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间Ⅱ型FNN的MSWI过程炉膛温度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健 田昊 +1 位作者 夏恒 乔俊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72,共16页
针对城市固废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MSWI)过程的炉膛温度难以实现有效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区间Ⅱ型模糊神经网络(interval type-Ⅱfuzzy neural network,IT2FNN)的炉膛温度控制方法。首先,进行炉膛温度控制特性分析... 针对城市固废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MSWI)过程的炉膛温度难以实现有效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区间Ⅱ型模糊神经网络(interval type-Ⅱfuzzy neural network,IT2FNN)的炉膛温度控制方法。首先,进行炉膛温度控制特性分析以确定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操作变量;然后,根据上述操作变量基于线性回归决策树(linear regression decision tree,LRDT)建立多入单出(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MISO)炉膛温度模型;最后,构建具有自适应参数学习的IT2FNN控制器,并证明其稳定性。在MSWI过程数据集上构建模型并进行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废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 炉膛温度控制 线性回归决策树(linear regression decision tree LRDT) 区间Ⅱ型模糊神经网络(interval type-Ⅱfuzzy neural network IT2FNN) 梯度下降法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考虑结构面劣化的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丙丽 韦兆恒 +3 位作者 任建喜 张路青 蔡智云 李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7,共13页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落石、滑坡的一个主要诱因,降雨作用下结构面强度会发生劣化,导致边坡块体失稳塌落,引起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考虑降雨作用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构面...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落石、滑坡的一个主要诱因,降雨作用下结构面强度会发生劣化,导致边坡块体失稳塌落,引起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考虑降雨作用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构面强度参数劣化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建立抗剪强度劣化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降雨作用下结构面强度劣化效应的块体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对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稳定性系数与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的关系,提出降雨作用下考虑结构面劣化的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含水率作用下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劣化不仅受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还与孔隙水压力有关,针对单滑面和双滑面型块体构建了考虑结构面降雨劣化的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提出的以降雨时长、降雨强度和块体稳定性关系曲线的共同评价体系可为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作用 含水率 结构面劣化 坐标投影法 数值分析 块体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常规三轴Drucker-Prager准则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嵩 郑颖人 高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19-2928,共10页
随着三维数值极限分析得到日益关注,亟需发展适用于岩土常规三轴应力状态的Drucker-Prager(DP)准则。当前尚无适用于岩土常规三轴条件的DP准则的精确解,而是使用近似的等面积圆DP-3_(1)准则,该准则偏安全。基于岩土三剪能量准则,推导了... 随着三维数值极限分析得到日益关注,亟需发展适用于岩土常规三轴应力状态的Drucker-Prager(DP)准则。当前尚无适用于岩土常规三轴条件的DP准则的精确解,而是使用近似的等面积圆DP-3_(1)准则,该准则偏安全。基于岩土三剪能量准则,推导了该准则最高点(即该准则与摩尔-库仑准则的切点)对应的罗德角的表达式,进而通过最高点建立了岩土常规三轴DP-3_(2)准则,并将其应用于常规三轴条件下土体的极限荷载计算与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DP-3_(2)准则计算的常规三轴下土体极限荷载为实测值的87%~97%,DP-3_(2)准则与DP-3_(1)准则计算的极限荷载之比可达1.19,且随着围压减小、黏聚力c增大或者内摩擦角φ增大,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增大;DP-3_(2)准则计算的土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DP-3_(1)准则计算结果的1.01~1.04倍,且二者差异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大。这些结果表明DP-3_(2)准则适用于岩土常规三轴应力状态下的数值极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极限分析 强度准则 有限元法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逆变器附加频率控制方法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文峰 邱建 +1 位作者 张野 杨子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150,共8页
