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往复密封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彭超 张鑫 +3 位作者 靳思博 杨亮 何涛 欧阳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39,1050,共10页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法的接触压力、油膜压力和摩擦泄漏等密封特性的计算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趋势相同,计算所得的泄漏量较接近,但利用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得到的静态接触压力、油膜压力、摩擦力均小于轴对称模型,原因是平面应变模型未考虑压缩过程中的负拉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密封 平面应变模型 轴对称模型 负拉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岩体中马蹄形洞室岩爆破坏平面应变模型试验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陆望 白世伟 +1 位作者 殷晓曦 赵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20-1526,共7页
为了探讨马蹄形地下洞室围岩岩爆破坏过程与机理,以单轴抗压强度(σc)、脆性系数(K)与冲击能量指数(WB)为概化指标,通过物理模型材料的正交试验,选取了合适的具有岩爆倾向性的坚硬脆性岩体物理模型材料,制作了长800 mm×宽800 mm... 为了探讨马蹄形地下洞室围岩岩爆破坏过程与机理,以单轴抗压强度(σc)、脆性系数(K)与冲击能量指数(WB)为概化指标,通过物理模型材料的正交试验,选取了合适的具有岩爆倾向性的坚硬脆性岩体物理模型材料,制作了长800 mm×宽800 mm×厚200 mm的马蹄形洞室物理模型试件,并在岩土工程大型真三轴物理模型试验机上进行高应力条件下平面应变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地应力条件下,马蹄形洞室坚硬脆性围岩岩爆破坏主要在洞壁围岩初始破坏裂纹产生后,在极短的时间与极窄的加载区间产生的破坏,破坏具有突发性;洞室围岩在发生岩爆破坏后,围岩应力要进行重新调整,在相对较长时间与加荷区间内围岩表现相对稳定。岩爆破坏过程的物理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平面应变 马蹄形洞室 坚硬脆性围岩 岩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隧道三心拱洞室平面应变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瑜 卢义玉 陈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4,共7页
随着隧道的埋深增加、地应力将进一步增加、岩体变形的非线性效应进一步显现,为研究深埋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特点,以重庆市共和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深埋隧道平面应变模型试验研究。自行研制了满足工程围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 随着隧道的埋深增加、地应力将进一步增加、岩体变形的非线性效应进一步显现,为研究深埋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特点,以重庆市共和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深埋隧道平面应变模型试验研究。自行研制了满足工程围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泊松比、内摩擦角等指标要求的相似材料,应用内窥摄影技术,全程跟踪了模型试验破坏的全过程,采用"过程分析"的方法,研究高应力条件下隧道关键部位的变形特征、裂纹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力条件下,洞室围岩变形局部化现象严重,变形发展呈现阶段性、延发性和不对称性;初始围岩损伤是后期急剧破坏的诱因,整个破坏过程可以分为:裂纹局部扩展、裂纹急剧贯通、残余强度三个阶段;已破坏岩体仍然具有承载能力,其残余强度对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模型试验 平面应变 三心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径向多圈层土体平面应变模型的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奎华 杨冬英 张智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02-1908,共7页
针对土体径向非均质性的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在严密性及精确度方面存在的不足的情况,提出基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的严格数学力学模型.对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基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进行严... 针对土体径向非均质性的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在严密性及精确度方面存在的不足的情况,提出基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的严格数学力学模型.对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基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论证表明,前者由于数学力学上不严密,无法退化到均质情况下平面应变精确解;而后者由于数学力学上的严密性,可以退化到均质情况下平面应变精确解.分别通过对多工况条件下土体动力响应(土体复刚度)的分析比较,指出前者在只计算低频阶段桩基动力响应的工况能够近似适用,而对需精确考虑阻尼的工况则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土 平面应变 复刚度传递模型 弹簧串联模型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平面应变土体模型的精度研究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奎华 杨冬英 张智卿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6-499,516,共5页
