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抗帕金森病理想的动物模型—Nurr1基因敲除小鼠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小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117-1119,共3页
简述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简史,对各种PD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介绍Nurr1基因敲除模型、PD的修正疗法及中医药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总结Nurr1基因敲除模型具有症状相类性、病理一致性、慢性进行性、可早期神经保护... 简述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简史,对各种PD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介绍Nurr1基因敲除模型、PD的修正疗法及中医药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总结Nurr1基因敲除模型具有症状相类性、病理一致性、慢性进行性、可早期神经保护介入及药物作用的可能靶点等特点,可作为中医药抗帕金森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nurr1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敲除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元武 马婧 +4 位作者 路迎冬 陈炜 张旭 于磊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5-60,共6页
目的为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与代谢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大鼠Irs1基因,为研究代谢病提供基因敲除大鼠。方法针对Irs1第一外显子,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构建sgRNA表达质粒。利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sg... 目的为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与代谢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大鼠Irs1基因,为研究代谢病提供基因敲除大鼠。方法针对Irs1第一外显子,设计CRISPR/Cas9作用靶点,构建sgRNA表达质粒。利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sgRNA和Cas9。将Cas9 mRNA和sgRNA混合物注射入SD大鼠的受精卵中,实现靶基因敲除。用T7EN1实验初步检测靶基因的修饰情况,再经过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获得了5个在Irs1基因突变的首建鼠,突变效率为83%。结论得到了稳定遗传的Irs1基因敲除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s1 基因敲除 CRISPR 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勇 师长宏 +7 位作者 赵亚 辛智倩 刘佩娟 张彩勤 白冰 白杰英 王华 张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miRNA-29b1基因设计一段sgRNA,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同时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等...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miRNA-29b1基因设计一段sgRNA,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至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同时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研磨后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分析miRNA-29b1在这些脏器中的表达。结果设计了20 bp的miRNA-29b1sgRNA并与Cas9一起进行了体外转录,显微注射小鼠受精卵细胞后获得miRNA-29b1基因突变小鼠。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有两种基因型,一种为10 bp的缺失突变;另一种为22 bp的缺失突变,同时伴有3 bp的插入突变。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突变小鼠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中miRNA-29b1表达量下降明显。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miRNA-29b1基因敲除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miRNA-29b1 基因敲除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飞 黄庆晖 +6 位作者 黄越玲 孙卫文 戴丽军 沈岩松 李敏雄 陈盛强 刘忠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获取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并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脆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上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30只30日龄的Fmr1基... 目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获取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并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脆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上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30只30日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30只30日龄的野生型小鼠(WT)分别分成两组(KO空白组和KO用药组,WT空白组和WT用药组),按1.7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柴胡桂枝汤挥发油,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并取不同部位的小鼠脑组织制成1∶10(重量体积比)的组织匀浆,测定SOD活性及MDA、NO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总路程、穿过各区的次数减少;脑组织中SOD活性增高,而MDA、NO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探索性、兴奋性、运动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癫痫作用与清除自由基、阻止过氧化物生成,减少NO的神经毒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挥发油 FMR1基因敲除小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C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及基因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仁鹏 吴小山 +2 位作者 王志森 葛金芳 陈飞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1-1343,共3页
饲养并繁殖酸敏感离子通道1(ASIC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ASIC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和鉴定均获得成功,子代小鼠基因型分别为杂合子(ASIC1+/-)、纯合子(ASIC1-/-)和野生... 饲养并繁殖酸敏感离子通道1(ASIC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ASIC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和鉴定均获得成功,子代小鼠基因型分别为杂合子(ASIC1+/-)、纯合子(ASIC1-/-)和野生型(ASI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C1 基因敲除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风祛痰中药复方对Aop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Beclin-1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湜 宫丽鸿 +1 位作者 倪小鸥 白光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51-2153,I0010,共4页