为提升接入弱网下电压源型变流器的锁相环同步暂态稳定性,针对现有的附加频率控制措施,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锁相环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的统一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构建了电流可行域,量化分析了附加控制环节中比例增... 为提升接入弱网下电压源型变流器的锁相环同步暂态稳定性,针对现有的附加频率控制措施,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锁相环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的统一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构建了电流可行域,量化分析了附加控制环节中比例增益系数的可行范围。最后,基于RT-BOX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的统一分析模型及求解比例增益系数可行范围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连接电压源型变流器 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 统一分析模型 线性矩阵不等式优化法 电流可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大跨度窄梁悬索桥静风稳定及抖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宇欣 余传锦 刘多特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7,共7页
某山区钢-混组合窄梁悬索桥采用水平导流板对其颤振、驰振性能进行了优化,为了解该桥各类风致静、动力效应,以确保施工安全性和行车安全性,进一步研究优化后加劲梁在平均风作用下的静风稳定性和在脉动风作用下的抖振性能。基于全桥有限... 某山区钢-混组合窄梁悬索桥采用水平导流板对其颤振、驰振性能进行了优化,为了解该桥各类风致静、动力效应,以确保施工安全性和行车安全性,进一步研究优化后加劲梁在平均风作用下的静风稳定性和在脉动风作用下的抖振性能。基于全桥有限元模型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结果及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的加劲梁断面静风三分力系数和颤振导数,采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前、后加劲梁的静风临界发散风速进行求解,并与基于小变形假定的二维线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抖振响应频域分析方法,结合规范中的桥址区风场特性,计算脉动风作用下的加劲梁抖振位移及内力。结果表明:该桥设置水平导流板前、后,加劲梁静风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性能良好;设置水平导流板后,加劲梁扭转方向抖振位移有一定程度增大,同时,加劲梁竖向剪力最大值出现位置发生改变,跨中断面扭矩显著增大,该气动措施对抖振性能的提升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静风稳定性 抖振 频域分析方法 三维非线性理论 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谷型弃渣场边坡稳定性和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林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针对某高山峡谷地区的沟谷型弃渣场边坡稳定性问题,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在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引入蒙特卡罗法对弃渣场暴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可靠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暴雨、地震3... 针对某高山峡谷地区的沟谷型弃渣场边坡稳定性问题,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在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引入蒙特卡罗法对弃渣场暴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可靠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弃渣场边坡整体和局部均处于稳定状态;弃渣场整体安全系数呈正态分布,整体安全系数集中在2.0~2.1,与数值模拟结果(2.08)一致;在暴雨+地震工况下,弃渣场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概率为0,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概率为35.99%。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偏差为9.8%~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可靠度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三维矿山边坡的力学状态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乐源 田城航 +3 位作者 仉文岗 孟轩宇 闫国强 王鲁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9,共10页
矿山边坡稳定性是影响矿山开采的重大安全生产难题,安全的环境是进行矿山开采的重要前提,因此,开展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重庆皇华石灰岩矿山边坡为例进行数值建模分析,首先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得... 矿山边坡稳定性是影响矿山开采的重大安全生产难题,安全的环境是进行矿山开采的重要前提,因此,开展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重庆皇华石灰岩矿山边坡为例进行数值建模分析,首先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得到矿山边坡几何形状并识别出岩体结构面,基于摄影识别结果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天然工况及暴雨工况下矿山边坡稳定性,揭示降雨作用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暴雨工况下边坡变形和应变比天然工况下的更大,安全系数更小;暴雨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变分别比天然工况高30%、40%~60%,安全系数减小了5%~7%,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合理;该矿山边坡稳定性较高,整体滑移破坏的可能性较低,但需防范局部块体掉落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是否需要进行局部边坡加固。研究结果验证了现场调查、室内试验、三维模型判定、二维剖面重点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现场调查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变形影响范围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4
8