以严格平面应变解为基础,对简化平面应变土体模型即三个单元Voigt体串联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研究。在各有关影响因素(如土体剪切模量、密度、剪切波速及结构物截面尺寸等)变化条件下,就两种模型土体作用于结构物交界面上的复刚度的实部和... 以严格平面应变解为基础,对简化平面应变土体模型即三个单元Voigt体串联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研究。在各有关影响因素(如土体剪切模量、密度、剪切波速及结构物截面尺寸等)变化条件下,就两种模型土体作用于结构物交界面上的复刚度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全面地分析了两种模型复刚度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对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频域及时域动力响应进行了求解,研究了两种模型下桩顶动力响应的差别。结果表明,对土体复刚度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化平面应变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工程应用的需要;对桩顶频域响应和时域响应而言,简化平面应变模型已具有较高的精度,其误差可以忽略,具有很强的工程适用性,为该模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平面应变模型 复刚度 精度 桩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混凝土强度变形试验与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汪基伟 陈玉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5-779,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向强度变形试验装置,进行了应力比α=σ1/σ3=0∶-1,0.05∶-1,0.1∶-1,0.2∶-1和0.3∶-1的拉压平面应变状态强度与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拉压平面应变状态时,混凝土破坏形态主要分为受拉和受压2种,应力比α=σ1/σ3...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向强度变形试验装置,进行了应力比α=σ1/σ3=0∶-1,0.05∶-1,0.1∶-1,0.2∶-1和0.3∶-1的拉压平面应变状态强度与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拉压平面应变状态时,混凝土破坏形态主要分为受拉和受压2种,应力比α=σ1/σ3≤-0.1时为受拉破坏,应力比α>-0.1时为受压破坏;在混凝土开裂或屈服前,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拉压平面应变状态的强度计算公式,完善了平面应变状态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平面应变状态 强度变形试验 本构模型 等效单轴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状态混凝土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汪基伟 朱虹 王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推导了平面应变状态下的等效单轴应力 应变关系 .以应力 应变曲线试验值与计算值的误差达到最小为目标 ,反演出双向受压时相应于强度值的等效单轴应变值 ,并回归得到其计算公式 ;同时对一拉一压、双向受拉及一向开裂、双向开裂等受力... 推导了平面应变状态下的等效单轴应力 应变关系 .以应力 应变曲线试验值与计算值的误差达到最小为目标 ,反演出双向受压时相应于强度值的等效单轴应变值 ,并回归得到其计算公式 ;同时对一拉一压、双向受拉及一向开裂、双向开裂等受力状况提出了εic的计算方法 ;经对现有强度理论的分析比较 ,选择了适合平面应变状态的强度准则 ,从而得到了平面应变状态混凝土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平面应变状态 等效单轴应变 钢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非均质土中平面应变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105,共8页
对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精确程度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根据精确的三维连续介质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两种简化模型进行效验对比。首先对桩土接触面上的复剪切刚度的实部和... 对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和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精确程度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根据精确的三维连续介质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两种简化模型进行效验对比。首先对桩土接触面上的复剪切刚度的实部和虚部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在多种工况条件下,对采用上述两种平面应变模型时桩顶动力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足够高精度,而采用多弹簧串联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的结果误差较大,这为径向非均质土体中平面应变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圈层土 平面应变模型 连续介质模型 桩-土动力响应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应变试验的修正塑性功硬化软化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马险峰 望月秋利 蔡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7-893,共7页
以改良型平面应变仪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平面应变和三轴压缩试验,对砂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本构关系。改良型平面应变仪较好地解决了加载面的摩擦及约束问题,能保证ε2的控制精度,并采用了合理的变... 以改良型平面应变仪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平面应变和三轴压缩试验,对砂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本构关系。改良型平面应变仪较好地解决了加载面的摩擦及约束问题,能保证ε2的控制精度,并采用了合理的变形量测整理方法。本文提出的弹塑性模型仍以传统塑性理论为框架,其弹性特性、破坏准则、硬化参数及塑性势等均直接从试验曲线推导,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硬化准则函数能反映硬化及软化的全过程曲线,并从试验结果推导了非关联流动准则塑性势函数。该模型结构较为清晰,参数选取规范,模型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 本构模型 塑性功 硬化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结土模型平面应变分叉理论解与数值模拟
