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
1
作者 Qiu Cai-ling Lu Dian-qiu +9 位作者 Liu De-fu Shi Jiao-xu Bao Liu-yuan Ma Zhong-lian Liu Li Feng Zhen-yue Huang Xian-min Jiang Rui Chen Yue Wang Shi-m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diseas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that threatens potato production.Therefore,an advanced,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needed to detect the disease for better control...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diseas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that threatens potato production.Therefore,an advanced,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needed to detect the disease for better control.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easier 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method,some studies were tried as the followings:(1)the pre-hybridization step of 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was omitte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way;(2)RNA extraction(phenol extraction and Ames buffer extraction)methods were compared;(3)fixed RNA by UV lamp and oven compared with UV cross-linker;(4)hybridized the RNA in shaking incubator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NA extracted by Ames buffer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by the phenol extraction method.Besides,the result of hybridization without pre-hybridization step was better than that with 1.5 h of pre-hybridization.The more important discovery was that the shaking incubator could replace the hybridization oven and the ordinary UV lamp could replace the UV cross-linker.After a long term repeated research and testing,a new hybridization system that could rapidly detect the PSTVd by improved NASH technique merely using comm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 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 pre-hybridization RNA extrac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皱叶病毒NASH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鑫 张健 +1 位作者 杨磊 卢全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33,共6页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随机引物标记法获得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DNA探针,通过优化杂交时间以及上样量,建立了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检测...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随机引物标记法获得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DNA探针,通过优化杂交时间以及上样量,建立了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检测体系。与PCR检测方法相比,建立的NASH检测体系准确率达93.1%。利用建立的NASH技术对江苏省镇江市3个不同地块(Ⅰ、Ⅱ、Ⅲ)采集的60个桑叶样品进行检测以分析MCLV病毒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及与桑树病毒样病害的关系,结果显示,Ⅰ地块检出率20%,Ⅱ地块检出率90%,Ⅲ地块检出率95%,平均检出率68.3%,说明MCLV在该地区分布广泛;另外,在某些无任何病毒病症状的植株上检出MCLV,而在某些有明显花叶或萎缩症状的植株上未检测出MCLV,说明MCLV可能与桑树的花叶或萎缩症状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皱叶病毒 核酸斑点杂交 分布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矮缩病毒NASH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文 张金良 +1 位作者 刘艳 王锡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PCR法制备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DNA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快速检测技术体系。该方法诊断准确率...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PCR法制备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DNA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快速检测技术体系。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周期短,整个检测过程仅需5h左右。利用建立的NASH技术开展WDV流行学调查,发现近年来WDV在我国陕西韩城、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等地区点片发生,没有大面积暴发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矮缩病毒 地高辛 核酸斑点杂交(nash)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快速鉴定转基因大豆品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凤军 金浩然 +5 位作者 陈丽敏 葛越 徐易 郑如福 林洁洁 陈显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6-2124,共9页
为了建立转基因大豆品系高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品系特异的宿主与插入片断间连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转基因标准品为材料,提取DN... 为了建立转基因大豆品系高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品系特异的宿主与插入片断间连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转基因标准品为材料,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定性PCR扩增,尼龙膜点样,生物素探针制备,杂交与显色,并对探针浓度、杂交温度与时间与显色时长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对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及空白对照样品进行检测,验证体系的特异性。将4种转基因大豆的D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测定灵敏度。对实验室收集的7个品系的转基因大豆标准品和8个能力验证样品进行适用性检测分析,并采用双盲验证法对17份盲样进行核酸斑点杂交测试分析,进一步验证体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以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为模版的扩增产物均有且只有一条清晰明亮的条带,大小均与理论相符,空白对照与内参照基因结果正常。4种转基因大豆特异性探针除对应样品有显色反应,对其他3种样品均未显色,具有方法特异性。