目的:观察搜风祛痰中药复方稳斑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Beclin-1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13周后将小... 目的:观察搜风祛痰中药复方稳斑汤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Beclin-1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稳斑汤低、中、高剂量组。13周后将小鼠麻醉处死,取经HE染色的主动脉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Beclin-1和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eclin-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稳斑汤各剂量组均能提高Beclin-1mRNA表达水平(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Beclin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稳斑汤各剂量组均能提高Bcl-2mRNA表达水平(P<0.01);与西药组相比,稳斑汤高剂量组Bcl-2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西药组和稳斑汤各剂量组炎症反应均明显弱于模型组。结论:搜风祛痰中药复方稳斑汤可能通过上调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易损斑块中Beclin-1和Bcl-2的基因表达而干预AS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风理论 APOE基因敲除小 AS不稳定斑块 BECLIN-1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方法在HSF1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广文 刘喜玲 肖献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为HSF1基因敲除鼠探索快速、简单的基因型PCR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两对引物扩增野生型HSF1基因和HSF1缺陷突变基因的DNA片段 ,用PCR仪梯度方案测试最佳退火温度 ,并将所得基因型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比较。结果 野生型仅... 目的 为HSF1基因敲除鼠探索快速、简单的基因型PCR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两对引物扩增野生型HSF1基因和HSF1缺陷突变基因的DNA片段 ,用PCR仪梯度方案测试最佳退火温度 ,并将所得基因型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比较。结果 野生型仅在 5 6 2bp处有一条条带 ,突变纯合子仅在 377bp处有一条条带 ,杂合子则在377bp和 5 6 2bp处出现两条条带。用PCR方法获得的HSF1基因分析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用PCR方法分析HSF1基因敲除鼠的基因型具有快速、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方法 HSF1基因敲除小 基因型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Abcb1)敲除和人源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婧 陈炜 +4 位作者 张旭 马元武 吕丹 高虹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敲除大鼠多药耐药基因1(Abcb1),并在基因敲除大鼠的基础上建立Abcb1人源化大鼠模型,为Abcb1相关药物代谢和药物评价研究提供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方法利用大片段转基因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相结合,建立人源化大鼠模型,利用PCR,RT... 目的敲除大鼠多药耐药基因1(Abcb1),并在基因敲除大鼠的基础上建立Abcb1人源化大鼠模型,为Abcb1相关药物代谢和药物评价研究提供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方法利用大片段转基因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相结合,建立人源化大鼠模型,利用PCR,RT-PCR和Real-time PCR的方法进行鉴定及分析。结果将包含人源Abcb1启动子和c DNA的153 kb BAC片断转入到大鼠基因组,获得稳定表达h-Abcb1基因的大鼠,同时建立了Abcb1基因敲除大鼠。通过将两者杂交建立了Abcb1人源化大鼠模型。人源大鼠与大鼠内源Abcb1表达谱有明显的区别,人源化大鼠不仅表达h-Abcb1基因,在组织表达谱方面也与人类更接近。结论建立了Abcb1基因敲除大鼠和人源化大鼠模型,Abcb1人源化模型可作为Abcb1基因相关药物代谢研究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B1 人源化 BAC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oxldl及其内皮受体lox-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凌燕 陆爱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39,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受体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运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变化。方法:对8周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饲以"西方饮食"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ApoE-/-安...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受体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运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变化。方法:对8周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饲以"西方饮食"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ApoE-/-安静组和ApoE-/-运动组。C57BL/6J小鼠为同源对照鼠,分为正常安静组和正常运动组。每组15只。运动小鼠进行12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10米/分×30分钟/天~13米/分×60分钟/天,每周5天)。采用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oxldl、lox-1的表达。结果:和正常安静组相比,ApoE-/-小鼠oxldl显著升高(P<0.01);ApoE-/-运动组oxldl较ApoE-/-安静组降低(P<0.05)。正常安静组和正常运动组血oxldl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安静组主动脉lox-1弱表达,ApoE-/-安静组病变内皮层、斑块中可见明显的棕黄色颗粒、棕黄色弧线,ApoE-/-运动组表达较ApoE-/-安静组明显减弱。经图像分析,正常安静组、正常运动组主动脉弓lox-1阳性表达面积和阳性面积百分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和正常安静组相比,ApoE-/-安静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大(P<0.01)。ApoE-/-运动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低于ApoE-/-安静组(P<0.01)。结论:12周有氧运动可下调ApoE-/-小鼠血oxldl水平,显著降低其受体lox-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APOE基因敲除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10