10
作者 孙德安 段博 甄文战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应变局部化理论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局部化分叉产生的条件.针对基于伏斯列夫面超固结黏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平面应变条件下局部化分叉理论解及因局部化分叉而产生的剪切带倾角的表达式,并分析不同超固结比对局部化分叉理论解和剪切... 应变局部化理论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局部化分叉产生的条件.针对基于伏斯列夫面超固结黏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平面应变条件下局部化分叉理论解及因局部化分叉而产生的剪切带倾角的表达式,并分析不同超固结比对局部化分叉理论解和剪切带倾角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局部化分叉出现在应力应变硬化阶段,剪切带倾角在分叉前随着应变局部化的扩张发生显著变化,在分叉后趋于稳定.最后,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在平面应变应力路径下对均匀各向同性多单元立方体局部化分叉现象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的局部化分叉数值解与理论解较为一致,验证了理论解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固结黏土 本构模型 平面应变 分叉 理论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应变压缩的AZ80镁合金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钊玮 曾健 +2 位作者 王锋华 靳丽 董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146,共8页
基于平面应变压缩实验,在温度为623和673 K、应变速率为0.0003、0.03、0.05和0.1 s^-1条件下对AZ80镁合金的高温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热模拟研究,建立了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和基于蠕变方程的少参数本构模型。当应变速率为0.03~0... 基于平面应变压缩实验,在温度为623和673 K、应变速率为0.0003、0.03、0.05和0.1 s^-1条件下对AZ80镁合金的高温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热模拟研究,建立了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和基于蠕变方程的少参数本构模型。当应变速率为0.03~0.1 s^-1时,两种模型流变应力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和3.77%,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较高。在小应变速率0.0003 s^-1时,基于蠕变方程的少参数本构模型的流变应力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6.2%,预测精度高于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将两种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在温度为653 K、应变速率为0.0003和0.05 s^-1条件下进行等温热压缩模拟,获得载荷-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在小应变速率下,基于蠕变方程的少参数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能更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80镁合金 平面应变压缩 本构模型 应变补偿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光波导热应力分析的改进平面应变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长安 全本庆 +1 位作者 关卫林 江毅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分析平面光波导热应力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平面应变模型。通过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正交各向异性化,材料垂直于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为真实的热膨胀系数,但沿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经过适当的变换可满...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分析平面光波导热应力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平面应变模型。通过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正交各向异性化,材料垂直于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为真实的热膨胀系数,但沿波导传播方向的热膨胀系数经过适当的变换可满足变形协调和适应平面应变模型,采用改进的平面应变模型,计算了平面光波导的热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与广义平面应变模型相比,用改进的平面应变模型得到的应力的最大误差只有0.4%,而计算时间缩短为广义平面应变模型的12.6%,与平面应变模型相比,改进平面应变模型的计算时间相等,而计算精度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光波导 热应力 改进平面应变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土拱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路德春 曹胜涛 +1 位作者 杜修力 张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61-465,共5页