作者 林杭 陈靖宇 +1 位作者 郭春 柳群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40-4247,共8页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范围,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分别改变基坑长度、宽度、隧道-基坑相对位置,计算隧道位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基坑邻近隧道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基坑正下方和右侧的隧道,...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范围,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分别改变基坑长度、宽度、隧道-基坑相对位置,计算隧道位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基坑邻近隧道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基坑正下方和右侧的隧道,其顶点的竖向位移和最左侧点的水平位移随基坑宽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隧道中心与基坑相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参数条件下隧道位移的变化幅度、斜率以及收敛情况各有不同;采用指数函数拟合得到基坑对邻近隧道变形影响范围的临界线函数,拟合相关系数R2接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稳定性分析 临界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求解多延迟中立型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丛玉豪 许丽 匡蛟勋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387-3389,3406,共4页
给出并证明了多延迟中立型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分析了用线性多步法求解多延迟中立型系统数值解的稳定性,基于Lagrange插值,证明了数值求解多延迟中立型系统的线性多步法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是A-稳定的。
关键词 线性多步法 中立型延迟系统 渐近稳定性 A-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铣削稳定性的Hamming线性多步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智红英 闫献国 +1 位作者 杜娟 曹启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7-74,110,共9页
针对铣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现象,提出了一种Hamming线性多步法(HAMM)来预测铣削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考虑再生颤振的铣削加工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时滞线性微分方程,将刀齿周期划分为自由振动阶段和强迫振动阶段,对强迫振动阶段进行... 针对铣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现象,提出了一种Hamming线性多步法(HAMM)来预测铣削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考虑再生颤振的铣削加工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时滞线性微分方程,将刀齿周期划分为自由振动阶段和强迫振动阶段,对强迫振动阶段进行离散,运用HAMM方法构建状态传递矩阵,利用Floquet理论,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获得系统的稳定性叶瓣图。Matlab软件仿真结果表明,HAMM方法是预测铣削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离散数的增加,HAMM方法的收敛速度要快于一阶半离散法(1st-SDM)和二阶全离散法(2nd-FDM),离散数较少的HAMM方法能达到和离散数较多的1st-SDM方法和2nd-FDM方法的局部离散误差。此外,在单自由度和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下,由三种方法的稳定性叶瓣图可以看出,HAMM方法预测铣削稳定性的精度均好于1st-SDM方法和2nd-FDM方法,计算效率远远高于1st-SDM方法和2nd-FD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HAMM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铣削稳定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加工 线性多步法 稳定性叶瓣图 FLOQUET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29
11
作者 夏元友 朱瑞赓 李新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9-12,共4页
综述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八十年代后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边坡稳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关键词 边坡稳定 数值法 统计预报 非线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动态灵敏度计算的伴随方程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元章 杨新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2,共7页
提出了计算电力系统动态灵敏度的一种新方法。针对电力系统的某一性能指标函数 ,构造了系统的伴随方程。伴随方程是一组与系统动态方程规模相同的微分代数方程组。通过求解一次伴随方程 ,即可计算该动态性能指标关于所有可调参数的动态... 提出了计算电力系统动态灵敏度的一种新方法。针对电力系统的某一性能指标函数 ,构造了系统的伴随方程。伴随方程是一组与系统动态方程规模相同的微分代数方程组。通过求解一次伴随方程 ,即可计算该动态性能指标关于所有可调参数的动态灵敏度系数 ,因而其计算效率约为直接法的 np 倍 (np 为系统可调参数的个数 )。同时 ,在求解伴随方程时采用了因子表重用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采用该方法 ,只需在常规的暂态稳定分析计算之外附加很小的计算量 ,即可求得系统的动态灵敏度系数。文中讨论了与伴随方程方法相关的、动态系统的一些基本特性 ,以及伴随方程的构造方法 ,并且给出了伴随方程方法的算法流程和数值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动态灵敏度 计算 伴随方程方法 指标函数 微分代数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流沙层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与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清川 李术才 +3 位作者 王汉鹏 张红军 张冰 张玉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81-2690,共10页