作者 陈希 曹开谊 +6 位作者 孙卫文 陈斐荻 黄越玲 沈岩松 戴丽军 易咏红 陈盛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47-3849,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周龄KO鼠及野生型(WT鼠)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5天腹腔注射氯化锂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周龄KO鼠及野生型(WT鼠)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5天腹腔注射氯化锂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药后取脊髓腰骶膨大段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小鼠脊髓GSK3β和P-GSK3β水平的变化。结果:KO鼠的PWTL值比WT鼠明显升高。使用氯化锂后,KO鼠PWTL值恢复至WT鼠水平。KO鼠脊髓P-GSK3β表达较WT鼠明显减少。使用氯化锂后,KO鼠脊髓P-GSK3β表达增多。结论: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KO鼠脊髓P-GSK3β表达减少可能是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氯化锂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P-GSK3β的表达而改善KO鼠热痛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敲除小 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P-GSK3β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F1基因敲除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减少
11
作者 石桂英 葛文平 +1 位作者 张连峰 白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4,8,共5页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E2F1基因敲除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抗体标记E2F1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E2F1基因敲除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抗体标记E2F1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E2F1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均有改变,脾脏细胞未见明显变化,骨髓前体B细胞、髓系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均有显著变化。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减少,G1期造血干细胞减少。结论 E2F1基因敲除可使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1基因敲除小 流式细胞术 骨髓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肾脏Egr-1及F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琦 关美萍 +1 位作者 郑宗基 薛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Apo E基因敲除小鼠肾脏组织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及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Apo E基因敲除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干预组(sig+apo E-/-组)和实验组(apo E-/-组),每组6...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Apo E基因敲除小鼠肾脏组织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及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Apo E基因敲除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干预组(sig+apo E-/-组)和实验组(apo E-/-组),每组6只,另取C57BL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结合药物饲养16周后,行腹腔耐量实验,观察血糖水平,后收集24 h尿标本,用ELISA法检测24 h尿蛋白,随后取血并处死各组小鼠,血清学检测血脂变化,取肾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Egr-1及F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脂检测显示,实验组和西格列汀干预组小鼠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西格列汀干预组间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在西格列汀干预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IPGTT结果显示,apo E-/-组、sig+apo E-/-组和对照组3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4 h尿液检测结果显示:apo E-/-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格列汀治疗后,sig+apo E-/-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较apo E-/-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实验组肾皮质中,Egr-1及FN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与实验组相比,西格列汀能显著降低Egr-1及FN的m RNA和蛋白水平。结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调控Egr-1的表达从而下调FN,从而达到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 E基因敲除小 高脂饮食 西格列汀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的鉴定及其脾脏免疫细胞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娅婷 胡春霞 +5 位作者 陈文艳 李晓敏 刘浩 李国利 龚卫娟 贾筱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4,360,共6页
目的 :探讨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与子代鼠的鉴定,及其脾脏免疫细胞频率。方法 :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眼眶取血,用动物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采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与子代鼠的鉴定,及其脾脏免疫细胞频率。方法 :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眼眶取血,用动物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免疫细胞频率。结果:mi R-15a/16-1+/+、mi R-15a/16-1+/-、mi R-15a/16-1-/-各表型小鼠互交繁殖结果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流式结果显示,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D19+、NKG2D+细胞增多,其余无明显差异。全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增多。