采用试探应力反馈算法,编制有限元子程序,将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嵌入ABAQUS,通过对三轴压缩和三轴拉伸试验问题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子程序的精度。基于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对轴对称小直径圆形基坑的开挖过程进... 采用试探应力反馈算法,编制有限元子程序,将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嵌入ABAQUS,通过对三轴压缩和三轴拉伸试验问题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子程序的精度。基于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对轴对称小直径圆形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中主应力和小主应力方向的变化过程,以及平面应变条件下由中主应力引起的土压力拱的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 拱效应 应力路径 中主应力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冻融循环对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宝平 平高权 +1 位作者 张玉 杨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8,共8页
以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平面应变试验,研究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大,土样表面损伤越严重;在同含水率、同固结围压的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σ1-σ3)-ε1曲线随着冻融循环... 以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平面应变试验,研究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大,土样表面损伤越严重;在同含水率、同固结围压的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σ1-σ3)-ε1曲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σ1-σ3)-ε1曲线的劣化作用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得出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线性减小,黏聚力随着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大呈指数减小,内摩擦角随着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大而减小,且在3°范围内变化。基于试验数据的合理性,拟合出原状黄土随冻融循环周期的劣化模型,该模型经试验验证可较好地描述原状黄土随冻融循环周期的劣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平面应变 冻融黄土 原状黄土 劣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裂缝平面应变假设的适用条件与解析修正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金洲 彭瑀 +1 位作者 李勇明 田植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30,共8页
鉴于平面应变假设在模拟水力裂缝周围应力、位移分布的模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比椭圆裂缝解和平面应变解,探讨了平面应变假设的适用条件并给出了修正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补充并修正了扁平椭圆裂缝的应力、位移场表达式... 鉴于平面应变假设在模拟水力裂缝周围应力、位移分布的模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比椭圆裂缝解和平面应变解,探讨了平面应变假设的适用条件并给出了修正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补充并修正了扁平椭圆裂缝的应力、位移场表达式,与平面应变假设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若在缝高方向考虑平面应变假设,长高比大于10后,平面应变解与椭圆裂缝解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而在主要受缝面法向正应力控制的问题中,平面应变解的适用条件可以放宽到长高比大于5;当长高比满足适用条件时应用平面应变假设具有较高精度,长高比较小时需要对平面应变解进行修正。给出了不同长高比条件下裸眼水平井起裂附加应力和单条裂缝宽度的平面应变解修正图版,发现拟三维模型的缝宽更易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平面应变 椭圆裂缝 解析模型 修正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微平面动态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碧峰 王君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78,共5页
在B.P.Baant等人提出的混凝土微平面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钢筋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本构模型的建立通过平行耦合假定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混凝土模型采用能反映各种复杂受力行为并被充分验证的M5微平面模型,... 在B.P.Baant等人提出的混凝土微平面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钢筋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本构模型的建立通过平行耦合假定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混凝土模型采用能反映各种复杂受力行为并被充分验证的M5微平面模型,钢筋采用Cowper-Symonds型率相关的双线性模型。最后参照M4微平面模型对应变率效应的处理方法,将提出的钢筋混凝土模型推广到动态模型范畴。此模型可适合钢筋混凝土的静力、动力显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平面 本构模型 平行耦合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黄土平面应变方向的主应力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存礼 贾亚军 +2 位作者 王俊甫 赵杰 张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6-21,共6页