为解决上覆流沙层隧道开挖面极易发生坍塌破坏的技术难题,以典型该地质条件下的青岛地铁M2号线啤苗区间(啤酒城站至苗岭路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挖面的实际破坏特征建立了开挖面失稳破坏力学模型,从功能转化平衡角度,进行了隧道开挖面稳... 为解决上覆流沙层隧道开挖面极易发生坍塌破坏的技术难题,以典型该地质条件下的青岛地铁M2号线啤苗区间(啤酒城站至苗岭路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挖面的实际破坏特征建立了开挖面失稳破坏力学模型,从功能转化平衡角度,进行了隧道开挖面稳定性上限分析,并利用强度折减与重力加载两种方式,提出了隧道开挖面安全系数,得到了不同开挖面土体黏聚力、摩擦角、重度、隔水层厚度及隧道开挖高度下的临界土体破裂范围及破裂模式。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开挖面土体黏聚力、摩擦角、隔水层厚度等参数的增加,开挖面安全系数不断增大,稳定性不断提高;随着土体重度、隧道开挖高度增加,开挖面安全系数不断减小,稳定性不断降低。通过建立不同工况的数值模型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得到了上覆流沙层地质条件下开挖面的典型破坏模式和临界参数,并提出了相应工程建议。研究成果为青岛地铁M2号线的顺利贯通及该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层 稳定性分析 上限分析法 安全系数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机场黄土滑坡特征及其三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谷天峰 王家鼎 王念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09-2016,共8页
吕梁机场滑坡是机场建设前期发现的一处大型黄土滑坡,由于滑坡的东北侧为机场主跑道,因此,该滑坡对机场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测试分析工作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评价了滑... 吕梁机场滑坡是机场建设前期发现的一处大型黄土滑坡,由于滑坡的东北侧为机场主跑道,因此,该滑坡对机场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测试分析工作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勘察认为该滑坡为黄土层内发育的多层滑坡,在地貌上呈3级台阶,主滑坡滑动面位于离石黄土的古土壤层内;最后,利用GIS建立了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析,分别评价了吕梁机场滑坡不同滑体的稳定性。三维极限平衡结果表明:该滑坡大多数分级、分块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强度折减分析得到的整个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26,最危险区域出现在II级滑坡后缘以及I-3滑坡,在上部加载或降雨情况下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总之,三维稳定性分析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滑坡的真实状态,尤其是对于条件复杂的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稳定性分析 三维极限平衡法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稳定性分析的残矿回采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邓红卫 郭旺 +1 位作者 周科平 杜相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1,共4页
为了最大限度回收红透山铜矿浅部中段高品位矿柱,以-47 m中段残矿为研究对象,利用3D Mine软件建立了残矿三维模型,结合残矿形态及赋存条件提出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残矿回采方案,利用midas/gts和FLAC3D软件对残矿回收过程中矿柱... 为了最大限度回收红透山铜矿浅部中段高品位矿柱,以-47 m中段残矿为研究对象,利用3D Mine软件建立了残矿三维模型,结合残矿形态及赋存条件提出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残矿回采方案,利用midas/gts和FLAC3D软件对残矿回收过程中矿柱的水平位移和最小主应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红透山铜矿浅部中段残矿的回收宜采用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的采矿方法;回采过程中大部分矿柱是安全可靠的,但1#、9-1#、9-2#和10#间柱在回采模拟过程中会发生较大水平位移,可在采用一定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回收,或留作永久矿柱不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稳定性 残矿回收 采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力学的岩石切削数值分析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江红祥 杜长龙 +1 位作者 刘送永 刘增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9-1184,共6页
为研究岩石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力学特性以及刀具平均峰值作用力的预测,基于断裂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岩石切削的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岩石对刀具的反作用过程,得到不同力学特性岩石和刀具作用条件下刀具所受的反作用力,结果表明,冲击速度... 为研究岩石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力学特性以及刀具平均峰值作用力的预测,基于断裂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岩石切削的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岩石对刀具的反作用过程,得到不同力学特性岩石和刀具作用条件下刀具所受的反作用力,结果表明,冲击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刀具平均峰值作用力影响较小;岩石体积呈阶跃性递减,刀具作用力大小与崩落岩石碎片体积变化一致。对模拟、实验以及已有理论计算得到的刀具平均峰值作用力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Goktan[1]理论计算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930,相关性较好,表明所建数值模型用于模拟岩石切削是正确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切削 数值方法 刀具 作用力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athews稳定图法与数值分析法优化充填开采矿山采场结构参数 被引量:13
17
作者 许宏亮 刘召胜 +1 位作者 石露 王少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3,共5页