结论:实验所用PCR方法可以鉴定mi R-15a/16-1-/-小鼠;mi R-15a/16-1-/-小鼠的获得为进一步探究mi R-15a/16-1的作用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敲除mi R-15a/16-1基因,小鼠脾脏CD19+、NKG2D+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a/16-1 基因敲除小 免疫功能 全血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1受体基因敲除模型鼠的评价及其疼痛感受性低下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立智 倪家骧 +6 位作者 赵英 赵国胜 韩雷 魏造泉 王凡 李慧娟 吴红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 :通过对H1受体基因敲除模型鼠 [(- / - ) (HIKO) ]进行的评价性研究 ,更进一步探索组胺H1受体的生理意义。方法 :对 (- / - )鼠及野生型鼠 (+ / + )进行了 3项评价性实验 :即PCR检测、标记配体 [3H]Pyrilamine的H1受体结合实验及... 目的 :通过对H1受体基因敲除模型鼠 [(- / - ) (HIKO) ]进行的评价性研究 ,更进一步探索组胺H1受体的生理意义。方法 :对 (- / - )鼠及野生型鼠 (+ / + )进行了 3项评价性实验 :即PCR检测、标记配体 [3H]Pyrilamine的H1受体结合实验及福尔马林疼痛感觉试验 ,并进行了小鼠脑各部位单胺含量的测定。结果 :PCR检测的结果是变异基因为 90 0bp、野生型鼠 (+ / + )基因为12 0 0bp。受体结合实验 (+ / + )鼠与 (- / - )鼠比较其具结合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福尔马林试验两者比较 ,第二时相 (- / - )鼠的舔、咬注射部位的行为的减少与 (+ / + )鼠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的脑中单胺含量的结果显示 :(- / - )鼠与 (+ / + )鼠比较 ,(- / - )鼠的 5 HT的代谢回转率 (5 HIAA/ 5 HT)在丘脑、大脑皮质、海马、脑干部都有显著地增加 (P <0 .0 5 )。结论 :从 (- / - )鼠首次观察到的疼痛感受性低下及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受体基因敲除 动物模型 疼痛感受性低下 5-羟色胺 高速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构建和表型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婷 张洁 +3 位作者 尹荣华 杨晓明(指导) 任广明(指导) 葛志强(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85,共6页
目的:构建髓系特异性Abro1(Abraxas brother 1)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对小鼠造血系统及LPS诱导败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Abro1^(flox/+)小鼠,将Abro1^(flox/+)雌雄小鼠自交,子代得到Ab... 目的:构建髓系特异性Abro1(Abraxas brother 1)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对小鼠造血系统及LPS诱导败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Abro1^(flox/+)小鼠,将Abro1^(flox/+)雌雄小鼠自交,子代得到Abro1^(flox/flox)基因型小鼠。Abro1^(flox/flox)与Lyz2-Cre^(+)小鼠交配,子代得到Abro1^(flox/+)/Lyz2-Cre^(+)小鼠,再将其与Abro1^(flox/flox)交配,最终得到的Abro1^(flox/flox)/Lyz2-Cre^(+)小鼠为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即MKO小鼠;Abro1^(flox/flox)/Lyz2-Cre^(−)小鼠作为野生型小鼠,即WT小鼠。提取WT和MKO小鼠尾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其基因型。提取WT和MKO小鼠免疫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检测ABRO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检测MKO小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LPS处理WT和MKO小鼠3 h,检测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结果: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WT和MKO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髓系细胞(CD11b^(+)、CD11b^(+)Ly6G^(+)、CD11b^(+)Ly6C^(+))和淋巴细胞组成(CD3^(+)、B220^(+))无差异。LPS诱导败血症实验中,MKO小鼠相关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WT小鼠,表明MKO小鼠可抵抗LPS诱导的败血症。结论:成功构建ABRO1 MKO敲除小鼠,发现MKO小鼠造血系统正常,但可抵抗LPS诱导的败血症,ABRO1 MKO小鼠的建立为揭示ABRO1在免疫细胞亚群中的差异性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O1 CRE/LOXP重组系统 髓系特异性基因敲除小 造血分化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ts1基因敲除小鼠保种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孝荣 吴红 +5 位作者 孙强 徐向明 杨玲 张静 李莉 李厚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 以Lats1基因敲除小鼠为例 ,研究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遗传小鼠的保种技术路线及方法。方法 采用了胚胎移植 ,目的基因检测 ,胚胎冷冻等技术。结果 在库内得到 2 4只Lats+ -小鼠 ,扩群后 ,冷冻保存 110枚胚胎。结论 上述方法... 目的 以Lats1基因敲除小鼠为例 ,研究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遗传小鼠的保种技术路线及方法。方法 采用了胚胎移植 ,目的基因检测 ,胚胎冷冻等技术。结果 在库内得到 2 4只Lats+ -小鼠 ,扩群后 ,冷冻保存 110枚胚胎。结论 上述方法能确保Lats1基因敲除小鼠资源库保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s1基因敲除小 保种 胚泡移植 基因 胚胎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LXR激动剂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颜伟 胡厚源 +2 位作者 周林 周向东 何国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研究我校自行研制的LXR激动剂 (MHEC)和进口LXR激动剂 (T- 0 90 13 17)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方面的作用及主要机制。方法 以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 (ApoE / )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分为无药对照组、MHEC干预组和T -0 90... 目的 研究我校自行研制的LXR激动剂 (MHEC)和进口LXR激动剂 (T- 0 90 13 17)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方面的作用及主要机制。方法 以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 (ApoE / )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分为无药对照组、MHEC干预组和T -0 90 13 17干预组 ( 10mg·kg-1·d-1) ,每组 6只 ,灌胃 6周。检测血脂、分析主动脉壁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T- 0 90 13 17组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P <0 . 0 1) ,MHEC组仅HDL C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药物干预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同时动脉壁中ABCA1的表达显著增强 (P <0 . 0 1)。