样品DAS-68416-4、DAS-81419、DP305423最低检出限为20 pg·μL^(-1),样品DAS-44406-6最低检出限为2 pg·μL^(-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7个标准品、8个能力验证样品和17份盲样的测试结果与SN/T 1204-2016《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中的结果一致,可用于日常样品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定性PCR结合的核酸斑点杂交方法能对4种转基因大豆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对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市场流通和田间种植,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 核酸斑点杂交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英文)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立平 杨静华 +2 位作者 李天然 姚裕琪 张鹤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64,共6页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 -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 O2 。产生H2 O2 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 O2 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 ,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 -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 O2 。产生H2 O2 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 O2 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 ,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白 (PR)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黑麴霉(Aspergillus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 2个马铃薯重要栽培品种大西洋 (Atlantic)和夏普蒂 (Shepody)中获得 2 3个转基因株系 ,其中 75 %为Kan抗性植株。在 2 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 16个株系可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进一步用核酸斑点杂交选出 13个杂交阳性株系。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GO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 ,转基因大西洋植株中目的基因为 2~ 4个拷贝 ,而夏普蒂转基因植株中为 1个拷贝。将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接种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Phytophthoroinfestans的复合生理小种 1,3,4孢子。结果表明 ,和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病斑出现时间晚 ,病斑扩展速度慢 ,发病程度轻 ,感病叶片少。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抗病性。转基因大西洋中抗性株系多于夏普蒂。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H2 O2 含量测定表明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在KI-淀粉培养基上数天后变为蓝色 ,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马铃薯晚疫病 核酸斑点杂交 抗真菌基因工程 抗性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杂交探针制备与检测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凤毛 叶建仁 +1 位作者 吴小芹 郝德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28,共3页
选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M05F2/R1(F1:5-′CGGGT CATGG CTGGA GGTAT CGT-3,′R1:5′-TG-GCT CAATG GCAAA TCCTT CGTA-3′),以D ig-11-dUTP代替部分dTTP,采用PCR技术,直接扩增松材线虫特异片段作为松材线虫地高辛探针。结果表明,地高辛探... 选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M05F2/R1(F1:5-′CGGGT CATGG CTGGA GGTAT CGT-3,′R1:5′-TG-GCT CAATG GCAAA TCCTT CGTA-3′),以D ig-11-dUTP代替部分dTTP,采用PCR技术,直接扩增松材线虫特异片段作为松材线虫地高辛探针。结果表明,地高辛探针长度一致,为600 bp。产量较高,探针质量浓度达280mg/L。采用探针D IG-F2/R1对线虫基因组DNA进行点杂交,19个松材线虫株系均表现有较强的杂交信号,而8个拟松材线虫、1个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1个大核滑刃线虫、1个长尾属线虫均无杂交信号。且用该探针可以稳定地检测出单条松材线虫。因此,该探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该探针及其配套的杂交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线虫样本中是否含有松材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非放射性探针 核酸斑点杂交 地高辛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玉标 李晓晗 +5 位作者 孟凡峰 董桂伟 任衍倍 崔治中 常爽 赵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2,共5页
为了解不同鸡群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感染情况及禽用弱毒疫苗中CIAV的污染情况,利用常规PCR、nested-PCR、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不同核酸检测方法对近两年企业送检的11批次525份临床病料以及13批次125份疫苗样品进... 为了解不同鸡群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感染情况及禽用弱毒疫苗中CIAV的污染情况,利用常规PCR、nested-PCR、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不同核酸检测方法对近两年企业送检的11批次525份临床病料以及13批次125份疫苗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Nested-PCR灵敏度最高,从送检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出CIAV阳性率为11.2%(59/525),疫苗样品中检测出CIAV阳性率为4.8%(6/125),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与Nested-PCR检出率基本一致,但常规PCR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V PCR NESTED-PCR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猪伪狂犬病毒 被引量:3
8
作者 乌那尔汗.吉斯汗 任衍倍 +10 位作者 孟凡峰 田似报 符玉涓 张继红 李舵 美热木古丽 任娟 林汉亮 崔治中 常爽 赵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研究基于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建立了一种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来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并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猪临床病料中PR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 本研究基于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建立了一种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来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并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猪临床病料中PR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只与PRV野毒株反应,而与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不反应。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在53份病料中检出PRV阳性病料5份,阳性率为9.43%,高于单纯PCR的检出率(7.5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CR结合斑点杂交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PRV野毒的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可应用于PRV的鉴别诊断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核酸斑点杂交 GE基因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