对不同含水率压实黄土进行等小主动主应力σx的平面应变三轴试验,研究了含水率w及小主动主应力σx对加载过程中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σy特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平面应变方向与其它方向主应力双线性关系的表达式,验证了基于典... 对不同含水率压实黄土进行等小主动主应力σx的平面应变三轴试验,研究了含水率w及小主动主应力σx对加载过程中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σy特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平面应变方向与其它方向主应力双线性关系的表达式,验证了基于典型强度准则的中主应力公式描述压实黄土σy变化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等向固结及初始加载阶段,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不是中主应力σ2,而是小主应力σ3;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比σy/σx随着主动主应力比R的增大先平缓后快速增大,转折点前后主应力之间分别呈线性和非线性关系;转折点处的主动主应力比Rz大于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由小主应力转变为中主应力临界点处的主动主应力比Rc,w及σx对Rz的影响较大,对Rc的影响很小。R较小时,w及σx对加载过程中σy/σx几乎没有影响。主应力参数K(=2σy/(σx+σz))与主动主应力比R之间呈双直线;前段为水平直线,K近似为常数Kc;后段为倾斜向上的直线;Kc及直线斜率m与w及σx的大小无关。提出的双线性函数能较好地预测压实黄土加载过程中σy的变化特性,而仅在土样破坏时,基于Lade-Duncan及SMP准则的中主应力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值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含水率 小主动主应力 平面应变方向主应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瓦楞复合纸板的平面压缩本构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光 王佳颖 李津乐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6-892,共7页
研究了立式瓦楞复合纸板静态和动态缓冲性能,提出其静态和动态本构模型。对A楞立式瓦楞复合纸板试样进行了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试验,得到其应力-应变曲线;提出立式瓦楞复合纸板静态本构方程,并利用静态压缩试验数据对静态本构方程进行了... 研究了立式瓦楞复合纸板静态和动态缓冲性能,提出其静态和动态本构模型。对A楞立式瓦楞复合纸板试样进行了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试验,得到其应力-应变曲线;提出立式瓦楞复合纸板静态本构方程,并利用静态压缩试验数据对静态本构方程进行了参数识别;研究应变率对本构方程的影响,进而提出动态本构方程,并通过动态冲击试验对动态本构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试验中,立式瓦楞复合纸板的压缩过程均包括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平台阶段、密实化阶段;静态本构模型的拟合误差为4.79%,动态本构模型的拟合误差为2.65%,都能较好地表示立式瓦楞复合纸板在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情况。所提出的立式瓦楞复合纸板静态和动态本构模型为该新型材料的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其在缓冲包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瓦楞复合纸板 平面压缩 静态本构模型 动态本构模型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平面应变力学原理的新型直角铣削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勇 李剑峰 《工具技术》 2009年第3期15-20,共6页
根据弹塑性平面应变力学原理设计了直角铣削实验,研制出专用实验装置,研究了切削力在加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之间的数学变换、单位切削力计算以及切削刃尺寸效应等实验内容和细节,总结出了正交铣削实验设计和测试原则。以航空铝合金材... 根据弹塑性平面应变力学原理设计了直角铣削实验,研制出专用实验装置,研究了切削力在加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之间的数学变换、单位切削力计算以及切削刃尺寸效应等实验内容和细节,总结出了正交铣削实验设计和测试原则。以航空铝合金材料为对象进行直角铣削力测试,通过与切削理论公示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直角铣削实验设计的可靠性。将该直角铣削实验在计算切屑与前刀面摩擦系数和验证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方面进行了应用。本文设计的直角铣削实验将为深入研究变厚度铣削加工机理和铣削加工建模仿真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 切削实验 直角铣削 平面应变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化方法对土的平面应变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仰平 武孝天 崔文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9-467,共9页
临界状态本构模型需要通过三维化来反映材料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采用不同三维化方法在描述应力罗德角和偏应力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程度上具有差异性,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这种差异性对土的应力应变计算结果影响往往非常显著。以K_(0... 临界状态本构模型需要通过三维化来反映材料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采用不同三维化方法在描述应力罗德角和偏应力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程度上具有差异性,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这种差异性对土的应力应变计算结果影响往往非常显著。以K_(0)固结土的统一硬化(UH)本构模型和空间滑动面(SMP)强度准则为例,分别采用变换应力(TS)方法和g(θ)方法这两种常用方法对模型三维化,推导了相应的三维弹塑性刚度矩阵[D_(ep)],阐述了不同方法在三维应力应变计算过程上的本质区别。相比g(θ)方法,TS方法可以合理描述不同K_(0)状态下土的应力水平对偏平面上屈服曲线形状的影响规律,即由低应力比下的近圆形转变为剪切破坏时的SMP破坏准则形状,实现了土体从剪切屈服到剪切破坏的一致性。通过对一系列平面应变单元试验和边值问题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TS方法三维化的UH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试验规律更为吻合。在不同K_(0)固结条件下,由于计算得到的破坏面呈现不规则形状,采用g(θ)方法往往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化方法 本构模型 平面应变 土的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