结论 MHEC与T -0 90 13 17相比 ,有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 ,二者均能显著抑制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这可能与它们能促进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孤儿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基因敲除小 T-0901317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Nurr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及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浩文 朱蔚文 +3 位作者 叶钦勇 陈玲 刘焯霖 徐评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Nurr1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rMSCs)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cDNA3.1(+)-Nurr1入rMSCs并稳定表达.然后移植大鼠PD模型纹状体内;观察行... 目的:探讨Nurr1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rMSCs)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cDNA3.1(+)-Nurr1入rMSCs并稳定表达.然后移植大鼠PD模型纹状体内;观察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Nurr1、DAT和TH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Nurr1-rMSCs组和rMSCs组移植治疗8周内PD大鼠旋转行为均得到一定的改善(P<0.05);移植后2~4周Nurr1-rMSCs组较rMSCs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但第8周时二组行为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Nurr1-rMSCs能够稳定表达Nurr1且少量细胞表达DAT,但未发现TH阳性细胞。而rMSCs组和对照组则均未发现有Nurr1、DAT、TH表达;RT-PCR检测显示移植后2~8周,Nurr1-rMSCs组移植区有Nurr1和DATmRNA表达,但未发现THmRNA表达;两治疗组DA、DOPAC和HVA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Nurr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纹状体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存活并有效表达,同时可提高纹状体DA含量,改善模型鼠症状,为治疗P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r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胺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Atp8a1基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万涛 李朝幸 +5 位作者 田园园 王李英 秦栋栋 李凯 曲嘉琳 汤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腐胺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Atp8a1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基因芯片和Real-timePCR检测正常小鼠和Azin1(Antizyme inhibitor 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组织中Atp8a1基因的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构建Atp8a1基因启动子... 目的:研究腐胺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Atp8a1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基因芯片和Real-timePCR检测正常小鼠和Azin1(Antizyme inhibitor 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组织中Atp8a1基因的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构建Atp8a1基因启动子的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Atp8a1-P;将重组质粒转染NTH3T3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在含有4μg/ml腐胺和不含腐胺的条件下,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虫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在含有腐胺的培养条件下,转染Atp8a1基因启动子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细胞虫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改变。结论:腐胺能够抑制Atp8a1基因启动子活性而降低其在NIH3T3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胺 Atp8a1 启动子 基因表达 Azin1基因敲除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自噬水平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吕美娟 王玉 +1 位作者 马贤德 任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80-185,224,共7页
目的研究ApoE^(-/-)小鼠,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共同干预,观察其对ApoE^(-/-)小鼠海马自噬功能的作用以及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表达的影响,探寻针药并举、联合治疗能否提高ApoE^(-/-)小鼠的认知能力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 目的研究ApoE^(-/-)小鼠,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共同干预,观察其对ApoE^(-/-)小鼠海马自噬功能的作用以及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表达的影响,探寻针药并举、联合治疗能否提高ApoE^(-/-)小鼠的认知能力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同龄ApoE^(-/-)小鼠及C57BL/6L小鼠,均8周龄,各50只及10只,分别为喂养高脂饲料及常规饲料。C57BL/6L小鼠作为空白组。16周后全程进食高脂饲料的ApoE^(-/-)小鼠分成模型组、低药组、高药组、针药组、针刺组5组,均为随机选取,每组10只。17周起,除外空白组的各组ApoE^(-/-)小鼠各自给予相应干预8周,检测行为学,并对数据进行记录。结束后,研究小鼠海马区的变化,包括自噬体的形成情况,Aβ_(1-42)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在水迷宫测验中,模型组小鼠比照空白组需花更长时间找到平台,即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其余各治疗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呈有不同程度缩短趋势,但只有针药组比较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扭曲畸形,甚至萎缩,细胞核膜不光滑,完整度下降,双层膜结构不清晰,自噬泡鲜见于胞质内;针药组仍有神经元局部变形、一定程度上出现萎缩,自噬泡在胞质内可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比照空白组,海马区更多的Aβ_(1-42)阳性细胞表达数量(P<0.05),伴随出现一定数量的老年斑;针药组比照模型组,小鼠海马区减少的Aβ_(1-42)阳性细胞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比照空白组,海马区中有明显增高的LC3-I、p62蛋白表达(P<0.05),显著降低的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I比值(P<0.05);比照模型组,针药组LC3-I、p62蛋白表达水平在海马区中下调明显(P<0.05),相反,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I显然升高(P<0.05)。结论ApoE^(-/-)基因敲除小鼠认知功能可通过针刺联合中药的方法得到提高,且针药并举可使细胞自噬能力增强,提高Aβ_(1-42)清除效率,最终缓解神经细胞毒性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敲除小 针药联合 细胞自噬 β-淀粉样蛋白1-42 学习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