应用空场法嗣后充填的方式进行采矿是一种高效的采矿方法,已成为特大型地下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结合Mathews稳定图法和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利用Mathews稳定图法初步选定采场结构参数,而后利用数值方法在初选方案中进行比选获... 应用空场法嗣后充填的方式进行采矿是一种高效的采矿方法,已成为特大型地下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结合Mathews稳定图法和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利用Mathews稳定图法初步选定采场结构参数,而后利用数值方法在初选方案中进行比选获得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以张庄铁矿为例,对应用阶段凿岩阶段出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厚大矿体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以及不同暴露面积条件下采场的稳定性,从而得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为阶段凿岩阶段出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在矿山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法 Mathews稳定图 数值分析 采场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倾斜矿体矿柱稳定性特征及矿房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叶海旺 龙贵川 +2 位作者 王其洲 雷涛 李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5,共11页
湖北某磷矿开采过程中矿柱浅层岩体剥落破坏特征突出,严重影响了矿柱稳定性及采场围岩安全。采用极限强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层状矿体倾斜赋存条件,研究了矿柱埋深、矿柱尺寸、矿柱间距等因素对矿柱安全系数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 湖北某磷矿开采过程中矿柱浅层岩体剥落破坏特征突出,严重影响了矿柱稳定性及采场围岩安全。采用极限强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层状矿体倾斜赋存条件,研究了矿柱埋深、矿柱尺寸、矿柱间距等因素对矿柱安全系数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该矿房柱法开采的指导参数。研究表明:(1)对于埋深变化显著的层状倾斜磷矿床而言,当采深小于500 m时,选取5 m×5 m矿柱、9 m矿柱间距的采场布置参数,可保证矿柱和矿房顶板安全,当采深超过500 m后需进行参数优化。(2)矿柱尺寸是决定矿柱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却是控制矿房顶板下沉的次要因素。当采用9 m矿柱间距时,将矿柱尺寸设计为6 m×6 m可有效减小矿柱变形量。(3)矿柱间距是决定矿房顶板围岩稳定性和矿柱变形程度的主要因素。工程实践表明,开采深度达到500 m后,采用5 m×5 m的矿柱尺寸,并且将矿柱间距减小至7 m,可显著减小矿柱和矿房围岩变形,有效降低矿柱荷载,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房柱法 矿柱稳定性 极限强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驾驶方式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达 祝俪菱 +1 位作者 蒲云 杨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0-1144,1150,共6页
对由两种驾驶方式组成的单车道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实际数据对两种驾驶方式对应的最优行驶速度车辆跟驰模型及智能驾驶员车辆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使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获得了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并定义了异... 对由两种驾驶方式组成的单车道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实际数据对两种驾驶方式对应的最优行驶速度车辆跟驰模型及智能驾驶员车辆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使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获得了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并定义了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函数和驾驶方式的稳定性函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受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驾驶方式在交通流中的比例和驾驶方式的稳定性函数.仿真发现智能驾驶员的驾驶方式比最优行驶速度的驾驶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还获得了在不同的速度下,有关不同驾驶方式比例的稳定性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 异质交通流 车辆跟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块体理论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建勇 肖俊 王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8,共5页
稳定性分析是岩体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块体理论是常用的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之一。经典块体理论具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基础,但它也是在对现实世界高度抽象和假定的前提下,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对经典块体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 稳定性分析是岩体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块体理论是常用的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之一。经典块体理论具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基础,但它也是在对现实世界高度抽象和假定的前提下,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对经典块体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建立以来一些学者对它的研究和典型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了从有限性、可动性、主动稳定性和被动稳定性4个角度对块体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岩体结构面是控制块体稳定性的关键,结构面的模拟和块体系统模型的构建是块体稳定性分析的核心,发现块体稳定既受内在因素如结构面特征的控制,又受外界条件如各种荷载的影响,并且随时间而动态变化。最后指出了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块体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块体理论 非连续变形分析 数值流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