分数对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这个现象启发了我们将纳米流体应用到未来工业中,可以不考虑pH值对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散剂加入量是影响Cu-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从分散稳定、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三个方面来考虑,在0.1%Cu-H2O纳米流体中,0.0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被选为最优化浓度。另外,Cu-水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明显低于导热系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2o纳米流体 对流换热 PH值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相变蓄冷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芳 朱冬生 王先菊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采用Fluen软件对封闭腔内Cu-H2O纳米流体强化相变蓄冷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Cu纳米粒子添加量和Gr数对蓄冷性能的影响,并解释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Gr数对其结冰时间影响不大,但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是影响纳米流结冰时间的一个主... 采用Fluen软件对封闭腔内Cu-H2O纳米流体强化相变蓄冷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Cu纳米粒子添加量和Gr数对蓄冷性能的影响,并解释其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Gr数对其结冰时间影响不大,但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是影响纳米流结冰时间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一给定的Gr数,随着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结冰时间减少,这是由于纳米流体相比基液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流体融解潜热降低,则纳米流体结冰时,每单位质量的纳米流体需要的能量较少,所以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热释放率,在相变储能应用中具有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2o纳米流体 自然对流相变 蓄冷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纳米粉体悬浮液热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彭小飞 俞小莉 +1 位作者 夏立峰 罗爱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分别采用瞬态热线法、比较量热法和旋转粘度计测试了不同温度、粒子浓度和粒径下的Al2O3-DW(蒸馏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粘度等热物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粒子浓度、粒径和温度都是影响Al2O3-DW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 分别采用瞬态热线法、比较量热法和旋转粘度计测试了不同温度、粒子浓度和粒径下的Al2O3-DW(蒸馏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粘度等热物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粒子浓度、粒径和温度都是影响Al2O3-DW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与水相比,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粘度增加,常温4%体积份额下增幅分别为21.5%和52.3%;纳米流体比热容随着粒子体积份额增加而降低,并推导出了常温下低浓度纳米流体比热容的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纳米流体 导热系数 比热容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特性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寇志海 陈立人 +3 位作者 李广超 毛晓东 张魏 赵国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纳米粒子体积分数为1.5%,此时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最高;与去离子水相比,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使热管的当量系数提高15.6%;纳米流体是一种适用于微槽群平板热管的新型传热工质,在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水纳米流体 棒状纳米粒子 微槽群 平板热管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磁流体稳定性及外层包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卞学海 赵亚萍 +1 位作者 孟云 蔡再生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95,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用油酸钠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纳米Fe3O4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制得分散稳定的纳米Fe3O4磁流体,通过电动电位(Zeta电位)、粒径测试、离心沉淀、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热分析(TG)对修...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用油酸钠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纳米Fe3O4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制得分散稳定的纳米Fe3O4磁流体,通过电动电位(Zeta电位)、粒径测试、离心沉淀、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热分析(TG)对修饰后的纳米Fe3O4颗粒进行了稳定性能评价与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油酸钠与纳米Fe3O4颗粒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作用;增大油酸钠加入量不会改变Fe3O4颗粒表面包覆结构,但是,其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EG4000物理吸附于油酸钠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表面,PEG4000的加入会进一步提高磁流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PEG4000 纳米FE3o4颗粒 纳米Fe3o4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卞学海 赵亚萍 +1 位作者 孟云 蔡再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0,共6页
将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均匀分散在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形成的微胶束中,在酸催化条件下,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发生水解缩合,制备了包覆均匀的纳米SiO2/Fe3O4磁流体。通过二步法在涤棉织... 将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均匀分散在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形成的微胶束中,在酸催化条件下,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发生水解缩合,制备了包覆均匀的纳米SiO2/Fe3O4磁流体。通过二步法在涤棉织物表面沉积纳米磁性颗粒与聚苯胺导电聚合物的复合膜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与聚苯胺单层膜导电织物相比,该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具有更低的电阻率,且电阻率随着纳米磁性颗粒含量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Fe3o4磁流体 聚苯胺单层膜 有机无机复合膜 导电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